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初一,英国公张惟、内阁首辅黄立极主持了朱由检的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在皇极殿举行。

    太常寺官员先行祭天,礼部官员祭地,宗人府的官员则在朱由检的率领下,来到交泰殿,召告列祖列宗:新皇将立,大明皇室源远流长,千秋万世……

    金吾卫的一名校尉在祭坛前放下一座金椅,面南背北。另外放置一个宝案,案上放着一件紫红色绣龙皇袍。

    黄立极率文武百官捧着放置皇袍的宝案上前跪奏:“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群臣拥着朱由检来到金椅前坐下,执事官举着龙袍,站在朱由检身侧,张惟上前取下皇袍,披在朱由的身上。

    音乐起,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

    朱由检示意平身,群臣平身,音乐止。

    黄立极捧上传国玉玺,近前一步:“皇帝进登大位,臣等奉上御宝。”司礼秉笔首监魏忠贤接过玉玺,放置盒中。群臣再次拜见,山呼万岁。

    朱由检受礼后,命百官平身,张惟和黄立极率百官退下。

    朱由检正式登基,年号崇祯,取“重振大明江山”之意。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除了谋反大逆之罪,全国所有在押犯人全部释放。因为近年来并没有发生谋反的事,全国所有的罪犯全部释放,监狱一时清空。

    大臣们因为拥戴朱由检继位有功,理应的得到封赏,但朝廷官员重叠甚多,暂时以赏代封,职务不变,等有空缺时再行封赏。

    朱由检追怀生母刘氏,赐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毘天毓圣皇太后,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孝纯太后,择日迁往庆陵,和生父泰昌帝合葬。

    朱由检封王妃周玉凤为兰馨皇后,宫女婉儿为菊妃。胡心雪由于得到大赦,已经脱罪,封为梅妃。

    因为正式登基,朱由检不能住在宫外的信王府,他必须住在乾清宫。婉儿与胡心雪还在陕西未归,他身边的女人只有皇后周玉凤,周玉凤也随他住在乾清宫。

    新皇初登大宝,朝廷给假三日作为过渡,三日后,朱由检将第一次临朝。

    “陛下,你看,这床铺可满意?”周玉凤知道朱由检喜欢躺床上看书,她让木匠给朱由检的龙床添置了一个靠背,又在靠背上放置了一个厚厚的衾枕。

    “凤儿费心了!”朱由检捏捏周玉凤的玉手,心中暗暗发笑,他现在已经是皇帝,将来肯定要增加妃子的数量,晚上在哪儿睡觉都说不定,真要关心,那就应该在你的凤床上这样安排,也许更实用。

    周玉凤正要说话,宫女彩儿来报:“陛下,皇后娘娘……不,该死……张皇后差人来见陛下。”彩儿是周玉凤的陪嫁丫头,是和周玉凤一道进入勖勤宫的,现在又来到乾清宫服侍周玉凤。

    “张皇后?张嫣/她差人来干什么?”朱由检有些疑惑。“带她来见我。”

    “是,陛下。”彩儿将一位宫装模样的女子带了进来,原来是朱由检和周玉凤的熟人,张嫣的贴身侍女婷儿。

    “奴婢叩见陛下。”婷儿向朱由检行过礼,发现周玉凤也在,“奴婢叩见皇后娘娘。”

    “婷儿,是皇嫂让你来的?”朱由检明知故问。

    “是陛下。皇后娘娘……张皇后让奴婢来请示陛下:陛下初立,兰馨皇后必定入住坤宁宫,张皇后请陛下赐宫。”

    按照宫制,坤宁宫是皇后的居所,朱由检当了皇上,张嫣当然要让出坤宁宫。朱由检皱了一下眉头:“婷儿,回去告诉皇嫂,现在先帝丧礼未过,朕不是寡恩之人,还是待先帝丧礼过后再说吧!”

