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途-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这些文人的嘴皮子真厉害啊。朱元璋暗暗记在心里,吩咐徐达用“锁城法”攻取平江。

    徐达采用这个计策,自已驻葑门,命令常遇春屯驻虎邱,郭兴屯驻娄门华云龙屯驻胥门,汤和屯驻阊门,耿炳文屯驻城东北,分仇成屯驻城西南,何文辉屯驻城西北,四面筑起长围,把平江紧紧围困起来。并在城外筑起三层的木塔,监视城中的活动,每层架设弓弩火铳,轮番施放,又设置襄阳炮,日夜向城中轰击。

    转眼又过去了几个月,平江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即使军队里都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更别提普通百姓的生活。

    随着粮价一天天飞涨,许多穷苦人家已经买不起粮食,可是封锁的城门让他们连逃难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绝望在人们心中一点点蔓延,各种负面情绪也爆发出来。开始只是怨声载道,继而发展到偷摸坑骗,后来竟然有人明目张胆地打家劫舍。

第三百九十章 阴险变态的舔刑

    再这样下去,不等朱元璋攻破平江,绝望的百姓就能自己毁掉整座城市。张士诚十分焦躁,亲自带着勇胜亲军潜出西门,绕到桃花坞,去袭击常遇春的大营。

    谁知许五早把消息泄露给西吴军。

    勇胜亲军才接近常遇春大营,里面便冲出无数将士,横冲直撞,炮箭齐发,杀得东吴兵手忙脚乱,仓皇逃窜。

    张士诚眼见偷袭不成,反被包抄,只好边打边退到沙盆潭,幸亏勇胜亲军拼命掩护,才让他狼狈不堪地逃回城里。

    惊魂未定的张士诚回城清点人数,立刻捶胸顿足,痛哭起来。除了东吴士兵伤亡无数,他的勇胜亲军更是损失大半,这可都是以一抵百的勇士啊。无奈之下,他只得龟缩平江,一面依仗城固死命坚守,一面派人潜出城去四处求援。

    不久,无锡守敌莫天派部将杨茂潜入平江了解情况,准备声援张士诚。

    巡逻的西吴军卒在阎门水栅把杨茂捉住,见他行迹可疑,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文书就将他缚送至军营。

    徐达审问他的来历目的,他什么都不肯说,即使狱卒用酷刑拷打,他也咬紧牙关不招。

    徐达大怒,还要施以重刑。

    常遇春说道:“且试试我的手段。”他附在狱卒耳边低语几句。

    狱卒点头,出去牵了一头羊,还拎着一罐蜂蜜。

    徐达迷惑,一头羊能做什么,他按捺住好奇往下看。

    只见几个狱卒把杨茂仰面朝天抬到刑床上,四肢皆被木枷固定,确认他无法动弹便把他的鞋袜脱掉,在脚心脚趾涂上蜂蜜,让羊用舌头舔。

    羊显然很喜欢这样的“美味”,非常配合地尽情舔食。只要蜂蜜被舔得差不多,狱卒马上就会再涂抹一些。

    杨茂刚开始还能强忍着,然而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他就无法控制地狂笑起来,那种奇痒无比的感受如同有千万只蚂蚁同时钻进身体里,他拼命扭动身体也无法缓解这种感觉。到最后他一边哭一边笑,吐着白沫大声求饶,愿意全部招供。

    “你何来这般阴险的手段?”徐达看得胆战心惊,一个连严刑拷打都不畏惧的汉子居然被这种舔刑折磨得死去活来。

    常遇春嘿嘿一笑,“我出征前袁兴告诉我的,这家伙懂的还不少,改天我再去讨教几招。”

    徐达想起袁兴时常把马秀英挂在嘴边,不由哂道:“怕是他的义姐马王妃懂的不少吧。”

    常遇春一听,顿时闭上嘴巴,他敢开袁兴的玩笑,却不敢说半句马秀英的是非。这个女人的厉害他早已在各种耳闻、亲历中深有体会,万一马秀英把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段用到他的身上就悲催了。

