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营销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最初的占领者只有一种选择:要么增兵,要么撤兵。在面对一个试图瓜分市场的对手时,公司可以增加兵力以控制整个阵地,也可以撤回兵力守好自己的基地。
  占领者的本能通常都是错误的。贪欲常唆使一个品牌领先者增加兵力,以期控制整个阵地。而结果常常是,在试图保住阵地的某一小部分时,整个阵地丧失殆尽。就像是弗雷德里克大帝说过的:“企图守护一切的人,什么也守护不住。”
  难道面对企图分割你的领地的对手,就不能进行防守了吗?幸运的是,对于大公司来说,的确可以防守。这在关于防御战的章节中将进行更多的阐述。
  6、战略形式
  营销战并非只有一种作战方式,而是有4种。你首要和最重要的决定,就是要知道应该采用哪种战略形式。
  采用哪种作战方式取决于你的战略位置,看哪种战略位置适合取得胜利。
  我们以美国汽车制造业为例。这一行业组织严密,根基稳  固。事实上,美国最后一个建立汽车制造公司并得以生存下来  的,是沃尔特?P?克莱斯勒,他于1925年建立了克莱斯勒公司。
  因此,现在有四大汽车公司,即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美国汽车公司。但是,假如克劳塞维茨仍在世,并在底特律的机场下了飞机,他只需看一眼,马上就会把每家公司的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
  其实并不是有四大公司。以市场占有率来看,只有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占有市场59%的份额。
  其他几家公司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6%,克莱斯勒为13%,美国汽车公司为2%。3家加在一起也只有41%。
  当然,这种分析方法忽略了另占34%的进口份额(等同于美国汽车制造市场总份额的25%。)这一数字显示,进口因素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详尽地探讨此行业的每一个细节,而是阐述营销战的4种战略形式,并且只是把传统意义上底特律的4家公司作为例子。
  美国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这4家公司之间的力量对比悬殊。它们的规模依次递增一倍。它们之间无均势可言。就像是分别由小学、中学、大学、专业足球队组成4队联赛,这还难看出来谁会赢吗?
  这不单单是赢的问题。当然,通用公司在记分牌上的进球数会更多一些。而对其他公司来说,“胜利”有着不同的含义。
  对福特来说,提高市场占有率代表着巨大的胜利。
  对克莱斯勒来说,生存下去的同时能够赢得利润就可以说是胜利了。
  对美国汽车公司来说,能够生存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在一特定的市场形势中,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力量和不同的目标。因此每家公司都应该有不同的营销策略是不足为奇的。
  那么,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还有美国汽车公司应该各自发动什么样的战争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每家公司的情况。
  通用汽车公司应该采取的战争形式
  首先,谁是通用公司的对手呢?它的对手是司法部、联邦商业委员会、安全和交通委员会,以及美国国会(包括参、众两院)。
  通用公司不能单单以赢取胜。假如它消灭了一个甚至多个汽车业的竞争对手,法院或者国会就会将其分裂。看看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的结局就知道了。它们敌不过司法部的法官。
  通用公司不能仅靠“不败”而取胜。通用公司应该发动防御战。
  但是,防御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克劳塞维茨曾说:“防御本身就是一种逆向行动,因为它致力于抵御敌人的意图,而不是被自己的意图所困扰。”
  的确,一场好的防御战在本质上是攻击性的,其目标很明确,即保卫公司占优势的市场占有率。
  福特公司应该怎样做
  福特汽车公司排行第二位,有条件发动进攻。然而,它进攻的对象是谁呢?
