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不再理会洪承畴,而是转向满桂:“朵颜骑兵逃了多少?”
“陛下,洪军座收拾青岭完之后,幸好及时赶到这儿,堵住了朵颜人逃跑的路径,他们一个也没跑掉,除了战死的,其余的全部投降了。”满桂伸手向后一指。
朱由检看到,明军正押着一群五花大绑的人过来,不用问,看装束就知道,被绑的人一定是刚刚逃去的朵颜骑兵。
“俘获了多少人?”
“一共五千三百二十三人。”
“好,”朱由检大喜,“先看好这些俘虏,将来送到辽东,给当地修路………也算是给他们自己赎罪。”
“陛下,山海关到锦州的水泥路,这会恐怕已经修好了,还要修什么路呀?”
“就算水泥路修到锦州了,以后还要修到广宁,凡是大明占据的地方,都要修建水泥路,只要我们的粮食补给跟得上,谁也抢不去我们的土地。”
满桂点头,似乎在思索什么。
洪承畴见朱由检一脸平静,不像是生气的样子,他正要开口说话,被朱由检瞪了一眼,他只好吞了口吐沫,将本来要说的话,咽回肚里。
朱由检将目光从洪承畴的脸上收回,“传令,士兵们太辛苦了,今天你就在此安营扎寨吧!”
当晚,士兵们又是杀牛宰羊,庆祝明军大胜蒙古朵颜部。
根据统计结果,近十万人的朵颜部落,几乎被洪承畴、满桂等人屠绝,只剩下五千余人的骑兵俘虏和三千年轻的女人。
朱由检独自在夜色中散步,连贴身侍卫付小剑都没带。
一个十万人的部落,就这么完全覆灭了,是不是太不人道?
为了自身的安全,大明必须要与建奴死磕,但朵颜部只是建奴的帮凶,甚至连帮凶都算不上,大明是不是一定要消灭他们?还有接下来的泰宁部、扶余部。
如果有纸烟,朱由检真想烧上一根,一个人在无边的夜色中静静思考的时候,抽上一支烟,思维可能会活跃得多。
朵颜部是否非消灭不可?如果朵颜部依然存在,他们会不会截断大明军队的归路?
结果是必然的,如果大明与建奴正式开战,作为建奴附庸的朵颜部,一定会出动他们的骑兵,在大明最柔弱的地方,凶狠地插上他们的弯刀。
每次自己犹豫的时候,朱由检都会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哪一个帝国的崛起,不是一部血淋淋的历史?
如果缺少血淋淋的历史,这个帝国绝不可能崛起,就像战国时代的楚国,就像十八世纪奥地利。
如果错过了上天赋于你的神圣使命,你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或者像楚国那样,被秦强灭国,或者像奥地利那样,被肢解成无数的小国。
如果像他的年号那样,朱由检要重振大明,发生在朵颜人身上血淋淋的历史,只是个开端,绝对不是结局。
现在没有联合国,大小国之间,根本无法和平共处,战争,将是国与国之间的常态。
征伐朵颜三部,朱由检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练兵,明军缺乏实战,而建奴的士兵又是异常凶悍。
大明远征建奴,除了燧发枪,没有任何优势。而建奴在辽阳、沈阳一带,经营了十几年,他们不仅全民皆兵,更有熟悉地理、盟友相助、补给便利、机动性强等优势,如果明军的战斗力,不是强悍到逆天的地步,很难取得完胜。
朵颜三部人数不多,对明军的威胁不大,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军事体制,与建奴非常相像,正好是大明理想的热身对手。
大明要摧毁建奴,建立空前强大的汉人帝国,朵颜三部非灭不可。
解开了心结,朱由检摇头苦笑,只是觉得有点对不住这些无辜的游牧民族了。
不过,朱由检转念一想,蒙古人也曾征服过汉人,蒙元帝国就是依靠无尽的杀戮,才建立起来的,朵颜三部也是蒙古人,现在,是他们还债的时候了。
他只能无奈地向夜色挥挥手:别了,朵颜。
昨天的战斗,太过剧烈,士兵们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疲劳,但明军士兵,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有自己的战马,行军时不会过于劳累。
第二天一早,左路的十万大军,全部拔营而起,又开始向北面偏东的方向行进。
这一次,担任先锋的,是王慕九的皇家第一军,他们只是携带燧发枪和干粮,轻装而行,先行寻找泰宁人的下落。
朱由检自领第四军和第七军,作为后军,他们携带所有的粮草、火炮和辎重,远远跟在王慕九的后面。
大军刚刚出发不久,柳林来报:“陛下,前方传来了泰宁部的讯息。”
“泰宁部?在哪?”
