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皇后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孝景皇后传-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肤色白腻如羊脂玉,一双剪水瞳水光流转,浓密的眼睫隐瞒着心事无限。

    嘴上虽是一直微微笑着,却并不让人觉得怎样暖,反而有些压迫之意。

    这样奇特的女子,通身的气派倒不似长安中原的皇亲国戚,而是颇似西北边疆异族女子一般冷艳清丽。

    王娡不由得仔细瞧了,不知她究竟是何人。

    见她多看了几眼,太子妃悄悄在她耳边说:“那位便是吴王的王妃了。”。

    王娡一听,立时醒转过来。

    前夜的不速之客擅闯太子府自然不是偶然,吴王也着实是太子的心腹大患。

    如今只静静等待时机,将来必欲除之而后快。

    想到此节,王娡看向吴王妃的目光更为复杂,不知她这个王妃,究竟是怎样思怎样想的?素日听太子说夫妇二人感情颇深,想来此次事她也该是略有了解的了。

    由此,她看向吴王妃的目光不由得更加复杂。

    吴王妃似乎并未感觉到任何异样,仍旧垂目静静品尝着茶盏中的碧色茶汤,是上好的“雨过天青”。

    袅袅升起的乳白色的茶汤蒸汽,映得她容颜有些虚浮的不真实,倒是比骤然看过去柔和了几分。

    吴王生性狷介阴狠,好战喜功,面目也是阴沉不善。

    如今看来这位王妃也并不是个好相与的,并非柔弱无知的大家闺秀,想来也该是有出谋划策之功的。

    如此一来,太子若是想早日战胜吴王,倒很要费一番心思呢。

    王娡静静想着,不知来日太子胜算几何?

    她的手指轻轻叩着白骨瓷茶碗,这是她在闺阁之时便有的习惯。

    这样凝神想着,几乎视周遭环境于无物。

    乍然之间,却是只觉得衣衫微动,隐隐有一阵香风。

    王娡受惊,方才抬起眼来,却看见吴王妃正盈盈立于面前,微笑着注视于她。

    王娡乍然之下,不知她找自己何事。

    当下却仍旧尽力笑得不露痕迹,站起身来道:“妾身失礼,见过王妃。”。

    吴王妃亲自扶了一把她的手肘,笑道:“姑娘有了身孕,是万万站不得的。如此多礼,倒叫本王妃心中不安。”。

    王娡方才依言坐下,笑得极温婉:“方才妾身才与太子妃娘娘道,觉得王妃容色过人,气质端和,倒不知是哪位亲王好福气娶得王妃呢呢。”。

    吴王妃笑意愈胜:“我并非亲王王妃,而是吴国的王妃,名唤沈景运。”。

    王娡留神看了,觉得这位吴王妃倒是与外表不同,似乎是极懂礼的一个人,言谈举止也大方,并不见怎样骄纵狠毒,只是到底相知不深,不敢妄下结论罢了。

    吴王妃目光流连在王娡已经隆起的颇为明显的小腹上,道:“如今贸然前来,姑娘可不要觉得我无礼才好。实在是见姑娘即将做母亲了,特意前来恭贺。”。

    王娡低头笑着抚一抚小腹,目光柔和:“王妃很是温柔平和,想来也必定是做了母亲的人了,方才如此罢。”。

    吴王妃的目光有一瞬间的失神,旋即复归平常:“我曾育有一子一女,只是可惜儿子早逝,如今便只剩了一个女儿了。”。

    王娡听的她提起自己的儿子,心中骤然一惊,便知道必定是曾与太子有过争执后被太子所杀的吴王长子。

    丧子之痛,焉能不报?

