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后添人进口,再盖东西厢房,或者再隔出一层院子来,都很方便。
盖房子,少不了要用钱。本来连叶儿家攒了些钱已经差不多了,但是为了给连守礼调养身子花用了不少,这要盖房子,银钱上就有些紧。
“……开春还得抓猪羔子。有订固的活还行,人家能先给木料啥的,没有订固的,自己打个啥柜子、桌子的上集去卖,那还得自己先花钱买木料啥的,……哪哪都得用钱……”
不用连守礼他们开口,连守信这边就将早就准备好的几吊钱拿了出来。
“……先用着,不够再说。好不容易盖一次房子,咋地也得盖周正了。”
连守礼这个人也有他值得人敬重的地方。就比如说当时给他看诊、买药的钱都是连蔓儿家出的。他一醒过来,就让连叶儿和赵氏把这些钱都算清楚了,还给了连蔓儿家。按他的话说,虽然是亲兄弟,他也借了连守信不少光,这个他领情。但是他自家手里有钱,就不能占兄弟的便宜。
至于后来调养的药钱,也都是他自家花的。连蔓儿家这边只能想法子贴补一些。
如今搬出来,不盖房子不行。形势所迫,再加上也许经过那一番死去活来,连守礼还是想开了一些,因此。这次连守礼并没有拒绝连守信的帮助。不过还是说好了,这个钱是借的,他一定还。
连叶儿和赵氏在屋里与张氏、连蔓儿她们说话,那边连守礼也算好了日子回来。
庙里的住持大师帮着算的日子,说二月十二,二月二十。还有二月二十六都是极好的日子。
“赶早不赶晚,我想就二月十二开工。”连守礼对连守信道。
连守信自然点头赞同。
“砖石木料啥的,现在就得开始买了。”连蔓儿拿出她们盖房子的时候记的账册,一项一项地帮连叶儿估算。哪种材料大概用多少,估计费用大概是多少等等。
“蔓儿姐,我们不打算都用琉璃窗。”连叶儿告诉连蔓儿道,“我们商量了,就跟老宅似的,两个屋靠炕头的那扇窗户做琉璃窗,其他的。还是做老式的窗户。”
“这样也挺好。”连蔓儿就点头。毕竟是庄户人家,全部用琉璃窗的太少了,能够添上一两扇琉璃窗,就是日子极好过的人家。
“还有人工,恐怕也得花些钱。”算完了用料,连蔓儿又帮着连叶儿算人工。
连叶儿家这五间正房,是打算在春耕开始之前就要建好。这个时间有点紧,光靠村里的人来帮工怕是不够,因此。还得向连蔓儿家盖房子时那样,花钱请些人工。
“我家到时候给你出几个长工,另外你们再请几个应该是够了。然后,就是每天供饭的钱,这个季节菜少,这上面你们恐怕得多花点儿钱……”
连蔓儿帮着连叶儿规划,最后拉出一张单子来交给了连叶儿。连叶儿跟着连蔓儿,也认了不少字,这单子她能看的懂。
“做个对照吧。具体咋办。还是得看情况,由三伯来做主。”连蔓儿就道。
“蔓儿姐。你这可是帮了大忙了。”连叶儿拿着单子,如获至宝。“我们肯定照着这个来。那天我爹、我娘和我,我们三个还说,从来没盖过房子,也没咋看别人盖过。这我们要盖房子了,就是两眼一抹黑。有了这个,我们这心里就有底了。”
连叶儿家热热闹闹地忙着盖房子,消息自然一下子就传开了。转天,吴王氏就带着吴家玉乐呵呵地来了。
吴王氏带着吴家玉在炕上坐了,小喜就用托盘端了两盏茶进来,由连枝儿亲手将茶盏端给了吴王氏。吴王氏笑呵呵地接了,就拉着连枝儿让她坐下。
每次吴王氏来,连枝儿都是亲自服侍的,吴王氏不说让她坐,她就不坐。吴王氏说了几次,她依旧是这样。因为这样,吴王氏对张氏也好,当着别人也好,就尝尝说,“枝儿这孩子可人疼,那行动做派,寻常大家的姑娘都比不上她,实在让人敬爱”。
连枝儿献过了茶,小喜又端了四样点心上来。
