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嫣儿真聪明好像你是第一个这么想的人,”朱由检是真心夸赞,“当然,朕还会大力发展工商业,这样既能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又能让失去土地的百姓,能得到一口饭吃。”

    “陛下”张嫣觉得,朱由检的念头,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念头,好像是一个循环结,一环套一环,“如此一来,百姓作乱一事,可以完全消除,大明也可以长治久安了。”

    “还没有,”朱由检苦笑着摇摇头,“还有一颗最大的毒瘤没有解决。”

    “最大的毒瘤”

    “嫣儿你看,土地都兼并到哪些人的手里这些得到大量良田的人,却是不纳税,长期下去,朝廷还是没有粮食。”

    “陛下要向士林开刀”

    “士林只是小的毒瘤,还有更大的。”

    “更大的陛下是指”

    “宗族,他们拥有的农田,已经影响到朝廷的粮食收成,而且,只要大明存在一天,宗室就会扩大,大明存在越长久,宗室的人数就会越多,现在应该有十万人了吧”

    “陛下是要收回宗室的土地这可能引发宗室的动乱,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张嫣越想越怕,大明才刚刚消灭阉党,走上正轨,朱由检的胆子,也是太大了。

    “朕倒不准备收回他们的土地,土地在谁的手里都一样,只要他们纳税。”

    “原来陛下是向宗室征税”张嫣的语气,稍稍放缓点,“陛下,宗室实力强大,都是太祖的子孙,陛下千万要当心。”

    “关于宗室的事,朕再考虑考虑吧”朱由检也不想吓着张嫣,“我们刚刚讨论的,只是百姓作乱的表面原因,实际上,百姓作乱,除了土地,主要还是各地官员的贪墨,也就是问题。”

    “陛下还是要向士林开刀贪墨问题,可是汉民族与生俱来的,陛下能治得了吗换谁都是一样,还是贪墨,太祖为了治贪,连剥皮、抽肠的手段都用上了,结果还是归于失败。”

    “所以朕打算让百姓去监督官员们,朕只有一双眼睛,可是百姓有无数双雪亮的眼睛,只要他们站出来,贪官定然无从遁形。”

    “陛下,百姓连大字都不认识,怎么监督官员除非官员受贿,被百姓抓个现行,但是,这,可能吗”

    “所以,朕打算在全国设立学校,让百姓的孩子都去读书,将来所有的百姓都识字,自然可以监督各地的官员。”

    “陛下,就算百姓识字,也无法找到官员贪墨的证据呀”张嫣还是不信。

    “这个,朕暂时还没有考虑妥当,将来再慢慢完善,嫣儿也帮朕出出主意。”

    “是,陛下。”

    “嫣儿还有那些需要补充的”

    “臣妾刚刚听了陛下的高论,臣妾还要再细细揣摩,才能领会陛下的深意,臣妾只是建议,凡事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牵涉太多,陛下是为了大明,但万一反对陛下的人多了,反而不好收场”

    “嫣儿想说什么就说吧,今天你是朕的私人顾问,不要有任何顾虑,朕局势想听听真话。”

    “陛下,历史上改革者,都是不太顺意。”

    “嫣儿是说,汉民族的改革者,除了

    商鞅,鲜有成功者”

    “就是商鞅,最后也是死在自己的新法下,陛下,凡事不能太过急躁。”

    朱由检缓缓摇头,他幽幽地吐出一口浊气:“大明已经日薄西山,再也没有太祖、成祖年间的气象,朕打败建奴,也只是回光返照,如果不行改革,大明离朝代更替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也许你我都能看到那一天。”

    “陛下”张嫣早就惊得张大了嘴巴,一点淑女的样子都没有,“这大明,真的到了这种地步吗臣妾怎么看不出来”

    朱由检想到后世的历史,刚满四十的张嫣,在李自成打开北京城的瞬间,被迫与周玉凤、朱由检等人一起吊死的事,“嫣儿,王朝更替,都是历史必然,但其中的规律,还是有迹可循,数年前的陕西民变,已经给大明敲响了警钟,如果大明还是一如既往地沿着它的惯性前进,朕相信,你我一定能看到大明丧钟。”