    涂达和常遇春心照不宣地转移开话题。二人一合计,决定策反杨茂,让其为己用。

    徐达命人记下杨茂招供的证词,又让他在供词上盖下手印,然后说道:“张士诚大势已去,你何必还为他效力,若是你肯归降我军,以后前途无量,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你不肯投降,这份供词下一刻就会被送进平江城,放在张士诚的面前。”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何况杨茂不是傻子,平江岌岌可危的情形他也看在眼里,此时正好有个借驴下坡的机会,他连忙答应了。

    于是徐达释放掉杨茂,让他继续为莫天与张士诚传递消息,而将所得消息暗中送给西吴军。有了这个内应,徐达因此尽知无锡与平江守敌的虚实。当他得知平江城中已经出现暴乱后,急忙禀告朱元璋。

    朱元璋见锁城法起了效果,张士诚快要撑不住了,十分高兴,便写信劝降张士诚,答应按照东汉接受窦融投降、北宋接受饯投降的事例,使其全身保族。

    但是,张士诚顽固拒降,继续闭门抵抗。他还接受熊天瑞的建议,拼命制作飞炮,发射矢石,轰击城外围攻的西吴部队,妄图阻挡敌人攻城。他甚至还多次带兵突围,但都被击退。

    到九月,由于围城日久,城中最后已是弹尽粮绝,各种物质匮乏,祠庙和百姓的房屋都被拆去充作炮具,木石为之俱尽,皮靴马鞍等都被煮食,连老鼠和枯草都用来充饥。当时城中一只老鼠都能卖到百文钱,可想百姓的生活已经陷入何种境地。

    趁他病,要他命!得知张士诚已经陷入了绝境,徐达一边让杨茂假冒援军赶到哄骗东吴军开城门,一边下令发动强攻。

    锣鼓齐鸣,万炮齐发,将士高声喊“杀!”,象潮水般地冲向各座城门。

    东吴军发现敌人来攻才知上了杨茂的当,关城门已经来不及,只能奋力抵抗,然而物质匮乏地情况下他们哪是西吴军的对手。

    经过一场激战,徐达带领士卒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接着也攻入阊门,挺进平江城下。

    张士诚作着最后的抵抗,令唐杰登上内城拒战,自己则督师城内,令谢节、周仁立栅以补外城。

    徐达指挥将士奋勇冲杀,唐杰支持不住,率众投降,周仁等人见大势已去,也相继归降。

    徐达命令将士蚁附登城,冲进城里。

    张士诚收集残兵败将二三万人,在街巷里进行顽强抵抗。

    常遇春知道朱元璋想抓活的张士诚,他自己也不想让张士诚死得太痛快。怕人多乱战杀死张士诚,他急忙扯开嗓门喊道:“张士诚,如今你已无回天之力,还不束手就擒,非要连累这些将士跟你一起命丧黄泉?你自诩爱民如子,却要让百姓都跟着你遭罪?”

    张士诚一听面色灰败,他看着硝烟弥漫的平江城,对众人说道:“事已至此,我实无良策,只有自缚投降,以免你们城破时遭受屠戮。”

    将士们闻言伏地号哭,纷纷表示愿与他固守同死。

    然而张士诚不忍将士和百姓再受罪,亲自率领城中二十万军民,全部向徐达投诚。

    他的妻子刘氏听闻丈夫战败,立刻带着孩子自|焚于宫中的齐云楼。

    等到西吴士兵赶到,一座高楼都被烧成灰烬,无一人生还。

    噩耗传来,张士诚彻底心灰意冷,一心求死。

    徐达不敢自作主张,急忙将张士诚和一干俘虏送往应天府。

    常遇春本来打算好好羞辱张士诚一番,可是看到他在船上始终闭着眼睛,一言不发,也不进食,未等自己折磨就已奄奄待毙。常遇春虽恨他诱降朱文正,却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条汉子,只好无奈地叹息一声,转头去找他的亲信发泄怒气。

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善长恼羞成怒

    西吴大军押送俘虏返回应天府,朱元璋听闻张士诚不忍将士和百姓再受罪才主动投降,现在又一心求死,不由喟叹道:“这张士诚倒是一条汉子,和陈友谅等人比起来仁义多了。若他肯归顺与孤,孤便饶他不死。”

