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在马秀英的请求下,朱元璋免掉应该由大张氏享受的王妃荣耀,封小张氏为从一品夫人,享受朝廷俸禄。

    按说小张氏才五十出头,生活也有专人照顾,怎么看着却像七十多岁的老妪,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中清晰可见根根银丝,眼窝微微下陷,条条曲折不均的皱纹爬满了她白皙的皮肤。

    马秀英不禁沉下脸问道:“义母为何如此清瘦,可是下人照顾不周?”

    小张氏擦擦眼睛,说道:“娘娘别担心,下人照顾得很好,只是老妇人常常思念王爷……”

    马秀英默然,自从郭子兴死后,小张氏就和郭天爵回到定远单开一府生活,郭天爵是个不懂孝顺的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张氏纵然锦衣玉食依然不敌孀居之苦。可是马秀英又不能鼓励小张氏再婚,毕竟这个时代的女人都习惯为丈夫留节守寡。她叹息一声,问道:“天爵现在对你好吗?”

    说到儿子,小张氏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一丝微笑,“天爵大前年娶了个媳妇,是定远县令的女儿,如今你外甥都有一岁了。”

    “你怎不把孩子抱进宫来让我瞧瞧?”马秀英嗔怪道,赶紧让逊影取一条黄金打造的长命锁来。

    “天爵和他媳妇在客栈等候老妇人,他夫妻皆系白丁,无旨不能进宫。”小张氏吞吞吐吐地说道:“天爵现在懂事多了,老妇人厚颜请求娘娘能不能给天爵安排一个差事?”

    “天爵的性子义母还不清楚吗?可是天爵让你来说情的?”马秀英皱起眉头。

    尽管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但朱元璋的封赏只在他身上,所以作为他唯一的后代郭天爵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但就算这样,郭天爵的生活也不会很差,可是这人还心有不足,想要求得一官半职。

    不是马秀英不念旧情,而是郭天爵已经被大张氏捧杀养坏了,文不成武不就,又贪财又好色。当初朱元璋还是个小小国公,他就敢仗着自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在应天府横行霸道,还和郭惠勾结利用国公府的名义在外面做生意欺压哄骗外人。气得朱元璋下令不许他再登门进府,也不承认这个小舅子,所以他只有灰溜溜地回到定远。

    这几年过去,郭天爵的心思又不安分了,姐夫是皇上,亲姐姐是皇妃,义姐是皇后,这么多亲人荣耀盛极,他却还是个白丁,连父王的爵位都继承不了,说出去丢人啊!这次进京,他便揣唆着小张氏向马秀英求情。

    这样的人为官只会祸害百姓,若他不是小张氏的儿子,马秀英连富足的生活都不会给予他,更不可能给他一官半职。所以马秀英直接拒绝道:“天爵不堪重用,义母不要为他费心了,好好把天爵的孩子抚养大,若是这孩子将来有出息了,可以带他进宫来见我。”

    小张氏脸涨得通红,尴尬地说道:“老妇人就是随便问问,娘娘别放在心上。”她心里有些不舒服,等孙子长大有出息还得许多年,哪有当前的利益重要。马秀英身为一国之母,连给天爵一个官位都不愿意,到底不是自己亲生的啊。

    马秀英语重心长地劝道:“义母,你看郭天叙争了一世,争了个什么下场,我宁愿天爵做一个闲散富翁平平安安过一生,也不愿他为了名利迷失方向,最后惹祸上身。”

    小张氏脸色由红转白,“多谢皇后娘娘教诲,老妇人回去会好好劝说天爵,老妇人还想去拜见惠妃娘娘,请皇后娘娘恩准。”

    这话说得明显是与马秀英生分了。马秀英心有不快,却不好和小张氏计较,小张氏溺爱郭天爵也不是一天两天,为了郭天爵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何况只是帮儿子求官。在她这里行不通估计还想在郭惠那里试一试。只是郭惠那人有没有把郭天爵当亲弟弟还两说。