    她当下只作浑然不知,敛目道:“王妃节哀。”。

    吴王妃微微一笑:“已是许多年前的陈年往事了。景运谢过姑娘关怀。”。

    她目光依依不舍地停留在王娡的小腹上,温柔道:“看姑娘今日这个样子,许是有六七个月了罢?”。

    王娡颔首而笑:“王妃好眼力,已是七个月了。想来不出三月便要临盆。”。

    吴王妃点一点头:“宫中生养孩子不易,姑娘好自将养着,来日诞下麟儿我再来前往祝贺。”。

    二人又絮絮谈论了生儿育女的种种,不时相视而笑。

    乍看起来,一派和乐融融,倒也投机。

    只是王娡虽然与她谈笑风生,心里却仍然时时刻刻顾忌着她是吴王的王妃,并不敢怎样深谈,不过面子上转圜的过去也就罢了。

    正谈笑间,榘允出来,道是太后与长公主便要出来了。

    于是众人也纷纷止了谈笑,只凝神屏气静静等待。

    不过片刻,便看见月影纱后面转出来两名女子,年长者便正是太后。

    今日太后带着紫金冠,落下的珍珠垂面纷繁复杂,倒让人看不清她的容颜,只觉得太后整个人如在云端之中,气度巍峨,华贵无比。

    她身旁有一个年轻女子小心搀扶着,倒不是寻常宫女姑姑装束。

    王娡心知,这必是长公主无疑了。

    许是前几日听了关于长公主的传言,王娡对于她是怎样的女子便是揣测颇多。

    如今她低着头看不清楚容颜,乍看之下,只觉得身量苗条,婀娜动人,举手投足别有一番端然之气。

    长公主极为细心体贴,服侍着太后坐稳了,方才静静退到一旁坐下。

    王娡见她抬起头来,便留心去看。只见她与太子生得极为相似,皆是眉眼之间神采奕奕,剑眉星目。

    只是比之太子的英气勃勃,她倒是更多了些女子的温柔婉约。

    或许是刚刚做了母亲的缘故,整个人仍旧是温柔和蔼的,嘴角带着笑意,让人见之可亲。

    只是天生的气度,却仍旧是有不可小觑之态。

    长公主是太后唯一的嫡女,向来备受太后疼爱。

    且她自幼聪明颖慧,与寻常女子大不相同,颇有些帝王家的凛然之气。

    因此太后更是宠爱有加,不舍得她远嫁外地,便在长安城中替她择了午安侯为驸马,府邸便修建在皇宫旁边,母女二人得以常常相见。

    如今诞有一女,取名陈娇,据说也是生的活泼俊俏,颇为可爱。

    且太子自幼在她的照拂下长大,读书写字,长了十余年。

    因此与她感情极深,姐弟二人常常互为问候,即便长公主出嫁后也不曾改变半分。

    王娡心知,这样的女子,若是与自己交好,必定是利大于弊的,无异于为自己的后宫之路添砖加瓦。

    于是当下便拿定了主意,需得尽力亲近她才好。

    却也知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便落了刻意。

    天长日久,需得静心等待来日才是。

    因此王娡只安静移开目光,看着手腕上的水玉流珠,浅浅微笑。

第七十章 登基(三)() 
太后端坐于高高的凤椅之上,王娡看不清她的容颜,只觉得她似乎极为劳累,却仍旧是强撑着的样子。

    想来也是吧,连日的礼仪忙碌,兼之眼疾愈重,在这样一个已经年逾五十的妇人身上,的确是难以承受。

    长公主含笑看着台阶下静静肃立的诸人,目光经过王娡时,在她明显的小腹上停顿了一瞬间,抬眼仔细看了看王娡的容颜,方才移开目光。

    这样沉寂片刻后,太后开口了,声音里却是一点疲惫之态也没有,只是有着帝王家特有的庄重:“今日是新帝登基,诸事繁多。你们皆是朝廷命妇,后宫妃嫔。一举一动必得遵小礼,守大节。不可落了错处使得朝野之上,异族之中传为笑谈。”。

