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兵天子-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肉战场扑过来。近了,近了。大地上成千上万不由自主抬头相望的人们,都看清楚那黑点的真面目了。身长十丈,遍体玄乌,正是妖龙黑霸王!这头上古洪荒遗种的通灵凶兽,本是妖盟盟主九千岁的坐骑,后来又跟随了杨昭。悠悠数百年岁月之中,除去这前后两位主人以外便再没有第三人能够将它驱使。可是此时此刻,黑霸王背上,竟似乎还有另外一人。

杨昭双眼一亮,加快脚步走出吐蕃士兵的包围,仰天同作龙吟长啸。黑霸王听得召唤,俯冲下扑之势登时就缓了一缓。它鼓动翅膀收住势头,徐徐降落到地上。跨坐于龙背的那人翻身跃落地面,只见这人披着件鲜红外衣,满头金色秀发,身材高挑窈窕,却是位英气勃勃的美丽女子。她双足甫踏地面,立刻毫不犹豫地向杨昭迎上,笑黡如花,道:“师弟,我可来迟了没有?”

这名金发红衣的女子,便是极乐正宗宗主摩诃叶的五名入室弟子【五部众】之一,观音部的沙也了。目睹她的身影,杨昭终于如释重负地吐出口长气,笑着摇头道:“没有。师姊你来得刚刚好,来得再合时不过了。”

第181章 扭转乾坤(一)

遥记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刘庄,某晚夜梦金人入怀。翌日,他在朝堂上询问大臣求解,才知道西方有大圣大智之神,号称佛。明帝大喜,随即派遣羽林郎中和博士等十三人为使者,前往西域拜佛求法。经历三年光阴,使者连同两位天竺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一起回到洛阳,又带回了许多经书与佛像。明帝下旨兴建寺院以便安置。因为当时把经书佛像驮回来的是匹白马,所以后世就称呼这座寺院为“白马寺”,尊为中华佛法祖庭所在。此即为佛法东传之始。

之后经历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的数百年时间,佛法在中土逐渐繁盛,以至后世的大诗人杜牧,在其《七绝·江南春》中亦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所谓四百八十寺,也是诗人说得少了。南北朝佛教极盛之时,天下佛寺又何止四百八十?江南江北加起来,只怕四万八千也是不止。

俗话说得好,树大有枯枝,树大有乞儿。天下这么多的和尚,又哪能保证人人皆是一心求法的真佛子?自亦少不免会有那六根未净的不肖之徒,虽然剃光头披上袈裟,却既不精研三藏之奥义,亦不发普度众生之慈悲,每日里只是想着如何忽悠信众投献田产,进纳金银。如此一来二去,劣币驱逐良币,竟导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处处都是这种假和尚,真佛子反而变了凤毛麟角。

寺院中田产物业多了,自然就需要有些看家护院的打手。于是“僧兵”这种职业就应运而生了。这些人比起假和尚更加恶劣。每日里舞刀弄枪,什么戒律也不守,什么佛经也不读。真是“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但又因为以兵法部勒,打起仗来便比起正规府兵的素质也差不到哪里去。于是乎益发横行不法起来,搞得到处一片乌烟瘴气,种种劣行,简直是罄竹难书。

北魏太武帝太延四年,太武帝听了信奉天师道的宰相崔浩之建议,改宗信道。自称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元年。五年后更进一步发起废佛行动。也不管真假,到处胡乱诛戮沙门,焚毁经像,搞得天下人心惶惶,到处风声鹤唳,史称“太武法难”。

到北周年间,武帝宇文邕即位。又于建德三年五月十五日,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后,更下昭“毁寺四万,迫令僧、尼还俗”,令大量人口重新成为国家编户。周武帝这先后两次诏令,其实针对的不单是佛门,道门也在打击之列。只是道门远不如佛门兴盛,其所受打击也比较小,所以史上仍称之为“武帝灭佛”。

