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约梁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攻约梁山- 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名军官虽然多是粗鄙无文的边关中层武夫,但也不乏当官艺术,没把王知府怠战罪责上报是避免招惹皇帝本家安庆王以及朝中权贵,死的将领和损失的将士没如实上报是海盗搞的,这是避免朝廷连他们也猜忌为私通海盗却居心叵测继续混充宋军的隐患。把一切损失都说成是血拼抗敌的结果,这样才符合朝中权贵的心意皇帝的口味,才便于推罪捞功。

    这样的战报,朝中诸贼是不敢扣下奏折隐瞒的。

    镇边主官和军队都得皇帝下旨才能重新布置。想瞒也瞒不住。

    赵佶匆匆阅罢,只感觉心惊肉跳一阵气短晕眩。

    想不到颇有战斗力的高阳关路边军和重兵把守的河间府也遭此惨重损失。

    赵佶在梁师成官家官家的惊惶伺候下缓过气来,又急看赵公廉的折子。

    河间府和沧州都完蛋了,他现在焦虑更关心的是沧北情况,以及家族蒙难的赵公廉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思态度。

    若是沧北军也损失惨重,那整个东北的防御体系就坏了。辽军若是汇兵快马南下报复,大宋危矣。

    赵公廉仿佛预知赵佶此时的心情,奏折中上来就说:沧北四军州府县俱安然,兵民联手奋勇杀敌重创敌寇,且人财物都损失轻微。辽贼奈何不了沧北,请陛下宽心。

    赵佶不顾皇帝体统,直接以袖子抹把脸上的虚汗,长长松口气,又急忙翻看了信安军、乾宁军、蓟州单独上报的军情以及安插在清州的文武官员上报的秘折,一对证,确实如赵公廉所说,沧北在赵公廉统一部署下不但守住了边关和辖区内地,还趁辽寇无功仓皇撤返时奋勇出兵追杀了一场,有所斩获。

    沧北四军州能有如此战果,军民团结协作上下奋勇敢战是真,但不是就那么能打。

    赵公廉借故抽走了沧北军绝大多数精锐,留下些基层骨干,补充训练的后备新兵,军队素质并不强,只是将士们有杀敌激情,装备在宋军基础上有所加强,将帅出色,军队才有一定战斗力。

    主要是辽国这次攻略沧北打错了算盘。

    以重兵攻击沧北边关,牵制打击沧北军,却没重点冲击沧北内地,只让参与抢劫的辽民凭马匹弯刀成群结队随少部分边军钻边关空子进入内地抢掠。宝押的是韩昌这支大军。盘算的是韩昌毁灭赵庄后从沧州向北突袭,从大宋内部打沧北军措手不及和内外不能兼顾,以此来瓦解沧北防线并以骑兵优势野战消灭回防内地的沧北军,最重要的是伺机杀死赵公廉。

    只要杀了赵公廉就是胜利。

    结果,韩昌在赵庄踢到铁板,不能象想像的那样速胜,还搞了个全军覆没,断掉了内外夹击战术。

    而守城寨打防守反击是沧北军有优势且最拿手的,辽军强攻赵公廉着重加强的各处坚固险要边塞关卡死伤惨重,横尸累累还难有突破,气得发疯却只能瞪眼干发狠。

    杀入内地的辽民就更倒霉了,满怀信心和狂野贪婪而来,遭遇的却是联庄众乡勇以坚城和齐备的武器凶猛自保,哪里能轻易啃动?更有等在内地专门收拾他们的沧北骑兵的围追截杀。

    这些骑兵也主要是新兵,骑术比不得辽人,但装备精良,盔甲坚固,有强将带领和有效指挥,更有百姓随处支援和通风报信,到哪都有村庄城堡积极提供安全良好的歇息饮食,心情好精神体力足,灵活准确出击,收拾东一头西一头瞎跑、担心被突袭日夜不得安宁、提心吊胆撞运气、弓箭不济、还缺乏盔甲保护和有效指挥调度的辽民乌合之众不成问题。

