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真,如果这些尸体是汉人的,按照他们的风俗,他们一定会下葬的。”阿古拉的亲兵在战场上不如阿古拉勇猛,但他对汉人的了解远远超过阿古拉。

    “找个人去城下问问。”阿古拉还是不信,但亲兵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亲兵问了个遍,却没有找到会汉话的人。

    “混蛋,我亲自去城下看看。”阿古拉骑在马上,缓缓向前屯踱去,蒙古士兵全部跟在他的后面。

    前屯城头,女儿墙的后面。

    袁崇焕对李行说:“这些人的脑后没有猪尾巴,肯定不是建奴,难道是汉人?”

    “军座,看他们穿的皮甲,以及骑马的姿势,应该不像汉人,难道是蒙古人?”

    “对,蒙古人,‘海东青’发回的讯息上说,宁远城中有三个牛录的蒙古士兵。”袁崇焕眼中泛光:“让这些蒙古人也尝尝燧发枪的滋味。”

    李行也是兴奋,就像在等待猎物自动进入攻击范围的狮子,“军座,要用火炮吗?”

    “不用,才百十人。”百十人的蒙古牛录,已经不能充分吊起袁崇焕的胃口,“李行,你还是带着士兵,择机出城,去收拾受伤的蒙古士兵,如果有少量的蒙古士兵逃跑,不用追赶。”

    “军座,是有意让他们回去报信?”除了这个理由,李行想不出,为什么让蒙古人出现漏网之鱼。

    袁崇焕点头,宁远才几百建奴,而第一军有三万多人,就是前屯的第一旅,也有三千人,如果在野外遇到建奴,袁崇焕相信,即使不用燧发枪,第一军也不会落于下风。

    他希望将建奴引出宁远,然后在野外消灭他们,然后趁势占领宁远。

    如果袁崇焕的计划能够实现,宁远,将是大明在辽东收回的第一座城市,这首功,自然是他袁崇焕。

    阿古拉在距离城墙约一百五十步的地方,步伐缓了下来,他紧紧盯着墙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袁崇焕一惊:难道蒙古人不打算向城头射上几箭?他向士兵们做了个手势。

    几名歪瓜裂枣的士兵,立即从城垛口向阿古拉放箭。

    明军的弓箭射程只有四十步左右,箭矢在离阿古拉很远的地方就坠落了。

    “这些汉狗,离得这么远就开始放箭,真是白白地浪费体力和箭矢。”阿古拉笑骂着,浑然没将明军的箭矢当做威胁。

    突然,他看到城头有两名明军士兵,从城垛口掏出jj,正对着他的头顶方向撒尿。

    阿古拉大怒:“这些汉狗,欺人太甚。向前推进到六十步,朝城头放箭,我要将他们的jj全部割下来喂狼。”

    阿古拉知道自己的实力,他没打算攻城。六十步距离,是蒙古人箭矢的有效射程,蒙古人的箭矢可以射到城头,但明军士兵,即使借助城墙的高度优势,箭矢也射不到这么远。

    “是,额真”传令兵迅速将阿古拉的命令传达出去。

    蒙古士兵迅速向城墙推进,阿古拉和他的亲兵们在稍后一点观战和督战。

    “军座,已经七十步了,快要进入蒙古人的射程了。”负责观测的士兵再次提醒袁崇焕。

    袁崇焕从城头向下看去,果然,蒙古人已经在准备向城头放箭了。

    “射击!”袁崇焕低沉的声音迅速传遍城头。

    “砰!”

    “砰!”

    “砰!”