    张嫣想了想:“陛下对这次的改革,到底有多大的决心”

    “为了大明,朕就是退位,甚至殡天,也是在所不惜。”

    “陛下,”张嫣伸出柔嫩的小手,急忙蒙住朱由检的大嘴巴,“陛下虽然不记个人得失,可万一新皇昏庸,那陛下的心血,岂不付诸东流”

    朱由检想说话,却是说不出来,他用舌头,轻轻舔着张嫣的手心。

    张嫣痒不过,只好含羞移开小手,“陛下”

    “嫣儿说的是,朕记住嫣儿的话了。”

    “为了大明,陛下一定要当个长长久久的皇帝。”

    “对,朕会做个长长久久的皇帝,一切,为了大明。”

    朱由检本来还想和张嫣说说异族入侵的事,但估计张嫣对国外的事,不一定知道,而且,天色已经不早了,该是晚膳的时间了,“嫣儿,你将与朕刚才的对话,整理一下,然后交给朕看看。”

    “是,陛下。”

    “嫣儿,朕饿了,你去看看,晚膳好了没有”

    “陛下真的不回坤宁宫了”张嫣含羞低着头,两鬓绯红。

    朱由检拍拍自己的肚皮:“嗯,嫣儿说的是什么话朕在勖勤宫,喝了一下午的水,现在肚皮胀得都走不动路了,难道嫣儿要将朕赶走”

    “呵呵,”张嫣少见地大笑,“那臣妾去看看,晚膳好了没,陛下先在这里坐会”

    张嫣出去后,朱由检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骨,整个一个下午,坐着也是累,如果不活动一番,晚膳怕是吃不下。

    婷儿在张嫣的指示下,很快就张罗了一桌饭菜,朱由检不想喝酒,他端起饭碗,三怕两口就解决了肚皮,可是,帝王的形象一点也没了。

    张嫣目露惊疑之色:“陛下,在关外行军打仗,饭也会吃不饱吗还是坤宁宫的几位娘娘,这几天虐待陛下了”

    “奥,这儿的饭菜特别香甜”朱由检一边说,一边咀嚼着嘴里残余的饭菜。

    张嫣“噗”地笑出声:“陛下,这是膳食房送过来的晚膳呀,臣妾光顾着与陛下说话,也没来得及亲手给陛下做顿可口的晚膳”

    “这晚膳呀,已经很不错,也许朕今天特别饿,吃起来香甜,那个,婷儿,给朕弄些漱口水洗脸水洗脚水过来,不要太烫。”

    “是,陛下。”婷儿偷笑着去了。

    张嫣也是结束晚膳,自回卧房整装,朱由检在婷儿的服侍下,清爽了身子。

    不一会儿,张嫣就出现在朱由检的面前,一身丝质软装,将她玲珑有致的身段,完全衬托出来,上着淡绿色衫褂,用一根白色的丝带束在腰间,全身没有一粒纽扣,下身是米黄色长裙,裙摆恰好拖到鞋面,绣花鞋若隐若现。

    “嫣儿”朱由检盯住张嫣最凸起的那一快,又伸手轻轻按了按。

    “陛下”张嫣左右偷看,见只有婷儿一人在侧,这才放下心来。

    “嫣儿,咱们到处走走吧”

    “嗯”

    朱由检见婷儿一直在伺候在旁边,“婷儿”

    张嫣低头浅笑:“陛下,婷儿暗恋陛呢就让她跟在身边吧”

    朱由检腹诽起来,整个宫中,就自己一个男人,她不暗恋自己,还能暗恋谁再说,自己这么英明神武既然张嫣都不怕,自己怕什么“就让她跟在我们的身后吧”

    “”

    朱由检跨着张嫣的胳膊,默默闲逛在勖勤宫,他们从回廊拐过来。

    “嫣儿,你说,朕与先帝,有什么不同”

