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鹰目微阖,看着李琮问道。
“和平,二皇子能得到大唐的和平。一旦联姻成功,大唐和吐蕃就是亲国,两国便将和谈,二皇子此行的任务就完成。更何况二皇子一旦迎娶了大唐的公主,你在吐蕃就有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难道二皇子就不想成为吐蕃第二个松赞干布吗?”李琮浓眉轻挑,眼中写满了诱惑,盯着结松力道。
松赞干布,结松力听到了这个名字,他的眼睛猛地睁了开来,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高原雄鹰,吐蕃圣主,吐蕃王朝实际上的立国之君。在他的手中,吐蕃平定内乱,东征西讨,版图扩张无数,是他让吐蕃成为了高原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吐蕃,松赞干布就是大唐的李世民,是历代赞普敬仰的目标,是民间不灭的神话。
他若是娶了太华公主,那他就是吐蕃第三个迎娶大唐公主的赞普,甚至更加尊贵。因为文成公主是任城王李道宗的女儿,金城公主是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她们都只是皇帝的养女,但太华公主却是实实在在的皇帝亲女。
只要他娶了太华公主,那他当上吐蕃赞普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一刹那,结松力义无反顾地吞了下李琮抛出的甘果,哪怕他明知这个果子是带了毒的。
结松力的眼中写满了欲望和野心:“庆王的意思我已经知晓,后面的事情就有劳庆王安排了。”
第104章 吐蕃求亲()
天宝元年,元月五日。
吐蕃二皇子结松力进京日久,已经到了离去归国的时间。是日,结松力携吐蕃副相兀论样郭于大明宫紫宸殿辞别皇帝李隆基,临走前却突然从袖中取出了一份请罪书,书中详言安国寺戏场中冒犯太华公主之事言辞真切,态度诚恳,俨然一副痛彻悔悟的样子。
前些天结松力和李瑁在安国寺起的冲突长安权贵均有耳闻,众人只当是结松力怕了李瑁,故意想李瑁讨饶示好,所以也就没有多想。但随后而来的一封奏章却在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辅掌大唐宗庙礼仪的太常寺少卿张芳突然上奏:太华公主乃万金之躯,尊贵非常,岂能随意叫人轻薄,理当严惩结松力,以儆效尤。
结松力知道此事后惊惧万分,连忙再次入宫向皇帝请罪,表示为了赎挽自己的过错,自己愿娶太华公主为正妃,将太华公主迎娶进吐蕃。借此联姻之机,吐蕃愿意大唐互建邦交,永不侵犯。
此事的消息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长安城一片哗然。
太常寺少卿张芳是谁的人,长安官场几乎无人不晓,此事看似是太华公主结亲之事,其实却明摆着是冲李瑁去的。
入苑坊寿王府。
这些年李瑁花了重金在宫中安插自己的人手,结松力求亲的事情刚刚发生,紫宸殿中的消息就在第一时间传到了李瑁的手中。
“混账!”
“哐啷!”
一声脆响,一只价值不菲的越窑青瓷茶杯便被李瑁重重地扔在了地上,摔得稀碎。
“殿下息怒。”敏慎殿中服侍李瑁地婢女见李瑁突发怒火,吓地伏在了地上,连连劝道。
寻常的侍女害怕李瑁动怒,但杨玉环却是不怕的,李瑁从来连句重话都舍不得对她说在,又岂会斥责他?
杨玉环走到李瑁地身旁,轻轻抚了抚李瑁的胸胸口:“秋郎怎么了,好端端地发什么脾气,怪吓人的。”
李瑁拿过杨玉环的是手臂拍了拍,将手中的帛纸递到了杨玉环的手中:“娘子,你自己看看吧。”
杨玉环纳闷地从李瑁手中接过帛纸,只是大概看了一眼,脸色突变。
“秋郎,这是怎么回事?”杨玉环惊慌地问道。
李瑁挥了挥手,示意厅中的婢女退下,接着咬了咬牙,恨恨道:“李琮一直怨我与他作对,但他拿我没有办法,便将心思用在了婉儿的身上,这厮着实可恨!”
