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信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电信帝国-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不着。你说说。是我们顾着眼前几十万元的利润重要,还是跟他们搞好关系重要?”

    魏主任可不知道这些。吃惊地说道:“原来是这样啊?……,还是你看的远,想的全面。明天你去双州参加鉴定会,这里的事情有什么要安排的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姜新圩说道:“没有了。按部就班吧,你稍微关注一下无线寻呼发射系统的组装生产就行。”

    魏主任答应之后就离开了。

    姜新圩看了一眼桌上的请柬,轻轻地摇了摇头:“你们还真会凑热闹。不知道我分分秒秒都是好几万吗?自己鉴定自己的产品,还搞得这么隆重,你们知识分子也真是有意思。”

    与姜新圩所预料的一样,无线寻呼发射系统面世之后就供不应求,特别是通过了国家无委的检测。在电视台打了广告,有更多单位和企业知道了他们生产这种只有外国企业能生产的设备。

    真正推动无线寻呼发射系统快步走向市场的却是它们在伊阳市市政府和伊阳市公安局。伊阳市公安局自从装了无线寻呼发射系统、干警们配上BP机后,特别是他们按照姜新圩所提出的110联勤联动系统运作起来之后,这里的案情处理速度大增,抓获犯罪分子的成功率也大大好于过去。

    湖东省公安厅正因为紫安市公安系统出了丑事而颜面大失,听到伊阳市公安局有了这个系统,有了BP机加入后大大提供了警察的效率,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他们大喜过望,立即将伊阳市公安局立为先进模范单位,立即在报纸、电视上大为宣传,而且还在伊阳市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会。

    通过这番宣传,全省公安系统的形象开始扭转,人们慢慢忘记了紫安市公安局的事情,开始对警察重新信任起来。

    湖东省公安厅的领导们总算松了一口气,欣喜之余先把伊阳市公安局的局长提拔到省公安厅当副厅长,接着在全省公安系统里推行110联勤联动系统,同时用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各地市公安局都建立无线寻呼发射台,有条件的县城也建议建立。

    这样一来,姜新圩他们的寻呼设备公司一下接到了很多订单,生意不好都不行。

    无线寻呼发射系统的发展来势凶猛,超过了姜新圩的想象,凭着他前辈子的记忆,他认为寻呼机的红火至少还得四年时间,无线寻呼发射系统的火热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那想到几个月就开始火了。

    不但是全省公安系统需要这套无线寻呼发射系统,市政府也需要,邮电局更需要,此外还铁道部门、电力部门。

    可是,无线寻呼发射系统的火带给姜新圩的更多的是惊而不是喜,因为受加工技术、组装条件以及技术人员的制约,无线寻呼设备公司的组装能力、安装能力远远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

    虽然现在706厂大部分员工、几乎全部技术力量都转移到这套设备的组装、调试,电话机的组装基本转让出去,但706厂的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动作不娴熟,又没有成套的生产线,只有某些焊接工序可以借助简陋的焊接生产线来完成,因此他们每天组装出来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一天平均只能组装出五、六套而已。

    另外,因为这套设备的国产化率程度不高,姜新圩安排的那些专家还来不及将部件完成国产化,设备的大部分部件还得依靠从国外进口。

    目前西方国家还没有完成解除禁运,无线寻呼发射系统的很多关键部件只能从其他渠道辗转从美国悄悄运来,过多的手续和遥远的旅程大大耽误了时间,也大大影响了采购数量(一次性采购太多担心引起某些组织的注意),以至于706厂有时候还不得不停工等待零配件。

    除了组装技术能力不足、零部件缺少这两个瓶颈,姜新圩遇到的另一个麻烦就是缺少技术人员去开通设备。设备就算卖给了客户,客户拿到了设备,也一时间用不起来,还得一次又一次申请他们派人去开通。

    目前能够独立开通这套设备的还只有郭倩、朱建华,本来伊阳市电信局那两个随工的技术员勉强可以开通设备了,但他们却忙于开通和维护自己局里的无线寻呼发射台,他们自己局里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四处奔波帮助郭倩、朱建华他们?有时遇到技术故障还要请郭倩、朱建华过去支援呢,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郭倩、朱建华只能咬牙坚持,坐着车到处跑,那里最紧急、最急于开通设备就奔向哪里。当然,现在他们各自带了十个徒弟,每一次开通设备就相当于讲课,就相当于进行一次培训。

    如此高负荷的运转让他们身心疲惫,嗓子嘶哑,很多时候他们睡觉都是在车上睡的。

    不过,当姜新圩命令他们休息,说工作是忙不完的,这么累下去万一累趴下了将损失更大时,他们却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依然不要命地工作着。

    姜新圩没有因为他们太累而加入,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加入也不过是多一个人累而已,对改变公司缺少技术人员这个事实根本没有多少用处,反而会耽误自己的研究。

    “但愿他们带的徒弟能早日独立工作。……,这段劳累的日子将来应该能成为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呵呵。”姜新圩在心里默默地想。

