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咱们推一把了,局面形成了,就算非儿想推辞也推辞不了的!”
“圣母之意是?”
“传命咱们的人或明或暗与番王接触,威逼利诱番王联合起来造反,等朝廷征讨大军一到,本教立即反水,协助朝廷大军将番王斩草除根!番王们除掉了,再命令本教潜伏在宫中的死士,择机弄死小皇上,张家的男人都死光了,非儿也就能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了!”
(本章完)
第414章 恩科()
经过短暂的磨合,朝野已经适应了如今的模式,就算有不同意见的,也无从反对,皇上才三岁的小孩子,要想亲政,起码得要十年以后了。也就是说,这十年内韩非的统治权不可动摇,权贵的兴衰官员的仕途都要看韩非的脸色,谁还敢对他说三道四?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迎来了新朝第一件大事——恩科考试。会试取中的人员就是未来朝廷的官员,会试主考官就是本科的座师,这就是先天性的同盟关系,因而历来会试主考官都是大佬们争夺的目标。按照历来惯例,会试主考官一般都是在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当中产生,具体由谁担任,由皇上说了谁。
今年比较特殊,皇上才三岁小娃娃,不可能决定此事,按理应由西宫太后贾元春决定,但如今西宫太后贾元春连朝会都懒得不愿意去了,更不愿意伤这个脑筋,最后的决定权毫无疑问委托给了韩非。
朝野都在关注此事,甚至有关系近的人,赶到韩府旁敲侧击的打听,韩非知道此事的敏感性,严禁府内人员谈论此类话题。韩府得不到消息,有人就把脑筋动到了贾府,毕竟韩贾两家是一体的,期望贾家人能问到韩非的意向。有人为了能选上主考官同考官,也跑去贾府走关系。
“启禀忠国公,安远侯贾政求见!”
御书房内,韩非坐在御案侧面的书案上批阅奏折,听到太监的传报,愣了一下,父亲有事情都是去府里说,今天怎么赶到御书房来了?“请进来吧!”
韩非让贾政坐在书案对面,奇道:“父亲今天来这里了?”
“为父刚去慈宁宫看望了太后和皇上,顺道来这里了!”贾政轻咳一声,朝左右望了一眼。
韩非见状,屏退左右,道:“父亲有要紧事?”
“就是恩科的事……”贾政迟疑一下,说道:“有几个亲戚求到府上,想请你通融一二……”
“这不是胡闹嘛,恩科是朝廷选才大典,何等庄严之事,岂能私相授受?”韩非沉着脸,说道:“父亲,我早就告诉你们,贾家人才不济,唯有以德服人,你们总是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上次册封诰命一事,你们出面讨要诰命封号,我看在对朝廷影响不大,也就答应了你们,现在又想干预恩科,你们到底想干嘛?”
贾政尴尬地说道:“非儿,此事确实让你为难,为父本来也不想过问的,但这几个亲戚是贾家的至亲,贾家有难处时,他们也都鼎力相助了,这个面子不能不给呀!为父和大哥族长三人商议一下,还是来和你说说,尽可能照顾照顾!”
贾家是百年大家族,盘根错节的亲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关键时候都是大家帮忙,如今贾家发达了就不认人了,也说不过去。
韩非叹口气道:“都是些什么人?来考试的士子品学如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有三个人,两个是亲戚,一个是贾家的旁支,品学没有问题,三人乡试成绩都不错,其中一人还是乡试的第二名,为父都考察过了,太差的也不会跟你说,他们希望取中进士!”
“乡试成绩不错,还有乡试第二名的,应有很大希望被取中呀,干嘛还费这么多周折?”
“考试的事谁说的准,他们不是希望此次能考中嘛?非儿,这些人都是贾家亲近的人,未来也能成为你的帮手,你看?”
“你将他们的资料留下来吧!”韩非叹道:“父亲,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了,你们也要考虑考虑太后和我的难处,不要再干预朝政,留人话柄了,如今番王反叛在即,政局不稳,咱们家里要想长久富贵,就要做出表率呀!”
“非儿,为父明白,不是实在推不掉,也不会来找你!此次主考官和同考官,你定下来了没有?”
“还没最后决定,不知外面有何传言?”
“外面预计此次主考官,不是内阁首辅杜相公就是礼部尚书徐文,这两人与你关系最近……非儿,按照礼制,明天要锁院了,是该下定决心了!”
“父亲,此事我已经有决断,你继续督促加紧新式火器的生产,确保平叛时武器弹药的供应不能出问题,朝廷能否转危为安,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非儿放心,为父知道此中轻重,没别的事,为父出去了!”
韩非望着父亲的背影,暗暗一叹,贾家这些人总是不省心呀,变着法子要封赏要权势。
按常规,明天贡院要锁院了,韩非也不想打破这个传统,但考官人选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杜云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首先就被他排除了,至于新晋礼部尚书徐文,还稍显弱了一点,就算给他这个机会,也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山头。
韩非沉吟片刻,喝道:“请江相公前来议事!”