这四样点心并不是外面买的,而是连蔓儿家里自己做的。其中一样就是萨琪玛,这还是过年做了一次,一家人都爱吃,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些出来,自家吃也好,待客也好。
第二样是枣糕,就是将大枣去核,磨碎,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蒸出来的发面糕。
第三样和第四样都是酥皮点心,是韩忠媳妇做的,其中一样是甜的豆沙馅,另一样是咸的火腿馅。
吴王氏先跟连枝儿、连蔓儿都说了两句话,就让吴家玉和连枝儿、连蔓儿到西屋去玩。
三个姑娘都知道,这是吴王氏和张氏有话要说,因此就从东屋出来,到西屋坐了。
只有三个小姑娘,就没什么好拘束的。她们上了炕,就招呼小喜送茶送点心上来。点心依旧还是那四样点心,不过小姑娘们不喜欢喝茶。连蔓儿就让小喜端了熬的浓浓的山楂汁水来喝。
这个汁水是将山楂洗净,加水放入锅里熬煮,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慢慢地熬,直到汤汁浓稠。这样熬出来的汁水,酸酸甜甜的,极开胃又能解油腻。如果嫌这汁水酸,加上一些白糖,味道会更甜美。
三个小姑娘就围着炕桌在炕上坐了,一边就着热热的山楂水吃点心,一边说话。
“嫂子、蔓儿姐,你们家做的萨琪玛好吃。我和娘照着方子做,就做不来这么香软。”吴家玉吃着萨琪玛说道。
“等哪天你有空过来住一天,我带着你做一回看看。”连枝儿就道。
“嗯,那敢情好。”吴家玉就答应了。
两家住的近,连蔓儿家这也有住的地方,有时候吴家玉过来,玩的晚了,就会在这住下。
连蔓儿就接住了吴家玉的话茬,先是问了吴玉贵和吴家兴两句,随即就将话题转到吴王氏身上。
“……听说这两天正忙,难得今天能过来。要不,我娘还说这两天过去看看那。”
“这不是听说连三叔家要盖房子了吗。”吴家玉就笑道,“我娘过来打听打听,看有啥我们能帮上忙的。……另外就是……”
说到这,吴家玉就笑着看了连枝儿一眼。
“还有别的事?”连蔓儿忙笑着问道。
“我爹、我娘还有我哥,也打算要新起一座房,过来跟婶子商量商量。”吴家玉就道。
吴家兴家在镇上,是三间正房的院子,有东西厢房,还有门房。一家四口足够住的,即便连枝儿嫁过去,也能住的挺宽敞。而且,那房子也并不老旧。吴家玉说的是起新房,也不是翻盖旧房。
那这个缘故,就显而易见了。怪不得吴家玉说话前,还特意看了连枝儿一眼。
三个小姑娘在西屋叽叽喳喳地说话,东屋里,吴王氏和张氏唠的也很近乎。
“……就在我们那旧屋的后头,起个二层院,也是三间正房,东西再各三间厢房,等枝儿进了门,就和家兴就那二层院里头,我们老两口带着家玉住前头。”
原本吴家的打算,虽没有明说出来,但是大家心里也都有底。就是吴家兴和连枝儿成亲后,住那三间东厢房。
如今打算着要盖新房,自然是连枝儿的身份水涨船高了,当然还有另一件,就是吴家这两年也挣了不少钱。其中不少,就是因为帮着连蔓儿家买卖而赚得的。
张氏在家里帮着连枝儿准备嫁妆,虽然没有开出具体的单子来,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连枝儿的嫁妆到时候肯定少不了。
吴家几口人都是消息灵通,而且精明、会做人,又极满意连枝儿,现在提出要盖二层院子给连枝儿住,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要说实话,吴王氏今天说出这样的打算,可正合了张氏的心意。
