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虽然被动的等待刘子羽现身,却是黄顺能够撇开褚仁,盯上墨昆的唯一捷径。
黄顺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联络王珣,告知他,自己准备配合曹操,对付墨昆,以王珣对墨昆的仇恨,肯定会全力配合。然后就等待那个刘子羽。
另一方面,黄顺通知褚仁,让他把墨昆的最新行踪告诉王珣和祖蓝。如果那个刘子羽迟迟不现身,就只能让王珣和祖蓝想办法,逼墨昆主动现身。只要能够盯上墨昆,就算大功告成。
但是,离开褚仁的力量,黄顺那点侦查力量,毕竟薄弱,需要从曹操处取得支持。所以,黄顺必须与曹操有所配合才行。
要取得曹操的配合,说不得,黄顺也要拿出诚意来。为这个,黄顺也做了一番功课,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事先想好了。
黄顺告诉曹操刘子羽的事,并把自己的猜测也说了出来:王珣拿下凉州城后,刘子羽很可能还会出现。估计就要谈合作的事了。
曹操果然厉害,黄顺不过提了一嘴,他立刻便意识到,刘子羽与在邺城对付黄顺的那波人,不是一伙的。看来,墨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好几张嘴,同时对外。
曹操这么一作判断,黄顺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说不定,这个,也是可以利用的漏洞。
黄顺没有一直纠结这个新的重大发现,接下来,便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的向曹操讲了,当中一些节点,需要曹操的人暗中跟住墨昆,也特别点出来。
当然,鉴于曹操对王珣不信任,王珣的角色,在黄顺嘴里全换成祖蓝。
曹操很用心的听着,听完后只做了一个评价:纸上谈兵。
按黄顺的意思,这一切,都将发生在河西。而河西,无论曹操还是黄顺,都不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跟踪盯梢这样隐秘的事,极端危险,既容易跟丢,又容易暴露。
曹操点出黄顺方案中的最大缺陷处,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只让黄顺去邺城与曹植谈。对付墨氏的任务,曹操已经交给曹植全权办理。
黄顺不禁再次佩服曹操的用人,曹植与黄顺关系最好,由曹植牵头办理,确实能够与黄顺配合默契。而且,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活,也确实是曹植来经手,最为合适。
因为在黄顺看来,曹操给曹植的定位就是家族的守护者。当家族繁荣昌盛时,没有曹植什么事,曹植大可以诗酒女乐,纵情人生;但一旦家族遭遇危险,台面上的曹丕、曹彰等辈无法应付时,就该曹植出手了。
这次对付墨氏,曹操启用曹植,再次印证了黄顺的这个判断。
如此一来,黄顺就没有必要在潼关大营长待,曹休已经带领虎豹骑向蒲坂开拔。按曹操的说法,一月之内,拿下潼关,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曹操敢说没问题,那就一定没问题。羌兵的事,曹操也说了,本来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回河西,在潼关战场歼灭羌兵主力,早就在曹操的计划之中。
这样,黄顺便收拾行装,再次踏上归程,前往邺城。
