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官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小官人-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不单是亲人,朱元璋对待自己的旧部也是十分不错的,立国后的封赏也并非是完全论功,而是根据派系来决定的。早先跟随他的旧将,其实有很多在战功上并不如后面来投的将领,封的爵位却大都比较高。

    例如当年渡江之战时,前来投奔的廖永忠等一干巢湖水师的将领,虽也有人封侯,却都排在了许多战功较为平庸的濠州旧将之后。而在历史上,朱元璋大肆诛杀斩除的将领及势力当中,也是独独留下了最早跟随他的濠州旧部,直到他这一朝终了。

    由此可见,是人就会有亲疏之别,朱元璋也不例外。什么淮西二十四将,那都是虚的,他真正信任的只是濠州旧部而已。

    这便是不让人奇怪的地方了,如今满朝皆知这位皇帝对李谦有惜才之意,又岂会轻易进行处置?只可惜,大多数人看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只看到了朱元璋残暴不仁的那一面。

    这只是朱元璋身上的一个小小缺陷而已,当然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会视国家法度于不顾。若是他听到的是李谦欺压百姓,横行乡里,贪污腐败的罪行的话,死罪也是免不了的。

    所以说,对于有惜才之心的朱元璋来说,李谦这个其实只能算是小节问题而已……尽管他不可能会公开表露出这样的态度,但他袒护李谦也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眼力劲儿的人,暂时还看不出这一点,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便有了更多弹劾的奏疏,被送到了老朱的龙书案上。

    对此,朱元璋一律留中不发,再次选择了沉默……

    这下御史言官们也有了火气,心说陛下您这态度不对呀,凭什么我们就不能宿娼,李谦公然违反了这条规定你却不闻不问,是何道理?

    于是乎,弹劾活动从最开始的御史言官们,开始演变成了满朝文武的参与。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了朱元璋的寝殿……

    这回老朱不得不表态了,但他心里边想的却是——哟嗬,一个个还哦挺倔的嘛,反了天了你们!好,暂且就看看,哪个家伙的言辞最为激烈,先召进宫里来教育教育再说!

    于是,倒霉的家伙出现了,一位七品的监察御史被召到了君前。或者也可以说,是他有意把自己送到朱元璋的面前,才会写下那么一篇语气最为激烈的弹劾奏疏。

    此人名为李永锋,乃是通过荐举入朝,恩师是户部右侍郎傅友文……朱元璋曾一度罢停科举,因此朝中非科举入仕的官员数量,反而占据了多数,这也算是洪武朝堂的一大特色了。

    当日,李谦的事情传到京城时,傅友文下朝后在殿外的台阶上停了一停,李永锋便主动凑了上去。之后,俩人边走便随意闲聊了几句,便听对方似是有感而发地道:“李谦实非栋梁之才。”就是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他这个门生便勇敢地担任起了先锋官的角色,开始为恩师冲锋陷阵……

    乾清宫内,朱元璋身着一袭盘领的黄色常服,头戴一顶折角翼善冠,只这么一身不算华丽的装扮,天子威仪便已然尽显。尽管他脸上的皱纹依旧,鬓发也依然花白如雪,也丝毫不会坠其龙威。

    此刻,他正在批阅折子。

    下方的李御史行过礼后,却见他没有半点反应。一瞧这架势,就知道这是皇帝有意在给自己下马威了,只得跪在那儿低着头静静地等候。

    一刻钟过去了,朱元璋没有任何反应,像是根本就不知道他来了一样……

    半个时辰过去了,朱元璋仍然没反应,似乎早就忘了他还跪在下方……

    一个时辰过去了……朱元璋终于抬起了头,活动了一下酸软的脖子,却是看都不看下方一眼,苍老的嗓音却是传了下来。

    “来了,起身吧。”

    “……谢陛下!”

    李御史依言起身,之后便恭恭敬敬地垂首静立着,头都没敢抬。不知为何,只要一听到那道威严的声音,他就感到心底一阵阵的发虚,直想打退堂鼓……

第060章 朱元璋说美人赋(下)() 
朱元璋见他额头直冒汗,心中不禁暗暗冷笑,接着便出声道:“怎么?到了朕这儿就没话说了?还是你不善言谈,单只专攻于笔墨?”

    “……”

    御史李永锋咬了咬牙,鼓起了勇气拱手道:“回禀陛下,臣虽不善言谈,有些话却不得不说,辛未科进士,原翰林院检讨李谦公然违反律令,此乃藐视朝廷法度之举,其风不可长之……”

    朱元璋嘴角噙着一丝微微的冷笑,饶有兴趣的目光从始至终都在打量着他,似乎是在看一场非常有趣的表演般,静静地听完了他的长篇大论。

    然而当他好容易才陈述完毕,又总结了一番后,正打算来一句“恳请陛下圣裁”时,朱元璋却是开了口,截断了他后面的话。

    “李御史……”

    “臣在!”

