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觉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觉醒-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也在所不惜!在帝国治下的蛮族地区都要强制推行汉语和汉文化教育,除了释道儒三教以外不允许其他任何信仰的存在。对于征服的每一座蛮族聚落都要进行重建,将其改造成汉文明风格的标准城镇。帝国境内不允许蛮族继续游牧生活,一律由官府发放耕地和补贴以事农耕,这一条必须强制贯彻执行!”

于庆丰的脸色变得肃穆起来,“大人,您将会成就一项伟大的功业,华夏四千年历史上也许只有秦皇汉武的壮举能与之相比。然而,您可能也会背负上永久的骂名……”

萧弈天轻轻冷哼了一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这朝野间的舆论啊,这从来就是一种最为反复无常的东西。今天他们因为受益于帝国的强盛或是畏惧于我的权力而高唱颂歌,明天也同样可能因为另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把我斥为暴君和屠夫。至于更加遥远的未来,那些远离这个时代的人会怎么看待我这样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更不值得我在乎了。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来为中华帝国的觉醒负起道义罪名的话,那就让我来独自承担吧。”

于庆丰心怀敬意地略一颔首,低声道:“不管历史如何评价您,在我们这个时代,您始终是最为伟大的人物。”

萧弈天未置可否地摇了摇头,“有些时候,我宁愿眼前这一切都不过是场黄粱一梦。哪天早上一觉醒来,再也没有什么护国忠武王、内阁首相、帝国太师萧弈天,我还是那个新大陆丛林中的小小军官,和心爱的人一起过着自己平淡而愉快的生活,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功名成就怡然自得。”

如果大人生活在一个安定详和的所谓太平治世,那么也许他真的会被埋没在那样一种生活当中吧。于庆丰明智地低头沉默不语,心中却止不住思绪如潮。假如没有王锡爵等人的铤而走险,新大陆的军政府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再跃上帝国权力的巅峰。萧弈天大人或许同样会成为行省总兵——这是大明朝武官能达到的最高官衔了——可到头来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只能和他的无数前任一样终老任上。我们的帝国大抵也会是如此吧,和人一样顺着时间的推逝慢慢老去,一点一点地从内部开始腐朽,终究一步步走向覆灭。

想想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朝代吧——秦汉帝国崩溃之后是接近四个世纪的五胡乱华,隋唐帝国覆灭之后是四百六十年的积弱和屈辱。大治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天下大乱,而那接踵尾随的北方蛮族则为华夏累累苦难书写下一笔笔更加沉重的记录。

数千年以来,华夏农耕帝国和狄夷游牧部落的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结束过。武丁的远征、镐京的烽火、北地边关绵延万里的长城都是一幕幕最为真实的写照。虽然第一帝国时期汉匈两大强权长达百年的对峙和对抗最终以牧民的失败而告终,但长年战争导致的国力凋敝也使得汉军终于无力打出最后致命的一击。等到帝国衰败崩析之时,野火后的春草又开始在大漠深处离离萌发。

第二帝国的悲剧则来源于他的雍容和自信,大唐盛世下的帝王将相们试图以德被四海的怀柔手段来收复那些草原上桀骜不驯的烈马。他们成功了,却也为后世留下了更大的祸根。当“天可汗”荣光不在,空洞的盟约再也难以约束胡兵手中的弯刀。当宋室凋零骨血背负着靖康之耻南渡长江的时候,华夏族的最后一点尊严也注定要在兵荒马乱中和忠魂烈血一起流尽……

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大漠的主人不断更替,始终如一的却是对文明世界财富的垂涎贪欲。要想这千年的夙怨和纷争不再延续,帝国龙和草原狼就必须来一次彻底的了断,直到其中一方遭到永久性的毁灭——无论是通过武力还是文化的征服。

正是出于同样考虑,一百八十年前,帝国皇帝永乐陛下毅然决定迁都北京。并在今后的十四年中连续发动五次远征。他亲统六师涤荡漠北,勒石擒胡山曰“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朔漠。”可惜一代英主终究壮志未酬,榆木川龙御宾天之后,再也没有哪一位帝国皇帝还拥有他北征扫五胡南伐平七蛮的雄图霸心……

