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一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末年一皇帝-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知道这兵变因何而来?是怎么闹起来的?朝廷知道吗?”

沈万千惊讶的道。“朱公子您是真傻还是不知道?这个兵变的消息都已经在民间传开了!听说是因为这新上任的辽东经略高第短缺将士们的军饷这才闹起来的兵变,足足七八万人都闹起来了!”

朱由检皱眉道。“哦?有这么严重?七八万人,记得高第赴任之处,不已经是带去了十五六万的军饷了吗?应该足够补上拖欠的数目了,这怎么还闹出了兵变呢?”

沈万千看出来了朱由检是真的不知道,他苦笑道。“朱公子真是抬举咱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意人,哪里懂得当官的这些门道。公子都不清楚,我这一个只会做买卖的小商贾又会怎么知道呢?说不定是被那新任的辽东经略给吞了也不一定呢!”

“这说的也是,这里面的门路太多,还是不要冒险进去的最好。这里面的蹊跷不管咱们的事情,咱们只管做好小买卖就成了。”

十五万两白银不够辽东军饷,这个打死他,朱由检也不相信。七八百人起来造反这个可以理解,毕竟高第也要从中捞取火耗,但是这个七八万人一同闹事,这个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这得侵吞了多少人的军饷才能够将事情给闹到这么一种不好收拾的地步?

难道全都被高第给吃了不成?高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贪污了几万两银子就闹起了兵变,军饷赵率教已经按照他的意思全都给发了下去,正如满桂所预料的一样。

一听说是发军饷了,几万将士们争先恐后欢天喜地的去领阔别三年之久的军饷,但是六万两银子只够四万将士之用。

领不到军饷的兵士们不乐意了,同样都是大明的军人,同样都是为大明出生入死,凭什么他们能够领到军饷,而我们却拿不到呢?难道是看不起我们辽人吗?

锦州城的将士们最先起义,锦州城的闹起来了,紧接着其他地方的明军也一同闹了起来,除了宁远城外,整个辽东掀起了一股罢工潮。

开始的时候,高第还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士兵们发发牢骚而已,过几天就没事了。

不曾想到,整个辽东都闹成了一锅粥,渐渐地不可收拾。要不是有赵率教满桂他们护着,高第早就被暴起的明军给下了油锅了!

第九十三章兵变问责

辽东兵变声势浩大,在辽东诸位将军们的控制下,总算是没有闹出殴打经略大人的事情发生。

高第在惊慌之余,又向朝廷上了一封很有意思的奏折,说的是孙承宗经略辽东三年,兵员数量与军饷数目远远不足,吃了大量空额。

意思就是指责孙承宗贪污多余的军饷,这封奏折递到皇帝那里,皇帝也没有怎么过问。当官的吃空额很正常,若是这么细细的查下去,恐怕所有的将军都会被治上一个贪污的罪名。

当然了,皇帝不问,并不代表阉党的人会不拿这封奏折来做文章,纷纷上书指责孙承宗贪污。

不过令阉党人想不到的是,孙承宗出人意料的居然没有做出任何表态,也没有出言反驳。

这一点儿让阉党的人摸不到头脑,而孙承宗接下来的反应更是让阉党预料不到。孙承宗居然承认了高第奏折上说的一切,而且表示以后军饷就按照一半来发,并将高第所说的被吃了一半的空额给补上了这个空缺。孙承宗能拿出这么多的钱自然离不了朱由检这个后台在后面帮助。

皇帝本来就偏向孙承宗,现在孙承宗又主动的承认了错误,而且将所欠缺的银两给补了回去,皇帝自然就会不许追纠。

孙承宗问责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高第原本是想通过诬陷孙承宗转移辽东的矛盾,却不成想竟然被孙承宗识破了这个阴险的诡计。这个计划失败了,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对于吃空额这个事情,皇帝竟然真的信以为真,下令户部以后拨给辽东的军饷就按照五万人的规格发下,虽然到不了帐,不过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一天朝廷的经济状况好转了,那么剩下的空额必将是由高第一人填补上!

高第弹劾孙承宗此举,无疑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还不算是最为惊险刺激的,高第这人真正的诠释了废柴二字的含义,自从清楚了自身处境的危险,高第是寝食难安,日日夜夜的担惊受怕,生怕不远的女真骑兵随时的打过来。

虽然赵率教等人多次的劝说高第,锦州城防坚固,女真人打不进来。

但是高第是死活的都不信,虽然驻扎在城里的明军有三万人,出于对明军战斗力的不信任。高第整个人在提心吊胆中都已经瘦了三圈了。

在这种威胁中,高第干出了一件他经略辽东生涯中最为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是他为官三十三年以来,做过的最为杰出的事迹。他放弃了辽东所有的城防,全部内迁!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一直认为,把防线延伸到锦州、宁远,是不明智的行为,将经略大人直接暴露在辽东最前线这种如此危险的地方,有家都回不去,贪污的银子这都没有地方花出去。

与其实冒着生命危险与女真人厮杀,还不如放弃整个辽东,退守到山海关,就算失去辽东这个纵深阵地,敌人攻破关卡,至少自己是安全的。

不止是这么想的,他还是这么干的,当然了,他这种荒唐的想法遭到了所有官兵们的否认!赵率教满桂等人坚定不撤,撤退就是向贼寇示弱,弱了大明帝国的威风!