    果然逊影领着小张氏去景阳宫求见,郭惠推说怀孕需要静养,连面都没见就把小张氏打发了。她自己的亲娘还被软禁在汤府,那有心情见夺了大张氏一切荣耀的小张氏。

    小张氏羞得无地自容,宴席都没好意思参加,寻了个年迈不适的借口,怏怏不乐地出了宫。

第四百七十一章 鄂国公家眷觐见

    听到小张氏已经离宫,马秀英惆怅不已,只怕小张氏再不愿见她,母女的情分也算到头了。她仍叫人拿了一些皇家物品赏赐给小张氏,原本她打算留小张氏在宫中住上几天,好好孝敬一番的想法也只得作罢。

    “老夫人走得很不甘心,主子赏赐的东西都收下了。”逊影淡淡地说道。对于小张氏她谈不上喜好,她觉得小张氏是一个自私自利、极度现实的妇人。小张氏曾经连累朱元璋丢失军权,但也因为小张氏假传郭子兴遗言才没让郭天叙坐大、一手遮天。

    “她终究对我有恩。”马秀英不置可否地摇摇头,逊影没有嫁过人,不会体会到一个女人对丈夫和子女全心全意付出的心情。假以时日,如果有什么事危害到她的丈夫和子女,她或许也会像小张氏一样,选择伤害别人保全自己的亲人。

    逊影见马秀英不愿多说,岔开话题问道:“命妇皆已入宫,主子是否现在召见?”

    “常美荣来了吗?来了就先见鄂国公的家眷吧。”马秀英很快收敛心神,把心思放到未来的太子妃身上。

    “有您这位婆婆在,儿媳妇还敢不来觐见?”逊影笑着打趣了一句,出去传旨。

    外面等候的命妇听到皇后第一个召见的就是鄂国公常遇春的家眷,皆投去羡慕的眼神。有了常美荣这位太子妃,只怕鄂国公一家更是盛宠不衰了。

    常美荣紧随母亲蓝氏身后,娉婷袅娜地上前行礼。这个秀丽清纯的少女脸上的稚气还未完全褪去,神态却隐隐透着雍容大气,眼神清澈自信,举止优雅端庄,答话不矜不伐。

    最让马秀英满意的是两家交换了生辰八字,常美荣已经算是皇家人了,穿着打扮却不奢华,发间只插一支瓷簪,红润的脸庞略施薄妆,一袭水蓝色的长裙得体宜人。这是一个很懂分寸的女孩。马秀英愈发欣赏,从手上摘下一只碧玉凤镯套进常美荣手里,“以后好好照顾太子,若是太子欺负了你,本宫给你做主。”

    常美荣娇羞可人的低下头,轻柔地应道:“臣女谨记在心,谢皇后娘娘赏赐。”

    马秀英笑道:“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还叫本宫皇后?”

    蓝氏急忙拽了一下常美荣。

    常美荣抬起头,看到马秀英亲切的态度和眼里暖暖的笑意,鼓起勇气,羞答答地喊了一声,“母后……”

    马秀英笑吟吟地说道:“好孩子,太子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我这个做娘的也为他高兴。”又对蓝氏说道:“鄂国公常年在外征战,辛苦夫人了。皇上已经答应近日即宣鄂国公回京,等他回京就为太子举办婚礼。将来太子妃进了宫,本宫准你常进宫探望太子妃。”

    “谢皇后娘娘恩典。”蓝氏一脸欣喜,她与常遇春常年分离,夫妻难得团聚,加上女儿马上就要出嫁,这个妇人难免多愁善感,忧心忡忡。马秀英宣布的两条消息对她而言不啻于福音降临,令她眉梢眼角都展颜欢笑。

    随后马秀英又陆续接见了十几位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时分。

    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她正要宣布让后妃和命妇入席,赵成来传旨,朱元璋邀她上城楼观赏烟花。

    马秀英见到赵成略微惊愕,“怎是你来传旨,你何时回宫的?你的家人都安排好了?”