“已经商量定了?为了枝儿,那不用。你们现在那房子就挺好,到时候他们小两口成亲了,就住东厢房,也宽绰的。我们这边家具就是按着你们东厢房的尺寸打的。 就是你们真的盖了新房,到时候也是你们领着家玉住合适,他们年轻,哪那么浮的。”张氏就对吴王氏道。
“早有这个打算,已经商量定了。也不单是为了枝儿。”吴王氏就道,“我们现在是人口少,以后人口多了,早晚也得再盖房子。你也知道,就我们现在那几间房子,天天人来客往的。……再盖个二层院,清净点。我们两口子还是住前院,不分啥新旧的,你也说了,我们那屋子也不旧。就是家兴他爹做这生计方便。”
“新屋子,也是三间,我也知道你这正打着家具,特意提前来说一声。这个尺寸啥的,也不知道要不要改,这还挺麻烦……”
****
先送上一更,月底了,大家攒了粉红木有,求粉红。
晚上争取二更。。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shu。
第五百九十七章 春润 (加更,求粉红)()
加更;求粉红。
吴家为了娶连枝儿要盖新房;听吴王氏的意思;还是打算让连枝儿和吴家兴成亲后;就小两口两个住二层院子;张氏喜出望外;哪里还会怕什么麻烦。
“麻烦啥;”张氏立刻就笑道;“你们再盖二层院子;不也有厢房吗;这东西打好了;总有用的上的地方。”
所谓投桃报李;吴家要盖新房子、新院子给连枝儿;那张氏也愿意再多打出几套家具来给连枝儿陪嫁。
“你们这诚心要盖房子我也不拦着;你们家条件我知道;不差这个。这有钱了;可不就得给儿孙把房子该的宽绰的吗。……要不这两天就让人把尺寸啥的都定下来;我这再多请俩木匠……”
吴王氏和张氏两个越说越高兴;一直唠叨晌午时分;要吃饭了;张氏就留吴王氏吃饭;吴王氏没留下。这要盖房子;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她这和张氏谈妥了;马上就要回去和吴玉贵、吴家兴说;该准备的就要准备了。
张氏知道吴王氏事多;因此也就没勉强。
连守信和五郎从外面回来;小七也从私塾下学回来;一家人围坐一桌吃晌午饭。
在饭桌上;张氏就说起吴王氏今天来说要盖房子的事。
连枝儿和连蔓儿已经事先从吴家玉那知道了这件事;并不意外;只有连枝儿知道要盖新房是为了娶她进门;就羞红了脸;低着头吃饭也不说话。其他的人。都和张氏一样很高兴。
“下晌我就带木匠过去;把尺寸啥的都定好了。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这家具咱全包了呗。”连守信就道。
“那就全包了吧。那不怀大奶奶嫁进王家;她住的那几间屋子;家具摆设啥的。都是陪送来的。”张氏就道。
“这还真得再多请俩木匠;”连守信扒了一口饭;想了想;又说道;“这就要盖房子;那肯定是……”
话说了一半;连守信瞧见连枝儿的头垂的更低了。就没说下去。
立刻就要盖房;这自然是急着要迎娶连枝儿进门的意思。
“她婶子和我说了这件事。”张氏就接着道;“过两天请人掐算日子;依我的意思;还是定在冬月。要不腊月也行。”
庄户人家操办像娶媳妇这样的喜事;一般都爱扎堆在冬月、腊月这两个月。一来;正是农闲的时候。二来;秋收过后;家家户户仓里都有了粮食;手头也宽松些。三来吗;这办喜事;少不得要置办酒席;选在冬月、腊月。酒席上剩下的饭菜能放的住;不至于浪费。
甚至;冬三月出生的孩子也最多;还比夏天生的孩子好养活。因为;就那几个月;庄户人家既有闲。而且还吃的饱。
吃过了晌午饭;几个孩子从屋里出来;连守信和张氏还坐在炕上。没了孩子们在跟前;老两口子又唠起了连枝儿的婚事。