在邺城,需要黄顺处理的事情就繁杂的多,多是生意上的往来。尤其是与曹氏秋意斋的生意,更需要黄顺与曹丕、曹植、曹宇等人沟通到位。
塞外的生意,黄顺没想独吞,从一开始,黄顺就准备与曹氏合作共赢。现在,黄顺已经在定襄和榆林一带,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市场,河西那边,将来更有可能是主市场所在。
货品来源有了,如何周转、运输,以及寻找潜在商家,就迫不及待的摆在黄顺案头。
整个周转链条中,邺城是重要的支点,只有取得邺城曹氏的配合,襄阳以北的整个周转链,才能运转正常。而襄阳以下的周转链,黄顺早已打通,不存在任何问题。
邺城的存在,可不仅仅是周转节点那么简单,有秋意斋的存在,所有货品到了这里,至少得截留下一半。这是黄顺奉送给曹氏的大礼。当然,礼尚往来,秋意斋的收益,黄顺也能抽取一部分。
黄顺在邺城一下损失一半货品,当然不会大撒手,任由曹氏兄弟去分配。分配方案上,他得参与,至少,他得帮助许蒙和褚仁争取一部分份额。
另外如荀家、刘家、张氏、王氏等冀州大族,黄顺也会照顾到,好人不能都让曹氏做了。司马氏就免了,黄顺还没那么博爱。
人脉关系,黄顺最为看重,这是黄顺冀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黄顺没有地盘,没有多少武装力量,如今却混的风声水起,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人人仰望的存在。靠的就是他的人脉。如果把黄顺现有的人脉关系抽离,就会发现,黄顺只是襄阳一介纨绔子弟而已,根本不可能掀起什么大浪。
这些东西,都是当初黄顺来邺城,与曹丕他们谈论成立秋意斋时,大体确定的大框。只是那时候,不但曹氏兄弟,就是黄顺自己,也不清楚,这个生意,能做到多大,做到什么程度。一切取决于黄顺定襄之行的成败。
现在,黄顺已经从定襄满载而归。而且此前,往来生意已经开始。黄顺所有发往襄阳的货,全部经转邺城,秋意斋收取费用后,帮忙运往襄阳。
这种模式,类似于试运行,双方都在试探。可以预见,以后的生意规模会越来越大,秋意斋肯定不会只满足于中转,赚那点手续费;而黄顺,也不会把邺城至襄阳的路上一切事全交给秋意斋,自己大撒手。
夏吟坊和秋意斋如何更好的合作共赢,需要黄顺和曹氏兄弟坐下来,好好谈谈。
(本章完)
第325章 密议(上)()
回到邺城,曹丕、曹植和曹宇等曹氏兄弟都是睁着一双兔子眼,出城迎接黄顺。黄顺见状,便笑着打趣:“你们不会是集体熬夜商量怎么在我身上榨油吧?这么拼命!一顿好酒就能搞定的事,至于嘛。”
曹丕笑骂:“整个冀州都是我家的封地,我们稀罕你那点小钱?为个女人熬夜还可以考虑,为你,臭美吧你!
你不会忘了自己的身份吧,你可是我们曹家的女婿,仪式还没办呢。父亲大人可是关心着这事呢,他老人家战事忙,不能赶回来,便特意叮嘱我们,办好你们的成亲大典。
你小子这回,可不仅仅是娶曹珊那么简单吧?出门一趟,简直饥不择食,见到漂亮姑娘就往上扑,你自己数数,你这一趟,往家里划拉多少了?
这么大的仪式,时间又这么紧,我们白天黑夜的为你忙碌,不但毫无怨言,还受你嘲笑。真是何苦来。”
黄顺这才记起,自己还欠着曹珊、许灵和褚英她们一个婚礼呢。
“少在我面前诉苦夸功,我可不吃这一套。”黄顺略略一感动,迅速恢复原本的机灵,“妹妹出嫁,你们这些做哥哥的,跟在后面张罗,是应该的。先说好,我是不会领你们的情的,待会谈起生意来,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曹植接口道:“那我们就先找个地喝酒吧,接风谈生意,一起撸了。不知怡红院那里,黄顺还敢去吗?”