    赵成一脸拘谨,但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谢皇后娘娘关心,奴才四天前就回宫复职了。”

    马秀英再问一次,“那你的家人呢?蒋氏病情好转了吗?”

    赵成顿了顿,说道:“贱内已经康复,奴才让他母子二人返乡了。”

    逊影忍不住呼道:“你孩子还那么小!”

    赵成平静地说道:“奴才把这些年攒的钱财都给了他们,他们生活今后没有问题。”

    逊影还想说什么,马秀英打断道:“赵总管先回去复旨,本宫马上就过去。”

    赵成领命离开,逊影絮絮叨叨地抱怨道:“这个人也真是的,妻子儿子好不容易才找到他,没几天就把人打发走了。张侍卫说他妻子病得都快死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康复,这人真狠心。对了,他回宫怎么没给主子通报一声?”

    “他回宫不来通报是怕我把大总管的差事交给别人,所以先在皇上面前稳定圣心。若不是皇上让他传旨,恐怕他还不会在我面前露脸。”马秀英看着赵成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个人如果不是权利心太重就是离别得太久淡了亲情。再说他如今是个太监,和妻子相处必然尴尬……算了,他的家事我们也不要操心太多。”

    “真替那对母子不值,连个年都没法和亲人过。”逊影悻悻地唾了一口。她自己是孤儿,最见不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事情,若是她还有亲人在世,不管变成什么样,她都会好好珍惜这份亲情。

    马秀英收回视线,“人各有志,赵成在宫里是人人尊敬的大总管,出了宫他一个太监能做什么?或许这样的选择对他和他的家人都好,起码那对母子以后衣食无忧。”

    逊影瞠目结舌,晃晃脑袋不知说什么好。

    马秀英留下逊影安排后妃和命妇入席,自己带着福顺等人赶到城楼。

    朱元璋已经伫立在城楼之上,打眼望去,宫外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夜空如同点缀了无数晶莹夺目的宝石,衬得天上的星星都略显暗淡。

    马秀英面带微笑走向朱元璋,状似不经意地问道:“适才赵总管来传旨,妾身还吃了一惊,想不到他这么快就回宫复职了。”

    朱元璋笑道:“那小子忙完家事就回来了,前阵子没他在身边侍候朕还有些不习惯呢。”

    “赵总管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可有赏赐他的家人?”

    “呵呵,朕倒是想给他儿子挂个官职,他却以儿子年幼推辞了,不过朕把他妻子儿子都改为良籍,准许他儿子以后进学堂读书。”

    马秀英心情稍微平静,看来赵成是个聪明人,知道进退。如果他真敢开口给儿子要官,只怕朱元璋就不会这样笑着闲谈了。

    “不说这些了,来看看工部进献的烟花,朕可是警告过他们,要是烟花不好看,朕就拿他们的俸禄做惩罚。”朱元璋抬手做了一个手势。

    “嘭!”的一声巨响,烟花腾空而起,紧接着一朵又一朵形态各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有的似流星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有的似萤火虫在夜空偏偏起舞,有的像波斯菊欣然怒放,有的像降落伞徐徐从天而降。

    望着这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烟花,马秀英抿嘴戏谑道:“工部官员的俸禄总算保住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教导皇嗣学知识

    若说历史上哪个朝代过年假期最长,就属明朝了。大年三十,百官和皇上守岁后就开始放假,一休就休到正月十五,因此过年的喜庆气氛也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过了这一天,朝廷就要恢复正常的上朝制度,皇子公主也都要恢复正常的学习制度。十五这天,马秀英照例把皇嗣叫到自己跟前,挨个嘱咐他们要好好学习,不得偷懒,不能沉溺嬉戏娱乐忘记学业。

    虽说马秀英对皇嗣们视如己出,但到底不是亲生的,还是有一层无形的隔阂处在彼此之间。加上各宫妃嫔对自己孩子的影响,所以皇嗣们对马秀英虽然尊敬,但没有那种亲密无拘的感觉。