    不是姜新圩冷血而不知道怜香惜玉,实在是他自己在这段时间也不比郭倩、朱建华他们轻松,他虽然是坐在办公室,都是在没日没夜地苦干。

    而且在姜新圩看来让郭倩她们累一段时间也是一件好事,每一个成功人士谁没有一段累得半死的时候?而且大多数人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都是欣慰和自豪,也常常将这事说给自己的手下听,鼓励他们跟自己一样拼搏。

    (祝各位端午节愉快)(未完待续……)

    。。。

第231章 技术鉴定会() 
单晶炉产品鉴定会的规模并没有姜新圩想象的大,只有几位专家。

    不过,这些专家显然都大有来头,有的专家甚至都单位都是保密的,整个鉴定行动显得很神秘,与姜新圩前辈子遇到的鉴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让姜新圩吃惊的事,戴老竟然要求他作为单晶炉的主要设计人员在鉴定会上做技术报告,讲述新式单晶炉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什么的。显然,他还真的没有食言,要把单晶炉的主要功劳算在姜新圩身上。

    姜新圩很干脆地拒绝了,虽然知道戴老这是为了自己好,也展现出知识分子那份清高和对名利的淡泊,但姜新圩却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而且这些新生产出来的单晶炉他真没有做什么,最多也就是用舞弊来的知识“指点”了他们一下,真要比较技术的话,他绝对比不上在座的任何一位专家。

    姜新圩的拒绝却被戴老他们认为谦虚,这让他们很是感动,认为姜新圩这个小伙子人品好,也更让他们要把功劳算在姜新圩身上。

    几经推让,看到鉴定会都难以进行下去,最后双方都做了退让:姜新圩负责讲述单晶炉的电气控制部分,金嵩永讲述单晶炉的炉体特别是热反射器等新增加的机构部分。

    姜新圩之所以愿意接受讲述电气控制部分,不仅是因为这一部分是他之前设计了电路交给了戴老,更主要的是因为他这部分电路很多是借鉴了意大利的单晶炉的控制部分,他可以有借口说出自己知识的来源,另外就是他对电子控制很熟悉,完全可以应付任何专家的询问,不至于被其他人问出破绽了。

    姜新圩担忧的没错。

    事实上前来参加鉴定会的专家并非都认为姜新圩的技术是真正的高。对他的技术水平充满了怀疑。虽然他们早就从戴老这里听到说姜新圩的技术如何了不得,心里多少认可姜新圩的技术不同一般,但等他们看到姜新圩如此年轻后,想到姜新圩的身份是企业管理者,是生意人,内心早就存在的怀疑开始疯涨。一下就掩盖了之前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一种想戳穿姜新圩伪装技术高手的心思。

    他们倒是没有跟姜新圩过不去的意思,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很纯朴、也很自傲,看不得有人装模作样、不懂装懂,看不得没有技术的人凭借手里一点钱就混迹于他们之间,冒充有本事的人。

    在他们看来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连大学都可能没有毕业,怎么可能掌握连他们都掌握不了的知识,难道他的知识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

    肯定是戴老他们因为科研经费稀缺,见姜新圩所在的公司能够提供科研经费。就与对方做了一个交易,把单晶炉的一部分开发成果转到姜新圩头上,让他出名。

    想到德高望重的戴老因为科研经费缺少而做出这种事情,同为知识分子的他们心里产生了一丝悲哀,产生了一丝怜悯,但他们依然不想就此放过姜新圩,决心让他出一下洋相,让他知难而退。不要以为有几个臭钱就在科学家显摆,要让他明白钱是买不来知识。买不来知识分子视为生命的技术成果,买得来的只能是剽窃,得不到他们的尊重。

    可惜的是,姜新圩没有答应作为主讲人向鉴定组的专家们汇报技术,而是只主讲单晶炉的电气控制技术部分,这让他们有点失望也有点措手不及。虽然电气控制部分也是单晶炉的一个主要部分。但相对炉体而言这些技术又与单晶炉的专业技术相差很大,专家们本想向姜新圩开炮的那些问题一下没有了机会拿出来,而且这些问题这次鉴定会只能作废,他们可不敢用那些问题来询问戴老、金嵩永他们这些真正的专家。

    当然,他们也没有完全放过姜新圩。而是稍微合计了一下,由一位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专家向姜新圩提问。

    当姜新圩讲解完他的电气控制部分后,他就将精心思考出来的问题抛出来,微笑着等待姜新圩回答。

    让这个专家惊讶又难堪的是,年轻的姜新圩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的问题给回答清楚了,甚至于他还不露痕迹地纠正了专家提问中存在的错误,并就控制技术里的一些负反馈、伺服系统等与之进行了探讨,其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这位专家本身的知识领域,特别是在计算机嵌入式控制方面,这个专家只有听的份,根本不能涉入计算机硬件的内部逻辑技术。