先后这两次法难,对佛门而言打击不可谓不沉重。但能因此将那些混入佛门中的不肖之徒清除了一大部分,反可说是因祸得福,正本清源了。得到大隋开国之后,一来是因为元气未曾恢复,二来又因为极乐正宗逐渐崛起,所以禅、三律、华严、天台等佛门大宗的活动都日益低调沉寂,山门中“僧兵”的编制也大大削减至不足以往全盛时的十分之一(但还是有。所以后来才会有那著名的“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至于朝廷之中,极乐正宗固然势大,但摩诃叶深知杨坚对佛门势力过盛的忌惮,所以从来没有发展过任何僧兵。除去入室弟子【五部众】以外,门下徒众亦未有任何人得其传授高深武功。

不过这只是韬光养晦之计而已。作为穿越过来的人,杨昭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未卜先知”。在“原著”里面,十六年后杨广为了找寻【万世龙穴】,于是冒险进入秦始皇的皇陵。然而皇陵中风水布局玄妙之极,再配合十根女娲娘娘所遗留,记载了【浑天宝鉴】心法口诀的“天晶晶柱”之力量,竟使内外光阴脱节。皇陵中仅仅两日,外界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其时已经和杨广决裂的摩诃叶,趁机召集各地极乐正宗的信徒起事,集结成“圣战大军”,短短时间内势成燎原,尽占黄河以北之地。而来护儿、屈突通、薛世雄等老臣则率朝廷主力退走南方扬州江都。加上瓦岗寨,恰成天下三分之势。极乐正宗潜力之雄厚巨大,从中可窥一斑。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一种力量既然客观存在,便无法贸然加以消灭。聪明人的做法,是尽量将这种力量收为己用。这次杨秀起兵作乱,朝廷中本来以为北面有镇守凉州的史万岁老将军,突厥、吐谷浑等西北势力必不可逾雷池半步。而蜀兵又是从南面来,正好和杨昭、宇文述等率领的朝廷军队撞上,虽然关中空虚,大兴城更几乎完全不设防,但也该是不妨事的才对。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杨秀勾结吐蕃这一着,却是朝廷中任谁也未曾想到过的。李靖这位再世卧龙虽然及时看了出来,可是兵力的捉襟见肘却是事实,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杨昭率三百锐士前来九寨沟截击吐蕃入侵的大军,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罢了。

天下大事,决非单凭血气之勇便能做得来的。再有勇气和决心,三百人终究抵挡不住三万人的进攻。死倒无所谓,但却不能这样死得毫无价值。无可奈何之下,杨昭就想到了“圣战大军”这支奇兵。开始时只是灵机一动,但细想下来,却又越觉此计可行。在“原著”之中,摩诃叶之所以和杨广决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极乐宗主功高震主,其次则是因为极乐正宗势力在大隋三征高句丽失败后急剧膨胀,摩诃叶野心随之不断增加,终于酿成悲剧。

现在因为有了自己的存在,杨昭便自信不会再出现“历史上”大隋三征高句丽而不果,最终反而导致神州大地上到处烽烟的凄惨一幕。但极乐正宗“圣战大军”这支隐伏奇兵,却始终是个心腹之患。纵使如今极乐正宗并未有另立新朝的想法与实力,但也要防范于未然。杨昭可不希望将来搞得自己也和摩诃叶要兵戎相对。所以从各种方向衡量,让隐藏的底牌变成明牌,将朝廷和极乐正宗之间可能产生的裂缝在其未出现之前弥合,便至关重要了。

这次吐蕃入侵,其实正好给杨昭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他和李靖商议了(当然只从关中空虚,无兵可用这方面着手,并不会说及“将来”之事)之后,写就一封奏章和一封信函,交由李靖乘坐妖龙黑霸王,送往大兴分别呈送杨坚和摩诃叶。而奏章内容,正是请杨坚向极乐正宗下令,抽调其门下信众组成军队,既护卫大兴,亦向九寨沟方向开拨,以解吐蕃入侵的燃眉之急。

第182章 扭转乾坤(二)

南郑城和大兴之间距离虽然不近,对于黑霸王这头日飞千里的洪荒遗种而言,往返两地却不过就是一昼夜间的事而已。正是有了黑霸王,所以杨昭的计策才得以实施。否则的话,光是把信从南郑送到大兴,起码也必须花费五六日时光,得到援兵到来时,便当真“黄花菜都凉了”。