杨玉环担忧道:“婉儿年才十四,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远嫁到吐蕃呢?这不是要了她的命吗?父皇圣明,应该不会同意吧。”
武惠妃早亡,咸宜公主又早已出家,所谓长嫂如母,杨玉环作为太华公主的长嫂,心里自然很是关心太华公主的安危。
可李隆基的心思杨玉环又怎么猜得到。
李隆基一生好大喜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超越太宗皇帝,成为大唐成就最高的帝王。
昔年唐太宗李世民嫁文成公主入藏,为两国边区赢得了数十年的安稳,其功其绩一直传颂至今。而李隆基一向以李世民为标杆,李世民珠玉在前,他虽然疼爱太华公主,但他未尝没有效仿李世民的意思。
天家亲情和皇帝的名誉,李隆基更看重的恐怕是后者吧。
李瑁对李隆基的性格颇有了解,他正是想到了这种可能才会如方才一般大动肝火。
李瑁长吁了一声,担忧道:“父皇喜功,再加上李琮、张芳之流的蛊惑,只怕父皇已经动了心了。”
杨玉环忙问道:“那怎么办,秋郎你与吐蕃有生死之怨,婉儿是你的小妹,是万万不能嫁入吐蕃的呀。”
李瑁心中一横道:“我这就入宫劝谏父皇,请他务必拒绝吐蕃的请求。”
“可他若真如秋郎所言,准备同意了怎么办?想要改变父皇的决定,恐怕不易啊。”杨玉环担心李瑁说的可能发生,又接着问道。
“那我便伏地死谏,请父皇收回成命,再不济,我便在城外设伏,袭杀吐蕃使团,叫他们不能活着回去吐蕃!”李瑁说着,眼中闪过了一丝厉色。
杨玉环从没见过李瑁这般凶狠的模样,心中猛地咯噔一下,忽然慌了起来。
“李公子不是正在府中吗?你一向夸赞他智比诸葛,何不请他来出谋划策,兴许他有办法呢?”杨玉环情急之中提议道。
李瑁点了点头,觉得杨玉环说的有些道理,于是唤过外面的侍女,吩咐道:“即刻去别苑将长源请来,就说本王有要事相商。”
事情紧急,婢女一路小跑着就将李泌请了过来。
“长源可有解决之策?”李瑁将帛纸送到李泌手边,问道。
李泌从李瑁手中接过帛纸,大致地看了两眼,知道发生了何事,随后便陷入了沉思。
“要解决此事倒也不是没有办法。”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李泌才从沉思中慢慢走了出来。
“还请长源教我。”李瑁听李泌有办法解决此事,连忙问道。
李泌扬了扬手中的帛纸道:“陛下喜功好名,他若是同意此事多半不是为了边镇的和平,而是为了自己的名望。解铃还须系铃人,殿下只需要让着结松力败了陛下的面子,让他动怒,和亲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败了父皇的面子?如何败?”李瑁接着问道。
李泌人畜无害地笑了笑,吐出了四个字:“祸起萧墙。”
李泌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李瑁的思路,李瑁在脑海中似乎抓到了什么。
“长源的意思是从宫中入手?”这世上最让男人折损面子的事情莫过于女人了,李瑁双眼一亮地问道。
李泌点了点头,嘴角挂上了一丝笑意:“此事要成,还需贵妃娘娘相助。”
李泌看了看大殿的四周,走到李瑁的耳边,小声地说起话来。
李泌一边说着,李瑁一边缓缓地点着头,只是听到最后,脸上露出些许犹疑:“此计虽好,只是要委屈婉儿了。”
李泌道:“委屈只是一时的,待此事风声过后,应当就没什么大碍了。”
第105章 秘密入宫()
太极宫,熏风殿。
吐蕃求亲的消息刚出大明宫中传出,整个熏风殿便乱做了一锅粥。
太华公主虽然自幼聪慧,人也灵巧,但毕竟还是一个少经世事的小姑娘,一听到和亲的消息,立刻被吓地丢了魂一般,整个人都呆住了,下面的婢女怎么劝都劝不住。
住在梅苑的江采萍也知道了两国和亲的事情,担心太华公主有恙,也连忙来到了公主的寝殿探望她。
太华公主一见江采萍进门,一下子就扑进了江采萍的怀里:“采萍姐姐,我好怕,我不想和亲,我也不想去吐蕃。”
吐蕃与长安相距千里,这一旦嫁了过去便如当年的文成公主一般再也回不来了,太华公主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如何愿意远嫁异国他乡?
