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后,徐知诰盯着卢绛、蒯鳌,几乎是一字字道:“更要有不惧一死,誓死不叛的气节。。。。。。两位可有乎?”
卢绛、蒯鳌相识一眼,连忙起身离开小案,到堂中下拜,“国家者,养我血肉之躯;丞相者,予我安身立命之所。为报国家,为报丞相,我等何惧一死?”
闻言,徐知诰神色触动,连忙走下堂中,亲手扶起两人,感动道:“国家得贤臣如公等,岂能社稷不兴?我得良佐如公等,大业岂能不成?若果真社稷不兴、大业不成,便是山河破碎,便是埋骨荒冢,又有何怨言?!”
“丞相!”卢绛、蒯鳌俯身再拜,感动的声音哽咽,“请丞相下令,虽刀山火海,我等敢不奋躯而进?便纵是面对千军万马,我等死不旋踵!”
“好!”徐知诰再度将两人扶起来,眼中似有热泪,将两人拉到小案前,“公等安坐,且听我细细道来!”
回到主位,徐知诰对两人道:“如今北贼在江淮的实际统帅,乃是号为莫神机的莫离,此人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观其在江淮的种种举动,便已知此人乃是世之大才。”
见卢绛、蒯鳌点头,徐知诰继续道:“北贼若无此人主持战局,以我大吴十万骁勇,千员良将,百位英杰,江淮早已收复!故而,此番要扭转江淮战局,必须要从此人入手!”
卢绛、蒯鳌眼前一亮,“丞相意欲如何对付此人?”
他们自然不会去想刺杀这种愚蠢计策,古往今来,有几个三军统帅是在军营中被刺杀而亡的?
“反间计!”徐知诰语出如惊雷。
卢绛、蒯鳌先是一怔,随即目光火热。
“当此之时,若能离间莫离与洛阳,使得君王猜忌前线统帅,若能离间莫离与李从珂,使得军中将帅不和,则江淮战局将天翻地覆!”徐知诰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
卢绛、蒯鳌闻言精神大振。
离间计向来恶毒,且战果累累。远的,昔年刘邦用此计于项羽,使得项羽失去了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大谋士范增;近的,后梁朱友贞消弱魏博军镇时,李存勖巧用反间计,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得了魏博军投靠,消弭大敌而又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
不过寻思之下,卢绛颇有顾虑,“听闻莫离不仅跟随李从璟南征北战十数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发小,相交莫逆,要李从璟猜忌莫离,会不会有些难度?”
徐知诰笃定道:“不然!大将领重兵征战在外,历来被朝廷猜忌、防范,此事古来如此!公等请想,如今北朝禁军不过十余万,而江淮聚集有四万侍卫亲军、一万百战军、三万新军,军力过半,且有藩镇军、降军数万,势力何其之大!而洛阳呢?此时有军力几何?若是莫离果真割据江淮自立,洛阳拿什么去应对?唐末天下大乱以来,将帅佣兵自重、尾大不掉酿成的祸端何曾少了?”
卢绛、蒯鳌都不是不学无术之辈,稍稍念及往事,不禁对此言大为赞同,“想那李嗣源也是领兵反叛,最终夺得皇位的,他岂能不防备臣子效仿他的旧事?”
徐知诰继续道:“离间莫离与洛阳,此为其一;离间莫离与李从珂,此为其二。李从珂者,李嗣源养子也。昔年追随李嗣源戎马半生,立下无数血汗功劳,李嗣源篡位后,李从珂领兵出征两川,军功亦是显赫,而如今北贼出兵江淮,李从璟回洛阳后,竟然是莫离统帅三军,而非是身为潞王的李从珂——李从珂难道不会心有不平、不忿之气?难道不会觉得耻辱、不公?”
卢绛、蒯鳌连连点头。
徐知诰道:“将帅既然有嫌隙,只需稍加利用,必然将帅不合,而若莫离被洛阳猜忌,李从珂便会名正言顺,趁机谋求取而代之!形势若能如此,届时江淮岂能不风云变幻?朝廷猜忌统帅、将帅不合内斗、临阵改换统帅,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发生,都足以让大军陷入混乱,若是三者同时发生,我军趁机进击,岂能不胜!”