内阁次辅江枫赶到御书房,韩非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江相公,太后和本座之意,想请你担任此次恩科会试主考官,你看如何?”
会试主考官不仅是荣誉,也是凝聚势力的机会,江枫听到韩非今天召见自己,已经有所预感,此时听到韩非当面任命,更是喜上心头,急忙深施一礼道:“微臣多谢太后和忠国公恩典,定当全力以赴,办好此次朝廷选才大典!”
“江相公的品学操守,天下闻名,太后和本座都信得过,不过,此次恩科是皇上继位以来第一科举考试,定要保证圆满完成!”
“微臣谨记忠国公吩咐,决定今晚就进驻贡院!”
“很好,同考官人选本座也已经选出来了,你们稍事准备就进驻贡院吧!”
“微臣遵命!”江枫忽然看到韩非书案上一张似乎写着人名的纸,心中一动,躬身道:“忠国公若是有什么为难之事,微臣愿意效劳!”
韩非拿起书案上的纸张,叹道:“这是本座父亲刚送来的,都是些亲族,让本座甚是为难呀!”
“忠国公,可否让微臣一观?”
江枫接过韩非递过的纸张,匆匆看了一眼,记住了三个人名字,送回纸张,笑道:“忠国公,这三人微臣正好都认识,品学兼优,定能恩科高中!”
韩非知道江枫懂了自己的心意,便道:“这要看他们的才学了,才学不出众,有个中等就不错了!”
“微臣明白!”
(本章完)
第415章 七王叛乱()
会试顺利结束,主考官江枫亲自带着会试取中的名单赶到御书房,呈给韩非查看。
其实这些人,韩非基本都不认识,谁能取中谁取不中,与他干系不大,他先翻到中等位置,看到自己提示的三人中有两人在榜上,暗暗点头,如此对父亲也有所交代了,还有一人大概是文章太差了。
这时,韩非又翻到前面查看会试的前三名,忽然愣住了,此次会试会元贾以礼,不正是刚才以为未被取中的那人吗?竟然是会元,难道是因为他是贾家的旁支?
韩非皱眉望着江枫,问道:“江相公,这个贾以礼为何是会元?”
江枫明白韩非疑虑的原因,忙道:“启禀忠国公,贾以礼才学出众,微臣和同考官一致认可为此次会元,并无其他原因,微臣已经把贾以礼的试卷带来了,请忠国公过目!”
韩非接过贾以礼的试卷,细细翻阅,果然是花团锦簇的好文,不由连连赞叹。忽然,他奇道:“这贾以礼有如此才学,为何还要……”
韩非本想说,贾以礼有如此才学,何苦还去贾府走关系,不是多此一举嘛,平白落下不好的名声。
江枫明白的韩非的意思,说道:“忠国公,或许安远侯赏识贾以礼的才学,才把他的名字告知公爷也未可知,不管如何,贾家有此人才,都是值得庆贺之事!”
“嗯,此次会试圆满结束,江相公居功至伟,本座一定向太后请功!”
“多谢忠国公,微臣告退了!”
江枫走后,韩非又看了几遍贾以礼的文章,很是赞赏,不觉对此人有些好奇,便派人去将安远侯贾政请过来。
“父亲,贾以礼是何来历?”韩非一见贾政即问道。
贾政还不知会试的结果,平和地说道:“贾以礼一家算得上是咱贾家的亲族,按辈分论,他应是你的侄儿,他们家非常贫寒,就连此次进京的路费还是别人资助的。这孩子今年二十岁,品学不错,为人也很稳重,为父顾念他是同宗晚辈,家贫求学不易,也就想着让你提携一二!”
“果真是寒门出大才呀!”韩非将此次会试榜单递给贾政,叹道:“贾以礼的才学是当之无愧的会元!”
“这孩子竟然考了一个会元,他是凭自己才学考出来的?”
“会元岂能儿戏?”韩非将贾以礼的试卷递给贾政,道:“这是他的试卷,会试考官一致认可的会元,凭此文章,点他会元,没有人有异议!”
贾政看完贾以礼的试卷,感叹道:“想不到这孩子竟有如此才学,为父看走眼了!”
“父亲,贾以礼虽是旁支,却也是贾家的族人,我想见见他,亲自考核一下,若是确有真才实学,倒是可以大力培养一番!”
“非儿,这孩子尽管才学不错,你亲自见他是不是太厚待了?”
“人才难得,贾家要想兴旺发达,就要破格提拔人才!父亲,你带他进宫……哦,此时比较敏感,你带他晚上去我府上,尽量隐秘一点。”
“那好!”
韩非毕竟是贾家的后人,对贾家还是很关心的,平时对贾家严苛,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贾家人太不争气了,如今发现贾家出了一个人才,自然非常高兴。天近黄昏后,他把未处理完的奏折让侍从打包,便出宫回府。
“公爷,老太爷领着一名小少爷在二进厅内等候!”
韩非听到下人禀报,忙道:“领他们去书房吧!”
