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旗-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敌我的实力摆在那里,加上江西水域纵横,四通八达,没有水面舰船的红军,就会一直陷入被动之中。

    迟迟没能下决心,出奇兵,让红四十军和红十军,组成前卫兵团,直插敌人在江西的心脏——南昌。

    最后,还是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主席、总指挥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联合提议,先打资溪的十八军四十三师——刘绍先部。

    一纸命令很快,由快马往在黎川一带活动,吸引敌人兵力的红三军团指挥所。

    。

第六十九章 隐忧() 
不出曾一阳所料,不久之后,他就收到的另外的两份电报,一份就是由苏区一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发出的祝贺电报;另外一份,却是让他们先和周建屏率领的红十军会师,在赣西,信江流域活动,伺机寻觅歼敌良机。

    曾一阳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中央红军方面,对整个战局的骤然突变,仓促之下,需要有一个新的布局。

    另外就是几个一方面军的军团,都没有获得战斗良机,虽然说红军一切缴获要上交,但是上交到军一级,也就差不多了。更不会离谱到上交方面军,再由方面军统一分配缴获物资。

    这就需要一军团、三军团还有投诚不久,新组建的五军团,也要打一次大胜仗。

    苏长青拿着手中的电报,前后看来许多遍,就是摸不着其中的门道,他不明白,不代表曾一阳不清楚:“老苏,瞎琢磨个啥呢?按照方面军的命令,我们还是组织部队,和周军长的红十军先去汇合,相信不久,我们就会有新的战斗任务下达的。这个不用担心,我们现在不禁处的位置,让中央不会忘记。”

    曾一阳说了一通,苏长青更是郁闷,心想,我都知道的告诉我有什么用,说点我不明白的啊!

    “一阳,我总觉得你说的和你想的不太一样?”苏长青忍不住了,照他的想法,一旦会师后,不管是北进景德镇,威胁长江要塞湖口,依托湖口的重炮,彻底封锁长江下游,这步杀棋绝对是蒋介石要吐血的狠招。

    曾一阳看着苏长青,脸纠结的都快成一团,看得他直难受,发现周围没有什么人,只有几个警卫,于是小声对苏长青说道:“你看看,你也个老革命了,但参加红军的日子不久,不明白其中打仗的道理。尤其是打大仗,这里面的门道多的很。”

    “啊——”苏长青突然被曾一阳的话吓了一跳,赶紧咬住嘴唇。做贼似的悄悄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注意他,才渐渐放下心来。

    拉着曾一阳的胳膊,低声埋怨:“你是告诉我其中的道理呢?还是想要把我不该知道的秘密告诉我,我怎么总觉得有点悬啊!像是知道的越多,我的小命越悬的样子。”

    苏长青突然有些后悔起来,他毕竟也是新加入红军,在旧军队中,不但各个部队都是由派系构成,而且师一级的部队中也是派系不断,他听曾一阳的意思,像是红军中也有,顿时吓的不敢打听了。

    曾一阳看着苏长青阴晴不定的样子,摆摆手,说道:“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不过我们红军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你总该知道!多往下想想,你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

    “多往下想想?”苏长青狐疑的自言自语道。

    见苏长青不解的样子,曾一阳笑着解释道:“我们红军大都是从北伐军中脱离出来,成立的,后来加入的红军,也是靠着伏击军阀才获得了一些武器装备。很多军中,不但没有机枪,连长枪也没有几杆,这样的部队,即便打一个伏击战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苏长青点头认同,他多少知道一点红军的困难。

    “所以,一旦有可能缴获大量物资的情况下,很多部队都会争取一个主攻任务。就是希望在战场上多缴获一些枪支弹药,将部队的战斗力提上去。让手里拿着冷兵器,比方说大刀长矛的红军战士,能够人手一枪。这就为什么,一方面军有三个军团,成立了二十七个军,但部队只有七万人的现实。很多军,连一个团的兵力都凑不齐,这就是基本原因。”

