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因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因缘-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要首先观想母亲呢?因为对母亲发慈悲心是比较容易的,从易处下手,先对母亲生起慈悲心后,对其他人也就会觉得比较容易了。不能先做最难的,否则你会觉得根本无法对仇人等一切有情生起平等的慈悲,那时你就会失望。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依次观修。这样观修以后,即使今后有人害你,你也不会对他有太大的嗔恨心。作为凡夫,有了菩提心以后,也不可能一点儿嗔恨心都没有。但是,相对而言,这种嗔心不会保持很久,也不会很强烈。 

这是慈无量心的修法。 

第六十七章 至宝菩提心(下)

(三)悲无量心的修法 

悲无量心的本体是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一心一意祝愿一切众生脱离大大小小所有痛苦的不造作的发心,才是真正的悲无量心。 

具体的修法是什么呢?身、口、意的具体要点如前所讲,在观想上师、祈祷上师之后,就开始进行观想和思维。 

有关悲无量心的观想有两种观点: 

1、修悲无量心的时候,要观想自己母亲现在的相貌,就像修慈无量心时的观想一样。这是一种观点。 

2、修悲无量心时,要观想一个正在感受难忍痛苦的众生。比如,屠宰厂里待宰的牛羊,或者是,自己认为人世间哪种痛苦最惨不忍睹,就将正在承受这种痛苦的众生观想在前面。观想时,不能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象看戏一样地看着他们。而要把自己也观想成这个众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母亲观想成这个众生。 

修悲无量心时,按照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来观想都可以。 

如果观想自己的母亲,就与前面一样。将母亲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修知母;知母修好后,再忆念母亲的恩德;其后,就思维如何才能报答母亲的恩德。知母、念恩、报恩修完以后,接下来就是悲心的修法。 

首先,要培养这样的念头:愿现世的母亲脱离一切痛苦,这比较容易。然后观想,我的母亲本来希望自己能享有人天所有的快乐、幸福,不愿感受任何痛苦。虽然她不愿意接受痛苦,但她经常做的却是让自己感受痛苦的业,她的所想与所做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她不愿意痛苦,按理来说,就不应该去造业,但事实恰恰相反,她却不明事理地经常造业,既然造了种种恶业,接踵而来的痛苦就是无法回避的。另一方面,虽然她希望拥有人世间所有的快乐,但是她却没有去做使自己快乐的因——行善。如果不做善事,她就不会得到人天善果。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正是无明才使她的所作所为颠倒错乱,最终得到的便只能是痛苦的煎熬。 

既然母亲正在饱尝痛苦,我们该如何观修呢?就是要完整地修以下四条: 

1、发愿,即愿我的母亲能够脱离一切痛苦; 

2、希求,即非常希望母亲能够脱离所有的痛苦; 

3、发誓,我从现在起就要为母亲脱离所有这些痛苦而努力。这样发誓后,还应有实际行动。作为大乘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就要去弘法利生。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差些,有些人强些,但无论能力如何,从现在起,就应该要有这样的想法和实际行动; 

4、祈请,在有了发愿、希望和发誓以后,如果没有三宝的加持帮助,仅靠自己的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所以,要祈请三宝加持我能够让我的母亲脱离所有痛苦。 

这四条不但修悲无量心时需要,而且在修舍无量心、慈无量心以及喜无量心时都需要。 

这样发誓后,要不要去实践这誓言呢?当然要,否则就是欺骗所有的佛菩萨,是有罪过的。但实现此誓言也需要过程,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想一下子让所有的众生脱离痛苦,是不可能的。暂时,能让一个众生脱离痛苦,就让一个众生脱离痛苦,能度一个就算一个。 

总而言之,从现在起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现在的发誓就等于是骗人的谎言。说具体一点,如果碰到路边的残疾人或是真正一无所有、生活窘困的人向你讨钱,你却视而不见,那你的誓言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比如你能讲一点儿法,其他人又不懂,请你给他解释一些问题,你并没有其他理由,只是出于私心就拒绝了他,那么,以前你虽然曾经发誓:从现在起为了母亲脱离痛苦而努力,但实际行为却大相径庭。这说明,当时你也许在心里诚恳地这样想过,也许你当时内心根本就没有真正发誓,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无论是哪种情况,没有实际行动都是不对的。 

大乘菩萨发了大悲心后,并不是必须立即脱胎换骨,对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从此不管,专门去利益众生。如果能这样做当然好,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若能首先自己成佛,再去度化众生也可以。无论怎样,在对现世母亲进行观想时,就要以这四种发心反复修习。 