    除了朱标一脸平静,朱、朱嬉皮笑脸不把马秀英的话当一回事,其他的皇嗣莫不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马秀英让逊影给每个皇嗣发了一套新的文房四宝,该说的话她已经说了,这些孩子以后表现如何还得看他们自己。

    倒是朱棣犹豫了片刻,站出来说道:“母后,儿臣不想读书了,想去军营锻炼。”

    自从上次朱元璋狠狠打了他后,他就愈发厌恶读书,尤其是对授学的老师深恶痛绝,长这么大他还没有如此挨过打呢,要不是李儿的死命维护和马秀英的劝阻,没准朱元璋真会打死他。

    事后李儿流着泪给他上药,告诫他以后不可在人前说要做皇帝的话了。

    看着母亲伤心难过的样子,朱棣答应以后不再说类似的话。但是他心里很不服气,为什么他们都是父皇的儿子,他就不能那样说。

    李儿又告诉他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区别,只有太子才能继承皇位,掌管天下,其他皇子将来只能封王,拥有自己的一片属地。

    朱棣心里更难受,从小父皇就宠爱大哥多过他们,连将来的一切都只给大哥不给他们,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要在宫中苦苦学习,不如早日去军营建功立业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

    朱脸色一变,赶紧悄悄拉扯朱棣的衣襟。母妃时常教导他们,皇后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许置辩。四皇兄怎敢对皇后说自己不想读书的话。

    马秀英是个开明的长辈,时常鼓励众人各抒己见,看到朱棣有自己的想法,十分好奇,和颜悦色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想读书?”

    朱棣掰开朱的手,又看了看朱标,压抑住心中的不平,说道:“儿臣对读书不感兴趣,愿学父皇马上征战,将来为太子守卫疆土。”

    朱标感动地喊了一声:“四皇弟!”

    马秀英笑着说道:“你小小年纪就能为自己制定人生目标,母后甚是欣慰。尚武是件好事,但是你可别小看了读书的重要。读书是为了让你们学到知识,知识是人们在接触社会,改造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并代代相传。我们从书中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之处,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掌握了知识,我们才会变得更聪明,更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说完这段话,她又对诸位皇嗣说道:“孩子们,希望你们也能记住这些话。虽然你们出生在帝王之家,将来不会为生计发愁,可父皇母后不会一辈子陪着你们,当你们长大独立面对外界的时候,才会明白知识对你们有多重要。”

    不管有没有人听进去,听进去了多少,众皇嗣皆应道:“谢母后教诲!”

    朱棣听完马秀英的话,脸色有些怏怏,猜想马秀英肯定不会同意自己去军营了。

    岂料马秀英对他说道:“行行出状元,有人在文上兴邦国,有人在武上建功业。大丈夫处世,当成就一番大事业,母后允准让你去军营锻炼,不过还要得到你父皇和你母妃的同意。同时你要答应母后,即使去了军营也不能放弃学习。”

    “谢母后成全,母后所言,儿臣铭记在心,定不负母后期望。”朱棣喜出望外,连忙跪下答谢。母后答应了,父皇那边就没什么问题,最麻烦的是母妃,但是有父皇母后支持,母妃也坚持不了多久。

    朱对朱撇撇嘴,“这个傻小子,还以为自己捡到便宜,等他去了军营就知道有罪受了。”

    朱坏笑道:“他以为出了宫就能自由,不用读书了?哼,看着吧,母后能把夫子派到军营去。”

    他二人以前和朱棣亲厚,但是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朱棣了,因为在一批皇子中他们和朱标、朱棣的年纪最接近,四人经常被作为比较的对象。朱标有文采,朱棣在武学方面也比较卓越,倒衬托得他俩高不成低不就,对亲大哥朱标他们不敢置喙,就把不满撒在朱棣身上,有些不待见这个弟弟了。

    两人交头接耳的小动作被马秀英发现,她笑容一敛,沉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