    苏长青这才算听明白了,原来是怕物资缴获少,部队没办法发展。

    看着远处背着三四条空枪的俘虏,步履蹒跚的样子,如果让自己缴获的物资,无限制的招收兵员,说不定,才短短一个月,他就能拉起一支不下于一三军团的大部队。

    虽然不过是想想,但从他脸上洋溢出来的笑容,早就出卖了他的心。

    苏长青摇头走开,他知道,曾一阳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自己部队抓到的俘虏,还有缴获的物资,就像个财奴似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住在县城里,当然要比住在野外舒服,但对于红军来说,一支深入敌占区的军队。一旦被围住,那么他的命运就很危急了。

    分散在贵溪附近的山村里,主力部队运动到毛塘、鲤塘一带隐蔽,而指挥部却设立在雄石镇。

    作为信江上的大镇,雄石的规模,甚至不下于贵溪县城。

    走在碎石板铺就的古镇上,曾一阳终于感觉又回到了人间。虽然由于军队驻扎,街上的人少了很多。但是不管是红四十军的战士,还是红十军的战士,都是严格按照纪律行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道。。。。。。

    这样深入民心的部队,是不会被群众拒门外的,相比之下,国民党的十八军也是军纪严厉着称的军队。

    人们不禁有两只部队相比的想法。不知道,曾一阳该庆幸还是该沮丧,本来注定在他影像中,是个大反派的陈诚,和他的十八军,却在当地人的口碑中,是相差不大,相比之下,红军的态度更好一些,又会帮一些当地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

    有了第一家开业的商铺,街上顿时就热闹起来,不断的开始有小贩叫卖的声音,也多了商铺中进出的人群。

    其实红四十军和红十军很好分辨,就看他们脚上的鞋子就可以知道。

    红四十军都穿上了缴获的胶底鞋,而红十军除了个别穿着布鞋之外,其他都是清一色的草鞋。

    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红军,见曾一阳腰上别着手枪,不少人都停下来敬礼问好。打了大胜仗,又缴获了如此多的物资。不但如此,在曾一阳的提议下,又将缴获的大洋,拿出一部分给了红十军。。

    这下,红军从战士到指挥员,都算是有了消费能力了。很多连馆子都没下过的战士,挤在饭馆里人声鼎沸,都是三五一群来开洋荤的红军战士。

    顺着街头闲步,一场不太受欢迎的秋雨之后的老街,青灰色的土瓦,暗褐色的廊柱。不少瓦石时间,还长着几根翠绿的小草,细长的叶子上,还带着浑然天圆的雨露。时有时无的人声,从屋间,瓦缝,木柱间传来,有的只是远离战火的泰然。

    “一阳同志。”从边上一家小饭馆中,传来一阵本地口音。

    忙不矢的回头,笑着和对方打招呼:“周军长,到街上也不叫我,不然多个伴。”曾一阳笑呵呵的说,顺着低矮的房檐,走进了一家昏暗的饭馆中。

    进门一看,还算干净,就着周建屏警卫员拉过的竹椅,做了下来,打量着红十军军长的周建屏,正一边擦汗,一边吹着都是浮着辣椒的面条。看着就暖和,但曾一阳不敢吃辣,是不敢吃江西的辣菜,这是从里到外都是辣,说起来,江西菜和湖南菜倒是很相近。

    吃不惯的人,只要一顿,就上火。

    饭店的老板见那个不起眼的红军老战士,竟然是一位红军的大官,当即马上来招呼:“两位长官,对不住,小店没有什么好吃食,都是些乡间小吃。不过小店还有几只山鸡,都是早上送来的,还算新鲜,不防两位点几只,炖汤最是鲜美。”

    山鸡,曾一阳还真没吃过,发现口舌生津,刚要开口。就见周建屏浓厚的鼻音说道:“来四只,我们一人一只。就光受了你们的好处,这顿,借花仙佛,我请。”