    周玉凤的红唇张了张,想要说些什么,但她看到朱由检皱起的眉头,到底没有开口。

    “还有什么事吗?”朱由检间婷儿还在磨蹭着,没有立即离开的意思。

    婷儿看着朱由检:“张皇后说了,陛下一定要注意茶水饮食。”

    原来还是为了宫内的安全,朱由检和周玉凤对视了一眼,“让皇嫂费心了。回去告诉皇嫂,朕的一切饮食,都是来自信王府。”

    “奴婢知道了,奴婢这就去回复张皇后。”婷儿福了一福,飘然而去。

    朱由检正待与周玉凤调笑一番,徐应元来报:“陛下,魏忠贤求见。”

    “魏忠贤?他进乾清宫,什么时候需要通报了?让他进来吧。”朱由检打起精神:“凤儿,你先退下。”

    周玉凤刚刚退出,魏忠贤就进来了:“老奴叩见陛下!”魏忠贤行了大礼。

    “哈哈,起来吧。魏公公,感冒可曾好了?”

    魏忠贤从地上爬起来,垂首立在朱由检的座椅前:“蒙陛下关心,老奴已经好了。”

    “奥,那就好。魏公公这么急来见朕,有什么要紧的事?”

    魏忠贤双手一揖:“陛下,老奴伺候先帝多年,已经年老力衰,最近常常遗忘一些旧事,求陛下恩准老奴回归故土。”

    “嗯?”朱由检深深打量魏忠贤一眼,发现魏忠贤并没有去宫回乡的哀愁,“忠贤,你欺朕年轻不是?”

    “陛下,老奴哪敢欺陛下?”魏忠贤慌忙下跪,用头叩地,以表达他对朱由检的一片赤诚之心。

    “忠贤,你先起来。”朱由检待魏忠贤爬起来,“忠贤伺候先帝多年,对宫内宫外事务十分熟悉,是先帝最为重要的帮手。现在朕初登大宝,正是需要你这样的熟手相助,忠贤却要离去,难道,朕不配做大明的皇帝?”

    “陛下,老奴该死。”魏忠贤叩头如捣葱,周玉凤在内室都能感觉到地面在震动。

    朱由检离开座椅,来到魏忠贤的面前,一把抓住魏忠贤的胳膊,将他拉起来:“先帝临终之时,曾经一再嘱托,忠贤忠于皇室,可堪重用。现在朕有两件事,需要忠贤斟酌。”

    “陛下?”魏忠贤眼睛一热,再也说不出话来。

    “忠贤可是不愿为朕分忧?”

    魏忠贤又匍匐在地:“陛下,老奴誓死为陛下效力。”

    “好,忠贤起来回话。”

    魏忠贤第四次爬起来,他已经腰酸头痛,但还是坚持在朱由检的身边含腰而立。

    “这第一件事,乃是张皇后请求移宫,忠贤你看,该将她安排在哪儿合适?”

    魏忠贤目露精光,连额头上渗出的血丝也忘了去擦。他仔细盘算着朱由检的话,朱由校已经驾崩,张嫣作为前皇后,理应离开坤宁宫,进入太妃们居住的慈宁宫。朱由检自小在宫中长大,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宫规,难道……

    魏忠贤偷偷看看朱由检的脸色,发现朱由检满脸焦急,他顿时恍然大悟。“陛下,万历、泰昌二朝的太妃们都居住在慈宁宫,现在慈宁宫已经不堪重负,不如……让张皇后移驾……陛下幼年居住的的慈庆宫。”

    “慈庆宫?好!”朱由检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就这么办!”

    魏忠贤心中的石头落地:原来朱由检真是这样的人。他的腰不酸了额头也不痛了。

    朱由检久久看着魏忠贤,眼睛里满是赞许。直道重新冷静下来,朱由检才想起第二件事:“忠贤,朕还年轻,不想每天天不亮就上朝,可有什么法子?”

    果然如此!魏忠贤暗喜,“陛下,这大明的皇帝不上朝,有两个办法,一是和群臣争吵,呕气不上朝,如嘉靖帝、万历帝;二是因为年幼,暂时不上朝,如正统帝、正德帝、万历帝。”

    “嗯。”朱由检缓缓点头,收拢目光,做深思状,“朕初登大宝,不宜与群臣争吵、呕气,那就以年幼为名。不过,朕也不年幼呀?忠贤,你说怎么办?”