    “陛下说哪方面”张嫣娇笑:“首先,你们的年龄就不同”

    “年龄谁问这个呀”朱由检伸手在张嫣的脸蛋上摸了一把,嘴巴凑近张嫣的耳朵,“朕问的是床上,谁更像个将军。”

    张嫣按住朱由检作怪的大手,嘻嘻一笑:“先帝从来没带过兵,而陛下多次出征,自然是陛下更像将军。”

    “你”朱由检无语。

    “哎哟”身后传来婷儿的惊呼。

    张嫣十分关切:“婷儿,怎么了”

    “奴婢踩在墙角上,崴了脚了”

    “这丫头”朱由检轻责,好好的花前月下,被她搅黄了,奥,好像今天是二十七,也没有月光,“嫣儿,咱们回去吧”

    “嗯”

    朱由检和张嫣,一左一右,搀扶着婷儿,将她送回卧房。

    婷儿躺倒床上,朱由检拉起张嫣的嫩手:“嫣儿,咱们回去吧”

    “”

    两人刚刚出了婷儿的卧房,朱由检就操起张嫣的小腿弯,将她横抱在身前。

    “陛下”张嫣惊呼。

    “嘘”

    朱由检一直将张嫣抱回她的卧房,扔到她的床上。

    熟悉的衾被、熟悉的床第、熟悉的卧房,还有完全熟悉的身体,除了那一对不知道换了几许的红蜡烛,一切都是熟悉的。

    在勖勤宫窝了两日,朱由检出去的时候,关外的五大省长,已经在等他了。

    。。。

第275章 科尔沁的姑爷() 
朱由检在皇极殿会见了即将赴任的五大省长:辽宁省长孙承宗、黑龙江省长刘鸿训、北海省长陈志远、岭西省长李鸿基、岭北省长史可法。

    五大省长都被朱由检赐了座,在他们座位前面的方桌上,除了一杯滚热的香茗,还有一份关外的地图,地图上用虚线分成了五个部分。

    “五位爱卿,朕此次召见你们,实际上是给你们送行,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你们即将在关外的使命。”朱由检没有拖泥带水,他直接点明召见的意义所在。

    “陛下……”五人虽然知道了自己即将在关外任职,但皇帝为地方官送行,这在大明的历史上,绝对是头一遭。

    “朕今日给你们送行,不仅因为你们将担负着为大明守土的职责,同时,除了孙爱卿,你们都没有真正了解关外,对关外的复杂情形,恐怕认识不够,所以,朕会给你们明确的职责。”

    “臣等洗耳恭听!”

    “朕先说说关外五省的位置,在你们面前的地图上,朕已经标出来了,但关外的土地,我们没有精确测量,图上只是大致的位置,你们赴任后,要及时组织人手,测绘出精确的位置,做好各省的分界工作。”

    “是,陛下。”

    “先说说辽宁省,大致就是原来的辽东都司,孙爱卿可是要看好了,”朱由检盯着自己面前的那份地图,“辽宁省南达大海,东到朝鲜边境,西至大兴安岭东麓,北为图们江的出海口,从图们江的出口,向大兴安岭划一条近似的直线,就是辽宁省的北源。”

    孙承宗一直盯着地图,“陛下,臣大致明白位置了。”

    “未来的辽宁省,就以沈阳为首府,建立四大中心城市:中部的沈阳、北方的长春、南方的金州、西南的锦州,除此之外,还有辽阳、丹东、宁远三府,将来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还会增加一些州府。”

    “陛下,一下子设立七府,可辽宁现在并没有多少人口呀!”孙承宗虽然闪着兴奋的光芒,但他还不知道即将移民的事。

    “孙爱卿不必着急,朕已经向辽宁省大量移居汉人,未来的辽宁省,所有的百姓都将是汉人,如果还有少量的异族不肯归化,那就是考较孙爱卿的时候了。”

    “是,陛下。”