黄顺还真犹豫了下,然后壮胆道:“你们敢,我就敢。”心里却道: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四个,毕竟是男人,万一再来个女刺客,他们的警觉性,到底不如程瑶。说什么也得把程瑶拉上。
与草原、帐篷、牛羊打了大半年交道的黄顺,初回城市生活,仿佛久旱逢甘露,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在欢快的呼吸。置身灯红酒绿的怡红院,看着衣着暴露,热情似火的歌姬舞女,还未喝酒,黄顺便先自醉了。
席间,黄顺得知,曹宇竟然是秋意斋的大掌柜,曹丕和曹植,不过是入股而已。这让黄顺对曹宇,刮目相看。
当初与曹宇初遇,黄顺就感觉,这家伙特别会来事,懂得抓机会。现在看,果然非同凡响,虽然梦中远没有曹丕和曹植有名,但接人待物、打理生意上,却比他俩强得多。
与黄顺谈生意经,曹宇是主力,曹丕和曹植只顾着左拥右抱,不过偶尔插上一两句。
严格的说,黄顺骨子里就不是什么大方的人,之前许给秋意斋许多好处,是因为那时的黄顺,也不敢想象,边塞的生意,会如此的大。
仅定襄一带,呼延煌和俟奴完我就跟黄顺保证,只要不是遭遇大灾,每年给黄顺供应两万匹战马,不成问题。
仅此一项,折算成金钱,就是天文数字了,再加上牛羊、毛毡等,这里的油水,实在太大,大到一下割舍出一半,黄顺想想都感到肉痛。
所以,谈判一开始,黄顺就表示,原来的框架有问题,要重新谈。
曹氏兄弟准备好的方案,都是在原先的框架内做出的进一步完善,当然不会轻易同意。
黄顺便拿出算盘,详细的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表示自己不是小气人。自己家大业大,要维持住这个大生意,投入也是天文级别的,怎么着也得有所补偿,不能黄顺自己一人承担。
谈生意,连曹宇都不是黄顺的对手。不过,他们自有自己的招数对付黄顺。
“你走这一趟,确实辛苦了,”曹植正色跟黄顺说道,“但我们也没闲着呀。不说别的,就说秣陵那边,没有我们兄弟,早就被孙权收回了。这边生意再大,能有秣陵城大吗?”
曹丕跟着说道:“是啊,江东那边,若不是我们强力压着,早就大乱了。你回去,怕是第一要紧事,就是处理那边的事情,那才是你该费一番脑筋去打理的。
我们谁跟谁,都是兄弟,怎么都好说。钱到谁口袋里,都一样嘛。我这边钱赚多了,我那亲妹子一开口,跟我要点钱花,我这做哥哥的,能不给吗?少给都不好意思。”
黄顺直接笑骂:“少来,我还没穷到让媳妇跟娘家要钱花的地步。我也丢不起那人。不过,秣陵的事,确实是让你们费心了。我不让一下利,确实说不过去。”
“这就对了嘛。”满座抚掌欢笑。以下,谈判便在热烈和友好中进行。双方都是能够直接拍板的人,虽然是涉及上千万贯的大生意,却不会成年累月的拖着谈不拢,甚至酒席未过半,双方已经握手预祝合作愉快了。
框架没有变,黄顺的货品经过邺城,还是要被截留一半。只是,截留出的一半中,黄顺享受一成的收成。
本来,曹氏兄弟的意思,黄顺不用插手,只等着数钱就行了。但黄顺坚持自己要掌握其中一成货品的买卖流向。
这一成,是黄顺为邺城那几个大族准备的。虽然一成看上去不多,但架不住基数大,仍然足够各大族之间分配。
货源上,黄顺也不再垄断,而是允许曹氏派人常驻榆林,做他们自己的生意。作为交换,夏吟坊也会在邺城常驻,负责接手货物,往南方运输。沿途的安全,由秋意斋担保,但押运的人手,却是以夏吟坊为主。
这样安排,双方各自有舍有得,黄顺出让利益更大一些,谁让曹氏兄弟在秣陵一事上帮了他大忙呢。
这回回到邺城,黄顺没有再住许蒙家,而是全数人马,搬到曹植那里。这样安排,既方便黄顺与曹植密谋共同对付墨氏,又向外界展示,黄顺并没有因为自己看好曹丕为世子,就舍弃与曹植的友情。
当晚,众人喝的大醉回府,一宿无事。第二天,黄顺和曹植就拒绝一切访客,只有两人独处,躲在府中最为隐秘处,共同计议对付墨氏。
曹操手下有个专门的组织负责收集各处情报:暗影卫,极其隐秘,原来是荀彧一手负责,后来荀彧过世,曹操便亲自接手,不再假手外人。这几年,曹操开始有意让曹植接触暗影卫。
