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信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电信帝国-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的同伴也半真半假地说道:“小郭,我们从局里拿了两块好的电路板来了,难道换不了这块电路板?”

    郭倩犹豫了一下,随即很坚决地说道:“不行!你们修电话是公家的事,这块电路板却是用我私人收音机的零件焊接的,它应该归我!”

    站在她身后的朱建华很是惊讶:她今天怎么啦,怎么敢为了它与市电信局的人争论?

    ……

    虽然姜新圩一路骑自行车的速度都很快,但他在红星煤矿耽误了太多的时间,结果还是没有在明东乡乡政府食堂开饭的时间准时赶到。

    。。。

第014章 寻呼机() 
当他锁上自行车走进乡政府食堂的时候,大家吃完了中饭,食堂里的师傅已经在收拾餐具、打扫卫生了。

    看到姜新圩进来,厨房里一位收拾餐具的师傅惊讶地问道:“姜师傅,今天怎么来这么晚?我们以为你不来吃呢。”

    姜新圩笑了笑,说道:“被路上发生了一些事耽误了。……,张师傅,还有剩饭剩菜没有,随便弄一点就行。”

    张师傅正欲回答,只听背后一个人说道:“张师傅,你们不是给我留了饭吗?就让小姜跟我一起吃吧。”

    姜新圩转头一看,连忙招呼道:“何乡长,你好。……,留给你吃的,我怎么好意思。”

    与明东乡打交道与跟红星煤矿打交道有很大的区别:

    姜新圩与红星煤矿的交集几乎只在传达室,他先将投递件(如报纸、杂志、信件、包裹单、电报……)交给传达室的人,等对方将需要签字的签字后,再从对方手里接过对方要发的信件,然后离开。除非数额特别大的汇款单(超过两百元)或者有加急电报,他基本上不进矿部大院,因此煤矿认识他的人没几个。

    与明东乡的交集就大得多,首先他每天在这里搭伙吃中饭,按照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一样缴纳生活费,与他们一样享受购买低价饭菜的待遇,只是没有额外的伙食现金补贴而已。在食堂吃饭的过程中,他自然认识了不少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更认得几位乡领导。乡领导中也有人认识他,比如刚才说话的何副乡长,主管全乡的企业生产。

    其次,明东乡乡政府跟红星煤矿还有不同,那就是乡政府是一级政府机关,时常有一些公文特别是书面通知要下发到下面的村委会、村民小组,乡政府往往借助他送下去。

    还有就是县级机关一些非保密性的文件也往往通过他从上面送到乡政府来,需要乡政府这边的领导至少是中层干部签字……

    一来二往地,他就认识了乡政府很多人。

    别看邮递员工作辛苦、工资又不高,但还是有很多人羡慕,为什么?就是因为羡慕这个结识乡政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的机会。

    如果你有心调查,会发现很多邮政所领导、县邮电局领导、市电信局领导甚至省管理局各部门的很多领导都是从邮递员起步的。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文凭,但他们能杀出重围当上领导,不仅仅在当邮递员时积累了不小的基层人脉,地方领导往往能给邮递员的进步提供宝贵的助力,更主要的是他们年纪轻轻就认识这些在基层打滚的官员,使邮递员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胆识、学到了很多其他地方根本学不到的经验。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素质比不上那些从邮电学校毕业的,比不上那些有知识有文凭的人,但只要在邮递员岗位上干几年,他们的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很多科班出身的人反而不是他们的对手。无论是拢络下级还是交好上级,这些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何副乡长一边往里走,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反正过几个小时就吃晚饭,少吃一点就少吃一点,还能饿着不成?走,吃饭去!”

    姜新圩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实际上食堂里师傅给领导留饭都会留足过量,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大多数时候食堂还会将蔬菜什么的洗好备用,等领导一到马上炒熟再端上去。要知道这些领导都有可能决定他们的命运,怎么可能真的剩饭剩菜敷衍他们?

    所以何副乡长请姜新圩一起吃,并不会减少他所吃的,他所说的少吃一点无所谓只是一句场面话,让姜新圩记住他的好而已。

    姜新圩自然也知道这些规矩,说了一声谢谢后就跟在何副乡长后面进了小餐厅。

    刚刚坐下,厨房张师傅就为他们端上了茶,并很快就将四菜一汤送上来,其中两个蔬菜就是刚刚炒出锅的。

    “小姜,姜郎中的身体还好吧?”在姜新圩面前,何副乡长既是领导也是长辈,两人吃饭的时候,他随意地聊了起来。

    “我爸的身体很好。”姜新圩回答道,接着又问道,“何乡长,你认识我爸?”

    “去年我父亲摔了一跤,差点中风,就是你爸给治好的。”何副乡长随口说着一些与姜新圩爸爸有关的事情,问道,“你爸这么高的医术,你怎么不学医?当医生可不比在邮电局送报纸差啊。”

    姜新圩摇了摇头,说道:“我不喜欢药材的味道,也不习惯跟病人打交道。”

    何副乡长笑了,说道:“是你哥继承了你爸的衣钵,你懒得将来跟你哥哥争家产吧?”