正如计划所预料。黑霸王直飞大兴,就在皇城太极宫前降落。李靖持奏章入觐杨坚,具言局势如此。又将信函交予得知消息匆匆入宫的摩诃叶拆阅。虽说大敌当前,堂堂天朝上国居然无兵可用,不得不抽调极乐正宗信众组成僧兵以作抵御,这事说起来当真有点儿令人颜面无光。但杨坚向来务实,也不太在意这些面子工程。当即就颁旨给摩诃叶,让他依计而行。

大隋朝开国才二十年,统一天下更是只有短短十一年。故此尽管平时朝廷用之以维持帝国安全的主要部队是十六卫府兵,但民间亦有大量退伍军人。日后的“历史”之上,圣战大军之所以临时拉起杆子来就能和正规军相对敌,这些退伍军人中有许多都信仰极乐正宗,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如今让摩诃叶提前组织圣战军,既可以将事态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避免骚乱扩大而导致人心不安;二来也比朝廷临时再传下军书去征召参军来得更有效率,更可让杨坚看清楚极乐正宗的潜力而作好预防措施,可谓一举三得了。

局势既如此危急,摩诃叶当然雷厉风行。不过两昼夜间,已聚集起两万圣战大军。六成是曾经打过仗的老兵,四成则是年轻信徒。事关大隋江山与杨昭本人性命,杨坚亦大开方便之门,从大隋朝兵部武库中调拨了一应衣甲器仗给付圣战军使用。第四日清早,圣战大军已经做好所有准备,由于极乐正宗中始终缺乏能够行军打仗的人才,所以杨坚加封李靖为上将军咨祭酒,督河南王府军事,官职为正五品下,算是为他正了名分。

大军以李靖为首,【五部众】当中的法刑与陀罗二人辅之。再加上车骑将军独孤盛(独孤阀中与独孤霸并称双雄的高手,《大唐》中死于江都之乱)和护军将军宇文无敌(宇文述胞弟宇文伤之长子)以及两大门阀的部曲合共八百余人,浩浩荡荡出发南下去支援西南方面的战事。而为了及时传递信息和鼓舞士气军心,【五部众】的沙也大师姊骑上黑霸王,先飞来和杨昭会合。后面大军日夜兼程,紧赶慢赶地,好不容易终于赶在沙也和杨昭会合之后的十二个时辰之后,到达了九寨沟战场。

战况演变至此,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变成“理所当然的历史进程”了。吐蕃军连日激战,只对付隋军三百锐士都已经搞得焦头烂额。如今这二万余圣战军到来,虽然因为急行军导致战斗力下降了老大一截,但吐蕃军自己也是已经疲惫不堪,未能以逸待劳。再加上以南日松赞为首的王室势力与贵族势力双方也是各怀疑虑,这场仗根本从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战斗具体过程没什么可说的。吐蕃军的表现,完全可以只用“一触即溃”四个字加以形容。法刑和陀罗率领的先头部队才冲入战场,吐蕃军已经掉头拼命奔逃。南日松赞连儿子松赞干布还在杨昭手上都顾不得了,直接策马亡命飞奔。圣战军由后压上,展开了一面倒的追击战。铁甲军身上所披铁甲沉重非常,尽管刀枪不入,但在逃命时却变成了要命的累赘。当下三千多人一个也走不脱,尽数被砍下了人头。反而那些装备远比铁甲军粗陋的普通士兵,因为行动轻快,倒还走脱了不少。

解决了战场上这几千人,一不做二不休,杨昭立刻率领圣战军,向立在九寨沟里面的吐蕃军大营发动反攻。吐蕃军损兵折将,军队已经不成建制,士兵更无斗志。南日松赞在黑日法王与身边亲卫保护之下,仅带着千余最精锐的铁甲军(此时皆已吸取教训,脱下了铁甲)落荒而逃。那些贵族将领也走脱了五六人。其余人等则被圣战大军尽情屠杀。半日之内,鲜血将九寨沟内的河水染成一片赤红,超过两万以上的人头被砍得遍地乱滚,最后又被全部堆起来筑成京观,尸体则集中起来放火烧掉。