    “朕近日看了一篇辞赋,却始终不解其意……”朱元璋扫了他一眼,声音平静地说道:“你,可否为朕解惑?”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却压根就不是个文盲。相反,他自学成才,无论是诗词还是文赋都有所涉猎,欣赏的水平还是有的,只是比不上文人们更会舞文弄墨罢了。

    李御史闻听此言,心下不觉暗暗感到奇怪。翰林院和国子监里有那么多饱学鸿儒,大能之辈,陛下为何独独向自己这么一个荐举出身的御史请教?

    “敢问陛下看的是何人所作之赋,此赋何名?”

    “司马相如,美人赋。”

    “美人……”李永锋登时呆立当场。

    朱元璋高坐殿上,神情默然,不怒自威的目光直直注视了他半晌,直到盯得这位垂首而立的御史头皮发麻,几欲跪倒在地时,才随意地摆了摆手。

    “既无法为朕解惑,你便下去吧。”

    ……

    ……

    待到出得殿外时,李永锋才发觉,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了一大片。虽则头顶是艳阳高照,可乾清宫里放置了好几台冰鉴,根本就不会出现热汗。

    无疑,李御史这是让皇帝给吓的不轻!

    这会儿可不比唐宋,国朝虽然优待士大夫,给予减免赋役等特权,却没有什么不杀文人士大夫及言事官的说法。在朱元璋这位铁腕君主的统治下,言官也是不敢胡乱说话的,以言治罪、以言杀头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最为著名的就是廷杖制度……

    别看历史上的大明朝,曾有好几位皇帝被科道官员指着鼻子骂过,这在洪武一朝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谁敢指着朱元璋的鼻子骂一个试试?脑袋还要不要了?

    国朝初建时,朱元璋曾说过,“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之任尤清要”。

    这便是“三大府”的由来,初时职权颇重。但很快,老朱就反悔了……堂堂天子,岂能让大臣手握重臣,这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老朱开始在君主集权的路上越走越远……

    洪武十三年,中书省的头头,即宰相胡惟庸被查出了有谋逆之心,趁着大案株连之际,中书省也被顺势废除了。同时,为防止军权的过分集中,大都督府也被一分为五,是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三大府一下就干掉了两个,那么,独独御史台得以保留?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表面上看,御史台只是改成了“都察院”,班底都还在。实际上,狡猾的朱八八早已玩了一出釜底抽薪之计,分出了十三道监察御史来与都察院相抗衡。表面上看,十三道仍属都察院管辖,实则由皇权所直接统属。

    在如此强大的君主集权统治下,皇权可谓是达到了最高峰,言官又岂敢和天子对着干?至少,朱元璋还在位时,是没几个人敢忤逆圣意的。

    因此,乍一听到《美人赋》,李御史便全都明白了。

    这根本就是一种变相的袒护!

    美人赋说的是什么?

    这篇辞赋,大抵说的便是司马相如样貌俊俏,举止文雅不凡,游说梁国时,很受梁王的喜欢,这时却有人进献谗言,诽谤他好色。

    而司马相如则回应说,他年轻时的住所隔壁,就住了个大美女,因见他长得俊俏又有才华,有心想要自荐枕席,与他共度良宵。结果企盼了三年,司马相如都没有答应……大王你看,我司马相如要真是那等好色之徒,又怎会白白错过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所以结论就是,司马相如并不好色……

    而眼下,李谦的情况恰恰就是如此,那句“柳如烟,不过尔尔”早已传遍了江浙一带。那么,朱元璋特意点出了这篇辞赋,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便可以认定,李谦也是不好色的?

    至少朱元璋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看来,李谦在青楼闹事是真,不好色也不假,所以你们就别跑来我这儿瞎搅和了!

    当然,也只有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才能压得住满朝官员的弹劾了,换了别人恐怕早就慌了神,想不向臣子们妥协都难。

    “这下可好,事情让自己给办砸了!”

    李御史无奈地摇了摇头,之后便垂头丧气地出了宫城,径直往户部衙门行去。

    ……

    “这个李谦,祸事倒是越惹越大了……”

    殿内,李御史离开之后,朱元璋身子后靠着椅背沉吟良久,徒然间又喃喃自语道:“也罢,朕便再饶了你这一回,下不为例!”

    “传旨,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见驾。”

    “是!”