但是高第坚持要退,他是辽东最大的官,他说的话没人敢不听,赵率教等人只好带着家当撤离了锦州城,只剩下几百个人善后。军队撤走了这个还不算,高第虽然愚昧胆小,但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他知道倘若是军队撤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妇孺百姓就会成为女真人的战利品。

于是他有干出了一个最最想不到的,坚壁清野!不光是军队撤走,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被高第撤走,几十万辽东百姓被他迁入山海关,为了绝了他们回来的心思,一把火将老百姓的住房给你烧着了。

将辽东几十座城池关驿白白的送给了女真。撤退的地方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宁远、右屯、塔山、大小凌河,总之关外的一切据点,全部撤走。

撤退的物资包括:军队、平民、枪械、粮食,以及所有能搬走的物件。将孙承宗几年来辛辛苦苦筹备的防御全部放弃,孙承宗苦心经略了几年的关宁防线彻底丧失。

宁远城中城墙上贴出了告示,聚集了几十个人观看。

“秀才公,这上面写的什么东西?帮忙念一下。”

“我看看,天启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即日起放弃辽东诸城,无论百姓,士兵,牲畜,粮食,凡是有用物件三天内一律迁出宁远,随大军南下山海关。如若不从,生死不论!我的天哪!新上任的经略大人这是要放弃辽东,让我们搬家呢!”

很快的这城门边就聚集了几百人,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议论。

“这好好的又不打仗,怎么好端端的要放弃这宁远城呢?”

“不能走。绝对不能走,我家祖坟世世代代都在这宁远,打死我也不走!”

“我看,咱们还是赶紧的走了最好,经略大人都要离开了,咱们还留在这里,等女真人打过来,没有当兵的守在这里,咱们一定是个死!”

“是啊,是啊,咱们还是赶紧的搬家好了。”

“不能走,不能走,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辽东,这里是我们的根,要是我们去了内地,会不会被关内的汉人欺负?”

正当他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八个侍卫护送着一个高官爬上了宁远的城墙。

高官呼喊道。“倘若是所有人都走了,努尔哈赤的铁蹄,就会毫不费力地踩到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想抵抗,也没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的选择。我是宁前道,必与宁前共存亡!我绝不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此处!我愿与宁远城共存亡!我袁崇焕在此立誓!”……

“荒唐!荒唐!高第这厮怎么能搬出这种荒唐事!”

高第放弃辽东的消息传回了京城,几乎是炸开了锅!满朝震惊,各地上书问责高第的折子几乎都快要将内阁给埋没了!

幸好顾秉谦将不利的折子统统的扣了下来。纸始终是包不住火,辽东兵变的消息还是被皇帝知晓,虽然皇帝不知道辽东有多重要,但是听说几十万上百万的的老百姓被迫从辽东迁往山海关,也大概知道了辽东是多么重要的一块土地。

于是乎勃然大怒,严令兵部问责!

“高第这个混帐究竟是在搞些什么!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是先通知我们一声,做个准备!他是不是反了天了!”

魏忠贤气急败坏的说道。顾秉谦和崔呈秀也没有想到高第会这么大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看来他是真的把自己当成辽东经略了!哼!竟然做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不事先过问本督公!马上通知他回京,送进东厂好好的教训教训他!”

“义父,先不要着急。”顾秉谦劝道。

“现在我党之中已经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兵部任职过的了。事出从急,不如暂且留着他。”

顾秉谦一开始就不怎么赞同魏忠贤启用高第,猜到会出事,不过那时候魏忠贤一心宠幸崔呈秀,顾秉谦果断的闭上了嘴。现在果然出了大事情。

魏忠贤不善的看向崔呈秀。“崔呈秀,这人是你找出来的,现在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你想怎么说!”

崔呈秀哑口无言,这个人分明是你找出来的好不好,当时我又没有在场,现在出了事情却又怪罪到我的头上!哪有这样的事!不过崔呈秀明白,这是魏忠贤面子上过不去,找一个替罪羊而已,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明着得罪魏忠贤。

“义父教训的是,都是我的错,是我的不是,没有看出此人的本质。”

有了崔呈秀揽罪,魏忠贤心中的不悦少了三分。

“说说吧,这个混蛋弄出来的事情要怎么收场,总不能真的将辽东就这么让给关外的女真人吧!”

高第这厮虽然可恶至极,却也动不得,杀不得。崔呈秀纵然是阉党智囊,却也不曾想到高第会搞出此等变故,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义父,依我看与其是责怪高第失职之罪,倒不如说他是战术需要。这样一来,将他的弃城过失换做是瓮中捉鳖。不但可以堵住百官的嘴巴,也可以将他的过失换成战功,一举两得!”

崔呈秀的馊主意果然不少,不过这个主意恰到好处,正中魏忠贤下怀。

魏忠贤沉思道。“如此甚好,只不过这个战术那应该是什么战术?你们谁读过兵书?这封折子应该怎么来写,你们谁知道?”