卢绛、蒯鳌齐声赞叹:“丞相高见!”
计议既定,接下来便是商讨施行计策的细节,众人一起密谋,很快便制定了相应计划。随后,众人分头准备。不日,卢绛、蒯鳌离开金陵,渡江北上,去到扬州见莫离。
。。。。。。
卢绛、蒯鳌离开金陵的当日,韩熙载、马仁裕也渡江到达和州,徐知诰身旁的重要谋士,就只剩下周宗、查文徽等寥寥几人,这些是他自个儿的班底,另外继承自徐温的严可求、骆知详等人,如今则大多是按部就班,谋于本职而已,没有时常参赞机要——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楚地可有紧要之事发生?”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徐知诰问坐在堂中左首的周宗。
“两军激战于益阳周边,战局胶着,目前并无大捷。”周宗回道。
徐知诰点头应了一声,忽而陷入沉思。
周宗迟疑半响,最后还是道:“此番卢、蒯二人北去扬州,也不知多久才能事成。”
徐知诰知道周宗的意思,对方是在担心事情是否能成,他道:“天下大乱以来,但凡领兵之将,莫不骄横自重,野心大的,图谋不轨,野心小的,携众图利,朝廷难制。故而昔年李存勖令郭崇韬领兵伐蜀,军中有皇子李继岌随行,此番北贼入侵江淮、楚地,本也是各有皇子统领全军。李从荣领兵离开洛阳时,李嗣源临行寄语‘让天下人知晓,李氏人人皆贤’,然其真意,果真如此乎?李嗣源是明白人,他当然也担心领兵大将久离中枢,难以掌控,让李从荣统领三军,是不让军权落入外人之手。”
“李从璟留下莫离在江淮统领大局,而自己回到洛阳,将重兵委托于外姓之手,此举何其鄙陋也!同姓姑且不能全然放心,何况外姓?”说到这,徐知诰不由得冷笑一声,“这些年来,北朝平两川、定契丹,侵入江淮后又连战连捷,功勋不可谓不大,然则世间万物,也唯功勋、成就最能迷惑人心,到得此时,李嗣源父子当真以为是自己天命所归了?如此疏于防范外人,就怨不得给我可趁之机。”
周宗深以为然,忽而笑道:“李从璟回洛阳,乃是因为李嗣源得了一场大病,其人回洛阳后不复再至江淮,听闻也是因为李嗣源身体不好。然则此番若是江淮有变,李从璟会否再度到江淮来?”
“不会!”徐知诰笃定道,“李嗣源已经老了,身子又不好,当此之际,李从璟怎敢擅离洛阳?”
“难道李嗣源让李从璟回到江淮,他也不会来?”周宗问。
“当然不会!”徐知诰道,“整座江山与一地战事,孰轻孰重,李从璟焉能分不清楚?大争之世,人心叵测,李嗣源未举事时,也是貌似贤良之辈,然则结果如何?李从璟不敢离开洛阳。”
周宗连连点头,寻思半响后道:“卢、蒯二人北上行离间计是不假,然则依丞相看,莫离此人会否真的佣兵自重,割据江淮。。。。。。亦或甚至反攻洛阳?”
徐知诰笑容莫测,没有回答,有些话因为主从有别,他不能跟周宗说,心里道:“大丈夫立于当世,谁愿屈居人下?谁规定了谁必须屈居人下?但凡有才之辈,谁没个野心?他莫离既然有非凡之才,又多有非凡功绩,本身亦非女子,凭甚么一定要做李从璟的影子,岂能当真没个野心?”
