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数风流-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溃骸罢婊⑹恳玻 

许褚对“虎士”这个名号喜爱得抓耳挠腮,却不明白王琅的意思,有些奇怪地问道:“吾砍下贼子的狗头立马就来此投军,怎生会迟?”

这话言辞粗鄙,然王粲被他这股纯净痴气打动,竟没有拂袖离去,而笑道:

“将军是夸汝勇猛如虎,恨未能早点见汝呢。”

这回许褚听懂了,摸着头傻笑一声,提起黄邵首级:

“此狗贼求饶时自称黄邵,被吾一刀砍了,献予平西将军。”

随后忽然反应过来,一脸惊奇地看向王琅:“君也是将军?”

汉时将军之号极其尊贵,即便近十年来战火四起,添置了许多杂号将军,如王琅这般年轻却已拜将者依然世间罕见。

王粲哈哈大笑:“平西将军就在汝眼前,汝竟不识么?”

“君为刘平西!?”

看着许褚瞬间瞪大的牛眼,王琅也笑了笑:“正是。虎士来投军?”

虽然和想象中平西将军的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人以后,许褚竟觉得将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惊叹一会,想起对方刚才的问题,立刻抱拳行礼道:“闻将军善养民,能爱人,故携部众来投。”

他这一抱拳,手中拎着的黄邵首级就落了地。自有军中士吏捡起首级,交由认识黄邵的黄巾俘虏验看。

王琅却没有多看首级一眼,向许褚笑道:“今日不喜得黄邵,喜得卿也!还请虎士入营说话。”

自入豫州以来,奔着刘表与她善养民名声而来的百姓不计其数,没想到连许褚这样闻名淮、汝、陈、梁之地的壮士都因此投奔。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对于不愿离开故土的乡人而言,得到一个善于养民、能够爱民的官员自然是天幸之事。南阳兵算是越境击敌,理论上来说应该在击退黄巾之后返回南阳,然而两郡的百姓都声泪俱下地请求她不要返回,便是这个道理。

话又说回来,乱世中除了这两条,最重要的其实是善于用兵,能够击退来犯之敌,保护境内安宁。许褚之所以只提前两条,大概是觉得以自己的武勇,不需要考虑这些?

王粲头脑中想的事情却与她不同。

他近日发现一个现象,身边这名公子虽然一直着男装,但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性别。奇怪的是所有新来投效或是初次见她的人都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最初意识到,很快又忘记。

他想了一两日都没有头绪,刚才突然明白过来。

大概是这位公子的言谈风度太过让人心折,而且总善于掌握主动。与她交谈的人纵然一开始各怀心思,两三句话之后却不知不觉被她主导,顺着她的话题思考,自然而然忘却先时顾虑。

真是天生的英雄之率。



四名黄巾首领悉数被击杀,颍川、汝南两地基本平定,身为颍川人的三位军师被轮流放了两天回乡假。虽然三人均表示家人已被接到南阳,不需要放假,但王琅本就抱了假私济共的念头,打的是让他们这些本地人看看家乡变化,回来给她交报告的念头,因此没有理会。

同属颍川郡,郭嘉是郡治阳翟人、荀攸是颍阴人、徐庶是长社人,三地在黄巾之乱中遭受的破坏不同。比如阳翟就被颍川黄巾首领波才攻破,长社则因皇甫嵩的火攻之计得以保全。

然而十三路诸侯讨董后,位居九州之中、农田极多的豫州成为各方势力竞相争夺的地盘,孔伷、孙坚、周喁、刘备、郭贡均曾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抄掠颍川、周喁与孙坚在豫州相互攻打、颍川汝南一带黄巾趁机作乱,几场大仗打下来,豫州就像被梳子梳过,又被齿更密的篦子篦了一遍,十室四五空。

从繁华富庶的南阳回到凋残破败的故乡,对比之下,感触更深,即使是常常用冷酷心境计算得失的谋士也不能不为之伤怀。

陆续从故乡返回军营的三名颍川人相顾默然,谁都没有开口的情绪。

倒是刚陪王琅在汝南逛了一圈的王粲看见了,很富有牺牲精神地安慰道:

