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家的家奴,姓李没错,却非叫李尚,而是叫李勇。”
程瑶冷笑道:“我初见他,就认定他是李尚,之所以没有喊破,就怕认错了人。我既然敢当众指出他来,就不会认错。”
“程夫人,您真的认错了。”陆逊在那里赔笑争辩着。
另一面的黄顺,正拍着脑门,皱着眉头,想着李尚其人。这个名字很熟悉,只是在哪里见过,却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白雪见状,小声提醒道:“江陵城蔡府的李尚。当初就是他,怂恿蔡树,结果蔡树中箭身亡。后来,还是这个李尚,在曹操面前告发大舅,导致大舅乱兵中被杀。事后,他便不知去向,没想到却在这里碰上。”
黄顺得白雪提醒,恨得咬牙切齿,上前揪住李尚的前襟,怒道:“你这个卑鄙小人,今天撞在我手上,你自求多福吧。我会慢慢的折磨你,决不让你轻易的过去。”
陆逊拦住黄顺,小声说道:“当初蔡瑁的事,是我在背后主使,他不过是领命行事而已。蔡瑁的死,你要怪,就怪我吧。”
这时,黄顺的酒醒的差不多了。脑袋也清醒了许多。当初蔡瑁的死,他就怀疑过,是江东方面搞得鬼。现在,李尚在陆府出现,更是坐实了这个怀疑。而且,主使的人也有了,陆逊即使不说,黄顺也猜得到,定是陆逊无疑。
当时两军交战,蔡瑁精通水军,有蔡瑁在,江东在江面之上,就难讨便宜。江东想方设法除掉蔡瑁,可以理解。黄顺丝毫没有责怪江东的意思。
但李尚与陆逊不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绝难原谅。
(本章完)
第552章 黄顺谈志向()
当初是蔡瑁赏识并提拔了李尚,结果李尚却吃里扒外,主动勾结曹操,想攀更高枝。失败后,又抵受不住诱惑,被江东所利用,直接要了蔡瑁的命。这样的小人,有谁愿意用他,有谁敢用他?
蔡瑁的死,曹操固然是主凶,但曹氏的超强实力决定了,蔡氏几乎没可能杀曹操报仇。江东是主使,但江东此举,仅是为了战场的胜利,是公怨,而非私仇。复仇的锋芒对准江东,也不合适。
数来数去,就是这个李尚,罪大恶极,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不说,还是背叛故主的角色,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货色。
“大哥,你闪开,”黄顺粗鲁的推开陆逊,说道,“这件事,我心中清楚,你是职责所在,怨不到你。可这个李尚,罪无可恕,你就不要护着他了。今天让我撞上,是他死期到了。”
陆逊一把抱过黄顺,嘴巴凑在黄顺耳边,小声说道:“李尚本来是外放人员。知道这段时间你在柴桑,他本来可以不回来,冒生命危险的。可他有紧急军情奏报,宁愿舍身冒险,是个堪用之才。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放过他吧。”
“紧急军情?”黄顺瞥了李尚一眼,“那我也听听。如果能说动我,我可以考虑网开一面。”
陆逊连连点头:“本来我也是想着听完李尚的汇报,就去找你的。直接听李尚汇报,倒是省却我中间学舌了。”
于是,陆逊带着李尚,黄顺则带上白雪和程瑶,一同来到陆逊的密室。
坐定后,陆逊开口道:“李尚,前几天,你的飞鸽传书,我已经收到。你在信中说明,事关重大,你要进一步查证,为策万全,新的情报不再飞鸽传书,而是由你亲自赶回汇报。现在,你可以说了。”
李尚胆怯的瞅了黄顺一眼,他知道,此次汇报,其实是对着黄顺,所以,李尚不但把此前传回的情报,简要说了一遍,还把从江陵来到江东后的情况,大致说了说。
原来,李尚上次在江陵完成陆逊安排的任务后,自知荆州已无自己的立锥之地,便随陆逊来到江东,留在陆府。
陆逊是三国时期众多璀璨将星中最为耀眼的几颗将星之一,知人识人的本事自然高明,没多久,陆逊就发现了李尚做卧底的天赋。于是,李尚便被陆逊推荐,来到孙权身边,做了一名刀笔吏。
在孙权那里,李尚表现很是低调,但人才终是人才,孙权同样发现了李尚卧底的天赋,于是,破格提拔,提升李尚为军前斥候,派往合肥一带,刺探合肥军情。
“等等,”黄顺听到这里,打断李尚,对陆逊说道,“这样一来,李尚岂不是成了两面间谍?你怎么确定,他是忠诚于你的?蔡瑁的教训,还不够你吸取的吗?”