对现世母亲发起这样的心是很容易的。这样修起来以后,再观想一个普通人,对他修悲无量心。首先也是知母,即现在他虽然不是我母亲,但是久远劫以来,他做我母亲的次数也是无量无边的。她与我现世母亲一样,不愿意接受任何痛苦,却一直在造令自己痛苦的因;她也非常希望快乐,但整天种的无非是使自己不快乐的因。她是这么痛苦、可怜和愚昧,我多么希望她能够脱离这样的痛苦啊!我愿将自己三世所有善根回向给她,使她能脱离这样的痛苦。从现在起无论有多艰难,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能令她脱离痛苦的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愿上师三宝加持于我,使我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利益。要依次从以上四个方面去观想。 

对普通人修完以后,再观想你的仇人,对他也如是修悲无量心。起座前,把所有的众生观想在面前,对一切有情观修悲无量心。这就是悲无量心的修法。 

在这些修心的过程中不能认为,因为经书上这样要求,所以我才这样思维。所谓经书的要求是指:如果你要修菩提心,就应该这样修,顺序就是这样,可是做不做却是自己的事情。不管经书上怎么要求,发菩提心当然要主动,不能被动,发出离心也是如此。所有认为“修法上这样说或是上师说要这样做,所以我才这样做”或者“因为佛告诉我要这样做,我才这样做”的想法,都是不对的。 

无论是佛的教言也好,上师的教言也好,若你心里没有真实的体验,就是被动的。我们应该做到,无论佛是否要求我们度众生,我们都愿将度化众生、利乐有情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些人会想,现在我自己都是一个凡夫,又怎么去度众生呢?虽然你现在是一个普通人,连外加行都没有来得及修,但是你可以发愿:我现在虽然没有能力,但是我要努力让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等到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去度众生。这样的发心是必须要有的。如同一名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什么能力也没有,但是他依然可以有很多未来的计划,如毕业后要怎样去开展自己的事业等等。同样的,我们现在也需要有远大的志向:虽然我现在在修行上没有很大功德,但这些是我能够做到的,做到以后我一定要去度众生,一定要去帮助众生!这样的抱负一定要有!若没有这种发心,所修的菩提心就是无根无蒂、不具生命力的。 

(四)喜无量心的修法。 

喜是欢喜心,愿一切众生不离开快乐,就叫作喜无量心。修欢喜心的时候,也有观想和思维两个步骤。 

观想的时候,也要先将自己的母亲观想在前面,然后对她修知母、念恩和报恩。每一座里一定都要有这三个修法,接下来就修喜无量心。 

这时,要将母亲现在所拥有的无论是出世间修行方面的功德,或是世间的种种圆满(如健康长寿等)作为修行对境,进行如下四种思维而修欢喜心: 

第一发愿:愿我母亲生生世世不离开现在的快乐、幸福; 

第二希求:希望母亲不离开现有的世出世间种种功德,而且愿她所拥有的一切善妙功德能更加增盛; 

第三发誓:从现在起,为了母亲不离开这些世出世间的功德,我要倍加努力。发誓以后,还应将这些誓言付诸于实际行动; 

第四祈请:愿上师三宝加持,令我能够让母亲不离这些快乐和幸福。 

这四个过程都要一一观修。修好以后,再换一个普通人的对境;对普遍人修完后,再换一个自己的仇人。起座前,观想天下所有众生,对他们修喜无量心:愿一切众生永远不离开快乐! 

这些修法就是四无量心的修法。实际上,四无量心中的舍心,也应包含慈心和悲心,这种慈悲心没有任何亲怨分别,没有落入片面的泥潭,对一切众生都平等相待,这才是真正的舍无量心。也是菩提心的唯一的基础。 

没有这样的基础,即使嘴上说得再漂亮:“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实际上也是心口不一、名不符实。有些人只是因为经书上是这样写的,所以才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诵,心里却没有丝毫菩提心的影子。我们修发心的时候,发心的偈子要念十万遍,如果你的心里没有配合,光念偈子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只有心里有这样的决心,口中也如是念诵,才能使发心更坚固、更稳定。所以,我们要真诚地念诵发心偈十万遍。这样念不仅是有很大的善根,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巩固我们度化众生的发心。 

这样修并不是自我欺骗,而是在明了真相以后,将以前因愚昧而导致的各种错误尽力挽救,改邪归正而已。刚才所讲的都是确凿的事实。以前我们因为盲目无知而没有平等的慈心和悲心,现在恍然大悟以后,就会生起平等的慈悲心。 

在修完外加行和皈依以后,一定要下功夫修菩提心。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轮回。即使是轮回中的天堂或者人间,也都是非常可怕的。既然想从这个恐怖的地方逃出去,当然要下一点功夫,想轻轻松松地逃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接受这些修法。 

放下自私心、生起利他的平等心,这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不是常人力不能及的。前面讲过,这不是神仙、登地菩萨以及佛才能做的,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做的事。很多人去做了,也成功了,他们已经做出了表率,我们只要愿意,做到这一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些人会想,这些太麻烦了,只要求求福报就行了。为了求福报而信佛当然比不信佛好得多,但这绝对不能解决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现在讲的都是能让我们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些修法,所以难度当然会有。你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办企业、上班以及从事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也会有难度,但还是要去做。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钱。既然为了钱都愿意这样吃苦、这样努力,那么,为了解脱、为了全体众生的解脱又怎么能不付出呢? 