    这位专家倒是坦荡,首先向姜新圩当面承认自己研究的不深,刚才实在有点冒犯,向他表示真挚的道歉,在众专家惊愕的表情中,他开始了向姜新圩请教。

    姜新圩没有谦虚,而是有意卖弄了一些计算机控制技术,用行者的口吻回答了这个专家的一些提问,并就专家小心提出的某个自动控制实例进行了有关逻辑设计,提出了不少实质性的建议,让那个专家欣喜若狂,连连说谢谢,感谢姜新圩为他解决了几个月来苦思冥想的技术疑点,让他有了更多的信心进行下一步的试验了。

    姜新圩知道他提出的这个实例是某种导弹上的控制系统,上辈子的时候他就作为控制专业的专家参与过这种型号导弹的升级,为这种导弹设计过控制软件的功能框架和程序流程图。而目前这个专家进行的却是这种型号导弹的初期设计,相比与这种型号导弹后来的升级版,实在简单之极,就如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差距。

    不过,他考虑到对方有意保密,说出的东西也是遮遮掩掩,如果不是他前辈子参与过该型号导弹的升级,根本想不到这是用于导弹的,而且现在这种导弹才开始研制,处于极密阶段,他可不想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更不想被文念词的父亲这种人一次又一次劝进军队,所以他就装糊涂,装着不知道这位专家问的是什么玩意,只是就事论事,帮对方解除某些疑惑,帮对方梳理清楚相关逻辑的脉络,甚至明知道他们会在思路上走一段歪路也没有指出来。

    反正他知道我国今后几十年都不可能发生战争,这种型号的导弹从设计到生产到报废都没有用于实战,只有它的改进型在二十一世纪后大量出口到中东国家,现在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必要指点他们。

    现在指点他们,不但有可能给自己带来莫名的风险,对这些研究导弹的专家们也是拔苗助长。

    单晶炉的技术介绍完了,金嵩永和姜新圩等人也各自说明了单晶炉的先进性,但这些都是理论上的,这种理论上的东西说得再多再好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因此大家都急着等待单晶炉的开炉、取棒和最后的检测。

    鉴定会专家组一个中年男子看着正在运行的单晶炉问道:“这一炉单晶硅生长了多长的时间了?”

    一个操作单晶炉的技术员回答道:“到现在已经六十八小时了。”

    中年男子哦了一声,又问道:“那两炉快到一百五十小时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这次参与鉴定的一共有三台单晶炉,上面都挂了一块牌子,与意大利的单晶炉相差一道走廊。因为式样和新旧程度都不同,所以看上去区别很明显。

    操作的技术员笑了笑,说道:“三台的时间是同时的,都是六十七个小时四十……”说到这里,他看了一下远处墙上的钟表,继续说道,“都是六十七个小时四十七分十五秒……”

    听了他的话,专家组的专家们都一愣,刚才问话的中年男子不满地说道:“都只有六十七个……六十八个小时,那你们要我们等多久才能开炉取棒?”

    金嵩永显然知道对方生气的原因,得意地笑了笑,说道:“周教授,我们马上就停炉,等温度和压力降下来,我们就取棒!我们在讲解我们单晶炉先进性的时候不是介绍过由于我们在单晶炉里增加了热反射器而缩短了晶体生长时间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啊——”中年男子再次愣住了,脱口问道,“就是缩短了,那也不能缩短这么多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你们这样岂不是减少了一半的时间?我记得我们原来的单晶炉都需要一周多的时间,也就是至少需要一百八十个小时,我刚才说一百五十个小时都已经给你们……”

    另一个专家组的专家也说道:“是啊,怎么可能一下省这么多?这可能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金嵩永笑了笑,说道:“这个是经过了我们多次试验了的,确认可行后再定下的时候。我们装料、加热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记录,而且还是在张教授等人在场的情况下监督进行的,这可不能玩鬼。”

    专家组的专家们都看向一个老头,那个老头如偷到鸡吃的狐狸似的,乐呵呵地笑了笑,说道:“呵呵,我就知道你们会惊讶,所以我故意不说他们是前天上午才进料、加热的。”

    (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感谢赫赫威龙、破碎的心NO1、nblhb的打赏,感谢随∮灵、小叶黄杨2、秋千荡漾的月票)(未完待续……)

    。。。

第232章 杰出的性能() 
接着,这位老专家很是兴奋地说道:“当时我也很奇怪,感觉怎么这次戴老都这么不靠谱,明知道鉴定会马上要召开,怎么不提前让我们过来监督进料和加热,难道他们是让我们专家组的人都在这里多住几天,都在飞讯材料公司做客?反正吃的、住的又不需要他们花钱?敢情是因为他们这次通过技术改进大大缩短了晶体生长期。”

    周教授惊喜地朝金嵩永问道:“金教授,你们真的试验过多次,都是成功的?”

    其实他这句话问的有点冒死,试想想,谁的新产品在进行鉴定之前不进行多次试验,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