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看看,”朱由检在小二的指引下,翻看了几匹丝绸,绸面多是百鸟图,“图案饱满,繁而不乱,色彩艳丽,绸面平整。”

    “客官好眼力!”小二向朱由检伸出拇指,脸上是谄媚的笑:“小人说过,本店经营的都是正宗的粤绣。”

    “正宗倒是正宗,”朱由检笑笑,“不过,倒是算不得上品。”

    “客官……”小二脸上的笑容霎时僵住了,他看了眼铺子外面,但门口并没有其他的客人,也不好离开。

    “图案倒是形似,但做工不够精细,使用的绣针太粗,只能远观,不能近赏,”朱由检翻过绸子,展在小二的眼前,“小二,这些都是单面绣,与双面绣相比,不仅做工大大简化,就是刺绣的手法,哎……”

    小二情知遇上行家,只得岔开话题:“客官也是做绸缎生意的?”

    “非也,我们是路过麻六甲,顺道看看有没有上好的绸子,”朱由检很随意地放下绸子,“小二,这匹绸子多少钱?”

    “一样钱一样货,客官,我们的绸子便宜,”小二顿时来了精神,他伸出两个手指头,“每匹绸子只要二两银子!”

    “二两?”王慕九恨不得将这些绸子缎子扔到地上,狠狠地踩上几脚,“你这是做生意,还是打劫呢?”

    朱由检担心王慕九漏了底线,“人家是生意人,自然是要有赚头。”

    “对,对,还是这位客官理解我们的苦衷,”小二只将朱由检当成了客户,“这位客官,小人远离家乡,总要赚些差旅,将来好回到家乡。”

    “小二,赚些差旅也是该的,”朱由检想起在苏州时的场景,正宗的苏绣,每幅还不到一两银子,“可是,这个价格,怕是涨了两倍吧?”

    “这……”小二愣了一下,但迅速醒悟过来,“这位客官,在麻六甲,粤绣当然要比广东贵些,这么远的路运过来,光运费就是不菲……”

    “要不,我给你运些刺绣过来?”朱由检哈哈一笑,“小二,你们会以什么价格收购?”

    “收购?”小二呆了一呆,顿时僵住了,但朱由检的笑声,让他恢复了神智,“客官原来是要出售刺绣的?听客官的口音,乃是京城人士,京城附近也不产名绣呀!”

    “京师的确不出产名绣,但苏绣、湘绣、粤绣我见得多了,就是难得一见的蜀绣,在我眼里,也不算稀奇,”朱由检又在绸子堆里翻了翻,的确没有佳品,“小二,我有个朋友是做刺绣生意的,托我帮他打听门路,要不我售些给你,运费我出,只要你给我合理的价格。”

    “这个……客官,小人只负责出售,”小二不知道朱由检的深浅,赶紧推脱道:“客官要是有绸子出售,必须和我们东主谈……可是东主此时并不在麻六甲。”

    “哈哈,没关系,如果有时间,我自会拜访你们东主。”朱由检自然知道小二担心什么。

    “客官……说实话,”小二的眼球迅速转动着,“这麻六甲识货的毕竟很少,西洋人更是难得见到上品,所以……所以,要是品质太好了,反而买不上上好的价钱——不知道客官有些什么样的绸子?”

    “这个,还是有机会见到你们东主再说吧,反正你也做不了主。”朱由检向小二挥挥手,与王慕九等人大摇大摆地出了殿堂。

    “爷,这‘明州丝绸’,是在是坑人吧?这等品质的绸子,竟然要这样的价格,比大明内地,可是翻了数倍。”王慕九一边说,一边回头看着后面的店铺,见小二正鬼头鬼脑地在门口张望,心中更加有气。

    “慕九,粤绣是从大明内地运到南洋的,价格自然上涨,”朱由检拍拍王慕九的后背,“慕九,这就是海商的利润,比起内地的商人,怕是高了数倍。”

    王慕九没听懂朱由检的弦外之音,“爷,难道允许他们如此明目张胆地经营吗?”