于庆丰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理解了萧弈天的用心。把四千年恩恩怨怨凝聚到一代人的身上来解决,他也在担心帝国的后继者功亏一篑啊。短短三年之内,帝国大军忙碌于东征西讨的同时,内政的改革治理也没有分毫懈怠。忠武王以强硬近乎疯狂的雷霆手段推动着这一切,因为他知道再强大的帝国都会有衰落的时候,他是要为未来的中国尽可能翦除威胁啊。内阁大学士忍不住举头望向首相,大人,您所要创造的哪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不知是猜到了于庆丰心里的想法还是仅仅出于巧合,萧弈天的脸上洋溢起早已为内阁成员们熟悉的笑容——冰冷无情却又略带几分孩子气的热诚,他轻声说道:“和平的那一天会来的。现在还不是时候……但终归会来的。”

第四节 胜利的果实

战争让征服者有权提出任何要求。

——尤利乌斯凯撒



“李成梁已经将辽东兵权移交给了戚继光元帅,李书林正率领这些士兵向沈阳方向前进。他们将与李家南的主力会师之后出关北击建虏余部。”慕容信光抑扬顿挫的声音在空旷的天相殿中嗡嗡回响着,“至于李成梁本人,他自称食国之禄却没能忠君之事,边防懈怠致使建虏入寇。虽蒙浩荡天赦,自感罪孽深重以至于无颜回京面见大人。恳请乞骸骨还乡,终老不再过问朝中政事。”

“嗬,李成梁这只老狐狸。”萧弈天不由失声笑骂道:“集结整个辽东都司的军力准备入侵山海关,这种行径除了叛乱以外还有第二种解释吗?一个‘边防懈怠’就轻飘飘地把责任推卸过去了?好吧好吧,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表面上,至少在帝国民众的面前我们还是没有撕破脸的。既然他已经主动表示要退出政治舞台,对过去的事也就没必要过于追究了。哼,李成梁,我原本还以为这个老军头能够在战场上表现得更精彩一点——能够给我一点棋逢对手的感觉。单从这一点上来讲,他是让我失望了。”

“正如在其他领域一样,您在战场上也是罕有对手的。”慕容信光恭敬地略一点头致意,由衷地回答道:“即使李成梁竭尽全力拼死一战,他也没有与您一较高下的资格。”

萧弈天幽幽地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没有对手的战斗总是枯燥无味的。唉,李成梁、努尔哈赤,看来我都是太高估他们了。”

于庆丰笑着插嘴道:“大人,要是敌人对兵法和战略的理解到了您这样的程度,那么他们就根本不会选择与您为敌。孙子兵法曰:‘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孟子也说过:‘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既然帝国拥有超绝的军事实力,那么正确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避免与我们发生直接冲突。”

“就像蒙古的扯力克汗那样?”胡波以嘲弄的语气笑道。

“还有朝鲜的李昖和日本的德川家康呢。”慕容信光也戏谑地说:“按照于侍郎的说法,他们对兵法和战略的理解可绝不会差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于庆丰则以略显随意的口吻地回答道:“是啊,人们应当接受自己已经被征服的现实。”

“你会吗,庆丰?”萧弈天突然开口道,脸上没有任何一点轻松的表情。“我会吗?”

“呃,当然不,大人。”于庆丰尴尬地回答道:“华夏帝国有着高贵的传统。我们的先辈在崖山的表现早已证明过这一点。”

“其实我倒是在担心另外一个问题。”慕容信光及时向同僚伸出了援手,把话题不着痕迹地轻松引开。“一直以来,我们的战争进程始终是太过于顺利了。我恐怕帝国内部会出现过于乐观的情绪,从过去不轻易言战的怯懦走向另一个反面。大人,您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亡战必危。’无论走入哪一个极端,都只会是人民的灾难。”

“我知道。”首相沉默了好一会,终于还是低沉着声音回答道:“为了纠枉,一定程度的过正也是有必要的。等到适当的时候,还是要让人们也尝点战争带来的苦果……庆丰、信光,还有胡波、蹇尚和老舒,你们知道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吗?”

