《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帝都,对陈近民的处理也出来了,撤职查办,同时移交司法机关,就钢铁厂事故一案进行审理最终结果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关于二长老,现在皇帝和大长老还没有拿出个章程来,毕竟二长老后面也有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而且这股势力和帝国的皇帝,老皇帝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能够当上内阁的二长老,肯定也是帝国的人杰,更不会轻易的放弃内阁二长老这个来之不易的位置,所以二长老的事肯定还需要一番政治角力和利益交换才能够给出最终的结果。

    这件事虽然和李儒晋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又和李儒晋息息相关,毕竟揭开盖子的人是李儒晋,虽然出面处理的是大长老,但这个世界上有秘密存在吗。

    李儒晋很快就被调查了出来,二长老背后的人对李儒晋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其中就有不少和李儒晋有经济利益来往的豪门贵族,但相比较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就算不了什么了。

    在李儒晋不知情的情况下,李儒晋多了几个敌人,现在他们可不敢对李儒晋发难,犯了错的是二长老,李儒晋只不过是揭开了盖子,再加上现在李儒晋圣眷正隆,那个不开眼的东西敢在这个时候找李儒晋的麻烦。

    不过这笔账,他们记下来了,二长老的位置估计是保不住了,现在就看能够用这个位置为己方换来多少的利益了。

三百四十一。船舶发动机问题。() 
李儒晋在处理完宝山钢铁厂的事情后,就迅速的赶回了帝都,他刚接到从研究所传来的好消息,消音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让李儒晋大喜过望,急忙处理完手头上的事物,就急急忙忙的赶回了帝都。

    李儒晋返回帝都后把几分报告交给大长老,就赶去研究所了,到了研究所,李儒晋见到了新型的消音板,消音原理和模式跟前面的一样,没有改变。

    改变最大的是位于消音版后面的处理方法,消音版后面布满了真空玻璃管,里面的震动丝也有原先的一根改为三根,降低了震动频率。

    实验人员拿来一个和上次几乎一模一样的箱子,只不过这个箱子的消音版是经过改造处理过的。一挂鞭炮点燃,鞭炮的质量依然是杠杠的,声音震耳欲聋。

    但合上盖子后,整个天地间,安静了下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几乎完全被屏蔽掉了。工作人员打开面板后的一层,可以清晰的看见消音版正在工作着。

    真空管里的震动丝不停的颤动着,可见鞭炮依然在箱子里炸个不停,要仔细听才能听到一丝鞭炮的声音。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当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每迈出一小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

    就如同长跑,在开始的时候相对轻松,过半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到最后冲刺的时候,已经是气喘如牛,精疲力尽,这个时候,每跨出一步,运动员都要花费巨大的体能。

    胜利就在眼前。

    鞭炮放完了,李儒晋和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办公室,听取详细的汇报和数据。这种新的消音版和以前的消音版改动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增加了真空玻璃管,有效的加大了消音效果。

    二,就是改变了小孔的结构材质,以前是用纸类材质构成,虽然消音效果好,但不结实,特别容易损坏,后来改用塑料薄膜,问题也一样。

    后来经过工作人员不断研究,采用了金属片代替,但要引起金属片震动,难度大,后来采取了金属片刷,就是将不同厚度的金属片分层排列,每一层都安装有一个减震金属网,在最后则用真空玻璃管来消除噪音。

    这样实现了层层减噪,最后达到真空玻璃管时,噪音已经变得极低了,真空玻璃管也就成了噪音的最后终结者。达到减噪效果。

    通过实验表明,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这个技术可以有效的消除80%以上的噪音,效果极为明显。但同样,成本也急剧提高,一个平米的价格已经达到了3000元以上。

    而且这项技术想要运用在发动机上,还困难重重,主要是发动机是散热对消音版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消音版对发动机机体的散热也有很大的障碍。

    现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技术冲突,成为了技术上的一个难点。如果不克服这个难点,消音技术就无法运用到发动机上。

    李儒晋在会议上指出,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是根本,不解决发动机的散热问题,发动机就无法上车,发动机研发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噪音不是本质问题,发动机散热才是本质问题,在解决发动机散热问题的基础上,再解决发动机噪音问题,要有个先后顺序问题,这段时间,研发方向有点偏离。

    同时,李儒晋对消音技术的进步进行了表彰和肯定,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坦克上,最主要的还是运用于潜艇上,坦克可以不需要一台过于安静的发动机,但潜艇绝对需要一台安静的发动机。

    所以李儒晋需要对发动机研发小组进行补充和拆分,一组人员继续研发柴油发动机,但研发方向向船用柴油发动机靠拢,这一组人员,要出差,去沪海,在那,有一个地方级的研究所,到时候双方合作。