    “这……”魏忠贤的眼珠转动了一轮,“陛下以年轻、政务不熟悉为由,先每月初一、十五召开两次朝会,待明年生日过后,再正常召开朝会。”

    “可是,现在离明年的二月初六,也没几个月呀?”朱由检有点不满,他是夜猫子,即使当了皇帝,也希望能一觉睡到自然醒。

    “陛下,如果大臣们习惯了每月两次早朝,也许就不再要求陛下每天都早朝了。”魏忠贤暗地高兴,不管朱由检是否上朝,只要他懒得管理枯燥的政务,不怕他不将奏章推向自己的怀抱。朱由校也是,每天他在朝堂之上,什么也不管,难道他们兄弟是如此相像?如果再多送他几个绝色的美女……

    魏忠贤越想越得意,差点都笑出声来:幸好没有刺杀朱由检,或者发动兵变,否则,这骂名可是白担了。

    果然是奴才!也不知道主子的做法是否对国家有利,只知道一味讨好主子欢心,难怪朱由校喜欢他。“嗯,暂时也只能如此了。不过,要是群臣反对每月两次早朝怎么办?”

    “陛下放心,老奴自会让过半的大臣支持陛下。”魏忠贤都已经想好了,上次在朝堂表决朱由检登基的时间,那些鼠辈都是抛弃了他,现在正好可以敲打敲打他们,改过的机会可以给他们,但他们的忠心还是要表表的,搞不好还能发笔意外之财。

    “那就由你去办,一定要在后天的朝会上搞定。忠贤,你真是朕的福星。”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办。”魏忠贤的脚步利落起来,再也不是进来时那种半死不活的样子。

第115章 皇后无所出() 
九月初四,皇极殿。

    朱由检第一次上朝,文物百官早早穿过皇极门,来到大殿外等候。

    除了李春烨,绝大部分官员对朱由检都不了解,更不了解他的施政理念,是像洪武、永乐那样励精图治,还是像建文、正统那样孱弱,或者像万历那样干脆不上朝。

    群臣山呼万岁之后,朝堂上寂静得只能听到一道道粗细不一的呼吸声。

    “诸位爱卿,可有本奏?”朱由检也不知道自己坐在龙椅上干什么,他只能根据后世电视剧中的经验,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朝会。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窃窃私语,朝堂就像是手术室,依旧保持高度安静。

    如果群臣都是无本可奏,是不是就可以散朝了?那自己起个大早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回去睡个回笼觉。朱由检越来越希望取消朝会。

    “臣启陛下,这朝会,明天还照常马?”崔呈秀的声音终于打破了朝堂的安宁。

    “崔爱卿问得好,朕正要说明此事。”朱由检看了一眼身边的魏忠贤,“朕还年轻,不熟悉政务,朕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览、学习治国之道,暂时就不上朝了。”

    “陛下,万万不可。”国子监祭酒孔贞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陛下已经成年,正是处理国事的时候。取消朝会,那天下的事情如何上达视听?”

    朱由检正要对这位孔子的后人解释一番,早有刑部尚书徐兆魁接过话头:“孔大人此言差矣!陛下年幼,不熟悉政务,多多翻阅以前的典籍、奏章,正是提高政务能力的时机。”

    “贼子休要引诱陛下,”孔贞运大怒,张口就骂了出来,刚才朱由检回头看魏忠贤的时候,孔贞运心里就咯噔一下,难道又是一个朱由校?“陛下已经大婚,按照《大明律》已经算是成人,岂能以年幼为由,不理朝政?”

    大婚之后,就是成人?朱由检不知道《大明律》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定,难道十岁大婚,也是成年?“孔爱卿,朕只是暂时取消朝会,等朕真熟悉政务后,自然要开朝会。”

    “那陛下要等到什么时候?”孔贞运老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

    “这怎么能确定时间?等朕觉得熟悉了,自然要举行朝会——朕不是不理朝政,朝廷有什么大事,朕会召集有关官员,共同商讨对策。”

    “如果陛下一辈子不熟悉政务,那就一辈子不上朝?”孔贞运步步紧逼。

    “大胆!”徐兆魁大怒,刚才被孔贞运骂了,他十分不爽,现在正好找回来,“敢这么和陛下说话,你是想致士回家吗?”