    李善长抓住表现的机会,主动请缨,“微臣愿意去劝说张士诚,定叫他臣服王爷。”

    朱元璋同意后,李善长就带着好酒好肉来到关押张士诚的牢房。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各种厉害、许诺诸多利益,奈何他百般开导,软硬兼施,张士诚都置之不理。

    看到张士诚油盐不进的态度,李善长恼羞成怒。这个阶下囚凭什么给自己脸色看。他冷冷地威胁道:“你若不肯归顺吴王,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张士诚早就置生死于度外,徒然睁开眼睛,讥讽道:“哈,你要我归顺自己?狗东西,见了你家吴王还不跪拜?”

    “你这该死的狂徒!”李善长气结。他忘记张士诚在平江也自称吴王,一不留神被张士诚占了口头便宜。

    “孤怎么不知道你是孤的臣子,想来也是,你这种奸吝小人如何入得孤的眼。”张士诚继续嘲弄,他一心求死,故意说了许多羞辱李善长和朱元璋的话。

    张士诚的出言不逊,彻底惹恼了李善长。他哪还有心情劝降张士诚,只想置张士诚于死地,回去对朱元璋禀报道:“微臣去牢里苦苦劝说张士诚投诚,谁知这贼子心怀叵测,不仅不愿归降,还出言侮辱王爷。微臣知王爷心底宽厚,不忍杀他。但这贼子当初收买了不少人心,小心留下他再生祸端啊。陈友谅那样的人都有死忠追随,张士诚的手下暗中帮助他东山再起不是没有可能。”

    朱元璋目光闪烁,并未当即做出决定。

    回到府中,马秀英见他面色犹豫,询问何事。

    朱元璋微恼道:“我本来念那张士诚也算一条汉子,有心留他一命,他却不识好歹,不仅不肯归顺与我,还出言侮辱我。”

    马秀英想了想,劝道:“假若这次胜的不是王爷而是张士诚,想必王爷心里也会不痛快吧。何况他妻儿俱亡,一定怨愤不已,难免会有一些恶形恶状。不过我曾听闻张士诚此人本性不坏,对属下和百姓很好。这样的人王爷不妨给他一个善终,也好叫天下人知道王爷并非那不辨是非之辈。”

    说实话,马秀英对张士诚的感触不深,毕竟两人没有任何交集,只是陌生人。但是许五等在张士诚营中潜伏的影卫都感慨良多。张士诚固然有许多缺点,可他对手下和百姓好这点毋庸置疑,仅凭他为了手下和百姓愿意投降就能看出他的仁慈。影卫们也是人,也有分辨善恶的心,他们其实并不希望张士诚死,不过他们可不敢向朱元璋求情,只能隐晦地请马秀英帮忙求情。

    “我也知道杀了他必然会让江浙一带百姓和他以前那些部下心生不满,可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平江之战折损了我多少将士。哼,若不是顾虑重重,我早就不会让他还活着!”朱元璋叹了口气,他的本意是要杀掉张士诚永绝后患,然而有不少臣子上疏为张士诚求情,也有人劝他立刻处死张士诚,令他十分为难。

    马秀英笑了笑,“张士诚的部下都已被你收降,他纵有反叛之心亦是孤掌难鸣,不足为惧也。与其杀了他引起江浙一带百姓和个别将士的不满,不如不杀他叫人看看你海纳百川的胸襟。这样天下人感念你的心胸广阔,将士们归附之心更盛。”

    朱元璋点点头,“罢了,罢了,昔日|我与他虽是敌人,但各自为政也怪不得谁,他也不曾做过大奸大恶之事,绕他一命也不是不可。”

    说完朱元璋便传令,叫人把张士诚从牢里提出来好生看管,饮食生活方面不得亏待,等他冷静下来,愿意投诚归降了就释放他。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决定留下张士诚的性命,不由大发雷霆,愤愤地对胡惟庸说道:“真不知王爷如何想的,张士诚此人善揽人心,现在不除掉他,只怕将来后患无穷。”

    胡惟庸说道:“学生听闻是马王妃劝王爷不要杀掉张士诚。”

    “荒唐!王爷怎能听一妇人之言,给对手留下喘息的机会!”