  威利?萨顿曾说过:“我抢劫银行,是因为那里有钱。”福特应该攻击通用,因为通用占有市场。
  我们来算一下,很容易就能看出为什么福特应该进攻通用公司。假如福特能夺走通用10%的市场占有率,就能使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增加25%。假如福特从美国汽车公司那里夺走10%,其市场占有率的增额却很难计算了。
  “简单容易”的想法常诱使人们掠夺弱者,而不是强者。而事实正好相反。公司规模越小,就越努力保卫自己拥有的份额,还会采取以下措施,如降价、打折、延长保质期。因此,决不要同一个受伤的野兽较量。
  福特应采取的最佳策略是主动进攻,攻击通用汽车的弱点所在。本书另有一章专门讲述怎样找出及利用那些弱点。
  克莱斯勒公司应该怎样做
  有一则古老的非洲谚语如此:大象群斗,蚂蚁得利。克莱斯勒公司应该避免正面介入通用和福特的争斗,而从侧翼发动进攻。
  李?艾科卡正是这样做的。他向美国整个汽车制造业发动了一些经典的侧翼进攻,包括“首辆”敞篷车、首辆小型客货车、首辆可乘坐6人的前轮驱动车。
  考虑到艾科卡先生的起点,他的成就更为辉煌。在担任福特总经理8年后,他突然任职克莱斯勒。亨利?福特二世帮了一点小忙。人们预计艾科卡会把福特的战略应用于克莱斯勒。而他没有这样做。艾科卡的荣誉是应得的,他运用了不同的战略,使之更适用于克莱斯勒公司的实际情况。
  可是有多少营销将军能做到这一点呢?多数人总是试图把过去曾经成功过的方法用于现在的营销中。
  回想一下,艾科卡在福特公司运用过的策略中,有一条适用于克莱斯勒公司。那就是,以首辆双人乘私人小汽车——野马牌汽车为代表的成功的侧翼进攻。艾科卡在卖掉滞销的亨利?福特车后,亲自研制了这一畅销车。
  美国汽车公司应该怎样做
  对于可怜的美国汽车公司,除了冲向山头,穿上黑衣,组织一个游击队,别无他法。
  美国汽车公司规模太小了,没有力量向通用公司发动进攻。就算进攻开始时顺利,由于缺乏足够的销售人员、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也承受不起这种连续进攻。
  美国汽车公司太小,也没有力量向整个汽车制造行业进行侧翼进攻。并不是说它小得无法发起侧翼进攻,这在同纳什?兰宝乐(Nash Rambler)的较量中已经证实了,而是说在进攻后,它没有能力控制住所占有的领地。
  对美国汽车公司来说,长胜不败的惟一法宝是它的吉普车。这是典型的游击战术。要找到一块细分市场,这块细分市场应该大得足以赢利,而小得不足以引起其他市场领先者的兴趣。
  头脑中的山地
  让我们重审一下头脑中的战场。当然,山地即市场领先者的制高点。
  如果你想穿越这座山,就得打一场营销进攻战。你最好寻找一处山谷或山隘作为突破点。但是,战斗将会打得非常艰苦,付出的代价也会很高,因为领先者通常都有能力进行猛烈的反攻。
  假如你下山,停止进攻,就是在打防御战。那么,其规则就是,最好的防御就是有效的进攻。
  如果你在山间迂回,进行的就是营销中的侧翼进攻。这通常也是最有效、代价最小的营销活动。然而,在许多行业中,发动有效的侧翼进攻的机会越来越少于。
  如果你在山下盘桓,那么你打的就是营销游击战。你想找—处地带,既防守安全,又小得引不起市场领先者的兴趣。
  7、防御战原则
  营销防御战有3条基本原则。这几条原则学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你想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就得认真地学习一下。
  第一条防御战原则
  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进行防御。这条原则看起来很简单明了,其实不然。
  我们见过的公司,无一不认为自己就是领先者的。但是,多数公司是把它们领先者的地位建立在自己营造的概念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市场事实的基础上。你的公司也许是“星期一早晨在密西西比河东边”的领先者,可是顾客并不管这些。
  公司自己并不能造就领先者,只有顾客能做到这一点。而顾客认准的领先者才是真正的领先者。
  另外,我们谈的是真正的领先者,并不是泛泛意义上的领先者。计算机行业中有许多领先者,但是只有一个IBM公司,它才是计算机用户和顾客头脑中真正的领先者。
  另外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领先者。有些商业人士总以为靠想像就能到达顶峰。他们相信的是积极想像的力量。他们在出门说服他人之前,首先得说服自己,自己就是领先者。
  丢掉这种想法吧。自欺欺人在营销战略中毫无立足之地。为了鼓舞营销人员的士气而夸大事实是一回事,而你自欺欺人,犯战略上的错误却是另一回事。一位优秀的营销将军必须把真实的形势了然于心,以便从事实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可以愚弄敌人,但不要愚弄你自己。
  第二条防御战原则
  最好的防御策略是进攻自我的勇气。
  由于防御者处于领先的地位,它在顾客的头脑中占据优势。 防御者提高地位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冲击顾客头脑中的信念。换句话说,就是要不断引进新产品和新服务,取代原有的部分,以此来巩固你的地位。
  IBM公司在这方面是专家。IBM每隔不久就推出大型计算机的新系列,其价格和性能同现有的产品相比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竞争环境此消彼长。移动的目标总比静止的目标难以击中。
  吉列公司(Gillette)又是一个例子。它的产品“蓝吉列”刀片及随后的“超级蓝吉列”占据了剃须刀市场。