    赵佶放下心,回头再看赵公廉奏折下面说的什么。

    结果一向只管自己用心做事从不轻易和别人争权夺利也不干涉别人怎么当官的赵公廉这次果然怒而终于开炮。

    赵公廉怒斥沧州知府郑居中守边失职,更怒骂高阳关路观察使王知府无能到废物程度,手下空有十万可堪一战的大军,却不但没派兵支援此次辽寇重点进犯的沧州,也没守住瀛州,在边关一再报警催促下调兵增援边关迟误不算,还把三万最精锐高阳关路大军留在身边,说是守内却不准出城阻击以辽民为主体没有多少战斗力的辽寇,束兵一味龟缩城池,完全是消极待战,贪生怕死之极妄顾国恩,和配合辽寇抢掠没有两样,真不知他当的是大宋的官还是辽国的忠臣。可笑可恨可悲的是,他连自己也没保住,河间府城也破了。

    怒骂了二者,赵公廉又指责蔡京怎么当的国相怎么代天子治理的国家、海盗何以猖獗到如此程度。。。。。。。

    赵佶从字里行间清晰感受到赵公廉因家族蒙难而产生的无边悲痛和怒火,也看得出赵公廉不无间接影射他这个皇帝识人不明治国无能之意。他理解赵公廉的心情,但却感到皇帝的尊严被亵渎,无视其功,勃然大怒,恼恨在心。

    身为男子汉,不能保家何以保国?

    赵公廉在奏折中以这句结束语请皇帝罢官放他回乡,表明他对朝廷隐含失望,萌生了退意,想丁忧就此脱离官场。

    赵佶怒气冲冲冷笑:好个家比朕重要的能臣!朕是天子,是君父,天下都是我的,你的家人是我的,一切田地财富是我的,连你的命也是朕的,你想不为朕卖命就能不卖?

    他是个昏君,但也清楚在此内忧外患极其危急的时期,沧北缺了谁也不能缺了赵公廉镇守,万万不能放其回家守孝。

    下旨,夺情,不准丁忧。

    当然,话不能说得那么冷酷霸道,不能流露你不想效忠皇帝也得老实优先给朕卖命的心思,说得温情脉脉,显示理解与宽厚的帝王胸襟,摆大义讲大局,值此国家危难之际,爱卿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暂放家事为大宋百姓出力。。。。。。。。

    以道德和大义绑架和要挟赵公廉不得不屈从。

    说穿了不过是冷酷自私霸道的帝王心术,也是唯我独尊的官场典型艺术。

第900章 权大就是任性() 
大宋皇帝赵佶恼恨在心却不得不继续利用赵公廉镇守边关,就妄图榨取完最后的剩余价值到时候再下手收拾,但此时也要维护面皮展示皇帝不容触犯的威严和权威,所以要用一些间接方式警告赵公廉:你不是不可取代的。朕不是缺不得你。自恃功劳能力,放肆敢影射朕的不是?你给我清醒点。老实卖命能让朕满意,到时或许朕会心软饶你满门不绝。

    他从沧州府城保住了一事觉得起码郑居中就是有能力取代赵公廉统边抵挡辽寇的文武全才。

    于是,下旨恢复高阳关路旧制,把沧北四军州重新划归高阳关路管辖,取消赵公廉单独统领沧北四军的权力只负责清州的管理和防务,实际是赵公廉守边有大功却贬官了。升郑居中为高阳关路观察使,统一监管和指挥高阳关路的全部兵马,却并没有象以往那样调任瀛州担任河间府知府,仍担任沧州府知府。进一步监视压制沧赵家族之意昭然若揭,其中隐含的威胁意味连瞎子也能看出来,就差直接放话要收拾赵公廉了。

    除了这一手,赵佶还下旨封赏乾宁军、信安军、蓟州的主要文武官员;按级别超拔起高阳关路联名上书的将领充任死掉的各部主将职缺以示对其忠勇报国的满意和恩赏重用。

    高阳关路各部下层的军官随水涨船高自然也升了官,三万守边将士也得了夸奖和好处。

    如此越级提拔高阳关路幸存的将领奖赏将士实际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个夏季,大宋损失的地方将领和军队太多了,数十州府都等着将领和军队来填充。

    大宋读书人多,闲得无事可干的文官到处一抓一大把,有的是,可能打仗的武夫却太少,还没人愿意当兵,尤其是能带兵的武官更稀缺,又不能从不缺武官人才的西军中抽调,免得高阳关路军队也成了西军一部让西军将门越发势大难治。可,数十州府所需的数百大小军官论十万数的军队,如此巨大的人手缺口,仓促间上哪去弄?