“请大人明示。”

“虽然我执掌天下只有区区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但这一期间帝国发生的变化是诸位有目共睹的。”萧弈天喜怒不兴的眼光从众人脸上略作一扫,这才继续说道:“可以扪心无愧地说,我为中华帝国建立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军队,以及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动员体制。这是一把能够为帝国的每一位臣民提供庇护的利剑。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越是锋利的宝剑交到错误的人手中,带来的危害反而更大。历史上许多朝代在开国创制之时莫不都是兵威赫赫,可随着和平年代的到来,守成者们就往往开始懈怠军备,便也一步步走上了亡国之路。如果我们未来的继任者也被大明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假象所迷惑,来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话,这把剑也会同样会蒙尘锈蚀。反过来讲,要是接过这把利剑的人把自己的野心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不顾国计民生一昧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甚至把剑锋指向我们自己的人民百姓的时候,那才是我所最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大人,我们该如何……如何做呢?”于庆丰惘然地开口问道,毕竟这可是关系到上百年国祚的事情啊。

“怎么做?”萧弈天满不在乎地一摊手说道:“我也还没有主意,慢慢来吧。用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慢慢摸索,也许到时候便知道该怎么做了。好了,不扯这么远了。李贽那件事办得怎么样了?”

慕容信光略向前移一小步,道:“李成梁已经向我们交出叛党与他们的全部往来书信,都察院官员对这些资料进行了仔细审读,认定其中不少都出于李贽亲笔。凭目前刑部掌握的证据,只要您批准的话,完全可以立即逮捕李贽。等会议结束后我会派人将所有文件都移交给陈应龙将军。”

“不,”萧弈天一口回绝道:“这次就不用御卫队秘密处决了。一切交给刑部,按照正常的手续来办理。甚至你可以组织一场公开审讯,让市井百姓们都来看看。我想对那些敢于阴谋反对内阁的人,这样一来的打击会更大一些吧。”

“大人,您说得是。”慕容信光微一点头,又道:“然而如果组织对李贽公开审讯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至少说我们还没有一个辩才能与他相当的人,如果被李贽在公堂上大放厥词的话,恐怕对内阁的威信非常不利啊。”

“嗯,这倒也是个问题。”萧弈天不由沉吟了片刻,“那么公开审讯就不必了,我给你三天的时间,叫刑部的耳目眼线们把消息传出去,让百姓们都知道李贽马上要被审判治罪的消息。这样一来民间舆论有了心理准备,也就不会对逮捕李贽的事情妄加非议了。对了,信光,礼部侍郎吴若秋在江南的访查已经接近尾声。我接到的报告是他将在两旬之内返回北京。”

“大人,”慕容信光不做任何表情地高声回答:“刑部在十天之内就可以把对李贽的审理意见提交都察院批准。”



尤里苏伊斯基大公第七次抬起头恨恨地朝着身边的骑兵怒目以视,咬着嘴唇在浓密的大胡子下面嘟哝了几声,终于还是无可奈何地垂下头去。他停下脚步使劲扯了扯身上因为长途远行而肮脏褴褛的破皮袍,想要努力保持自己身为贵族的尊严和仪态。然而立刻便有人从后面使劲推了他一把,令他一个趔趄几乎摔倒。苏伊斯基踉跄向前扑了几步,这才猛地回转过头去。

肇事者是一个同样肮脏颓唐的俄国士兵,他瞪着看不出半点神采的双眼与大公对视着。尤里皱起眉头抽了抽嘴角,终于还是赶在中国骑兵挥舞马鞭抽打过来之前顺从地转过身继续前进,他的身后,一眼望不到头的俄罗斯俘虏大队在帝国大道上蠕动着缓缓行进。