陆逊笑道:“蔡瑁事件发生后,李尚已经别无门路,只有投奔于我,才能有条生路。别人,一旦知道他昔日卖主求荣,是害死蔡瑁的元凶,避而远之是起码,一刀宰了才是正常反应。
李尚不傻,他是个聪明人,他若想在世上活下去,不被人戳着脊梁骨,活着死了都遭受唾骂,就只能效忠于我。他已经没有再次变节,另攀高枝的本钱。
这一点,李尚看到明白。李尚的变化,我洞察无余。所以,这才交于他卧底重任。”
陆逊是名垂青史的名将名相,他的用人,自然无需自己指点。既然陆逊敢用李尚,就有十全把握。黄顺提了一句,便不再提及此事,想了想,笑道:“今晚李尚的行踪被我喊破,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孙权的耳朵里,这会不会给李尚带来麻烦呀?”
陆逊傲然道:“一个好卧底,一次行踪暴露,就被置身于险地,这是庸才。这点子小事件,李尚自然能够轻松搞定。”
李尚看黄顺看向他,连忙说道:“我这次回来,孙权也是知道的。很久没回来,从合肥带回一些土产。陆大人于我有举荐之恩,回到柴桑,过府拜见,送些礼物,是人之常情。
深夜避人,更容易解释,即使是去见孙权,我也是尽量避开白天,我的行踪,越少人知道,我就越安全。”
黄顺听得点头,一下想起别的,笑对陆逊说道:“都说你对孙权如何忠心耿耿,没想到,你也是藏着心眼,竟然对孙权用间,真让我意外。”
“用间是孙子兵法所力倡,是事半功倍,甚至是四两拨千斤的谋略,没什么见不得人。”陆逊解释道,“再说,我对主公用间,也不是为了对付主公,只是要掌握主公身边,有没有人挑拨离间,对我陆家不利的情报而已。
再说,李尚是我亲自向主公举荐。我的安排,根本就没准备瞒着主公。”
黄顺笑了笑,不再纠缠这些江东的家事,转过头来,对李尚说道:“合肥的军务,不是孙权主张的吗?你获取重要军情,不向孙权汇报,跑来跟伯言说,这是什么道理?”
李尚说道:“这个情报,我自然也要向孙权禀报,但先说与后说,我不能违了规矩。”
陆逊笑道:“李尚毕竟是我的人,与我们陆氏和孙氏都有关的情报,当然要先告诉于我了。”
黄顺说道:“既然大哥说事后还准备告诉我,那就是与我也有关了?合肥的事情,我想不到,还能牵扯到我。”
陆逊没有接话,而是示意李尚,继续说下去。
李尚辗转来到合肥,从码头扛麻包开始,凭着一股子机灵,被驿馆守官看中,让他进驿馆,做了一名仆从。
有重要人物来到,尤其是官方人物,都是留宿在驿馆。作为一名斥候,能够在驿馆扎下根,就能及时获知许多情报。
李尚来到合肥期间,已经数度送出情报,不大不小功立了不少。前不久,被提报为斥候长,手底下有了五六个听使唤的兵。
这回刘备和黄顺造访柴桑,自然是江东的头等大事,不但江东内部为此忙碌,在外的斥候,也都接到任务,严密监视曹军动向,一旦曹军有异动,立刻回报。
李尚知道,曹军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在巢湖一带生事,给江东捣乱。所以,接到任务后,丝毫不敢怠慢,城里城外的动静,昼夜监视。
(本章完)
第553章 李尚心服()
合肥城内外,并无异常,军队照常操练,照常作息。
直到前些天,驿馆的孔头目告诉李尚,赶紧准备出二十间上好房间,有贵客要来。
要是平日,李尚当即就麻溜的去办了。但这回,李尚多嘴问了一句:“孔头,也没个公文、信物的,一下就是二十间房。万一上面碰到,小的怎么回?”