    并且,天下动荡,此次大灾中没受损失的各地将领都在忙着带兵维稳震慑地方,这时候不可轻易抽调人手。

    就算勉强抽调了,内地将领几乎没打过仗,没经历过残酷血战,又怎么能比得上久在边关打仗的武官熟悉边关更了解辽军更勇猛善战?

    内地高级武官比不上边关中层将领,调去不顶用,充任主官压在边将头上,边关将士也不服,怕是起反作用寒了边军军心。那不如不抽调。

    如此,欠缺的高阳关路边军各部主官,朝廷急眼间从哪里能弄到数十位既有能力又能服众的将才去补充?

    只好就地提拔。

    皇帝及朝中权臣们和这些边军中层武官没交情,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厌恶,但在此时形势比人强的现实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下旨狠狠夸奖并封赏高阳关路普通将士,也是为了安抚和鼓舞这些边军好好守边,免得仅剩下的这点军队军心涣散不作为防御彻底成空,让辽军得了便宜趁机危及大宋江山至少是狠狠敲诈勒索让朝廷艰难的局势雪上加霜。

    高阳关路将士能得实惠,不少人能梦想成真,算得上皆大欢喜;

    沧州及沧北三军州官员都能得封赏,将士也能得点好处,却唯独最应该得重奖的清州没得任何好处。

    赵佶无疑是想拉拢其他人拥戴朝廷孤立清州,并让奋勇作战却得不到奖励的清州文武官员和将士心怀怨愤对赵公廉产生不满,给赵公廉制造压力和威胁,也能削弱影响力,逐步瓦解控制力,最终在不需要赵公廉时可轻松除掉。

    当然,赵佶此时还要用赵公廉,会狡辩掩饰自己的阴毒意图。

    他下旨糊弄赵公廉说:卿功劳大,和所部应得重赏,但你也知道朝廷遭受大灾,眼下异常艰难,一时无力重奖清州。你放心,朕心里有数。国难当头。相信以爱卿的才智和胸怀也能理解接受,也要做出表率,要和朝廷共度难关,竖立个榜样给天下人看看。

    他针对赵公廉,有意不封赏清州,还想要重视爱国名节的赵公廉自己主动担起没有封赏的责任,让清州文武和将士只怨恨赵公廉,不怪朝廷和君王寡恩无情。

    赵佶很聪明,并且自负帝王心术,觉得吃定了赵公廉。

    但,他加封郑居中的旨意却被宰相们否决了。

    大宋实行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点在圣旨上就得到具体体现。

    皇帝所下圣旨,经过宰相和相关权力机构的认可并加盖印章,这才算朝廷的正式旨意,否则只能算中旨,是皇帝的私心或乱命,效力大减甚至无效。接旨的官员也有权拒绝接旨办事。

    蔡京、白时中、张邦昌等宰相驳了皇帝的旨意,自然不是反对高阳关路恢复旧制,不是禁止剥夺军权维护赵公廉。

    他们巴不得赵公廉活活气死。

    但他们都清楚,此时不是寒了赵公廉的心的时候,更不是弄死这颗眼中钉的时机。

    反正皇帝已经记恨上了,赵公廉灭门只是时间问题,最起码仕途完了,再也不会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官场最大障碍,目前还有大用,镇守沧北需要他,那干脆大度点先放赵公廉一马,稳住赵公廉,彻底利用完再配合皇帝收拾不迟。

    大山一样堵在心头的沧赵家族终于倒大霉了,太厉害的文成侯要完蛋了,诸贼都欢欣鼓舞,发自内心的亢奋。

    满朝大小官僚也多是幸灾乐祸,沧赵终于要倒了,感觉真痛快,扬眉吐气。

    都盼着到时候,皇帝最好是狠点直接弄死赵公廉。否则,赵公廉活着就会显得满朝文武都是蠢蛋似的,太让人窝心。

    但,皇帝那道旨意,消息传出去后却吓着了众官员。

    郑居中是个什么货色?