这是对自己高贵身份的莫大侮辱!苏伊斯基早已是昏昏沉沉的头脑中也只剩得下如此的残念了:把俄罗斯尊贵的大公像奴隶一样驱役,同那些卑贱的士兵混在一起长途跋涉好几千里路……押送俘虏的军队手中的军旗从象征蒙古外籍军的青色狼头换成了国防军的扑天苍鹰,接下来是首都卫戍军的黄金貔貅旗,几乎是靠本能向前挪动脚步的他也始终没能意识到自己正在逐渐接近东方最古老帝国的王都——天堂以下最宏伟壮观的城市,北京。

耳旁突然响起震动云霄的呐喊声,苏伊斯基抬起沉重的脑袋,努力瞪大迷蒙的双眼左右环顾。可供四辆马车并行的宽阔青石大道两旁,分别站着一列顶盔贯甲全副武装的明军士兵,他们如整齐的标杆一般笔挺肃立,手中的长枪直指天穹。

这该不会是要杀我们了吧!大公心头一凛,顿时一下子清醒了不少。举头远望,但见明军队列的尽头墙垣高耸旌旗林立,他这才算好歹明白过来,原来是达到目的地了。换句话说,自己作为俘虏的生涯也就要行将结束了吧。

矗立在尤里苏伊斯基大公面前的正是北京西北的德胜门,由于其名谐音“得胜”,故而在帝国的传统习惯中是专供军队出征和凯旋通过的城门。长长的俘虏行列首先在卫戍士兵的引领下从瓮城北垣下走过,看那十二米高的青砖城墙上,每隔数米便立有一面日月双龙旗,无数军士手端强弓硬弩在女墙垛口和敌台上保持警戒。瓮城北垣正中是一座高大雄伟的重檐歇山顶绿剪边箭楼,这箭楼体高12。3米,面阔34米,城台高12。6米,东、西、北三面共开有82个箭窗炮眼,凌厉的杀伐锐气令俘虏们叹为观止。

比及绕到瓮城东垣,又见一座形制较小的闸门楼。随着明军士兵的号令,券顶拱门下厚重的铁闸在铰链的吱嘎声中慢慢升起,卫戍军士兵们指挥着俄国俘虏组成八列纵队,从铁闸下鱼贯而入,走进瓮城中央宽70米长118米的大广场。

直到此时整体高度达36米的德胜门城楼才真正出现到了苏伊斯基大公的视野当中,这是一座华丽壮美的中国式双层建筑,粗壮有力的红漆木柱直矗在近四丈高的城台上,绿琉璃瓦剪边的重檐歇山顶上灰筒瓦淡淡地泛着朝辉。拱形券顶门洞中,卫戍士兵们取下黄铜裹皮的木制门栓,用力拉开缀满钢制门钉的铜皮实木大门。垂头丧气的俄罗斯俘虏们在士兵们的驱赶下从门洞和交错的长戟下走过,慢慢走上帝国首都的街市。

也许是因为近年来听过了太多帝国大军胜利的消息,也看过了太多得胜还朝的凯旋仪式,北京的市民们对此次胜利本身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云集在俘虏队列所途经的街道上看热闹的百姓们更热衷于讨论的是这批俘虏,或者准确地说是奴隶,将会被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连上次那批长得像猴子似的矮个子倭奴都能卖到两百银圆,这些高大强壮的罗刹人看起来应该值钱多了吧。他们兴奋地对从眼前鱼贯走过的俄罗斯俘虏评头品足,俨然自己已经成了市场上的买主一般。

一名军骑从长街另一头飞驰而来,他在押送俘虏的军官面前猛勒住马缰,一扬手中的黄铜鹰杖,高声喝令道:“枢密院有令,从俘虏中选出六千人参加明日的献俘仪式,其余的羁押至城南战俘营看管。”

“遵命!”立刻有士兵上前来在俄国俘虏中指点挑选,那传令的军骑则跳下马背,不由分说地抓住苏伊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