韩非先去后院换了一身常服,然后赶去书房,仔细打量站立贾政身边的一位少年学子,对他的品貌气质暗暗赞赏。
“学生贾以礼拜见忠国公!”贾以礼大礼参拜。
“你也是贾家人,按照辈分喊本座族叔吧,本座看过你会试的考卷,文章写得不错。”韩非端坐书案旁,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翻了翻,递给贾以礼,道:“你看看这本奏折,按照你的观点写篇策论吧!”
“小侄遵命!”
贾以礼翻看一遍奏折,沉思有顷,便提笔书写了一片策论,呈给韩非。
“哈哈,才学果然不凡,好,今后还要多加学习历练,方成大器!”
“小侄尊敬族叔教诲!”
“以礼,以你的才学点中状元没有问题,但你身为贾家人,当此之时,本座不打算给你状元,你有何想法?”
“小侄明白族叔的苦衷,愿意遵从族叔安排!”
“你能想明白最好,成大事者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韩非从书架上取出一套书,递给贾以礼,道:“这套书是本座亲自编写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算数等等,你拿去看看吧,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本座!”
“多谢族叔恩赐,小侄一定勤奋学习!”
到了三月份的殿试,不出意外,西宫太后贾元春又是吩咐韩非代为主持,考试结束,韩非把众人公议的第一名贾以礼降为榜眼,第二名升为状元,其余都没有做改动。
大家了解到贾以礼是贾家旁支,明白韩非是在避嫌,也就无话可说。
就这朝野欢庆新科进士出炉,一份八百里急递呈送京城——番王起兵造反了。
“天下分封了八个番王国,竟然有七个番王联合造反了?”西宫太后看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继而又悲愤地骂道:“这些白脸狼,先帝在世对番王何等宽厚,想不到先帝一去,他们就联合起来欺负哀家孤儿寡母!”
“太后不必忧心,既然这些王爷活腻了,臣弟就成全他们!”韩非沉声道:“微臣即刻与内阁大臣相商,发兵平叛!”
“非弟,淮南王本就势力不小,这次又有这么多番王助他,朝廷有多大胜算?”
“太后,番王叛军尽管人数不少,但朝廷有先进的兵器,臣弟有信心平定叛乱!”韩非面色凝重地说道:“不过,番王叛军控制了大华主要的粮食产区,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一旦拖延过久,京城必定人心不稳。臣弟不在京城期间,太后务必注意防范安全,臣弟会把府中女卫全部调进宫保护太后和皇上,一旦有危险迹象,可以命锦衣府指挥使唐越带人进宫护驾!”
“哀家知道怎么做,非弟统兵在外,也要注意安全!”
(本章完)
第四百十九章 誓师平叛()
天下分封了八个番王国,就番的宗室王爷分别为:淮南王、凤阳王、长沙王、临江王、庆远王、安东王、广南王、泸州王,这次除了安东王,其他七王以淮南王为首,起兵三十万,号称五十万,树旗造反。叛军声势浩大,南方县府响应者众多,更多的则是在观望之中。
七王叛乱,天下震动,连京城也是人心惶惶。朝廷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连续几次召开会议,商讨平定叛乱的对策。面对声势浩大的叛军,是征讨还是安抚,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韩非力排众议,誓言剿灭叛军。
越来越多有关叛军的消息,传到京城,淮南王为首的七王叛军的起兵檄文也传到了京城。
“清君侧?又是这个老套的借口?”韩非拿着锦衣府呈送来的叛军檄文,不禁摇头苦笑:“想不到自己也有一天成为番王起兵造反的借口!”
番王叛军的借口正是历朝造反者惯用的借口——清君侧,矛头直指以韩非为首的辅政大臣,并扣上了十大罪状,其中韩非的罪名最多,诸如专横跋扈、欺凌后宫、残害忠良等等。
所谓专横跋扈、残害忠良,无非是说兵变后大肆杀戮与番王相勾结的官员一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兵变失败了,遭到血腥报复,这是必然的事,朝野对此事立场是一致的。
至于说欺凌后宫,其中主要是指东宫太后突然消失在公众视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东宫太后参与了失败的兵变,退出权力舞台是必然的事,但她毕竟是先帝皇后,小皇上的嫡母,没有正式废掉封号,就这么消失了,难免有人猜疑。如今叛军又将东宫太后提出来,也引起了朝野部分人的议论。
韩非自从平定兵变当天,将东宫太后迁居西苑后,事务繁忙,同时也考虑到避嫌,一直没有去看望她。叛军檄文中提到她,他不由也想起她妩媚的面容,白皙的酮体
“黄公公,东宫太后安置得如何?”
黄叶正在御书房协助韩非整理奏折,闻声急道:“禀公爷,老奴都是按照您的意思安置的,除了不得随意外出,各项用度都是不缺的!”
“好,你随本座去看看东宫太后吧!”
“老奴为忠国公带路!”
西苑,顾名思义,是在皇宫西边的一处园林,里面建筑有很多庭院式房屋。西苑位置比较偏僻,一般作为皇家后妃们养老的地方,类似于皇家庵堂。不过居住在庵堂的,基本都是未生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