发菩提心的这些修法,是佛菩萨为大乘佛子指引的必经之路,除非你觉得轮回好,不需要解脱,不做也可以。可是,你现在觉得好不等于以后觉得好,来世转入三恶趣时的境遇更是不堪设想。到那时,好与不好已无力扭转,趁现在有办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抓住时机。 

前面也曾讲过,发出离心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就什么都不能做:不管家庭的事,不管孩子的事,不管单位的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家庭事务、孩子的教育、自己企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照样去做,而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普通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发财等世间利益,这些就是他们最崇高的理想;学佛的人一旦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就不会觉得这些是最好的,他们了解还有更崇高的人生意义,虽然这些世间事务暂时要去做,但只是一种临时的谋生方法而已。 

现在尽管发了菩提心、出离心,可还是人呀,人要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吃、要穿、要生活,这些生存条件当然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佛也没有对在家人要求自从发出离心的第二刹那起,一切都要放下。但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这些,而是求解脱,这样的观点叫出离心,这是每一个学佛的人应该做到的。佛不会勉强每一个人都要发出离心、菩提心,但是,如果你想解脱,就要接受这些修法;若不肯接受、不这样去想、不这样去做,就无法解脱。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解脱道,若不接受,就等于是拒绝解脱。除此以外,佛也没有告诉我们第二条解脱道。 

象菩提心这样伟大的发愿,是只有在佛陀教法下的修行人才可能具备的。其他世间的鬼、神,或是任何一个未修法的凡夫,不但白天没有这样的念头和实际行动,即使连做梦都梦不到。菩提心是非常高尚的一种发心,这一世我们有机会去感受这样的发心,去修习菩提心,实在是千载难逢,应该值得庆幸。所以,外加行修完以后,一定要去体会、去感受这些大乘佛教的精髓。 

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念咒、磕头、烧香、拜佛是不是大乘佛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衡量的标准取决于有没有这样的发心。所以,四无量心的修法至关重要。 

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就要这样修,就要有这样的发心。没有这样的心,就放不下自私心;有自私心,就不会为众生付出什么,即使付出,也是有条件的,希望自己能有所回报,这样的付出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我再三讲过,大乘菩萨要付出,而且要无条件地付出,这才叫作无缘大悲,这是很重要的。 

总结归纳从外加行到发菩提心的这些修法,我们应该明白:有三种心行一定要放弃,若不舍弃,便无法修学大乘佛法,无论念佛、参禅或修密……,都绝对不是大乘行者,亦非小乘行人,这种“修行人”该如何称呼呢?简单地说,只能称为信佛的人,但不是学佛的人。我们讲过,信佛、学佛是两回事。信佛是指,你觉得佛陀很伟大、佛说的是真理,你不反对,自己却不去行持佛法,这叫作一般的信佛。而学佛是指,佛陀怎么做我也一定要这样去做,虽然现在我不能具足佛陀的一切功德,所作所为无法与佛陀一模一样,但是要有这种决心,这才是学佛。那么,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断除哪三种心行呢? 

第一要放弃追求世间圆满的欲望。这种贪欲若不肯放弃,那么烧香、拜佛、念佛、打坐、做功课等,都是为了获得世间的圆满,就根本与解脱无关。贪图这一世的健康长寿或者下一世的人天果报,都叫世间法。 

不能贪求世间法,并不是指从今以后不要去工作,不要去发展自己的企业等等,但是,只能将这些当作临时的生存手段。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人生目的和价值不是这些,而是在轮回里寻求一条非常安全的出路。所以,第一个要放弃的就是贪求世间的念头。 

如果你割舍不下,就只能算是修人天福报,与解脱还相差万里。若是这样,不修五加行也可以,只需在自己家中设置佛堂,供养供养佛,或者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或许你能得到今生的健康长寿以及后世的人天福报。珍宝的人身如今已经获得;难遇的佛法如今已经听闻,却连这么一点蝇头微利都不肯放下,那么,你要等到哪一天才能真正开始走解脱道呢?追求世间圆满的结果对你来说,只能意味着:长劫轮回在所难免,解脱之日遥遥无期。因此,一定要放下贪着尘世之心。 

第二要放弃的是自私心。很多人虽然在念佛、磕头,但其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解脱轮回。比如一些人也在精勤地修五加行,若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