    “好咧。”老板闻言大喜,顿时到后面忙去了。

    曾一阳心想,四只鸡,吃的完吗?等到端上来,才发现这鸡,比鹌鹑大不了多少。好在鸡汤不放辣椒,小心的舀了一匙汤,喝到嘴里,才知道其中的鲜,就差眉毛掉下来了。

    胃口大开,就着鸡汤,吃了一海碗扩面条,神情气爽的走出了饭馆,并肩和周建屏走在回指挥部的路上。

    偷偷的打量边上的这位老红军,长期的战争生涯,让他的背微微有点驼,帽子边上露出的发茬,也是半黑半白,加上条件艰苦,脸色也不好,整张脸都呈蜡黄色。不知不觉见,曾一阳有些担心起他的身体来了。

    周建屏被连日的胜利,唤起了心中的希望,他总以为,这辈子革命一生,算是看不到革命胜利的日子了。作为两军的军事主官,他又不得不为军队今后的动向着急,这个地方呆不长,是分兵还是合兵打一其一点,困扰了他足足两天,还拿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曾军长,部队一直在这一带,已经两天了,但是足足不见中央的命令,老实说我是没底啊!”好不容易打出了深山,又有了如此好的装备,他也不想回去。

    曾一阳认识周建屏不过两天,但他已经对周建屏佩服的不得了,从军二十年,一直为一个理想而苦苦奋斗的老同志,他不敬佩都不行。从反袁战争,护法战争,再到北伐,参加红军,他就是一个精神上的斗士,从来没有屈服的时候。

    曾一阳欠欠身说:“周军长,你还是叫我一阳好了,他们都这么叫,显得亲切。”

    “嫌我老模老样,不中用?”周建屏难得开玩笑说。

    “难能呢?您老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曾一阳笑着说,随后话锋一转:“我估计中央的命令明后两天一定会下达,最有可能的就是攻打金溪和资溪。彻底解决黎川一路的敌人封锁,从而使被动变主动。”

    “金溪是我老家,说起来多年未去,好,就趁着这大好局面,衣锦还乡一次。”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但他脸上不禁有些失望,此刻最佳的攻击点不是解黎川的封锁,而是打蛇打七寸,一举拿下抚州,彻底断绝十八军前线三个师的退路,打死十八军这只恶虎。

    。

第七十章 西线战事() 
一国元首的到来,南昌行营的接待不可谓不隆重,军乐队,鲜花,都是缺少不了的,还有就是闻之而来,却被军警拦在一边的记者。

    让一些同行激愤的是,其中一个穿着黑西装,挎着照相机,带着文明帽的家伙,竟然被荷枪实弹的侍卫们放了进去。走到跟在蒋介石后面不远处的戴笠身边,侧头低语几句。

    戴笠脸上的笑容立刻就隐了下去,随之带着忧虑的神色左右打量了阴笑着的熊式辉,和正在向蒋介石低声汇报的陈诚。

    等到上了轿车,戴笠才找到了接近蒋介石的机会,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从反光镜中,打量了一会儿闭目养神的蒋介石,思索着要如何开口。

    “雨农,有话就说,不要遮遮掩掩的。”蒋介石闭着眼睛,其实还是睁开一条缝隙,借机查看手下。这也就是他的习惯了,总是在政治上走钢丝的他,已经将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列入了可能背叛的行列。

    尤其这几年,他的政治地位不稳,又是中原大战,又是孙科倒蒋。委员长的这个位置,就像是屋檐下的马蜂窝,上去了,就有人要捅下来。

    这也就是他力主扶持戴笠,让其通过帮派,军官组织一个庞大的特务集团。

    戴笠小心的说:“校长,据我手下在江西的情报人员报告,赣东,信江流域,出现一股红匪。短短几天之内,就让国军损失超过四个旅,独立三十二旅、补充第一旅、第五师相继。。。。。。”