    “老师一心为王爷着想,可惜王爷耳根软,光听妇人言,不知其中厉害。马王妃到底是头发长见识短,妇人之仁……”

    李善长瞪了胡惟庸一眼,“闭嘴,王爷、王妃岂是你我能非议的?”

    胡惟庸见他嘴上如此训斥,脸上神色并无不快,便笑嘻嘻地说道:“老师教训的是,学生妄言了。不过学生以为既然王爷迷在其中,老师不妨替王爷做出决断,昔日王爷去接韩林儿,那刘基不就暗中叫廖永忠凿船沉江,事后王爷也没责罚刘基。所以老师不妨……”他压低声音在李善长耳边低语几句。

    “那等专营擅权的小人怎能和老夫相提并论?“一提刘基,李善长就来气。

    胡惟庸点头哈腰,“是,是,学生多嘴,老师一心为国,岂是刘基能比的。不过这种事刘基做得,老师为何做不得?”

    李善长脸色微变,他最恨被刘基比下去,但他又有点担心自己揣摩错朱元璋的心意,犹豫道:“若叫王爷知晓,岂不生祸?王爷如今最忌讳别人猜测他的心思。”

    胡惟庸奸笑道:“老师忠肝义胆,天地可鉴。就算王爷事后知晓,也能明白老师的苦心。况且学生保证此事一定做得天衣无缝,让人瞧不出任何问题。”

    “那就依你所言,此事一定要做得妥当。”李善长端起茶盏,“只盼王爷将来能明白老夫的苦心。”

    胡惟庸立刻站起来告辞,“老师放心,学生这就亲自去|操办此事,一定做得妥妥当当。”

    李善长没有起身送客,端着茶盏垂下眼帘。张士诚,即使王爷想留你,老夫也不能留你,要怪就怪你自己不识抬举,还敢羞辱老夫。哼!还有那刘基老儿,总有一天叫你后悔挡了老夫的道。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张士诚死得蹊跷

    南方战事平定,朱元璋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一天,众人齐聚饭厅用食,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张士诚竟乘人不备,自缢身亡,负责看守他的狱卒自知有罪,也畏罪自杀了。

    “这狗贼,本王有心饶他不死,他居然还如此下作,死都要叫本王背负不仁名声。来人,把他的尸首烧成灰,撒到城门口,让千万人践踏!”朱元璋气极,拍案而起。

    屋里的女人、孩子顿时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有两个年龄尚幼的孩子刚要瘪嘴,就被自己的娘亲捂嘴带下。

    马秀英知道这饭是吃不成了,急忙叫众人各自回房,好生劝慰朱元璋,“王爷莫要为了别人气坏自己的身体,还吓着了孩子。”

    朱元璋愤愤道:“除了没有自由,其他方面我都不曾亏待他。早知他死不悔改,我就不该浪费精力。”

    “人死如灯灭,你何苦和一个死人计较。绝人户、毁人尸最叫人不齿,你不妨好生殓葬张士诚,说明缘由,让世人看清楚你并非那不仁之人。”马秀英心想,如果没有自由,没有亲人陪伴,孤苦伶仃地关押一生,这样活着还真不如死去。一代枭雄落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让人同情啊。

    朱元璋最在乎的就是人心归附,听了马秀英的话,冷静下来说道:“算了,跟一个死人计较倒叫我落了下乘,”

    马秀英对逊影使了个眼色,“快去传唤袁兴来,就说王爷念在张士诚生前踞苏十余年,保境安民,轻徭薄赋,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不失为一大丈夫,特让袁兴代表王爷厚葬张士诚。”又问朱元璋,“王爷看如此安排可好?”

    “嗯。”朱元璋鼻子哼了哼,算是默认,他知道马秀英如此是想抬举袁兴。

    袁兴成亲后马秀英就为他在军中要了一个中郎将的职位,官职不算太高,好歹算自立门户了。这期间,平江战事已近尾声,其他地方也暂定战事。武将没有战功就没法升迁,故而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