    宦官领命而去,朱元璋便让宫人侍候着换下了袍服,摘下了翼善冠,只着一身宽松的便袍,头系一条黄色的抹额,斜躺在了东阁的软塌上小憩。

    ……

    ……

    香皂生意,可以说是完全由李谦来主导的,尽管他并不打算参与生意的运营……当然,就连制作香皂这一环,他都没想过要插手其中。毕竟,一个人的制作量还远远达不到市场的供货需求,雇佣人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

    至于分成问题,他原本的打算,是采用简单粗暴的五五分成协议。不料当场提出后,杨清却是连连摇头,直言不敢占他那么大的便宜……

    一个不懂得让利的商贾,是做不成大买卖的,小聪明可不等于大智慧。太过精明,处处喜欢占人便宜的人,永远都无法成为豪商巨贾。

    显然,杨清是个很有远见的商人。

    他心中十分清楚,李谦手中的秘方才是香皂生意的关键,此外更重要的是其身份地位。哪怕是已经得到了完整的秘方,他一个小小商贾,都是不敢对李谦耍什么心眼的。

    因此,杨清的提议是三七分,李谦占大头。

    李谦对此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他是要做甩手掌柜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让对方一手包办,自己还分那么大的利润,难保不会造成俩人间的嫌隙……眼前或许不会,将来的事情却是谁都说不准的。

    亲兄弟,明算帐。前世,李谦就见过太多由于分利不均而反目成仇的例子,所以才想着尽量去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平心而论,杨清这样的朋友还是不错的,除了有点臭屁,长得太帅以外,似乎也没什么别的缺点了?因此,李谦并不希望俩人的关系恶化。

    结果俩人推来推去,谁都不愿占谁便宜,半天都没能将事情给定下来。正当他们相持不下时,沈天佑终于开口道:“我说,你们谁都不愿要这两成利,不若让给我如何?”

    俩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李谦心中一动,立马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定了!”

    “啊?”这回轮到沈天佑愕然了,他原本也就随口那么一说,其实玩笑的成分居多,并没想过李谦真会答应此事。

    杨清也是呆呆望着李谦,没想到对方真会如此干脆,两成利说送就送,竟是半点迟疑也无。目光转到沈天佑身上时,他才恍然大悟,这是双赢的局面啊!

    心中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按说,李谦应该是属于那种五谷不分,一心只知埋头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才对……怎么看起来,似乎比自己更有生意头脑?

    别看沈天佑和这桩生意扯不上半点关系,实际上,多了沈家这么一层关系,对他们的生意开展也是如虎添翼的……这年代,经商更讲究门路关系,后台越硬,做起事来就越是顺利,任何商贾都不会拒绝官方背景。官商官商,真正的大买卖,背后是不可能会没有权力支持的。

    这下可好,沈天佑直接让他们俩人给拖下水了。

    一位致仕的部堂高官,在地方上的能量自不必说。即便是在京城,报出沈部堂的名号,都能省却不少麻烦。可以说,李谦只这一招,就已经算是提前将销售路子给铺到了金陵……

    随即“三巨头”立契为证,香皂生意,也正式迈出了无比坚实的第一步。

    生意谈成,接下来自然是要喝酒庆祝的,几人商量一番,便将地点选在了西子湖畔。原因无他,只因那里有着闻名于世的西湖船娘……

第061章 泛舟西湖() 
西湖,自然是位于杭州城的西面,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西子湖畔,素来便是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热闹景象。若说秦淮河畔是金陵城的金粉胜地,那么相对应的,西湖一带,则可称之为绝佳的风花问月之所了。

    当然了,论繁华程度,杭州自是无法与帝都相媲美的,加上元末以来官府对西湖的疏于治理,富豪贵族们则沿湖围田,致使西湖日渐荒芜,早已不似南宋时那般繁华了。而此时又是立国之初,朝廷自然还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让天下各州府恢复往日的繁华盛景。

    好在,还有西湖船娘。

    正是由于这么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才使得西子湖畔没有彻底走向衰落,为世人所遗忘。尽管目前已经让柳翠巷这么一个后来者居上,却仍在文人士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试问,哪个来到杭州的男人,不想见识见识闻名于世的西湖船娘?

    这就是品牌效应!

    西湖有山有水,有好风景,分别为一山二塔三岛三堤及西湖十景。

    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而分布。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

    北宋时,汴京本就有八景闻名遐迩,迁都临安后,又仿照八景排出了这钱塘十景……国破家亡之际仍有如此雅兴,南宋的统治阶层,当真是把“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境界给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无怪会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样的诗句,被作为经典流传至后世。

    杭州的衙门官署等建筑,大都聚集在了西城一带,因此从钱塘县衙去往西湖,路途其实并不远,哪怕是优哉游哉地漫步而行,都能在半个时辰之内到达,有了车子就更是快速了。

    自打那日遇袭后,李谦便吩咐杨清,过来找自己时最好乘上车子,然后再带上几个保镖以防不测……这倒不是说他有多关心对方,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而已……

    出了清波门便是柳浪闻莺,这里曾是南宋最大的御花园,可惜如今早已破败不堪,亭台楼阁几乎尽毁,园区处处残破,不复当年盛景。

    因此,李谦等人并未打算流连于此,而是径直在湖边雇了艘小船,打算泛舟西湖之上,以青山绿水来下酒,当然……还少不了西湖美船娘的侑酒作陪。

    午后的天气还算不错,站在西湖边上,便能感受到阵阵微风拂面而过。明天便是端午节了,所以此时的西子湖畔,倒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