不过女子生在皇室,天生就是政治的附属品,注定要为政治而生,为政治而嫁,将来也会为政治而亡,她自己如何能做的了主。
江采萍只能轻轻抚了抚她的后背,安慰道:“和亲之事眼下只是商讨,还未确定下来,事情想必还有转机的。”
“转机?对,我这就进宫求父皇,他一向最疼我了,他一定不会让我外嫁的。”听了江采萍的安慰,太华公主一下子激动了起来,踉跄着就往殿外走去,恨不得立刻飞到李隆基身边求情。
不过江采萍却立刻拉住了她:“陛下是皇上,做事想必是以大局为重,公主贸然前去求情恐怕不妥。”
江采萍的话一下子又让太华公主陷入了沉默,太华公主善解人意,李隆基的性情她也是知道的。既然和亲的消息传了出来,李隆基想必是同意的。
江采萍见太华公主一副了无生机的模样,心中不忍,于是对太华公主道:“陛下之意一时恐怕难以更改,求之无益。但寿王殿下一向疼爱公主,公主何不遣人前往寿王府求助,殿下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提到阿兄的名字,太华公主的眼睛亮了下,但随即又黯淡了下去。
其实她知道和亲之事后的第一反应就去找李瑁,但从来懂事的她却深知阿兄的志向与难处。
阿兄志在帝位,树敌无数,如今朝堂之上又波云诡谲,危及四伏,阿兄处事一向如履薄冰,她怎忍心再为阿兄平添困扰。
“阿兄看似风光,实则立足不易,朝堂之上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阿兄,等他出错。我作为小妹不能为他分忧已经是不对了,怎么还能让他费心。”太华公主稚嫩的脸上露出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愁容。
太华公主话音才落,门外却急匆匆地走进了一名宫娥。
宫娥跪地道:“启禀公主,方才镇守嘉猷门的李光弼将军派人送来一封书信,言明奴婢务必亲手交给公主。”
“李光弼?那不是阿兄的心腹吗?”
太华公主和江采萍一听到宫娥的话,脸上突然恢复了神采,接过宫娥手中的书信读了起来。
李光弼奉李瑁之命镇守嘉猷门,断然不会无缘无故地递送书信,这封信想必是阿兄的手笔了。
果然,太华公主一拆开书信,入目的就是李瑁熟悉的字迹:“和亲之事为兄已知,小妹勿急,只需安坐宫中,为兄自有安排。”
大明宫,承香殿。
李隆基在紫宸殿议事,只留得杨玉瑶一人在殿中,杨玉瑶左右无事,便命人寻来一本闲书,慵懒地倚靠在胡床上,一手翻着书,一手端着茶杯,好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杨玉瑶的书翻了不过几页,他的贴身侍女素秋走进了殿中,轻声道:“启禀娘娘,皇上身边的李公公求见。”
“李公公?”杨玉瑶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疑色,在她的印象中,李隆基身边并没有姓李的御前太监。
不过素秋毕竟是她的贴身侍女,绝不会无的放矢,于是吩咐道:“让他进来吧。”
“诺。”素秋应了一声,下去带人了。
不多时,人便带到。
“娘娘,李公公来了。”素秋将人带进内室,便知趣地退到了门外。
“嗯,本宫知道了。”杨玉瑶放下手中的书,不经意地朝胡床旁站的人瞥了一眼。
这一瞥不打紧,却将她刚刚喝到口中的水尽数喷了出来。
“妹夫,怎么是你,你怎么穿成这个样子?”杨玉瑶一边擦着嘴边的水渍,一边大笑着问道。
原来这个所谓的李公公不是旁人,正是穿着一身太监服侍,悄悄进宫的寿王李瑁。
李瑁走到杨玉瑶的身前,笑着回道:“我日夜思念三姐,心痒难耐,只能暗度陈仓,悄悄进宫看望三姐了。”
李瑁相貌俊秀,气度不凡,就算是穿着一身内宦的服饰也自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味道,看的杨玉瑶不由地心神一荡。
“妹夫穿着这一身宫装是准备和三姐私奔呢,还是。。。你真的净身入了宫?”