“陛下,他们的大部,就在建昌城,那里应该是他们的大帐。”
“建昌在哪?”朱由检拿出行军图,可惜,关外的城镇,标得十分模糊,位置也不准确,建昌城根本就不在图上,也许制作这份行军图的时候,还没有建昌城。
“陛下,前方的侦讯传言,建昌城在青岭东北四百里。”
“那应该是这一带。”朱由检根据比例尺,用手在图上画了一个四百里为半径的大圆,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位置,还需要明军直接寻找。
朱由检立即派出传令兵,去给王慕九传言,命他悄悄寻找建昌城,根据侦讯的提示,朱由检给王慕九画了一个大致的位置图。
当朱由检赶到建昌城的时候,王慕九已经和泰宁人打了一仗。
泰宁人同样应付不了明军的燧发枪,他们在丢下三千多具尸体后,暂时撤回建昌城。
“陛下,根据游骑侦讯的结果,泰宁部基本上集中在建昌城内,约有数万部众。”王慕九将听到的讯息,反馈给朱由检。
“蒙古人不是擅长进攻吗?现在怎么学起汉人,坚守城池了?”朱由检乐了,以自己的短处对抗明军,他们只会死得更快。
歼灭朵颜部之后,朱由检信心大增。
在朵颜、泰宁、扶余三部中,以朵颜部的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所以大明一直称他们“朵颜三部”。
连朵颜部都被大明一战而灭,泰宁部还能怎么样?即使在野外,面对泰宁部的骑兵,朱由检现在也不担心了。
“陛下,还是燧发枪厉害,我们射杀了他们三千骑兵,但泰宁人现在躲在建昌城内,我们怎么办?”面对城池,王慕九也是一筹莫展。
“别急,先围住建昌城,明天上午,我们再发动进攻。”朱由检立即指挥大军,将建昌城四面围定,不给泰宁人留下任何逃跑的通道。
参加围城的,只是王慕九的皇家第一军和洪承畴的第四军,满桂的第七军,因为是真正的骑兵,速度快,能肉搏,暂时最为机动兵力,防止泰宁人从某一座城门突围。
实际上,朱由检也知道,不到绝望的时刻,泰宁人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他们并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而是蒙古人的一个部落,部落中不仅有老人、孩子和女人,还有大量的牛马羊,如果突围,这些绝对带不走。除非他们愿意将部落的希望和财物,都留给明军,否则,他们绝不会突围。
建昌城只是一座小城,城廓的周长还不到二十里,但在草原上,这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城了。
草原上有的是黄土,但石块很少,建昌城的城墙,就是用黄土垒成的,高度不过两步,也就是三米,从城墙的外面,朱由检看不出城墙的厚度。
朱由检骑马,绕城跑了一圈,发现城外都是开阔的草原地带,非常平坦,不知道泰宁人在修建城墙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安全问题。
明军的火炮,都在南城门,既然哪一方的城墙都是一样,朱由检打算从南城门发起主攻。
建昌城只是土墙,百门火炮都用上,实在是浪费,朱由检只出动了十门火炮。
十门火炮,架设在距离南城门五百步的地方,这个位置进攻的时候,开花弹可以向城内延伸,防护的时候,即使泰宁人有弓箭,也远远够不着。
城头上有许多泰宁部的士兵,他们从来没见过明军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他们觉得很新奇,不时对炮管指指点点,但对于聚集在城下的明军,他们倒是不太在意,有城墙的保护,他们才不怕明军的燧发枪。
朱由检给炮手下达了第一道军令:炮轰南城门。
炮手们开始调试火炮,现在他们只能凭经验,依靠眼睛的观测,确定大致的位置,等第一波炮击后,根据开花弹的落点,再进行校正。
十枚开花弹,依次投进炮管。
另外十名炮手,点起了十支火把,准备点燃引#线。
城头上的泰宁人,一个个啧啧称奇:对面的这支军队,太怪异了,这大白天的,太阳正挂在高空,他们却点起火把,正是一群傻蛋!
“点火!”没等泰宁人乐够,炮兵团长就下达了命令。
一声令下,十支火把,几乎同时点燃了火炮的引#线。
第217章 草原上的第一座城镇()
“轰……隆……”
“轰……隆……”
“轰……隆……”
……
十枚开花弹,划着优美的弧线,飞向建昌城的南城门。
“那是什么?好像比鹰隼还快,它们正向我们飞来!”
“绝对不是鹰隼,鹰隼的翅膀一旦张开,比这大多了。”
“咦?它们真的飞过来了,好像要落在城头,难道是信鸽?”
……
它们都忽略了,开花弹离开炮管的时候,曾经发出过巨大的响声,所有的鸟类,都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大的声音。
十枚开花弹,有三枚落在城头,刚才泰宁人看热闹的地方,泰宁人立即矮下去,城下的明军,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踪迹了;两枚开花弹,直接落在城墙上,泥基的城墙,顿时落下一大片尘土,另外五枚开花弹,都是落在城墙之外,有一枚开花弹,落点离城门不过五步,如果能再向前一点,也许木质的城门,就会坍塌了。
朱由检见城墙不太结实,心中暗喜,开花弹一定能炸塌城墙,“集中所有的开花弹,对准城墙轰炸。”
炮手们调整炮口,全部对准城墙,在五百步的距离上,开花弹的威力,几乎发挥到极致。
又一波炮击,十枚开花弹,有六枚次第落在城墙上,城墙剧烈地晃动,朱由检用肉眼都能看到,“不错,也许下一波炮击,城墙就会倒塌了。”
朱由检还是有点后悔,要摧毁这样的城墙,也许虎踞炮发射的实心弹,效果更加明显,如果带上几门虎踞炮就好了。
再一次炮击的时候,打中城墙的开花弹,增加到八枚。
“轰”的一声,城墙不受力,一小段土墙塌了下来,城头出现了一个缺口。
朱由检从缺口向里张望,里面一个士兵也没有,城头上好像有几具尸体,从远处看,城墙也不厚实。
可能草原上根本没有火器的缘故,建昌城只需要防备游牧民族的弓箭。
“陛下,还要炮击吗?”