    众人听了,皆屈膝行礼:“臣妾谨遵太后教诲,必容色有度,进退知礼。”。

    太后方才满意地点一点头,温和笑道:“既然知道了,便都起身罢。”。

    却是一名穿着官服的官员走了进来,王娡见他青色百翎的衣制觉得颇为眼生,冲容芷投过去一个微微有些疑惑的眼神。

    容芷见机,轻声说:“这是宫里司礼部的官员。”。

    那名官员冲着太后行了一礼:“太后恕微臣冒昧。吉时已到,请各位娘娘王妃移步太庙。”。

    宫中太庙,便是举行各种大典之处,不仅仅是登基大典,连带着皇帝大婚,后宫妃嫔晋封,都是在太庙举办的。

    众人听得他这样说,便纷纷起身,前往太庙。

    从未央宫至太庙的路途并不怎样遥远,王娡看着几十余人缓缓行着,端得是个个雪肤花貌,华贵端庄。

    她们这样的人,难怪该是市井之人羡慕极了的。

    她因着身孕,走的便也缓慢,只与姁儿静静携手。

    姁儿的手心冰冷,面色也有些苍白,王娡只道她是紧张慌乱,未曾做他想,只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行了一盏茶时分方才走到太庙,虽是人数众多,熙熙攘攘,却井然有序,分毫不乱。

    王娡冷眼看了,除去诸侯亲王外,仍有着玄色的武将与着青色的文臣。

    她想起日前太子深夜曾经对自己说过,如今国家历经多年征战,以休养生息为主,武将多是未曾经历过战场,并不怎样能征善战。反倒不如一些诸侯国,全民尚武,倒是能人异士颇多。

    王娡因此留心看了武将们的神色,果然并无怎样的骁勇之气,反倒是有些唯唯诺诺,登不得台面之感。

    当下微微叹了一口气,武将立国,她怎会不知?

    而如今这样看来,倒是让人更加忧心。

    中原无可用之将,边关异族却战功赫赫,诸侯国也是能征善战。

    怎能让人不忧心忡忡?

    若是广招贤士,举办武举,她慢慢想着,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只是武将之患,前朝早已饱尝。如何能有能征善战之士,且让他们忠心于朝廷,倒真真是一件难事。

    王娡心里虽然想法万千,脸上却是一个普通妃嫔应有的恭顺柔和,静静垂首立于队列之中。

    朝野后宫自然是相通的,朝臣们亦是掩饰着看向王娡隆起的腹部。

    本朝自古便有朝臣与得宠妃嫔沆瀣一气的状况,而身在朝堂之上,最简单的弄清楚何人受宠,便看是否有孕。

    如此想来,粟婉容也该颇有些党羽才是。

    如何能够培植亲信又不落下牡鸡司晨之嫌,的确值得她费一番功夫。

    正静静想着,却听见宫中弦乐府奏出激昂之音,抬眼望向天边,正是红日高照的时刻。

    便是登基大典之时了。

    首先是由着司礼监的官员们分成整齐的两列走了出来,手上皆持有凤翎之物。

    随后王娡便看见太子自台阶上缓缓而上,已是一身明黄色服制,眉目之间是无尽的意气风发。

    皇帝登基之礼极为繁琐复杂,需得司礼监陈御座于奉天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宫乐府设中和韶乐。

    这些仅仅是仪式前期的准备工作,所谓司礼监、钦天监、尚宝司、宫乐府,都是礼部的旁枝分系。

    司礼监,下设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

    钦天监的虽是司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亦可以从旁协助登基大典,有监正、监副等官,向皇帝汇报天意,以择良时。