    皇帝当郑居中是知情识趣忠心耿耿又文武全才的卓越大才,据说想提拔为总理全军的枢密使。

    满朝官员心里有数,不否认郑居中写的锦绣花样文章好,确实有文才,但说到底不过是个吟风弄月呷酒嫖伎陪皇帝娱乐凑趣的老官僚文人,在朝堂当高官务虚放嘴炮,这不是问题,而且是把好手,但执政地方务实那就是平庸之辈了。

    这么个根本不接地气的老文人高级官僚连区区沧州府都搞不好,这才几天就把个富裕兴盛充满无穷活力的好地方搞得一塌糊涂,此灾发生,沧州更彻底成了无法恢复兴盛旧貌的烂摊子,文治都不行,皇帝还要他执掌高阳关路武事?

    这怎么看都是急着作死的节奏啊!

    怕河北的情况还不够糟糕?怕宋室江山不倒?

    若郑居中真当了高阳关路观察使。河间府已经瘫痪了,边关兵力寥寥岌岌可危,情况已经糟得不能再糟,郑居中上台必然要显示才华加强掌控而自负地瞎搞一气,再拆了文成侯精心建立起来的沧北防御,重新布局,那河北就彻底完了。

    由郑居中坐镇河北东路,河间府就会和沧州一样成了官员丧命的凶地,辽军想来就来,想打就打,就算占地不走,河北的文武官员也只能干瞪眼,连郑居中自己都坐在火山刀尖上说死就死在辽军刀下了,谁敢去补缺当河间府的官?

    那等同于找死。

    有可能被选中去填补河间府的官员,无论大小无不畏惧到胆战心惊。

    超拔几级也决不去。

    皇帝若强迫。那,宁可辞官回家吃自己也决不干。

    而蔡京这几个宰相,虽然被人们骂为国贼,但他们却把自己视为忠君爱国名臣要员,不屑于草民的评价指责。

    耍权,那是官场规则下的必然行为。

    贪污腐化,那是朝廷大员应得的高待遇。

    皇帝赵佶不知道他们耍权贪污?

    自然知道,但不以此为罪。照样重用,而且因此而放心。贪污腐化说明没有大志,不会生二心而造反。

    连皇帝也认为宰相贪污、耍权、腐化正常,不算事。不为这个,人们争着当官干什么?

    朝廷实际就是以这种好处来刺激天下人努力读书并吸引人才来当官效劳大宋的。

    如此,蔡京等人怎么会认为自己会是百姓指责的国贼?

    他们只认为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有本事当上宰相,谁都会耍权贪污腐化。文成侯清高作风正,那是他家里有的是钱供他挥霍享受,却触犯官场游戏规则,惹了众怒,成了异类,自然没好下场。

    指责诸贼不爱国,蔡京等决不会承认。

    成了位极人臣的宰相,荣华富贵和大宋紧密相联,在别国不可能再有这身份待遇,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要爱国保大宋不倒,就算皇帝自己甘愿毁掉江山败掉皇室之极尊荣,诸贼也不会答应,所以驳回圣旨阻止郑居中当高阳关路总指挥。

    皇帝越来越变态冷酷自负任性,想下这种旨意,玩那些手段,当赵公廉是傻子吗?

    大宋主要官员多敌视赵公廉,但无不佩服赵公廉聪慧超人手段高超属于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奇才。

    连自负的蔡京心里也承认论治国之能,满朝他第一,但赵公廉更在他之上。而且太年轻,虚岁才刚刚三十。

    这也是有野心的众官僚敌视赵公廉的重要原因。

    如此聪慧有手段的人,皇帝居然既想利用其尽忠报国又想如此明显的表达憎恶警告,真不知皇帝是什么心态。

    皇权是大。天下是皇帝的。

    但皇帝能让人再有才华也一辈子当不上官,就象先帝仁宗对待大词人柳永一样。可不想当官的,你还能强迫人家当?

    赵公廉察觉皇帝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