    朱由检假装不明白王慕九的意思,“允许?慕九是什么意思?人家来南洋经商,只要不偷逃税款,不违反大明的律法,难道爷能查封了他的店铺?”

    “爷,话说这么说,但商人如此暴利……”

    “慕九,没有这些海商,大明内地生产的货物,比如这些精美的绸子,怎么能买到如此的价格?”朱由检哈哈一笑,毫不在意商人的暴利,“慕九恐怕还不知道吧?就这些普通的绸子,一旦进入西洋市场,每匹价格怕是不少于二十两。”

    “二十两?”王慕九顿时惊呆了,连脚步都忘了移动,脸上的表情就僵在那里,就像是在表演哑剧。

    “慕九,南洋和西洋,距离大明的内地都非常遥远,风急浪高,中途还有海盗出没,风险也是很高的,如果没有这种高额利润,还会有谁来从事海外贸易?”

    王慕九还是不服,他紧走两步,追上朱由检的步伐,“可是……爷,商人如果积累这些暴利,不出三代,必将富可敌国,对国家来说,那可不是好事。”

    “慕九不用担心,海商利润高不假,但长途运输,开销也大,”朱由检要在但营造商人文化,就必须保障商人的合法权利,商人的实力增强,才能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话语权,“此外,海商盈利高,但赋税也会重些,税率达到五税一,比起普通的商人,足足高了两倍,也就是说,海商的收入越高,向朝廷交纳的赋税就会越多。”

    只要海商不偷税,这将是商人与朝廷共赢的局面。

    至于将来海商的经济实力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会诉求政治上的利益,这正是朱由检求之不得的事情。

    “奥……”王慕九不懂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但有一diǎn他是明白的:海商的利润越高,朝廷就会有越多的税收,“爷,这样的商人不在少数吧?”

    “嗯!”朱由检轻哼一声,南海舰队来到南洋之前,这些海商可是向西洋人纳税,现在大明基本掌控了南海,白白得到这些海商们上缴的税款,与大明在南洋诸省的投入相比,朝廷应该是稳赚不赔,“慕九,不要担心商人积累财富,爷打算在南洋搞一块内地货物聚集地,专门向西洋人出售大明的货物。”

    “爷?”王慕九哪里明白朱由检的心思,跟在朱由检身边,他只有干瞪眼的份。

    “慕九,如果大明对外出售的货物,全部集中在南洋的某一个区域,西洋人就不会在垂涎大明的广阔天地了,就是南洋的其它区域,也会丧失对他们的吸引力。”

    “爷,大明物产丰富,这些货物聚集一地,怕不容易吧?”

    “慕九说得是,大明的物产太过丰富,集中一地,怕不现实,那就在南洋辟出两块、三块贸易地,专门与西洋人贸易,”朱由检希望将南洋当成大明货物的中转站,南洋与大明内地之间,将由大明商人垄断,“如果只有这几块贸易地,将来管理起来容易些,特别是对于大明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的货物。”

    王慕九问道:“爷打算在那些地方建立贸易口岸?”

第501章 刺客() 
“究竟在哪儿设立贸易口岸,爷现在还没想好,”朱由检一抖长袖,缓下脚步,让王慕九走到自己的前面,“但兰竹省的古晋肯定是一处,戴燕省正当麻六甲的要冲,肯定要设立贸易口岸,或者是麻六甲城,或者是淡马锡城。r?anen ???。?r?a?n??e?n??”

    “嗯,”王慕九随意应了声,让他走在朱由检的前面,他实在不习惯,不时扭头往回看,“爷,属下有些明白了,这些海商,让他们自由发展,只要他们能遵守大明的律法。”

    “慕九能这么想就对了!”