    姜新圩笑了一下,说道:“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何副乡长摇了摇头,说道:“这老规矩还真是有点过分,为什么医术就只能传长不能传幼?我可是听说你小子的医术比你哥哥的还好。”

    姜新圩摇了摇头,说道:“怎么可能?我也就知道几个单方而已,我哥学的比我全面多了。……,这与祖宗遗留下来的老规矩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我不喜欢当医生,如果我真有兴趣,我就在外地另开一家小诊所,我爸肯定不会反对。”

    “那也是。”何副乡长点头认可,又问道,“听说南方的邮电局卖一种可以在任何地方知道有人找他的小匣子,叫什么bp机,你知道吗?我们这里什么时候有?”

    湖东省在地图上属于南方,也是中南五省之一,但这里的人还是习惯将粤东省称之为南方,好像自己这里是北方一样。

    姜新圩正要回答,一个穿着短袖衬衣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何乡长,吃饭啊。”

    “曹厂长?你吃饭了没有?请坐。”何副乡长依然吃着饭,语气淡淡地问道,“找我有事吗?”

    “吃过了,吃过了……”来人不迭地说道,然后拖了一把椅子放在何副乡长身后不远的地方,一边坐下一边说道,“我有一点小事想向何乡长汇报一下,你看……”

    说话的时候,他看了姜新圩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招呼。

    姜新圩也朝他笑了笑。

    何副乡长眉头皱了皱,说道:“还是你们厂经营的事吧?……,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经济大形势都这样,国家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西方国家又对我们禁运,大多数企业都不太景气,你找我,我能帮你什么?忍一忍,过一段时间也许就好了。……,老曹,你把这个形势跟厂里的干部职工说一说,我想他们是可以理解的。”

    曹厂长显然不为所动,这种大道理谁都会说,问题是它解决不了工厂的困难,解决不了工人的工资。犹豫了一下,他问道:“何乡长,我们几个班子人员商量了一下,想做一批水泥预制板……”

    “乱弹琴!”何副乡长将手里的筷子和碗往桌子上一放,叱责起来。

    。。。

第015章 出谋划策() 
何副乡长瞪着眼睛责问道:“你们就怎么只眼红别人?你以为人家预制板厂就过得滋润?人家还不是一样现在跟别人抢饭吃?现在全乡有几处建设工地,已经有三家预制板厂在争这一点点订单,如果你们再钻进去,还让不让人活?”

    现在的企业可不是能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必须事先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

    曹厂长显然已经做好了被骂的准备。他低了一下头,表示一下自己认错的态度,但很快就抬起头,说道:“何乡长,我们总不能一直等着县电力局给我们施舍吧?今年上半年他们才订了我们十根电力电杆,这点点利润给我们做胡椒都不辣。这几天钢筋厂盯着我屁股后面要欠款,几个老工人守在我家里要报销医药费……”

    何副乡长重新拿起碗口,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的难处我知道,可也不能搞恶性竞争啊。本来我们乡政府还只担心你们,只考虑如何帮助你们渡过难关,可如果你们再加进去,我们乡政府就要考虑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工人了。你是厂长,总要有点大局观,总要替我们这些当领导的考虑考虑吧?”

    曹厂长苦巴着脸,嘀咕道:“他们是村办企业,有的实际上是私人工厂,他们破产了依然可以回家种地,而我们可是乡里的企业……”

    何副乡长苦笑道:“他们也是在我们乡政府的管辖之下,是不?先不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我们乡里现在开口允许你这么做,你们能坚持几天?能做几块预制板能赚几个钱?他们赚一千元可以熬着过一年,你们赚一万能熬半年,何必跟他们争这一点点汤头?”

    两人都不再说话,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看到两个平时在普通老百姓面前风光无限的人这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姜新圩忍不住对曹厂长问道:“曹厂长,你们是电力电杆厂,专门为电力局做电力电杆的?”

    曹厂长抬头看了他一下,随口应道:“是啊。”

    姜新圩说道:“你们可以试着做八米的水泥电杆,试着做铁塔,将来效益肯定不错的。”

    曹厂长冷笑着看了姜新圩一眼,没有说话。

    如果不是看在他陪着何副乡长吃饭的份上,不是看他穿邮电制服的份上,他都要直接出言讥讽了。

    何副乡长显然被曹厂长弄的有点郁闷,见对方不理睬姜新圩的搭腔,就问道:“小姜,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姜新圩还没有说话,曹厂长就没好声气地说道:“八米的水泥杆有啥用?将电力线通到各农户吗?现在大部分农户都通了电,我们再做这些小玩意谁要?那玩意就算有人要也卖不了几个钱。”

    姜新圩看了何副乡长一眼,说道:“虽然你们工厂的名称是电力电杆厂,但你们做出的水泥杆可以用于邮电局装电话啊。刚才何乡长也说了现在南方已经有邮电局在卖bp机,这种玩意是接收无线信号,需要无线发射台发射,而无线发射台不是安装在铁塔上吗?”