杨玉瑶跟李瑁私下向来大胆,一边右臂支起自己丰腴有致的身躯,一边抬起左臂便往猛的李瑁衣服下摆抓去。
李瑁习武也有段日子了,眼疾手快,一把就抓住了杨玉瑶伸过来的手。
“三姐这是在投怀送抱吗?李瑁可是受宠若惊了。”李瑁非但没有将杨玉瑶的手松开,反倒攥在手里轻轻地摩挲了起来。
杨玉瑶佯怒地瞪了李瑁一眼,也不将手缩回,只是任由李瑁拿在手中把玩:“你整日和我说这个有反意,那个是奸佞,左右就是让我疏远其他的朝臣,可在我看来呀,这世上最大的乱臣贼子就是你了。”
李瑁挨着杨玉瑶的腿在胡床上坐下,低头吻了下她的手背:“我这不是心系三姐,怕你吃亏嘛。”
杨玉瑶坐起身子,用右手戳了戳李瑁的胸口,嗔怪道:“心系我?你的心里什么时候有过我,你敢说你鬼鬼祟祟地进宫不是为了太华吗?”
李瑁被杨玉瑶当面戳破心事,脸上微微一红:“婉儿固然是一方面,但看望三姐也是重中之重。”
杨玉瑶讲一双修长的玉腿伸到李瑁的怀里,娇声道:“我不管,反正我腿坐麻了,等你帮我摁地舒服了我才同你说话。”
李瑁有求于人,无奈只得抱过杨玉瑶的一双腿,仔细地摁压了起来。
杨玉瑶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很清楚李瑁的限度,绝不会真的将他惹怒。
她知道李瑁的志向,她可不相信李瑁会因为对她的所谓“爱慕”而迷失自我。她们之间的暧昧只是表面上的,再好的皮囊也会有失去吸引力的一天,只有利益的牵扯才是真正将他们连在一起的关键。
“你呀,真是我的冤家,平日光想着让我替你劳心劳力的,你答应我的事情只怕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吧”李瑁只摁了一会儿,杨玉瑶便主动开口道。
李瑁耸了耸肩,回道:“杨家亲戚进宫,各个都身居要职,哪还有我的用武之地。”
杨家人入京虽不满一年,但她的堂兄弟数人俱已拜官,其中杨钊拜度支郎,杨铦拜侍御史,杨锜拜太府丞,杨鉴拜工部主事,都是手握实权的官员,杨家势力已初具规模。
杨玉瑶却摇头道:“杨家人进京不久,底子还薄地很,要他们摇旗呐喊尚可,攻城拔寨的话恐怕就不行了,朝中这么多人,我真正能依靠的还是你。”
杨玉瑶一边说着,一边自己坐到了李瑁的怀中,躺在了他的胸口。
李瑁知道,杨玉瑶这般作为便是要自己表态了。
李瑁轻轻揽过杨玉瑶柔软的身子,眼睛里闪过一丝明光:“三姐为后,朝堂上最大的阻力便是太子党。五年,五年内待我设计断去太子的手足,三姐封后的日子就来了。”
“当真?”杨玉瑶听了李瑁的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五年时间说短不短,但说长也不长,杨玉瑶还年轻,五年的时间她还能等的了。
“自然。”李瑁口中缓缓吐出来两个字。
“那好,那你告诉我,我要怎么帮你。”杨玉瑶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双玉臂便如水蛇般缠上了李瑁的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