    朱由检终于让王慕九明白了自己的南洋战略,知道他不再憎恨和防备这些海商,于是让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以突出王慕九的钦差身份,如果王慕九对着这些商铺横眉怒目,那朱由检苦心为他塑造的亲民形象,怕是要弄巧成拙。

    他们连着在城内逛了三天,什么东门大街、西门大街、北门大街,都走了个遍,连一些二街、三街都有所涉足。

    每一次进入店铺,王慕九都会成为这群人物的领袖,连朱由检与他说话,都是陪着小心,将王慕九的钦差身份,完美地突出出来,虽然现在店铺中的人还不认识王慕九,但朱由检相信,如果再次见到王慕九,一定有很多人能认出这位钦差大人。

    傍晚时分,朱由检逛完了最后一家店铺,刚刚回到城外的军营,连清茶都来不及喝上一口,郑芝龙就急急火火地闯了进来,“爷,前方传来了讯息!”

    “什么讯息?”朱由检被郑芝龙搞了个没头没脑,不过他估计是来自亚齐的战况。

    郑芝龙压低声音道:“爷,金浩已经攻陷了亚齐城,俘获了亚齐的大批官员,连国师王尔烈都成了俘虏。”

    “奥?这么快?”朱由检心情大好,“那亚齐的军队呢,他们臣服了吗?”

    “还没有,”郑芝龙黝黑的脸庞上透出一丝遗憾,他真恨不得自己杀上亚齐的国土,这些不开眼的土著,“金浩是乘夜偷袭了亚齐城,现在亚齐城失陷的讯息,恐怕还未传到前线。”

    “那金浩呢?他们现在在哪儿?陆战队的伤亡怎么样?”朱由检最关心的是陆战队的下一步行动。

    “爷,由于是偷袭,陆战队没什么伤亡,金浩留下少量的士兵据守亚齐城,役使城内的百姓和降兵协助守城,他则带着绝大部分陆战队的士兵南下了,按照预定计划,准备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亚齐军队主力。”在郑芝龙的眼中,这些不开眼的亚齐人,全部该死。

    “那王尔烈呢?现在在哪儿?”

    郑芝龙在朱由检对面的木椅上落座,又拿起桌上的茶水猛灌了一口,然后用手一抹嘴角的水渍,“王尔烈,还有大量的亚齐官员,都被带到南方前线,一旦陆战队击溃了亚齐军的主力,就会放出王尔烈等人,开始招降当地的败兵和百姓。”

    朱由检点点头,先击溃主力,让亚齐人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在亚齐人陷于绝望的时候,再利用高官招降,这不失为高明的战略,现在亚齐城已经被明军攻破,亚齐举国陷于混乱,只是不知道王尔烈在亚齐的军民中威望如何,亚齐百姓能否在他的感召下顺利归入大明。

    不过,朱由检也不担心,亚齐的国都已破,国内已经无法组织起统一的抗争力量,没有朝廷的有效调度,恐怕前线的士兵连粮食都无法凑齐,更不用说兵器、人员的补给了。

    如果亚齐人继续与大明作对,最多也就是游击战争。

    陆战队不怕游击战争。

    亚齐国土太小,人口不足十万,除去老弱妇孺,成年男子就是全部上阵,也不过两三万人,如果男子全部打仗,那谁来种地养活军队和老人孩子?

    朱由检相信,只要明军突破柳塞尔山,进入亚齐的北部地区,亚齐人除了投降,剩下就只有灭族一条路。

    “芝龙,告诉前线的将士们,要稳打稳扎,一定要干净、彻底解决亚齐问题。”

    朱由检认可了亚齐现在的的战况,郑芝龙放下心来,“爷,万一亚齐人不肯投降,接下来的清缴战争,恐怕还要延续相当的时间。”

    清缴亚齐人的余孽,对明军没有什么损失,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权当是给陆战队的将士练兵,“如果亚齐人不肯屈服,那就”朱由检化掌为刀,做了个下切的动作。

    “爷,属下明白了!”