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
(凌晨后还有更新,不过不用等,我也只是准备写。。。)
金陵。
江淮战报传回后,大丞相府的灯火彻夜未熄,一应属官、幕僚齐聚一堂,紧锣密鼓的商议军情。次日,徐知诰一份急令,将卢绛、蒯鳌二人从常州召回。
卢绛、蒯鳌正在常州与钱元瓘相持,战事时有发生,规模时大时小,两者打了个平手,谁也奈何不得谁,卢绛、蒯鳌从常州离开时,刘金也接到徐知诰的命令,让他据守常州城即可,不必再对无锡保持攻势。
回到金陵,卢绛、蒯鳌二人马不停蹄赶到丞相府,还没来得及将身上的汗水歇干,就被徐知诰派人来叫了过去——商议了一日一夜的属官、幕僚已经散去,政事堂里只剩下了韩熙载、周宗两人,显得格外空旷,别有一股压抑的气氛。
进门时,徐知诰正挥手将饭食斥退,卢绛、蒯鳌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见礼的时候徐知诰摆手道:“军情紧迫,俗礼就免了,君太你将情况跟他两人细说一遍。”
坐在小案后的周宗脸色略显苍白,眼中也是充满血丝,听了徐知诰的话,他打起精神,将江淮战事的一应情况都跟卢绛、蒯鳌解说一番,最后语气沉重的总结道:“北贼四面合围王师,意图与王师在滁州、和州决战,两者兵力相差并不多,且北贼占据了主动,形势于我十分不利!”
周宗话说完后,徐知诰没有等待,紧接着开口:“江淮形势不利,必须速做应对,在两位归来之前,我已跟诸公有过商讨,初步有了定议。。。。。。两位或有进言?”
大致情况卢绛、蒯鳌二人在信使到达常州时就被告知,路上就对此有过思考,方才周宗讲解细节的时候,两人也没停止过考量,然则眼下的江淮战局已经白热化,哪是轻易能有破局之策的?然则这下徐知诰问起,卢绛不得不道:“战局胶着,力量对比也差不多,事到如今,唯力战而已!某远渡江北上,与北贼不死不休!”
徐知诰不置可否,又看向蒯鳌。蒯鳌一时也没有良策,跟卢绛一样表达了为国死战的决心。
两人虽然没有拿出惊世奇策,但能有效忠徐知诰的决心,已经符合了徐知诰的期望,也唯有如此,徐知诰才能将接下来的事交给这两人去做。
“眼下要扭转江淮战局的紧张态势,并非没有办法,只是此计非是力战于沙场,与贼军将士殊死相搏,而是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大势上赢得先机。”徐知诰说道,“国中虽有良臣俊彦无数,但要完成这个计策,我认为只有两位才行。此策的实行者,需要非凡的胆气,虽刀斧加身而面无惧色;要有非凡的机敏,虽身陷必死之境而能绝处逢生;要有非凡的辩才,虽孤身入敌营而要能舌战群儒;要有缜密的心思,要有坚韧的意志,要有精明的手段。。。。。。”
说到最后,徐知诰盯着卢绛、蒯鳌,几乎是一字字道:“更要有不惧一死,誓死不叛的气节。。。。。。两位可有乎?”
卢绛、蒯鳌相识一眼,连忙起身离开小案,到堂中下拜,“国家者,养我血肉之躯;丞相者,予我安身立命之所。为报国家,为报丞相,我等何惧一死?”
闻言,徐知诰神色触动,连忙走下堂中,亲手扶起两人,感动道:“国家得贤臣如公等,岂能社稷不兴?我得良佐如公等,大业岂能不成?若果真社稷不兴、大业不成,便是山河破碎,便是埋骨荒冢,又有何怨言?!”
“丞相!”卢绛、蒯鳌俯身再拜,感动的声音哽咽,“请丞相下令,虽刀山火海,我等敢不奋躯而进?便纵是面对千军万马,我等死不旋踵!”
“好!”徐知诰再度将两人扶起来,眼中似有热泪,将两人拉到小案前,“公等安坐,且听我细细道来!”
回到主位,徐知诰对两人道:“如今北贼在江淮的实际统帅,乃是号为莫神机的莫离,此人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观其在江淮的种种举动,便已知此人乃是世之大才。”
见卢绛、蒯鳌点头,徐知诰继续道:“北贼若无此人主持战局,以我大吴十万骁勇,千员良将,百位英杰,江淮早已收复!故而,此番要扭转江淮战局,必须要从此人入手!”