孔头目左右看看没人,小声教训李尚:“咱们就是干活的,打听这么多做什么?这是张将军身边人亲自安排下来的,谁要问,让他找张将军去。”
孔头目口中的张将军,就是合肥城的主将张辽。在合肥城,张辽说一不二。听说是张辽安排下来的,李尚再没说话,立刻准备去了。心里却在嘀咕:合肥是军事前沿,战事频繁,从来只有官员巡视才会来合肥。这伙人,没有官方公文,显然不是官里人士。民间能够凑齐四五十人的队伍走南闯北,自然就是那些商贾人家了。
可合肥城城小财薄,什么商贾,会到合肥来?而且关系这么硬,直接通上了张辽这条线。
心中存着疑惑,李尚就对此事上了心,待到天黑,果然进来一批神秘的人物,李尚偷偷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人。
“敢情是一人一间房!”李尚暗暗咋舌,“这是何方神圣,谱摆的不小。”
李尚不是伺候茶水的,自然没法子接近他们。而且,他们自己的防备,也很是严密。除了来到的当晚,张辽进去过一趟,此后,就再无其他人能够进入。就是专门伺候茶水的,也是伺候到守卫线为止,里面,根本进不去。
这里面,肯定有情况,绝不是寻常商旅百姓那么简单。做出判断的李尚,迅速做出安排,调集自己的人手,全力监视这股子人。
谁知,两天后,他们便匆匆离开了。就像他们匆匆来一样,神秘中透着诡异。
他们是晚上悄悄走的,李尚直到第二天,才得知这个消息。为了获知他们的去向,李尚托关系询问昨晚的守城士兵,结果都说没有这么庞大一只队伍出城。
这就奇怪了!李尚摸不着头脑的同时,敏锐的意识到,这些人,来者不善,很有可能,就是冲着江东来的。
于是,李尚迅速将此情写下,飞鸽传书,传回柴桑。让孙权和陆逊提前做好准备,争取在江防线上,擒获这批人,防患于未然。
情报送出后,李尚并没有放下此事。这些人没有翅膀,不可能插翅膀飞了。晚上城门紧闭,他们只要出城,就一定能留下蛛丝马迹。
于是,李尚找借口来到朝向江东的一段城墙,仔细的寻找,终于在一处城墎上,发现攀爬用的抓钩抓过的痕迹。
痕迹很浅,若不是有心仔细观察之下,根本发现不了。有了这个发现,李尚已经可以确定,这批人,正是冲着江东去了。
但他们是什么人,去干什么,李尚还是不清楚。为进一步弄清他们的来历和动机,李尚又做了进一步调查。
得亏李尚平日的人缘好,与各处的士兵都处的很好。李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去了军库,找借口请守库吏出来喝酒,李尚假意说驿馆前段时间支取了一些物品,账目记得不清,怕上面月底查账发现不对,责罚下来,想委托守库吏,偷偷查查军库的出账,看看有没有规模二十人左右的装备出库。
这种小事,守库吏当然爽快的答应,特别是李尚为了此事,还搭上来一顿酒菜。守库吏很热心的在酒足饭饱之后,带着李尚回到军库,立刻就开始对账。
李尚此举,不过例行公事,也没想着就能有什么收获。他倚在墙上,正望着天边的白云发呆呢,守库吏就大叫其过去。
李尚凑过去一看,出库记录清清白白,就是前两天的事:出库百炼环首刀二十口,牛角弩二十架,牛筋弯弓二十支,另配箭矢五千支。另外还有秋衣和冬衣各百件,野战口粮十天量二十份等等。
守库吏笑道:“这是你们驿馆总管亲自来支取的,不知你们漏掉了哪一笔。”
李尚快速浏览了一遍,便牢牢记在心里,嘴上说道:“这些是上头的领用,如何能到我们头上,还有别的出库吗?一并看看。”