“汝颍一带的情况还算不错,想想兖州,该知足了。”

兖州先有曹操、吕布交兵,后有蝗虫肆虐,连用人脯充军粮之事都出来了,民间的惨象自不待言。以他的印象,最坏是落到程昱手上,其次吕布,最好则是荀彧治下。不管怎么说,荀彧的人品还是比较值得相信的。

而他的故乡,也是刘表的故乡,现在被吕布占据,只希望身为兖州人的陈宫能够劝服吕布,不要抄掠太过,给普通百姓留条活路。

郭嘉的家境不好不坏,上能与荀彧、郭图、辛评这些颍川大族里的精英子弟结交,下能与贫寒单家、乃至从事贱役的底层民众结交。入王琅幕府之后,与出身天下名族,性格通脱的王粲关系也处得不错,王粲刚才那句话主要就是对他说的,因而勉强回了他一个惨淡的笑容,道:“仲宣不妨想想伯侯。”

伯侯是杜畿的字。

王粲“啊”了一声,也说不出话了。

杜畿是京兆杜陵人。今年四月至八月关中持续不雨,一斛谷五十万,一斛豆麦二十万,百姓无以为生,遍野都是累累的白骨。除了已经搬至南阳的杜畿一家,留在京兆的数百族人中能够存活的可能只有个位数。

他们自然不知道,这还远远只是乱世的开始。

到明年,关中百姓相食略尽,长安城内强壮些的人四散逃去,病弱些的人以彼此为食,二三年内,关中找不到一个活人。

到后年,徐州吏士相食,江淮百姓相食。到了袁术败亡前,江淮间相食殆尽。

三国鼎峙以及西晋初立时的情况要稍好一些,却只是病人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束光亮。

仅仅距此百余年后,前秦苻坚领兵征战,将杀死的敌兵称为“熟食”,出战前鼓励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肉食,不必担心挨饿。”于是部下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敌人尸体,吃饱后继续作战,因此勇猛异常。

这不是特例,也不是最恶劣的情况,仅仅是当时社会的常态。

可以说,在三国以前,中国社会的历史从未发生过如此惨痛恶劣的事件,即使战乱不休的春秋战国也没有。而在三国以后,社会的底线一跌再跌,似此竟成为乱世中时常发生的事情了。

“对了仲宣,这几日公子在汝南巡行,可有什么特别之事发生么?”

诗人的心思总是比较多愁善感,不愿看王粲好心来安慰人,最后却自己陷入低落,郭嘉另起了个话题。

王粲知他好意,不让自己再沉湎于伤痛的情绪中,想了想,道:“确有几件事值得一提,奉孝见过公子就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彻底进入冬天了,昨天吹了风,头一直很疼,大家也要注意保重身体》3《

关于上一章人设里的衣冠形制问题,你们要相信我画之前肯定考据过很多东西。

但是完全按照时代来真心……不太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_(:з」∠)_

而且姜尚在这篇文里的设定部分参考了封神,神仙的话……不必拿时代约束吧……

所以权衡之后,我是按照人物特点做的人设。比如姜尚这身常服,是他梦境中经常穿的,参考了隋唐时期的袍服,将下裳两侧裁开。而为他设计的齐侯装则更多使用了青铜器上的图案,以及根据齐桓公喜爱紫色,齐人衣着宽大的特点,最终选用了宽大飘逸的紫色深衣+广袖大氅。

我再考虑看看。

=3=

第53章 群而不党

在中军大帐外第一次见到许褚的三位军师齐齐被他惊人的体型震撼了一下;进帐后纷纷恭喜王琅招揽了如此虎士。王粲先前卖关子也就是为了让三人充分感受许褚带来的震撼;这时候进了中军大帐,便笑着向三人介绍起自入汝南郡以来新投效的士人。