卢绛、蒯鳌眼前一亮,“丞相意欲如何对付此人?”
他们自然不会去想刺杀这种愚蠢计策,古往今来,有几个三军统帅是在军营中被刺杀而亡的?
“反间计!”徐知诰语出如惊雷。
卢绛、蒯鳌先是一怔,随即目光火热。
“当此之时,若能离间莫离与洛阳,使得君王猜忌前线统帅,若能离间莫离与李从珂,使得军中将帅不和,则江淮战局将天翻地覆!”徐知诰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
卢绛、蒯鳌闻言精神大振。
离间计向来恶毒,且战果累累。远的,昔年刘邦用此计于项羽,使得项羽失去了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大谋士范增;近的,后梁朱友贞消弱魏博军镇时,李存勖巧用反间计,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得了魏博军投靠,消弭大敌而又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
不过寻思之下,卢绛颇有顾虑,“听闻莫离不仅跟随李从璟南征北战十数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发小,相交莫逆,要李从璟猜忌莫离,会不会有些难度?”
徐知诰笃定道:“不然!大将领重兵征战在外,历来被朝廷猜忌、防范,此事古来如此!公等请想,如今北朝禁军不过十余万,而江淮聚集有四万侍卫亲军、一万百战军、三万新军,军力过半,且有藩镇军、降军数万,势力何其之大!而洛阳呢?此时有军力几何?若是莫离果真割据江淮自立,洛阳拿什么去应对?唐末天下大乱以来,将帅佣兵自重、尾大不掉酿成的祸端何曾少了?”
卢绛、蒯鳌都不是不学无术之辈,稍稍念及往事,不禁对此言大为赞同,“想那李嗣源也是领兵反叛,最终夺得皇位的,他岂能不防备臣子效仿他的旧事?”
徐知诰继续道:“离间莫离与洛阳,此为其一;离间莫离与李从珂,此为其二。李从珂者,李嗣源养子也。昔年追随李嗣源戎马半生,立下无数血汗功劳,李嗣源篡位后,李从珂领兵出征两川,军功亦是显赫,而如今北贼出兵江淮,李从璟回洛阳后,竟然是莫离统帅三军,而非是身为潞王的李从珂——李从珂难道不会心有不平、不忿之气?难道不会觉得耻辱、不公?”
卢绛、蒯鳌连连点头。
徐知诰道:“将帅既然有嫌隙,只需稍加利用,必然将帅不合,而若莫离被洛阳猜忌,李从珂便会名正言顺,趁机谋求取而代之!形势若能如此,届时江淮岂能不风云变幻?朝廷猜忌统帅、将帅不合内斗、临阵改换统帅,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发生,都足以让大军陷入混乱,若是三者同时发生,我军趁机进击,岂能不胜!”
卢绛、蒯鳌齐声赞叹:“丞相高见!”
计议既定,接下来便是商讨施行计策的细节,众人一起密谋,很快便制定了相应计划。随后,众人分头准备。不日,卢绛、蒯鳌离开金陵,渡江北上,去到扬州见莫离。
。。。。。。
卢绛、蒯鳌离开金陵的当日,韩熙载、马仁裕也渡江到达和州,徐知诰身旁的重要谋士,就只剩下周宗、查文徽等寥寥几人,这些是他自个儿的班底,另外继承自徐温的严可求、骆知详等人,如今则大多是按部就班,谋于本职而已,没有时常参赞机要——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楚地可有紧要之事发生?”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徐知诰问坐在堂中左首的周宗。
“两军激战于益阳周边,战局胶着,目前并无大捷。”周宗回道。
徐知诰点头应了一声,忽而陷入沉思。
周宗迟疑半响,最后还是道:“此番卢、蒯二人北去扬州,也不知多久才能事成。”
徐知诰知道周宗的意思,对方是在担心事情是否能成,他道:“天下大乱以来,但凡领兵之将,莫不骄横自重,野心大的,图谋不轨,野心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