    ……

    首批四百名士兵的子弹立即倾泻向蒙古士兵最集中的地方,超过一半的蒙古士兵突然坠马。阿古拉在队伍的最后面,暂时不是明军的目标。

    “咦!怎么了?难道有陷马坑、绊马索?汉狗打仗不行,却十分狡猾。”阿古拉的目光投向地面,但什么也没看到。

    “目标后方的指挥官。”袁崇焕向第二批射击的三百名士兵下达命令。

    三颗子弹,从不同的方向射入阿古拉的前胸,正在低头观测地面的阿古拉感到胸口一热,他伸手一摸,数股暖流从皮甲溢出。

    看着手上殷红的鲜血,阿古拉头一歪,从马上栽下来。

    “不好,额真受伤了。”他的亲兵大叫着跳下马,想要扶起阿古拉重新上马。

    无情的子弹,无情地从亲兵的后脑穿入,他身体前倾,重重地压在阿古拉的身上。

    明军射出一千四百发子弹后,马上的蒙古士兵只剩下五人。受伤的士兵发出惨叫声,终于让他们清醒过来。

    阿古拉已经死了,战场只剩下他们五人。

    一名蒙古士兵调转马头,转身就跑,其他的士兵立即追随他往回奔,似乎他就是他们的额真。

    又有一名士兵坠马,但其余的四名士兵已经跑出了燧发枪的射程。

    城头上的袁崇焕乐了:“上次建奴死战不退,结果一个不剩,而蒙古的士兵却学会了逃跑,难怪蒙古人的战斗力不如建奴,渐渐依附在建奴的羽翼之下。”

    李行已经出城,他没有追赶那四名逃跑的蒙古士兵,而是奔赴城下,直接收割死伤的蒙古士兵首级。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李行的士兵没再犯下错误,也没有意外发生,真正的零伤亡。

    蒙古士兵的脑后并没有建奴那样的猪尾巴,为免兵部怀疑战功,李行将蒙古士兵身上的皮甲一具具扒下来,作为首级的佐证。

    “李旅长,这次收割了多少蒙古人的首级?”又是完胜,袁崇焕已经忘记了上次对李行的呵斥。

    “报告军座,一共九十八个首级。”李行也觉得有些遗憾,如果不是有意放跑了四名蒙古士兵,首级应该能够过百。

    “还不到一百呀?”袁崇焕已经看不上这些首级,而且还是蒙古人的,“不过,第一旅零伤亡,可喜可贺。”

    袁崇焕带着这些蒙古人的首级和皮甲,来到山海关,面见孙承宗。

    孙承宗再次瞪大老眼,在嫡系下属面前,他再顾不得形象:“九十八个蒙古人的首级?第一旅零伤亡?”

    袁崇焕只是傻笑:“是大人指挥有方。”

    孙承宗摆摆手:“别给老夫灌**汤,老夫在山海关呆了近一年,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斩获,崇焕,你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大人,说到底,还是依靠燧发枪。”袁崇焕将战场的细节详细说给孙承宗说了一遍。

    孙承宗敛起目光,微闭着双眼:“崇焕,建奴覆灭的日子就要到了吗?”

    “大人,属下估计,宁远的建奴肯定不甘受辱,所以属下打算在野外伏击他们。”连孙承宗都心动了,袁崇焕决定大干一把。

    “野外伏击?崇焕,你们真有把握吗?”野外作战,一直是大明的软肋,特别是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即使他孙承宗镇守辽东,可以依靠城墙的优势,取得局部胜利,但在野外,明军从来没有取得过对建奴的胜利。

    “大人,宁远的建奴,包括汉人,也不过六百,他们至少要留一个牛录守城,能来前屯的,不会超过五百,我第一军有三万多人,即使没有燧发枪,也不会落在下风。”袁崇焕现在依然是孙承宗的部下,没有孙承宗的同意,他的计划便无法执行。

    孙承宗看着袁崇焕,他明白了,袁崇焕不仅要全歼宁远的建奴,他这是要趁机收回宁远。“崇焕,伏击建奴,依据地形优势,亦无不可,但不要轻易占领宁远。”

第139章 为大金国的士兵送葬() 
“大人,为什么?只要歼灭这股建奴的主力,宁远差不多就是一座空城。”如果孙承宗担心野战不利,或者即使取得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大,袁崇焕还能理解。收复宁远,不仅可以依靠城墙的优势和建奴对峙,还可以将明军的防线向北推进,大大减轻山海关的压力。

    这样的好事,孙承宗还是反对,袁崇焕搞不懂,这还是他的那个恩师孙大人吗?