  60年代初,吉列公司的对手威尔金森刀具公司(WilkinsonSword)推出了不锈钢刀片,抢占了市场。吉列公司大为震惊。1970年,威尔金森公司又推出了粘合刀片,这是一种以“最佳剃须角度”粘合在塑料上的金属刀片。这时,吉列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
  很快,吉列公司进行了反攻,推出了“特拉克”Ⅱ型剃须刀(TracⅡ),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刃剃须刀。“特拉克”II型的成功奠定了吉列公司以后的战略方针。正如吉列公司在广告中所说:“双刃总比单刃好。”
  吉列公司的顾客很快就开始购买它的新产品,并认为“比单片的超级蓝吉列好用”(把生意从自己手中夺走总比让别人夺走强得多)。
  6年之后,吉列公司又推出了“阿特华”剃须刀(Atra),这是第一个可调节的双刃剃须刀。这表示,新产品比无法调节的双刃剃须刀“特拉克”Ⅱ型还要好。
  这之后,吉列公司又毫不犹豫地推出了“好消息”剃须刀(Good News),这是一种廉价的一次性剃须刀(双刃)。这对于比克公司(Bic)来说是一次打击,因为它也正想推出自己的一次性剃须刀。
  “好消息”对吉列公司的股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一次性剃须刀的生产费用高,而销售量却不如可更换刀片的剃须刀大。任何购买“好消息”而不买“阿特华”或“特拉克”Ⅱ的人,实际上是在挖吉列公司股东的生肉。
  但是,“好消息”是一种很不错的营销战略。它防止了比克公司夺走一次性刀片市场。并且,比克公司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行业资料显示,在头3年里,比克公司在一次性刀片市场中损失了2500万美元。
  吉列公司仍然在不屈不挠地坚持挑战自我的策略。最近,它推出了“皮沃特”剃须刀(Pivot),这是第一个一次性可调节剃须刀。这回,吉列公司自己的产品“好消息”成了攻击目标。
  吉列公司逐渐扩大了它在剃须刀市场上的份额。今天,它已经拥有了剃须刀市场65%的份额。
  进攻自我可能会牺牲眼前的利益,但是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保卫市场占有率,而这才是打赢营销战的最终武器。
  反之,倘若公司在进攻自我上犹豫不决,通常就会丧失市场份额,并最终丧失市场领先者的地位。
  第三条防御战原则
  要时刻准备阻止竞争者的强大营销攻势。
  多数公司只有一个机会获胜,而市场领先者却有两个机会。如果领先者失去了挑战自我的机会,还可以照搬其他公司的竞争手段。但是,领先者必须在进攻者确立地位之前,迅速行动起来阻止它。
  许多领先者不愿意阻止其他公司,因为它们对此不屑一顾。更糟的是,等到它们进行阻击时,已经太晚了,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
  对领先者来说,阻击非常有效,这是由战场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战斗是在顾客的头脑里进行的。对进攻者来说,要在顾客头脑里留下一个印象,需要花费时间,一般情况下,这段时间对领先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情况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约翰?德劳伦在《晴日可见通用汽车公司》一书中说道:“我在通用公司期间,即便福特在产品创新方面超过通用,克莱斯勒也在技术革新方面超过通用,这两家公司都不会对通用一半的市场份额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约翰?德劳伦还说:“通用公司自从1939年推出液压自动传动系统和1949年的硬顶式车型以来,至今尚未做出任何重大的革新。而福特公司尝试了几乎所有主要的新市场。克莱斯勒公司也进行了重大的技术革新,比如动力方向盘、动力制动器、电控车窗和交流发电机。”
  然而,到底是谁获得了技术先进的荣誉呢?当然是通用汽车公司。
  这是“事实会证明一切”错误观念的反面效果。顾客也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因此,顾客会认为,事实站在市场领先者一边,就是说,通用汽车公司的产品更好。
  另外,顾客的心理趋同因素也对领先者有利。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阿施曾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发现许多人为了跟随大多数人,而违背自身的感觉。
  实验中,被实验者被要求比较一组线段的长度,他们遇到另一些人,这些人已经事先被指示一致做出错误的答案。结果,这些被实验者中,有37%的人接受了误导,也得出了错误答案。
  在阿施实验典型的心理反应中,多数人的力量得到了证实。被实验者说:“我觉得我好像没错,可是我的理智告诉我,我错了,因为我不相信怎么那么多人都错了,而只有我自己对。”
  事实上,许多人都更注重他人的观点,而忽略自己的感觉。假如剧院里的每个人都在笑,你就会觉得戏演得很有趣。如果剧院里没人笑,你就会觉得戏演得并不有趣(这就是为什么电视上的情景喜剧中播放笑声录音的原因)。
  那么,领先者应该到处下赌注,还是只在最有可能获胜处下赌注?很明显,绝对没有理由注重那些显然愚蠢的观念,但是谁知道呢?当第一辆大众甲壳虫车进入市场时,看上去怪模怪样。在底特律有一个典型的笑话:“在美国,人们对3种东西期望过高,即南方烹调、家庭性生活,还有外国汽车。”
  许多公司最初都经受过诸如此类的贬低。因此,今天我们的口号应该是:“先让我们静观其变。”
  但是对于一个领先者来说,这种口号很危险。世事变幻莫测,且来势凶猛。常常是突然之间,打人新的一局比赛已经太晚了。
  目前,一次性刀片占据剃须刀片市场40%的份额。假如吉列公司坐以待毙,比克公司就会控制这一细分市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