守库吏招呼李尚一起看,李尚看出十天以后的出库记录,这才合上账本,说道:“这里没有,我回去再问问,他们记茬了,也是有的。”
守库吏笑道:“没帮上什么忙,白叨扰你一顿酒。”
李尚已经开始往外走了,闻言笑道:“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挣来的钱,不花,捂着下崽啊。在这里,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抽调上战场了。有酒有肉的日子,能过一天算一天呐。”
这是一个大情报,通过这个出库记录,至少可以确定,这批装备,都到了那批人手中。这么点人手,去硬碰巢湖水寨,是不现实的。只能是偷摸搞些小动作。
要做小动作,仅仅针对巢湖水寨,就太小儿科了,李尚做换位思考,要是我,这个时候,正值黄顺和刘备在柴桑,潜入到柴桑,伺机搞破坏,才不枉我千里迢迢走上这一趟。
在心中确定了对方大致动机后,李尚马上回到驿馆,想办法询问那批人的一些面相特征。若能掌握住其中一两人的显著特征,对江东捕获他们,有极大的裨益。
小心问了一圈,收集上来的有用信息寥寥无几,其中一个,有一人左腮处有一个黑痦子,很是明显。但李尚很谨慎,这样的特征,极有可能是故意做出来,迷惑旁人的。拿不准的情报,不能轻易采信。
还有一个,蓝眼睛,高鼻梁,肤色很白的特征,引起李尚的注意。肤色可以作假,但蓝眼睛、高鼻梁,很难作假。这算是个明显特征。
除了这个,李尚再无其他收获。于是,李尚寻了个借口,陪同孔头目出城,途中遇到劫匪,李尚为掩护孔头目逃回城里,自己却被劫匪制住,带走了。
扮演劫匪的,自然是李尚的手下,以及他们临时招募的群众演员。李尚脱身后,对手下简单做了安排,就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奔向江东。
(本章完)
第554章 聚歼对手()
李尚说完,便小心的退回一边,抄手等着陆逊和黄顺说话。
陆逊拿手敲着桌子,沉思半响,方才说道:“这个李尚的推测,有些道理。区区二十来人,千里迢迢的,动机肯定不一般。按李尚的说法,这二十人的事,极有可能只有张辽知道,其他人,甚至李典和乐进将军,都不知此事,可说是高度机密。用来对付我们江东,有些杀鸡用牛刀了,多半,还是针对着你老弟或者刘备来的。”
陆逊和李尚,都已经锁定了幕后指使是曹氏,而黄顺,却另有考虑。尤其是听李尚说起,二十人中有人蓝眼睛、高鼻梁、白皮肤,这不就是西北羯人的长相特征吗!
如果真有羯人在其中,这二十人,来自西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矩子家族和西域墨门,都有可能是幕后指使。若是如此,目标也就确定了,非黄顺莫属。
他们能打通张辽的关系,让张辽为他们提供方便和补给。这说明,他们在中原的势力,已经非常雄厚。或者说,他们此行,得到了中原势力的支持。
黄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司马懿。司马懿与西域墨氏走的很近,墨昆死后,横隔在他们之间的障碍已经消失,他们完全可以携手,精诚合作。
西域墨门要对付黄顺,通过司马氏的协助,走通张辽这条线,完全有可能。
若没有司马氏这样的中原豪门的插手,黄顺相信,就算矩子家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