这个将他们两个直接给难住了,除了所谓的能够当官发大财的八股文以外,其他的各类书籍早就被当成了课外杂物扔掉,谁还稀罕兵书这种科举用不上的玩意儿。

不要说是看了,就是见都恐怕没有见到过。不过顾秉谦能够当上内阁首辅这个职位可不是浪得虚名,他还是有一定见识的。

顾秉谦道。“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兵法上有一计,叫做背水一战!”

第九十四章红夷大炮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韩信的将军,长的帅,带着剑,身长八尺无人要。挨过打,受过罪,吃过人家闭门羹。要过饭,逃过荒,钻过人家的大裤裆。

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被汉高祖刘邦看中,让他当了将军,他率领几万人迎战项羽的楚军十几万。他将部队给带到了大河边,将部队置之死地,士兵们为了活下去奋勇杀敌,每一个人都是以一当百,最后击退了楚军!……”

顾秉谦讲完这个故事后,崔呈秀顿时明白过来了。

崔呈秀道。“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死地而后活。可以说高第故意将辽东百姓迁至山海关,故意示敌以弱。引诱女真来犯,在山海关外全歼敌军!”

“妙妙妙!”

魏忠贤夸奖道。“呈秀真不愧是本督公的智囊,这种馊……这种好主意都想的出来!顾秉谦啊,你们俩同是本督公的义子,你要多多向呈秀学习才是,总不能为了那点儿政务,将脑子给用坏了吧!”

顾秉谦被这一通教训的有一种想要吐血的冲动,这个主意是自己想出来的,办法也是自己出的,故事也是自己编出来的。怎么最后这个功劳却成了崔呈秀的呢?

被魏忠贤一顿夸奖,崔呈秀眉笑颜开的应了下来。“哪里哪里,这个还是义父领导有方,倘若不是义父启示,呈秀哪里想的出这种好办法来。”

这让顾秉谦更加的郁闷了,合着我在你们眼中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而已。

魏忠贤又向顾秉谦说道。“刚刚呈秀说的你也听见了,这里面你的地位最好,这封奏折你来写最好,怎么写你也明白了。写完之后直接交给王体乾就好了,该怎么做你都明白了吧!”

顾秉谦郁闷的回道。“放心好了,义父,这些我都明白,不会出了茬子的。”

顾秉谦不愧是阉党第一才子,回去以后刷刷刷的就起草了奏折一份,第二天在朝堂上直接交到了天启皇帝的手里,皇帝也看不懂,经过一番解释之后,也听明白了顾秉谦的意思。

正如所预料到的那样,非但没有惩处高第,反而下令嘉奖。

这里面最关重要的一个人物孙承宗竟然保持了沉默,一句话也没有多说。高第弹劾他贪污吃空额,他没有说话,高第破坏了整个关宁防线,他还是保持了闭嘴。现在整个辽东都已经被放弃了,他只是打了一个哈欠。

魏忠贤问道。“孙大人的心可是真大,辽东都要决战了,也不多问一句,难道这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不成!”

朝堂上的百官和皇帝一同看向孙承宗,孙承宗慢悠悠不在乎的道。“不在其职,不谋其政,我早已卸任辽东经略一职,这个就与我没有关系了,摆在我眼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京城防卫,而不是那辽东乱局,说的这么多,不知魏公公可否明白?”

“嘎嘎。想不到孙大人竟然如此豁达,看来是忠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敢当,不敢当,魏公公是不是小人这个就不知道了,老臣哪里是君子,只不过是尽好自己的本份而已。”

“你……”

说不了两句话,两个死对头就要干仗,而且在嘴皮子上,魏忠贤这个职业泼皮从来都不是孙承宗这个业余言官的对手。

“咳咳,够了。”见两人有剑拔弩张之势,天启皇帝连忙叫住。

皇帝都已经发话了,魏忠贤心里虽然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好了,魏公公,吾师,你们都是朕的臣子,都应当为朕的国家分忧才是,怎么能窝里斗呢。不如这样好了,听说前几日佛朗机来了几个洋毛子,还带来了三十门大炮,就在京城。朕长这么大,还不曾见过这所谓的火炮长什么样子呢,不如众位臣工随朕一同去看看如何?”

“陛下,不就是几门破炮吗?佛朗机人生产出来的东西未必会比我们大明的大炮好使,何况这外面冰天雪地的,万一着了凉这就不好了。”魏忠贤不以为然的说道。

天启皇帝惊奇的问道。“咱们大明也有炮?”

“那是当然,只不过现在已经不怎么生产了。”

这不是在说瞎话,火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会没有火器吗?

早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将火药运用到了军事中。

明朝时候火器就有三千多种,对火药的运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只不过这火枪还好说,但是这个火炮就不行了,不管是火炮威力再怎么大,火炮的品种数量再多,也避免不了一种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那就是炸膛!

当时的火炮,想把炮弹打出去,就要装火药,炮弹越重,火药越多,如果火药装少了,没准炮弹刚出炮膛就掉地上了,最大杀伤力也就是砸人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