    “崇焕,宁远的建奴虽然不多,但城墙特别厚实,攻城多有不易。况且,建奴一下子损失两个牛录,他们的甲喇额真一定会向锦州、广宁通报,建奴马快,锦州的建奴轻骑兵一日就可能赶到宁远。”

    孙承宗见袁崇焕不以为然,担心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即使你能在建奴的援军到达之前,一举袭占宁远,建奴的援军到达之后,还是会包围宁远。宁远城中原来的建奴只有八个牛录,人数不到千人,粮草一定不会太多,而我们又无法给你运送粮草。”

    袁崇焕相想也对,如果建奴的骑兵切断宁远与前屯、山海关的联系,粮草运不过来,那时宁远城中的明军必然不战自乱。

    这和他数年前的宁远大捷可不一样,那时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城中粮草、器械充足,守上三五个月,根本不是问题。

    “大人,属下明白了,属下一定会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行动,属下会小心从事,更不会拿士兵的生命去冒险。”

    “崇焕有此想法,老夫深感欣慰。其实,我们不要在乎一所城池,关键是要消灭建奴的的士兵,建奴的人口远远少于大明,他们更承受不起大量的伤亡。”孙承宗也想收回宁远,他是蓟辽总督,如果收回宁远,无论如何,功劳簿上少不了他的名字,他担心的还是野战,担心袁崇焕的第一军不能在野外击败建奴的大量援军。

    建奴的援军到底有多少,孙承宗也不清楚,‘海东青’只是在宁远,他发回的也是宁远的讯息,至于更北边的地方,别说沈阳,就是广宁、锦州的情况,孙承宗都不清楚。

    “大人说得是。”袁崇焕微微有些失落,宁远还是无法占领,除非他有足够的时间向城中运进大量的粮食,可是,建奴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吗?

    袁崇焕回到前屯,亲自去城外视察地形。

    前屯周围的地形,他早就非常熟悉,但他离开山海关已经很长时间,他担心地形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会因为军事上的原因,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前屯的北面,距离前屯大约十五里的地方,是一块十分开阔的平原地带,东边是大海,西边是悬崖,都不适合伏兵,而这块平原南边,靠近前屯的方向,有有一块微微的凸起,正适合埋伏失败。

    “就这儿了。”袁崇焕终于定下了伏击建奴的地点。

    四名“侥幸”逃得性命的蒙古士兵,立即向巴克什汇报了蒙古牛录的遭遇,当然,他们只汇报了明军屠杀他们的情况,对于他们屠杀汉人百姓的事,他们一个字也没敢提。

    一个蒙古牛录只剩下四名士兵,而且,那个失踪的牛录,也可能被明军全部消灭了。

    巴克什怒火冲天,如果这儿有火焰山,他一定要与火焰山比比温度。

    他一拳将离他最近的那名蒙古士兵打翻在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自大汗起兵以来,从来没有整个大金国的牛录被明军消灭过。”

    “额真,可是我们蒙古人被杀,却是千真万确,我们是阿古拉额真的亲兵,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才侥幸逃得性命。”蒙古人就是直肠子,根本不会看巴克什的脸色。

    “那是你们蒙古人无能。”巴克什觉得还不解气:“你们的阿古拉额真已经死了,你们还有脸逃回来?”