    尚宝、宫乐府则负责负责典仪,祭天台的安置,并仪式中的舞乐。

    这便是筹备登基大典的主要司职了。

    是日,早,需遣官告天地宗社。太子需着具礼服告几筵,拜祭祖先。

    这是登基大典的序幕了,其次便先要由礼部的官员分别到天坛、先农坛、太庙告知祖先。

    至时,鸣钟鼓,皇帝衮服御奉天门。身着黄色衮服的太子登上太庙后,登基仪式方才算正式开始。

    早就等在太庙前的官员都身着朝服,在大鸿胪等官员的引导下,经过金水桥依次进入。

    只是此时仍旧不能随意窥伺,想来是法师等人仍旧还在太庙内静心做祷告,所以朝臣们只能留在太庙的台阶之下上。

    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两侧,等太子于太庙内祷告结束出来后方才可起身。

    太子登上太庙台阶后,便端然就座。朝臣们们这才依官阶高低鱼贯进入,对太子上表道贺。然后,司礼宦官正式宣读诏书,以昭告天下新皇登基。

    整场仪式极为繁琐复杂,需要五个时辰方才结束,王娡静静立于队列之中,努力抵御着小腹的滑凉,生怕落下话柄。

    她远远地望着太庙祭天台上神采奕奕的太子,几乎要落下泪来。

    他的夙愿得偿,而自己的呢?

    大鸿胪声音苍老,却是有着说不出的庄重:“皇天之命不于常,唯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实其宜也。皇五子刘启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爱护天下子民。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为天下苍生福泽计,立为新帝,肇基帝胄,承天应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羣下百辟,不谋同辞。汉有天下,历数无疆。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之威,谨择元日,与百僚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大神。惟大神尚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钦若景运,以命于裕。夫树君司民,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汉、,靡不以上哲格文祖。故能大拯黔黎,垂训无穷。四维弗树,宰辅焉依,为日已久。深恶俯悼横流,投袂一麾,则皇祚克复。唯愿及危而能持,颠而能扶,奸宄具歼,僭伪必灭。诚否终必泰,兴废有期。至乃三灵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和协,岁月兹著。是以群公卿士,亿兆夷人,佥曰皇灵隆鉴於上,汉朝款诚於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极不可以暂旷。遂逼群议,恭兹大礼。猥以寡德,托于兆民之上。虽仰畏天威,略是小节,顾深永怀,祗惧若厉。敬简今日,升坛受禅,告类上帝,用酬万国之嘉望。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天。惟明灵是飨。”。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王娡静静听着,只觉得这一切离自己似乎极为遥远。太子端跪在大鸿胪面前,待到诏书宣读完后,方才朝着祭天台上的祖先灵牌郑重拜了三拜,伸手接过诏书。

    大鸿胪扫视诸人:“吾今以天命启文皇帝,四方来朝,当共贺之。”。

    众人闻得此言,齐齐下跪,高呼吾皇,三曰万岁。

    王娡额头轻轻触碰着光滑的白玉砖面,想来万人之上,便就是如此了罢。

    自有光禄勋恭敬递上盛装在玛瑙玉盘中的开国诏书。一道明黄,几乎刺眼。

    皇帝徐徐展开诏书,声音朗朗:“皇帝臣衍,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刘氏以历运斯旣,否终则亨,钦若天应,以命于衍。夫任是司牧,惟能是授。天命不于常,帝王当是我族。咸以君德驭四海,汉功子万姓,故能大庇氓黎,光宅区宇。汉代云季,世主昬凶,狡焉羣慝,是崇是长,肆厥奸回暴乱,以播虐于我有邦,俾溥天惴惴,将坠于深壑。九服八荒之内,连率岳牧之君,蹶角顿颡,匡救无术,卧薪待然,援天靡诉。衍投袂星言,推锋万里,厉其挂冠之情,用拯兆民之切。衔胆誓众,覆锐屠坚,建立人主,克翦昬乱。遂因时来,宰司邦国,济民康世,实有厥劳。而晷纬呈祥,川岳効祉,朝夕坰牧,日月郊畿。代终之符旣显,革运之期已萃,殊俗百蛮,重译献款,人神远迩,罔不和会。於是羣公卿士,咸致厥诚,竝以皇乾降命,难以谦拒。齐帝脱屣万邦,授以神器。衍自惟匪德,辞不获许,仰迫上玄之睠,俯惟亿兆之心,宸极不可乆旷,民神不可乏主,遂藉乐推,膺此嘉祚。以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