他的博闻强识是全天下都出了名的;这半月里前来拜访王琅的士人无一遗漏;连带特长、籍贯、家世都一清二楚,与王琅交谈中受王琅赞赏的一些妙论也重述得一字不差;连自认记忆力很好的王琅都听得津津有味;最末含笑点评道:

“尝闻汝颍之士利如锥,信非虚言也。”

东汉后期清议之风盛行,士大夫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且多用押韵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主要特点。“利如锥”是汉末士人对汝颍两地名士的共识,王琅当年就读过晋人对此的议论,最有名的莫过于祖纳与钟雅间的一次对话。

祖纳是范阳逎县人,为后人留下中流击楫、闻鸡起舞成语的西晋著名将领祖狄的异母兄长。钟雅是颍川长社人,死于祖狄之弟祖约与苏峻联合发起的内乱中。

衣冠南渡之前,两人某次在一起相互排调,钟雅对祖纳道:“我汝颍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钝如槌。”祖纳道:“以我钝槌,打尔利锥。”钟雅道:“自有神锥,不可得打。”祖纳道:“既有神锥,必有神槌。”钟雅于是理屈。

荀攸、郭嘉、徐庶三人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心里都觉得这句评价十分精当。

颍川、汝南、南阳三郡在地理上彼此接近,三地士人自然交流频繁,而南阳因是光武帝帝乡,郡内遍布权贵之家,自成一体,故从风化上来说,汝南、颍川两郡更为接近。出身汝南第一大姓的袁绍在河北冀州,颍川郡士人争相前往投靠就是汝颍两地联系紧密的一种体现。至于利如锥的说法,只要看汉末清流党人大半出自汝南、颍川即可略知一二。

“再为卿等引见两人,多亏文行慧眼,不然险至错过。”

看看时间还早,王琅带几人出帐,来到士卒操练的场地。

文行是裴潜的字。

出兵颍川、汝南,王琅让裴潜主管两郡募兵之事。一个月以来,裴潜一共向她推荐了三人,其中之二都是王琅记忆中存在的名字,让王琅对裴潜的卓越眼光大加赞叹。

最先被裴潜举荐之人名陈到,字叔至,汝南人。

王琅记得此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次于赵云,是刘备麾下精锐亲兵“白毦军”统帅,以忠勇著称于世。

王琅麾下的精兵原本由她亲自训练,后来分了一部分交给从山阳老家来投奔刘表的族人刘磐统领。刘磐与王琅同辈,血缘关系虽不太亲,却也未出五服。按照古人宗族至上的观念,相比其他人,刘磐是最值得信任,适合统帅精兵的对象。

得知陈到来投之后,王琅心知另一半亲兵的统帅到了。为避免有骇物议,她先分了一曲人给陈到,准备给他找个机会立功再拔上去。

另一个让王琅有些印象的人名为邓当,倒不是因为自己出名,而是因为有一个极其出色的妻弟——吕蒙。

吕蒙十六岁私自随邓当作战,一路以战功升至偏将军,但其真正成熟却是在经过孙权勉励开始读书之后。接任周瑜大都督之职的鲁肃曾经因为吕蒙是武夫出身而轻视他,却在与吕蒙交谈后大惊,亲切地拍着他的背赞叹:“以你如今的才略,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他的话非常有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兄长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从此两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东吴四位风华绝代的大都督,周瑜、鲁肃、陆逊皆由儒转兵,唯有吕蒙最初轻果妄杀,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量。

话又说回来,裴潜可不知道邓当有这么个好妻弟,他是因为邓当自身的武略才把人推荐上来的。王琅仔细回忆了一下,想起邓当死得很早,但死前所领的职务是别部司马,也是个不小的官了,可见裴潜确实很有识人之明,买一送一的好运气也没话说。

向自家三位军师引见完陈到、邓当,王琅抄着手走回中军大帐,研究下一步战略。

余下的三个颍川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回帐写家乡见闻。暂时清闲下来的王粲独自在军营里晃悠半圈,走进裴潜的军帐。

“听公子的意思,似乎打算把玄甲军交一部分给陈叔至。”

裴潜手中的毛笔停了停,却没有放下的意思,接道:

“看下一战的结果罢。若是下一战用他,估摸着是差不离了。”

王粲也不以为意,坐在席上慨叹道:

“这下汝颍系和荆州系的力量持平了,汝颍系还稍胜一筹。”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极其严重,汉、晋、唐、宋、明的朝堂之上,官员们无一不是按地域进行结党,对立最严重的莫过于南人北人,争论一直持续到王琅所在的时代。

王粲所感慨的汝颍系和荆州系是王琅麾下占据主要地位的两派。原先荆州系比较占上风,一来荆州系占据主场优势,二来兵权几乎全部掌握在荆州系手中,王琅最倚重的大将文聘、魏延都是南阳人。韩暨、蒯祺等人在荆州士子心目中的地位也很高,是王琅治理南阳所必须倚仗的力量。

汝颍系则由籍贯在颍川、汝南两郡的士人组成。颍川籍的赵俨、杜袭、荀攸、郭嘉、徐庶都受到王琅亲近信任,或委以政事,或咨询军机,地位不容小觑。现在有汝南籍的陈到、邓当参与领兵,在王琅的势力范围扩充到荆州以外时,此消彼长的未来不难预见。

裴潜与他结识也不是一日两日,交情自深,这时不由投笔笑道:

“汝颍系也好、荆州系也好,与你王仲宣有什么影响吗?”

王粲的祖父是刘表恩师,堂兄又娶了刘表次女,两家亲上加亲,无论汝颍系荆州系谁占上风都影响不到他。

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他在刘表幕府还挂着职,现在算是被王琅从父亲手里“借来”的臣子,那么他实际应该算刘表麾下亲王琅的一派。

想到这里,王粲不由失笑:

“说的也是。”

裴潜重新拿起笔,又道:

“依我看,公子一直调和得很好,袁本初那里才叫泾渭分明呢。岂不闻‘汝颍之士利如锥,幽燕之士钝如槌’乎?此天生不谐,若无善法维持,久必生乱。”

倘若王琅在此,必要赞叹他料事如神。

袁绍麾下主要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是以辛评、郭图、荀谌为首的汝颍系;另一派是以冀州本地势力为主的河北系,包括田丰、沮授、审配、张颌、高览、颜良、文丑等人;第三派是以南阳人许攸、逢纪为首的中间势力。

纵观官渡之战与其后废长立幼事件,除了性情刚毅正直的田丰、沮授一直就事论事,剩下两派人物则彼此攻歼,汝颍系赞同什么,河北系必然反对什么,两派争吵得不可开交,把本来就好谋无决的袁绍给坑死了。

“昨日杜伯侯来信,道是李冰祠已立,士子百姓前来祭拜者如云。”

袁绍在冀州威望正高,王粲虽然素知自己这个朋友看人极准,还是免不了觉得这番话有危言耸听的嫌疑,因此没有接下,而是另提了一个话题。

杜畿在益州治理蜀郡,先与甘宁配合平定了赵韪之乱,随后大力发展民生,与蜀郡士子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让当地有名望的儒生拿新法规教谕百姓,又借通商之利笼络控制当地豪强,经历一年治理,终于成功赢得蜀郡百姓之心。

建立李冰祠是杜畿争取民心的努力之一。本着与其让百姓信奉五斗米教,不如祭拜有功前人的心思,杜畿在都江堰边谨慎选址,为修筑都江堰、深受益州百姓爱戴追思的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营建祠庙,当时还去信给王琅,请王琅书写祭文。

王琅自认文笔欠佳,做祭文的工作交给了王粲,誊写的任务则拜托给从三辅客居襄阳的颍川人邯郸淳。她自己擅长楷书行书,邯郸淳擅长古文大篆,考虑到李冰是战国时期秦昭王任命的郡守,用大篆似乎更加贴合,于是拜托邯郸淳书写一遍,交给杜畿刻碑。

邯郸淳在襄阳依附刘表,对刘表宠爱有加的长女提出的要求自然不会拒绝,一张祭李冰文写得体正势圆,宛然有西周遗风,王琅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