这一把火,便烧足三日三夜,更烧掉了吐蕃国穷二十年之功才好不容易聚集的国力。南日松赞虽然侥幸逃脱,但此战以后,吐蕃元气大损不在话下,而他本身在吐蕃国内的声望也随之大跌,被压制的贵族势力更因此而再度蠢蠢欲动起来。相信二十年内,是再无心亦无力可以对大隋动兵,只有乖乖俯首称臣的份儿了。既然如此,杨昭也无意继续深入雪域高原去追杀南日松赞。将松赞干布和特意留下来不杀的十几名吐蕃军将领都交给了陀罗,让这位极乐正宗的师兄将他们送返大兴城并献俘于金阙之前,也好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看看,胆敢轻捋大隋朝这头老虎的胡须,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此间战事已定,圣战军也休整完毕,随即再度出发。但并非南下去支援仍然在剑门关和蜀中叛军对峙的宇文述和独孤峰,而是在李靖提议之下,穿过九寨沟进入吐蕃国境,借路绕一个小圈子,走岷山穿涪江,重回大隋国境。再经由江油(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即由此处的阴平小路暗度而过,取江油城而灭蜀汉)进军,走到了剑门关之后。灾以黑霸王在空中飞行而与在关前的宇文述、独孤峰等人取得联系。两家约定时辰,同时发动猛攻。剑门关虽然险峻,奈何遭遇前后夹击,首尾不能呼应。经半日激战后终于开关投降。宇文述与杨昭汇合,把蜀军之中死忠于杨秀的将领,统统都捆绑起来,派人押解回大兴受审。士兵则都收去了兵器,放他们各自回家。

剑门关既然已下,那么从此地直到成都,便几乎全是大路坦途了。短暂休整过后,两万圣战军与原来的三万余官兵合在一起,浩浩荡荡往南进发。过梓潼、取绵阳、占德阳,大军势如破竹,直逼至成都外围。至此,由杨秀一手揪起的这次“蜀乱”,终于也要上演它的,最后一幕了。

第183章 穷途已末路,绝处无生机(一)

窗门紧闭,灯烛不燃。空荡荡,黑沉沉,冷冰冰。本是镶金嵌玉,雕梁画栋的偌大殿堂之中,此际已无半分人气,惟余留一片死寂。

虽然身着龙袍,却是未戴冕旒。披头散发,两眼满布血丝的蜀王杨秀,此际正独自坐在蜀王府的大殿上喝酒。酒水殷红如血,一倒入喉咙,便会立刻化作大团烈火,笔直燃烧淌下。假若在平常时候不运功化解的话,那么如此烈酒,杨秀顶多喝上半斤,也就要醉了。然而现在,胡乱堆放于脚下的空酒壶粗略数数,至少也已经有了七、八个之多。但这位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志消神颓的年轻王者,眼眸内却无半分醉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世间事便是如此。往往越是想醉,便越是难醉。此时此刻,杨秀反而比有生以来的任何时刻,都更加清醒。自少至长,自己这辈子曾经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正一点一滴,巨细无遗地浮现于脑海之间,历历如在目前。其中有喜有怒,有哀有乐。直是甜酸苦辣,五味杂陈。

嘴角边荡漾起几丝微微苦笑。杨秀提起酒壶,再给自己满斟一杯,然后仰首饮下。然而,这刹那间他所感受到的不再是辛辣,而是满口苦涩。

苦酒本是自己所斟,自然亦由自己所饮。回首前尘,恍然若梦。自己在那梦中的种种所作所为,过去从不曾在意过。但此际回想起来,却竟是亦禁不住……黯然,有愧。

有愧,但无悔。事已做下,悔亦无用。既然如此,又何必再悔?而随着又一道灼热火线淌入心田,那双仿佛已经疲倦至极的眼眸,不其然地,又再焕发出几丝微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