    “芝龙,不用急在一时,这种规模的战斗,对南海舰队并不是坏事,损失也不会太大,就当是练兵了,”朱由检担心郑芝龙要功绩,就会一味强攻,那会增加陆战队的伤亡,见郑芝龙不住点头,他换了个话题,“芝龙,明天上山祭拜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爷,城中早就贴出告示,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早就在城内外传开了,”郑芝龙压低声音,“王军座的护卫,属下也安排好了,百步之内,只要有任何异动,士兵们绝不可能发现不了。”

    “那就好,一定要保证慕九的安全,”朱由检把玩着手中的杯盖,“芝龙,城内的百姓怎么样?他们会随着慕九一道去祭拜三保太监吗?”

    “属下暗地着人打探过,百姓都是积极响应,甚至比上次属下祭拜时还要积极。”郑芝龙知道朱由检对祭拜的事特别上心,他早就发动士兵和百姓,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

    天尚未放亮,城门口已经汇聚了不少的百姓,但城门开放的时间未到,只得在在城内闲逛,无聊地喧哗着,直到卯时守城的士兵才打开城门,今天入城的百姓很少,基本上都是出城。

    王慕九还未起身,百姓便聚集在城外军营的训练场上,黑压压的一片,朱由检估量了一下,连同老人和孩子,不下数万人。

    整个麻六甲城内,不过十万百姓,现在差不多汇聚了一半,加上城外的百姓逐次加入,怕有小八万人,朱由检对百姓的数量十分满意,看来郑芝龙这几天没白忙活。

    王慕九终于走出了军营,为了表示他的亲民态度,身边只有五名护卫,郑芝龙亲自率领数百名陆战队士兵远远跟在后面,算是给这位钦差大人保驾护航。

    靠近王慕九的许多百姓晃动着脑袋,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不是昨天光顾了我的铺子吗?”

    “真的是钦差?”

    “原来钦差大人乃是视察民情,愧我还向大人推销货物。”

    他们起初心中还惴惴不安,不知道钦差大人对他们的铺子是否满意,但看到王慕九满目含笑,也就定下心来,看来,钦差大人的心情不错。

    但这些见过王慕九的百姓商人发现,今天钦差大人似乎胖了些,身材与前两天相比,显得有些臃肿。

    辰已交接之时,数万百姓洪流,开始朝城外的三保山进发,王慕九是朝廷派来的钦差,比普通的百姓高贵得多,自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除了两名亲兵走在前面,担任向导,就连郑芝龙也远远跟在后面。

    围着王慕九的,是乱哄哄的数万百姓。

    与钦差大人同游三保山,百姓们自是喜笑颜开,连自己周围的人是否熟悉都未曾在意,他们的目光,时不时的就落在王慕九的身上,不管能不能直接看到王慕九。

    如果百姓细心观察,应该不难发现,在他们的四周,有许多他们不熟悉的百姓,这些百姓虽然与他们的穿着无异,但身体笔挺,步伐周正,自有一股威严之气。

    王慕九一边缓行,一边与周围的亲兵、百姓说着什么,与百姓们兴高采烈不同,他是真正漫步轻行的游客。

    这样亲民的钦差,不仅以前的葡萄牙人做不到,就是以前土人建立的满刺加王朝的官员,也是未曾听闻。

    只有大明朝的钦差,才有这种气度,才真正关心自己的百姓。

    数万百姓逐渐跟上王慕九的步伐,虽然嘴上还是乱哄哄的,但这支未经训练的百姓队伍,越来越有秩序了,王慕九的速度,就是他们的标准。

    这群人的第一个目标,乃是三保山。

    说起三保山,这是马三保,也就是太监郑和当年屯兵的地方,因为明军待得久了,这座小山就改为三保山,以前的名字,反而被大家遗忘了。

    队伍行了三里左右,突然前面发生了骚乱。

    距离王慕九稍远些的百姓,认为大家是为了挣个好位置,近距离观察钦差大人,甚至为了与钦差大人说上几句话,这才发生了推搡事件,因为队伍行进的速度缓慢,只要摔倒的人爬起来,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