    这个合作是沪海方面提出来的,在李儒晋赶去沪海收拾钢铁厂残局时,沪海方面曾经找过李儒晋,想通过李儒晋达成和帝都研发中心合作,共同研发船舶用蒸汽机。

    对于这种利国利民的请求,李儒晋肯定是会答应的,然后李儒晋和对方在一起讨论时,沪海方面的研发人员把船主的苦衷对说了一通。

    自从大文帝国占领了东南亚的三只猴子国,并进行了殖民统治,大文帝国的海运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源源不断的货船在南海内航行。

    这个时候的货船发动机主要以蒸汽机为主,而蒸汽机在工作中要消耗大量的淡水,在南海间航行,问题不大,就算在半路上出现淡水短缺,船主还可以把船头一转,到越南猴子那里补充淡水资源。

    越南猴子这几年让大文帝国打老实了,基本上船只去补充淡水和给养时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随着大文帝国扩张的步伐,西澳也落入了大文帝国的手中,大文帝国占领西澳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西澳那丰富的铁矿石吗?但这个时候,大文帝国海运运力不足的问题爆发出来了。

    海运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船舶业的发展,大文帝国的货运船只也是越造越大,排水量迅速的从5000吨级提升到10000吨级,现在开始向50000吨级挺进。

    但船舶发动机的问题却制约了这种发展,20000吨级以上的船只很难有匹配的发动机,除非花费巨大的代价从欧罗巴帝国进口。

    但这种代价又是一般船主承受不起的,大文帝国的船舶业陷入一个瓶颈状态。

    而且蒸汽机在大洋中航行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淡水消耗问题,在南海里还可以到越南补给一下,在茫茫的大洋中,到哪去找淡水补给啊!

    船主只好加大淡水的存储量,数百吨数百吨的淡水往船上灌,以支持航行中的消耗,就这样也只能维持日常消耗,如果要遇到风暴需要躲避或船只搁浅,那么船主就悲催了。轻者,船主四下求援,想法设法的解救被困船只,重者,会因为淡水补给不足而造成人员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大文帝国急需一款适合远程航行的船舶蒸汽机,所以沪海方面的研究所希望能和帝都的研究所达成合作共同研发,研发成功后,帝都研究所可以拥有研发成果的六成利益。

    李儒晋在仔细思考之后,放弃蒸汽机的研发,直接研发船舶用低速柴油发动机,凭借帝都研究所的研发力量完全可以向这一技术发起冲击,将低速柴油机攻克下来。

三百四十二。坑人。() 
李儒晋又将剩余人员分成了两组,一组,继续坦克用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这个项目不能停止,但研发方向暂时向发动机散热方向偏离,不解决散热问题,发动机无法上车。

    另外的一组则继续消音技术的研发工作,研发方向暂时保密,但大家心中都有数,估计是向潜艇方面研发。这一组同样要离开帝都,同李儒晋一起赶往沪海,然后到舟山岛上,那里有大文帝国的一个军用造船厂。同样那里也是潜艇制造基地之一。

    这样一拆分,整个研发小组的人员就严重不足了,本来大文帝国的技术性人才就不多,大文帝国为了筹建帝都研发中心,不得不从地方抽调人才,帝都的研发中心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文帝国科技人才的60%以上。

    再从地方抽调人才,估计地方政府能疯掉,不少地方政府因为大量的科技人才被中央政府抽调,不得不暂停地方性的研究工作,有的也只是依靠剩余人才勉强维持。

    这次,李儒晋把目光盯上了军部。盯上了军方的科技人才,上次研究所成立的时候,大部分人才来自地方,军方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据李儒晋了解,军方还是有不少高端人才的,这次李儒晋就盯上了他们。

    当然凭借李儒晋的力量和威信是无法调动这些科技人才的,但他有个好师傅,帝国的大帅,只要能够说服他,抽调一些人才不是个问题,更何况李儒晋有十足的信心说服大帅。

    李儒晋离开了研究所,一路上不断的想着说辞,是声情并茂,还是口若悬河,或者苦苦哀求?李儒晋一想一边走,不知不觉就到了军部大帅的办公室。

    大帅朱其武正好在办公室,李儒晋先向师傅问了好,然后直接把来意说明了,腹中还在盘算着说辞,心想怎么说服大帅,结果大帅直接答应了李儒晋的请求。

    李儒晋盘算了一肚子的说辞胎死腹中,噎的李儒晋十分难受,这个节奏不对啊!我不应该好好说道说道,甚至苦苦哀求,最后大帅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吗?

    这怎么不按台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呢?

    李儒晋走出大帅办公室的时候,表情极为郁闷,虽然大帅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李儒晋一肚子的台词没有说出来,心里那个难受啊!