    “孙爱卿,这份担子可是不轻呀!”朱由检看着孙承宗有些花白的头发,还有皱褶的脸颊,他的心中升起一种悸动,应该早些让孙承宗回家养老才对,“此外,到明年到时候,土地开始征税,农业税是十五税一,所有的土地,无论主人是谁,都要足额征收,但也绝不能多征,征收的粮食,不必运送京师,就作为辽东的军粮,孙爱卿只需填好相关的账册。”

    “陛下,臣明白了。”

    “朕再说说黑龙江省与北海省,这两省的情形,有些相似。”

    刘鸿训与陈志远两人,都是盯着面前的地图,目光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黑龙江省东到大海、南与辽宁省接壤,北面是黑龙江,西面,”朱由检手指着地图,“从黑龙江的源头,差不多是黑龙江的最北点,向哈拉哈河划一条直线,就作为黑龙江省的西源。”

    关于黑龙江省的地域划分,朱由检的确废了一番周折,主要有两处让他感到为难。

    一是大兴安岭的的切分问题。

    将大兴安岭切开,分属不同的省份,显然十分困难,但今天的大明,已经没有了后世的内蒙古省,如果将大兴安岭划入一省,已经无法实现,恰好在哈拉哈河附近,有一条叫做塔尔的小河,将大兴安岭拦腰切断,朱由检就将这塔尔河,作为黑龙江省和北海省的分界线。

    还有就是黑龙江省的东北部。

    黑龙江的出海口,距离首府滨江太远,不利于加强管理,朱由检最初准备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接的地方,向东划一条直线,作为黑龙江省与北海省的东部分界线,但是,这条直线要经过一个巨大的山脉,划分起来也是十分复杂,还不知道有没有可以通行的路径,最后,朱由检将黑龙江省与北海省分界线,定为完整的黑龙江。

    “陛下,这块土地,比辽宁省可是大得多。”刘鸿训看着地图,嘿嘿直笑。

    “是大得多,但是,这块土地上,现在没有多少汉人,刘爱卿的主要职责,就是依靠军队的协助,尽快将异族归化为汉人,否则,你这个省长,可能一个百姓也没有。”

    “陛下,臣此去黑龙江,主要的工作,是否就是归化异族?”

    “刘爱卿说到重点了,这的确是你最主要的工作,黑龙江省与辽宁不同,但是,你要把握一个度,归化异族,以攻心为主,既不宜通过杀戮来逼迫对方,也不能对他们过于仁慈,让他们凌驾于汉人之上。”

    “陛下的意思是……”

    “暂时不肯归化的人,要向他们施加压力,已经归化为汉人的,要让他们得到好处,基本享受与汉人同等的权力。”

    “陛下,臣明白了!”

    “黑龙江的首府,暂时立在松花江畔的滨江,也就是阿什卫,朕已经在地图上标出大致的位置,袁崇焕他们,一定找到了这块地方,将来的第一大道,也会经过这个城市。”

    刘鸿训低头看着地图,他正对着滨江发愣。

    朱由检咳嗽一声,以引起他的注意:“至于其它的府县,朕建议,在绥芬河的入口立一府,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界的地方,再立一府,其它的地区,爱卿根据人口与交通状况,自行决定,再上报吏部。”

    “是,陛下。”

    “朕再说说北海省,”朱由检盯着面前的地图,不禁心潮澎湃,“陈爱卿,这北海省,比黑龙江与辽宁两声之和,还要大上许多。”

    “陛下,真有地图上标注的那么大?”

    “陈爱卿,你也不用太过惊喜,这地方虽大,却都是未开发的土地,需要你去勘探、开发,”朱由检呷口茶,“北海省南面是黑龙江,西面从黑龙江的源头向北,越过外兴安岭的西麓,有一条大河,这条河一直延伸到最北边的大海,它就是北海省的西界,至于北界和东界,都是大海。”

    “陛下,这是条什么样的河流?”

    “这条河流,自南向北流淌,与大明的绝大部分河流不一样,它暂时还没有名字,等你找到这条河流,就给它一个汉化的名字吧!”

    “多谢陛下!”

    “这地方虽大,人口却是稀少,北海省的南部,就是奴儿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