    “孔大人虽然语言粗鲁,有辱斯文,但道理没错,陛下年轻,正是我等辅佐陛下处理政务的时候,如果陛下不上朝,我等又如何辅佐陛下呢?”王永光见孔贞运受窘,赶紧出言相助。

    阉党和东林党,再次大战朝堂,不过,这一次交战,阉党全部站在朱由检一边,支持朱由检不上朝,而东林党则是又急又骂,就差点没说朱由检是昏君了。

    “众爱卿,争吵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朝堂不是菜市,如果哪位爱卿愿意致士,前去菜市卖菜,朕绝不挽留。”朱由检狠狠瞪了东林党的首脑王永光一眼,两党互相攻击,早在朱由检的意料之中,“朕做个折衷的决定,暂时每逢初一、十五上朝,众爱卿就不要讨论此事了。”

    朝堂再次恢复了开始了安静,东林党纷纷将目光投向王永光和李起元,但他们都低着头,眼睛看着自己脚上的官靴。

    “陛下,臣有本奏。”李春烨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安宁,也让刚才的争论翻过一页。

    “李爱卿有何本奏?”朱由检的声音恢复一贯的柔和。

    李春烨躬身出列:“陛下,辽东局势不利,关外几乎丢尽,只剩下区区前屯,若是建奴再次南侵,那就是兵临山海关了。”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众爱卿,关外之地,能否让给建奴?”

    “陛下,绝对不行。”王永光这次没看朱由检的脸色,“关外历来是大明的属地,已历数百年,不能这么便宜建奴。殿下创立的军歌中,不是要求军人‘守土开疆’吗?如果本土都保不住,何谈开疆?

    “是呀,绝不能让给建奴。”

    “谁丢掉关外,谁就是大明的罪人!”

    “堂堂大明,岂能向关外建奴俯首?”

    ……

    朝堂再次陷入奋争。

    朱由检发现,反对让步的,基本上都是东林党。原来他们都是鹰派!

    但这次,朝堂虽乱,却不是泾渭分明的党争。

    “众爱卿,如果我们将关外让给建奴,建奴是不是就止步于山海关?”朱由检再加一把火。

    “绝不会,建奴狼子野心,一定还会叩山海关。”

    “蒙古人曾经血洗过中原,不能不防。”

    “大明如果示弱,建奴就会愈强。”

    ……

    朱由检见议论声逐渐弱下来,“看来,众爱卿都是国之忠臣,朝廷幸甚,大明幸甚。”他突然将声音提高八度:“众爱卿放心,朕保证,一定将建奴挡在山海关;朕保证,一定收回关外故土。”

    朱由检的第一次朝会,以争吵开始,以和谐结束。

    散去朝会,朱由检回到乾清宫,立即唤来王慕九:“立即着手两件事,第一,从内库中取出十万两白银,交给山东总兵秦永年,让他训练好山东的海军。”

    “殿下,现在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大臣们怕是不同意。”

    朱由检摆摆手:“慕九,这你不用管,朕的内库,朕想怎么花就这么花。”

    “是,陛下,臣多嘴。”王慕九就要下跪。

    朱由检用目光阻止了他,“慕九,这些虚礼就不要了。第二件事,立即派出快马去保定,命令孙承宗秘密来京,传朕的口谕,要他做好远行的准备。”

    “陛下,可是帝师孙阁老?”

    “正是,你立即去准备。”

    “是,殿下。”王慕九行了一礼,转身出去了。

    魏忠贤来到乾清宫,面见朱由检,“陛下,这是各地百官的奏折,老奴给陛下送来了。”

    “奥,放这儿吧!”

    朱由检慢慢翻看,发觉要么是“张家的小猪跑到李家,李家拒不归还,要张家拿出证据”;要么是“太湖的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