    他不安地在蒙古士兵面前走来走去,双手时而握拳,压得指关节“啪啪”直响,时而张开双拳,像是要抓住什么东西。

    四名蒙古士兵再也不敢说话,生怕挨上巴克什的拳头。

    “你们亲眼看到我们大金国牛录的踪迹了吗?”巴克什还不死心,总希望他的牛录能够“意外”地回来,哪怕只剩下一半败将,也好过整个牛录被明军消灭。

    四名蒙头士兵都是缓缓地摇摇头。

    “废物,真是一群废物,滚!”巴克什将最前面的蒙古士兵狠狠地踢了一脚,似乎他就是最无能的蒙古士兵,“我要亲自去前屯看看,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四名蒙古士兵好像遇到特赦令,一溜烟跑出巴克什的大帐。

    “额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还是报告旗主吧!”作为巴克什的亲信,也是他的军师,乌烈善意地提醒巴克什。

    “大事?什么大事?现在还不能确定大金国的勇士们就是为国捐躯了,他们一定躲藏在什么地方,你让我如何向旗主汇报?”巴克什的语气逐渐软了下来,如果这个牛录被明军全歼了,那将是大金国第一个被全歼的牛录,想到旗主的愤怒,巴克什不寒而栗。

    “额真,不管大金国失踪的牛录在什么地方,但蒙古牛录被全歼,总是事实。”乌烈知道巴克什不敢相信整个牛录被歼灭,他自己也是不愿相信,但大金国的一个牛录被歼灭的事实,让他更加相信,大金国的牛录不是失踪,而是被明军全歼了。

    “好吧!”巴克什只好让步,“那你派人去说,就说一个蒙古牛录损失惨重,一个大金国的牛录无故失踪。”

    巴克什真的不敢向旗主,只好玩起文字游戏,他已经准备好了,在旗主的命令下达之前,他要先找到大金国失踪的牛录,或者重创明军,为蒙古牛录复仇,如果能攻下前屯,那就更好了,那可是山海关的北大门。

    “额真,你真的打算亲自去前屯?是否要等等旗主的命令?”乌烈不希望巴克什冒险,一整个大金国的牛录已经失踪,一点讯息都没有,如果大金国的牛录真的被消灭了,那明军的战斗力一定非常强大,否则,大金国的勇士不会一个也逃不出来。

    “乌烈,大金国的勇士只是失踪了,也许他们正在收割孱弱的明军首级,也许他们正需要我们的支援。”巴克什已经打定注意,他一定要在旗主的命令到达之前,将损失从明军身上找回来。

    “额真……”乌烈还想提醒巴克什。

    但巴克什摆摆手,阻止了乌烈的劝阻,他对身边的亲兵说:“立即出发,快马加鞭,明天午时,应该能够到达前屯。”

    巴克什是大金国在宁远的主将,乌烈没有办法,他只好叹了口气:“那额真一定要小心,我会立即安排士兵向旗主汇报。”

    宁远城中还剩下六个牛录:三个女真牛录、两个蒙古牛录和一个汉军牛录。

    巴克什决定,留下一个蒙古牛录守卫宁远,其余的五个牛录,都随他去前屯打探大金国失踪牛录的讯息,因为有可能要攻打前屯,他要多带些士兵。

    乌烈是巴克什的军师,他安排士兵向旗主报告后,也随着巴克什去了前屯。

    守卫宁远的士兵只有胡兀尔查的一个蒙古牛录,但宁远在他们的后方,明军根本不可能越过他们去攻击宁远,因此,乌烈认为,宁远城是安全的。

    五百多名由女真、蒙古和汉人组成的混合骑兵,在巴克什和乌烈的亲自率领下,出了宁远的南城门,直扑山海关外围的前屯。

    巴克什心急如焚,他要尽快找到失踪的牛录,一路上,他不断抽打座下乌黑色的战马,五百多名士兵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队伍拉成一条长长的纵队。

    乌烈紧催几步战马,赶上领头的巴克什,“额真,太阳已经落山了,我们就在此处扎营吧!”他虽然明白巴克什的心情,但已经纵马狂奔了半天,士兵都需要休息,也需要补充实物和水分。

    巴克什放缓马速,抬头看看西天,夕阳已经西沉,只剩下半轮红日,挂在远方的山头,红日在乌云后面拖出万道霞光,徒劳无功地想要把美丽的身影长留人间。

    “天还没有黑下来,我们还能跑出几十里。”

    乌烈看着巴克什座下大黑马的鼻孔正冒出白色的水汽,“额真,就是人能坚持下去,战马也要休息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