“枝儿今年就十七了;就是他们不提;这个亲也该做了。”连守信就道。
“我算着也是今年。她婶子上午啥都跟我说了;今年办枝儿和家兴的事;明年啊;就该办家玉的事了。”张氏就道;“她身子还跟我说;前些天咱老爷子那一回;把他们两口子给吓了个够呛。这眼瞅着老爷子缓过来了;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屋里并没别人;不过说到这;张氏还是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
“是看咱老爷子没啥事了;要不;这房子估计也都顾不上;就得给俩孩子把亲事给办了。”
连守信就点头。
“咱枝儿这也算是命里带的福气;苦尽甘来。”张氏又恢复了正常的说话音调道。
下午;连守信和五郎就带了木匠去了镇上;这一去;就直到傍晚;在吴家吃了晚饭才回来。吴家兴在吃饭前还来请张氏娘儿几个都过去;张氏她们没去;只让吴家兴去私塾接小七去吃饭。
连守信在吴家喝了酒;脸喝的红喷喷地;显得格外喜气。
“亲家说了;新屋子照咱们这后院的来;都用琉璃窗;不能委屈了咱们枝儿。”连守信喝多了酒;如果不是倒头就睡;那就会变得有些黏糊。这一回来;喝了醒酒汤;他没有立刻睡倒;也不顾几个孩子还在跟前;就粘在张氏跟前;巴拉巴拉地说个不停。
“我和我爹也说了;房子是吴家盖;里面的一应家伙事;啥也不用他们预备;都是咱们给陪送。”五郎在旁就笑道。他比连守信清醒多了;这倒不是因为他酒量更好;而是张氏早就和吴家兴打了招呼;让他在的诚都要照应五郎几分。五郎毕竟还是个少年。
连守信和五郎这次去;不仅量回了房屋的尺寸;还将大面上要陪送给连枝儿的东西都跟那边透了底。
吴家要盖房;动作比连守礼家还要快些。一边是亲兄弟;一边是儿女亲家;连守信不偏不倚;带着五郎都去给帮了两个工;又打发了长工过去帮忙。连守礼这边毕竟人口单薄;银钱也不大凑手;因此说起来;还是这边帮的多一些。
…………
刮了一冬天的北风;终于转了风向。从南面刮来的风;虽然还不能将寒意全部驱散;但是带来的暖意和湿气还是一点点地浸润了大地。
冰雪消融;冻土融化;光秃秃的地面上开始有星星点点的绿冒出来;很快就连成了片。田地里;雪被子也已经融化了;露出下面短短的麦苗。
连蔓儿家的冬小麦;顺利的度过寒冬;迎来了春天。
眼看着春寒未退;但是那几亩冬小麦却和早春的野草、野菜一样一天比一天更焕发出生机来;连蔓儿一家的喜悦都挂在了脸上。
春小麦的产量毕竟少一些;口味上也略逊于冬小麦;成功地种植、收割了冬小麦;才真正意味着她们自己终于种出了细粮。这不仅会改善她们一家的生活;也将会改善辽东府千万户庄户人家的生活。
冬小麦成功过冬;立刻就成了连守信的心头好;他每天至少要去地里走一圈;看看冬小麦的长势;有的时候;一天还会去上两趟;甚至三趟。
“咱地里种出白面来了;真的白面;不是黑面。”晚间;躺在炕上;连守信还跟张氏唠叨。
连守信所说的黑面;是指用春小麦磨的小麦面;因为面色发黑;庄户人家又不习惯叫什么春小麦面、冬小麦面;为了和冬小麦磨出来的白面相区别;连蔓儿家的人就将春小麦摸出的面;叫做黑面。
虽然冬小麦成了连守信的心头好;但是他也不会忽略别的作物的春耕准备。
一家人已经商量定了;今年要扩大鱼塘和荷塘的面积;还要增加养猪、鸡、鸭、鹅的数量。葡萄园暂时保持原来的规模。至于田地里;今年还要再种植一些春小麦;另外除了辽东府普遍种植的高粱、糜子、花生、地瓜等之外;她们家的田地主要种植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