暗影卫名称听起来唬人,其实其成员,大都是手无寸铁,人畜无害的小老百姓。正因为他们普通,所以,没人对他们的存在,抱以警惕,更方便情报的收集。
(本章完)
第326章 密议(下)()
这些年来,曹操因为军事上的需要,暗影卫组织扩张极为迅速,各州县都有成组织的暗影卫存在。情报的传递,也有专门的路线,根本不走官方正规驿站。只有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驿站发朱红信件。
朝廷的驿站系统,见到朱红信,必须确保其最快最安全的送达曹操手中,否则,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暗影卫的组织架构,外松内紧。外线人员,根本就是普通老百姓,不过是挂个名,连暗影卫这个名号都未听说过,更不可能像朝廷命官般领什么俸禄。
他们的任务,只是留意当地的情报,只有送出有价值的情报,才会领到暗影卫派发下来的奖励。
如果能够送出几件有价值的情报,当地的暗影卫组织,就开始重视这个点,对其进行考察,如果符合条件,就层层上报,吸收其为暗影卫的正式成员。
正式成员与普通外线比,有薪水可拿,虽然不多,到底是组织的人了,过年过节的,也有福利分发下来。
这些正式成员,还是不知暗影卫的存在,只知自己是为朝廷、为曹氏效力。
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县,只有五六个正式成员的名额,而非正式的情报员,数量则没有限制。全看该县小头目招揽人手的本事。
县一级的小头目,一般是县丞,或者胥吏担任,都是在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样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为暗影卫服务,只知自己在职责之外,干点收集情况的外务,挣点外快而已。
县一级的组织,都算是暗影卫的外部组织,暗影卫对他们的管控,极为松散。同样的,这些外围被发现,被策反,对暗影卫也造不成丝毫损失。
暗影卫的真正核心,只部署在州一级。像荆州这样的大州,暗影卫也不过安排了两三人负责而已。他们的任务,是掌管全州人事、钱财大权、发布情报收集命令、考核绩效等,最主要的工作,是他们掌控着全州所有的情报,通过分析筛选,去芜存菁,择出有价值的情报,上报邺城。
这些人,都是曹氏绝对的核心,由曹操亲自任命。只要对曹氏足够忠诚,曹氏便保全其全家,衣食无忧,子孙后代,官运亨通。
当初荆州大战前,曹操便提前几年,安排程昱负责荆州方面的情报工作。黄顺初出江湖,出使江东时,指使蒯蔡两家,阻扰黄顺前进的,便是程昱。
后来,曹操起了以襄阳为曹氏保障的想法后,便开始考虑将暗影卫付之曹植,由曹植掌管。曹植接手暗影卫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调查墨氏一事。
初接手这个任务,曹植很是挠头了几天。没头没影的事,没有任何抓手,就让他去查墨氏渗透中原的势力分布。这分明是难为人!这让曹植怎么下达情报命令?
墨氏的人也不是脸上刻字的,更不会主动承认自己是墨氏中人,没有任何把手可以凭依,完全就是老虎啃天,无处下嘴。
但曹植不愧是曹植,没有一味的抱怨曹操为难于他。很快,曹植就有了自己的思路。
根据汉室的绝密记载,墨氏中人,谋生手段上,擅长工艺制作;厮杀打斗上,擅长隐身刺杀。
根据邺城暗影卫的分析,上次黄顺在邺城遇刺,就是墨氏刺客的手笔。既然如此,曹植便能肯定:至少,墨氏已经渗透进邺城。
初始得出这个结论时,曹植很是吃了一惊:没想到墨氏已经渗透的如此之深了。但换位思考下,曹植很快释然:邺城是曹氏的核心,换他做墨氏决策人,也会千方百计派人打进邺城。
曹植把自己想象成墨氏大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