    李儒晋又返回了研究所,把研发小组按照计划进行拆分,赶往沪海的两个小组从现在开始放假,回家探亲和做准备工作,五天之后在研究所集合,与军方的科技人才会和,然后集体赶往沪海。

    另外一个小组继续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人手不足的话先从其他部门调用几个,等补充人员赶到,再回原先的研发小组。

    李儒晋布置完任务后,就赶往内阁了,内阁的大长老早就打过电话,等他回去解释报告中,他不明白的地方。同时大长老还有些问题想要和李儒晋好好探讨探讨。

    报告中,大长老想不通的地方就是李儒晋关于这次事故的定损,按照一般情况下,事故的定损只计算事故的直接损失,而李儒晋不但把直接损失算在里面,还把间接损失一同算在了里面。

    把间接损失算在里面的话,这个定损数额就大了,李儒晋这次小小的使了个坏,只要把能算上的都算到了间接损失里了,如因为事故,造成钢铁厂停产一个月,这个损失算了进去。

    伤亡工人的赔偿,算了进去,受伤工人的后续治疗费用,死亡工人子女培养费用,只要能和事故挂上钩的费用,统统的算在里面。

    李儒晋甚至把精神赔偿这一块都写在里面,给人的感觉就是抓住这次事故,使劲的坑一把。

    按照李儒晋这个算法,大文帝国因为这次事故,损失达到了七个亿,其中设备损失就达到了五个亿,其实,大文帝国自己复制的生产线不过三个亿就够了。

    而李儒晋却按照欧罗巴帝国的价格计算了这次损失。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好好的坑一把陈近民。在沪海了解陈近民的所作所为之后,李儒晋就打定主意,要趁这个机会坑死他。

    这家伙在宝山钢铁厂仅几个月就把一个好好的,拥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祸害成这样,李儒晋能不是气的火冒三丈。

    到了内阁,李儒晋把自己的用意和大长老解释了一下,除了要坑一下陈近民,李儒晋更希望通过这件事,来个杀鸡儆猴,让大文帝国的官员以后主意点,有的时候,果子不是那么好吃。

    打铁还的自身硬,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那瓷器活。

    大文帝国以后还要建立大量的向宝山钢铁厂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如果个个都向这样,还让不让李儒晋活了。

    对于李儒晋的做法,得到了大长老的支持,他也觉得这个时候需要对大文帝国的官员来个杀鸡儆猴,好好警告一下大文帝国的官员。

    随后,大长老就钢铁厂的管理和发展和李儒晋进行了一番探讨,钢铁厂已经初具规模,是时候考虑他的组织构架问题了,大文帝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更没有可以借鉴的目标,这事还是落在李儒晋的头上。

    发展,李儒晋没有多谈,还是等钢铁厂的产量达到五百万吨,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积累的时候再说,但钢铁厂的组织构架就不能不和大长老好好讨论一番。

    按李儒晋的意思,在前期,由政府全面监管,这样能保证企业顺利、正常的成长,组织构架可以由内阁成立一个类似董事会的监管机构,对企业进行统筹安排、管理。

    毕竟一个大型企业,动辄数万名工人,和一个小城镇的人口数量差不多,实行行政管理还是很有毕要的。然后在这个部门下再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如生产部门、安全部门、行政部门、销售部门等。

    实行一个扁平化的垂直管理系统。在这里,李儒晋特别强调了安全部门和技术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安全部门,这次钢铁厂的事故很大原因就是安全部门的权利不够大,能够让陈近民钻了空子。

    另外一点就是技术性人才了,如果陈近民懂得生产技术,他就不会那么贸然突进了,这场事故也不会发生了。所以技术性人才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极为重要。

    大长老年岁已高,记性不如从前了,李儒晋说了这么多,大长老没有记下多少,大长老直接下命令,回家,给我把讲的这些统统给我写出来,明天一早交到我办公室。

    李儒晋悲催了,看来今天晚上又要上个小夜班了!

三百四十三。思考() 
夜,已经深了,除了李儒晋现在所在的书房之外,李府已经陷入了夜幕下的安详。关于钢铁厂的组织构架,李儒晋已经写好,并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内容是仿照前世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再结合这个世界大文帝国的一些东西融合而成,在李儒晋的眼里,这份报告有点四不像的感觉,但却是大文帝国最先进,最完整的一份企业管理组织构架了。

    在这里面李儒晋还留下了一大段空白,说到行政结构,内阁的大长老更有发言权,更有权威,这段空白就由大长老填上吧。

    字,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虽然还不美观,至少可以算的上是工整了。李儒晋把东西整理好,摆放的整整齐齐,什么东西放在那,都有固定的地方。

    这是前世遗留下的习惯,李儒晋也不打算把这个习惯给改了,毕竟这是一个好习惯。书房,已经是李府的一个禁地了,平常只有李儒晋和管家能够进入,别的人都是禁止入内的。

    李儒晋出差不再家的时候,顶多偶尔老妈会进来,也只不过简单的收拾一下,但绝不会乱动东西。

    至于熊孩子李儒虎,在饱尝一顿“竹笋炒肉丝”后,从书房门口过都是绕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