    何副乡长和曹厂长都是一愣。

    曹厂长更是吃惊而激动地问道:“你们邮电局需要水泥杆?”

    姜新圩摇了摇头,等曹厂长一脸沮丧后,才开口说道:“邮电局对水泥电杆暂时的需求量不大,但今后的需求量肯定大。特别是铁塔,如果你们现在就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加紧时间培训一些能进行高空作业的人,让他们取得高空作业证,将来赚钱是肯定的。”

    曹厂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说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谁知道将来怎么发展?你们邮电局又能装几部电话?那个什么机,我们这里又没有,就算有,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何副乡长却不这么想,他盯着姜新圩好一会,问道:“你们邮电局会买大批设备来让大家装电话吗?现在好多人装电话都装不上,你们邮电局总是说放不了这么号。”

    乡长到底是乡长,站的角度不同,说的话也不一样,一下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姜新圩笑着说道:“还是何乡长厉害,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现在安装一台电话要好几千,相当于普通工人好几年工资。南方一台bp机要一千多元,也是一般人几个月工资,我这个临时工辛苦一年的收入连半台bp机都买不上。

    这么高的价格,邮电局的人又不傻,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购买设备,怎么可能不赚这笔钱?所以,将来不但电话要火起来,bp机也会火起来,就看谁有本事这股潮流中赚钱了。”

    何副乡长想了想,用筷子点了点,说道:“小姜,你说的有道理。”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曹厂长,说道,“老曹,你别看小姜年纪小,他说的这条路子还可能真是一条赚钱的好门道。我建议你带一个年轻一点,学历水平高一点的人去南方看看,到城市旁边的郊区考察考察,看他们那里装电话的情况,看他们用没有用水泥杆装电话,或许还真的能得到一点启示。我实话告诉你,你们不要打水泥预制板的主意了,盯着乡里乡亲几块血汗钱没意思。”

    听到何副乡长赞同,曹厂长异样地看了姜新圩一眼,说道:“好吧,我去看看。我不相信活人会被尿憋死。”

    吃完饭,姜新圩就与何副乡长告别了。他将一部分信件和报刊交给乡政府传达室,一部分信件、文件、报刊送到党政办,交给办公室里的文员。

    党政办文员负责给乡领导分送文件、报刊,而其他的部门的文件、报刊则由传达室的人分送。

    离开党政办公室的时候,姜新圩看到党政办主任桌上那台橘红色拨盘电话,心里一动,就走了过去。

    他左手拿起话筒,右手食指指插进座机上的拨孔里,顺时针拨一下,拨盘随着手指转动,发出一阵阵咔咔的声响。松开手指后,拨盘在内部弹簧的驱动下逆时针回转复位,等待他拨下一位数字。

    他只拨了五个数字,话筒里就传来了回铃声——电话通了!

    话筒的耳机里还传来一丝明显可以听见的电流杂音,显然电话线路和交换机设备的质量不高。

    很快里面有人说话,姜新圩连忙对着话筒大声说道:“请问是红星煤矿吗?……,你就是郭倩?我是邮电局送报纸的姜新圩,……,早听出来了?呵呵,你好。……,没什么事,只是想问一下救援队救出被困的矿工了没有,……,还没有?哦,我只是问问,再见!”

    挂了电话,姜新圩就走了出去,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下午的投递。

    农村的投递和城镇的投递是不同的,城镇的人口密集,邮递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找接收人,而乡下的邮递员大部分都是在赶路。

    。。。

第016章 美国的死信() 
虽然乡下的投递距离远、路难行,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投递件少,除了乡政府、村委会有不少报纸、杂志外,农户家里很少有挂号信、电报、汇款单等等这些必须交给本人签收的投递件。很多时候他只需将那些零散的信件、杂志交给村委会就行,根本不需要送到每一位接收者的手中。

    当然,邮递员在邮政所分拣室出来前要仔细清理一下投递件的顺序,否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错过了接收人的地头,等你调头回去,一大段路来回跑会耽误大量的时间。

    姜新圩身体健壮,能长时间将自行车骑的飞快,看到邮袋里没有多少投递件了,他决定花一些时间处理一下手头的那封死信。

    所谓死信,就是邮递员找不到信封上所写接收人的信件。

    处理死信也是邮递员的一项基本工作,不会一退了之,只有在多次努力实在找不到收信人后,他才能将这封信退回分拣室,由分拣室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分拣室的人在询问了邮递员后,会在信封上贴一张标明“查无此人”的字条,再将这封信退回发信人。

    但邮政部门对来自海外包括港澳台的死信还要重视得多,分拣室还会安排经验丰富的老邮递员再次尝试寻找收信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