“当然,现在的豁口太小,士兵们要爬进城,还是太困难,对准豁口,继续炮击。”
“是,陛下。”
再经过一轮炮击,豁口增大了不少,城墙上泥土坍塌下来,刚好垫了一道缓坡。
朱由检问身边的亲兵:“现在可以爬上去吗?”
“陛下,能爬上去,现在就攻城吗?”
“不,泰宁人伤亡不大,他们还有大量的士兵,谁知道躲在哪儿?”朱由检继续对炮兵下达命令:“炮火向前延伸五百步,两轮炮击。”
两轮炮击过后,火炮暂时停下来,城内隐隐传来高分贝的惨叫和哭声。
满桂向朱由检伸出大拇指:“陛下真是神了,陛下怎么知道城下有泰宁人的士兵?”
“哈哈,”朱由检轻轻用手指了指满桂的脑袋,“打仗,一定要多动脑子,不能一味蛮干。”
“陛下,末将明白了!”满桂只有讪讪地笑,“陛下,一会攻城的时候,末将请求打头阵。”
“你?”朱由检摇头,“骑兵就这么点人数,一时又补充不了,你还是呆在后面吧,泰宁人的主力还在。”
满桂的眼中都是羡慕,不知道哪支军队能抢到头彩,能够最先进城。
开花弹又向前延伸五百步,朱由检估计,城门附近的泰宁人,早就跑得没影了,如果没跑的,应该也没机会跑了,“步兵入城,小心泰宁人有埋伏。”
第一波三千士兵,开始从城墙的豁口进城。
前面的士兵,都是端着燧发枪,指着豁口里面,似乎城墙的背面,隐藏着一条响尾蛇。
三名枪手站到断墙边,见里面没有动静,他们一跃而起,攀上断墙,抓起燧发枪,四面扫视着,但一个泰宁人都没有发现,除了尸体。
三人迈着交叉步,缓缓向里面走去,后面的明军步兵,胆子大起来,一个个从豁口鱼贯而入。
朱由检一直紧盯着豁口处,三千士兵全部入城,他才放下心来。
南城门打开了,明军接应更多的士兵入城。
满桂再次向朱由检请命:“陛下,现在轮到我们骑兵了吧?”
朱由检笑着摇头:“满桂,别急,先让枪手们消耗一部分泰宁人再说,现在城内还没有响起枪声,你先等等吧!”
“陛下,泰宁人有大量的骑兵,枪手们缺乏骑兵的保护,万一……”满桂还不死心,他的心里,早就痒得像是发情的夜猫子。
“哈哈,满桂,你当朕是好糊弄的外行不是?在城内这么狭小的空间,泰宁人的骑兵,还能猖狂得起来吗?”朱由检明知满桂急得像热锅上能过的蚂蚁,就是迟迟不让他进城。
“陛下……”
满桂一句话没说完,城内传来燧发枪的声音,开始只是零星的几声,后来急剧密集,显然是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
朱由检遥遥看向城内,但什么也看不到,只能听到持续的燧发枪的声音,他和满桂一样,也想早点进城看看。
枪声一会稀疏,一会又密了起来,满桂的心,就像燧发枪的声音,紧一阵松一阵。
半个多时辰之后,枪声才真正稀疏下来。
满桂在朱由检面前晃来晃去:“陛下,这会该让我们进城了吧?”
朱由检看火候差不多了,只好一挥手:“不要一味砍杀,注意士兵们的安全。”
“是,陛下。”满桂边说边跨上战马,“弟兄们,赶快入城,不然连汤都没得喝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向南城门奔去。
朱由检摇头苦笑:这满桂,恐怕泰宁人又要遭殃了!
一直到午饭的时候,燧发枪的声音才完全平息下来,朱由检带着他的侍卫,从南城门入了城。
大街上到处是尸体,其中好多是儿童的尸体。
朱由检皱皱眉头,但他并没有指责入城的士兵,战争从来容不得温情,如果不是残忍地杀死对方,那就等着对方来杀,在后世的历史上,汉人就是太过文弱,才被不到百万人口的满清,统治了三百年。
泰宁人已经被清剿一空,只有明军的士兵在晃悠,朱由检在入城士兵的指引下,来到泰宁人的大营所在。
大营中关押着被俘获的泰宁人,他们都被绳索捆上,东倒西歪地靠在各个墙角。
朱由检问看守的士兵:“俘获了多少人?”
看守的士兵朝朱由检行礼:“回陛下,俘获八千壮丁,另外……另外,还有两千多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