    “娘希匹,一帮饭桶。”蒋介石火一下子就上来了,赣东的兵力布置不多,是因为红军在赣东的实力本来就弱,一个红十军,才四千来人枪,哪里需要重兵围剿。

    手中握着文明棍的把手,不断的戳击这汽车的地盘。如果不是在汽车里,说不定就举棍子要打人了。

    戴笠见情况不对,他可不想成为蒋介石的出气筒,但不幸的是,他往往逃不掉这种悲惨的命运。历史上的蒋介石,可不像电影中那么好说话,就一句‘国骂’,来发泄他心中的不满。对于手下,不但骂人是常有的事,而且盛怒之下,还会大打出手。

    气也气过了,火也发过来,蒋介石才想起来问:“周建屏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消息有没有探查到是谁带部队的?彭德怀,还是**?”

    戴笠有些冒汗了,因为他想起来,带队的好像是个‘小孩’?听说是刚回国的,他的手下还在上海租界跟踪过一次,可惜跟丢了。

    擦了擦额头的虚汗,才唯唯诺诺的说:“校长英明,确实不是周建屏。”

    “恩。”蒋介石对自己的分析很满意,点头示意戴笠继续。

    戴笠无奈,只好接着说:“听说是一个刚从欧洲来的年轻人,大概十七八。。。。。。”

    “果然。”戴笠心中不由一紧,一团白色的物体,飞速向他面门飞来,拿到手中才发现是蒋介石的手绢。赶紧献媚的将手绢递到蒋介石面前,地声说:“校长,您的手绢不小心掉了。”

    “哦——”蒋介石有些尴尬的接过手绢,顺势擦了擦他那油光瓦亮的脑门,忍不住深深的叹气道:“你继续说!”

    “其实这个人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他太年轻了,据回报,他是乘着英国的一艘客轮到上海,叫曾一阳。校长放心,学生一定将他揪出来,解除党国的这个大患。”戴笠恶狠狠的咬牙说。

    “曾一阳?”蒋介石突然脑中出现了一个人,记忆有些模糊,不大清楚模样了,但名字却深深的刻在了脑中。

    戴笠惊讶的不知所以的问:“校长认识此人?”

    “如果是他的话,你不见得是对手。”说话间,蒋介石露出了可惜的神色,这种神色在他谈及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时也会有,但这次显得更加的惋惜。戴笠的心中不禁有种失落感,感觉失宠,不被关注的伤感之情悠然而生。

    顿时,暗暗发誓,一定要抓住曾一阳,一解这心头之恨。

    “算了,如果他们逃回来,安排他们先去浙江重编部队,就按照原来的番号。”蒋介石说完,就闭上眼睛,枕着背后的靠垫,不再说话。

    戴笠恼怒的握紧拳头,他知道,自己嫉妒了,就想事毒草一样,越毒越迷人,嫉妒的心也是这么容易生长。更让他诧异的是,败军之将,反而不责罚,破天荒的给了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蒋介石已经来南昌两天了,这两天里,他不断的念叨着一个人,曾让,这个在他眼里,军政无疑都是一把好手的人才,是他一直想招揽的对象。

    他哪里想得到,曾让的军事才能,不少都是被曾一阳给逼的,后来认识了一个德国武官,约瑟夫冯舍费尔,这个在东方失意的德国贵族军官,虽然生活上不如意,但是他的军事素养。就想他的家族一样,有着深厚的基淀。

    为了和曾让套近乎,还未上位的蒋介石,还特意陪着曾让看过一次曾一阳。

    一见之下,顿时想到了招揽之心,但当时曾一阳才十来岁,想招揽显得不太慎重。况且,曾一阳一听来人是老蒋,顿时不冷不热的,没有好脸色。

    曾让也诧异儿子的反常。

    这些陈年往事,都汇聚在一起,让蒋介石不禁无力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