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主意好!”这下庞德听明白了。
“前期你们就负责这洪泽湖的押运,这是你们熟悉的,也不用走太远,等以后业务熟了,人多了,可以做更远的。”李炟解释说。
“自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将来南北一定还会一统,洪泽湖一定会有重现繁茂的那一天。”最后这句李炟是说给自己听的,上官云也许听懂了。
(本章完)
第17章 18、古都建康()
货船过了三河口,一路南下,穿过高邮湖、邵伯湖,过邛沟,入长江。沿途吴越风情,山美水美,五里一渠,十里一河,小船摇曳,波光漩旎。一群群年轻女子或浣纱,或织衣,轻歌慢语,婀娜多姿。
一入长江口,李炟就被长江宏大的气势惊呆了。宽阔的河面,奔腾的江水,汹涌的波浪,真是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的磅礴大气,渊渊流长,长江的惊涛拍岸,汪洋浩瀚,让李炟想起了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这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长江面前,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货船在长江上是逆水上行,船老大请了几名拉纤的汉子在岸上拉着船行走。长江沿岸,很多百姓以拉纤为生,他们屈下身子,背着僵绳,艰难前行。五月的天气,还有些寒意,但纤夫们光着身子,喊一口船工号子:“嗨,嗨哟嗨,拖呀,拖,拖拖拖!”号子沙哑了嗓子,汗水湿透了身体,但纤夫牛一样的精神,筑就了长江不屈的灵魂。
建康城,经过近一个月的行程,古老的健康就在眼前。
建康城是南朝都城,自三国东吴起,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建设,建康已成为当世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人。
建康城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不愧是龙兴之地,帝王之都。
建康城北面有白石磊、宣武城,南面是琅琊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治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城,诸城环伺,地居形胜,守卫坚固。
李炟一行沿秦淮河入城,至武定门码头停船卸货。
离码头不远,有一豫州会馆,是上官云经常落脚的地方。下了船,上官云带李炟住进了会馆,船上的事情交给两个伙计打理。
安排好房间,稍事休息,天色已晚。
不一会,上官云走了进来:“小恩人,我们去夫子庙吃点东西。”
李炟一听夫子庙顿时来了精神。
出了会馆,李炟和上官云沿秦淮河畔慢步前行,边走边欣赏秦淮美景。秦淮河两岸是繁华的酒楼商肆,一座座青砖黑瓦,白色马头墙的徽派小楼灯火通明,车马人流,络绎不绝。垂柳掩映下的百里秦淮,来来往往的画舫在水中缓缓行进,宛如一座座游走的玲珑宫殿,倒映在水里,那水波也被染成七彩颜色。华灯初上,画舫女子在炫彩的灯光中或歌或舞,风姿绰约,愈远愈艳,美妙至极。
看着这条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烟雨秦淮,李炟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来到夫子庙,到处是灯火通明的酒楼、饭庄,成千上万种各色美食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人们,不论是王公权贵,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美味佳肴。夫子庙的繁华也是没有任何地方能比的,天上人间也不为过。
李炟和上官云直接来到河边的秦淮人家,上官掌柜的每年都来建康,是这里的常客。进门后,伙计请上二楼,选个临窗的桌子坐下,一边观赏秦淮河美景,一边享受夫子庙美食,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小二端来了四只小碟,一碟瓜子,一碟花生,一碟点心,一碟水果,让客人边吃边点菜。
秦淮人家的“秦淮八绝”远近闻名,上官云每来必吃,今天也不会离外,点了一份茶叶蛋、一份五香豆,一份鸭油酥烧饼、一份麻油烫干丝,一份什锦蔬菜包、一份回卤干,一份小茶馓、一份豆腐脑,一份汽锅乌鸡、一份油炸臭干,一份小烧卖、一份鸭血汤,一份牛肉煎锅贴、一份牛肉粉丝汤,一份雨花石汤圆、一份梅花蒸儿糕。
上官云今天点了许多建康特色小吃,他要让第一次来建康的李炟好好品尝这天下少有的人间美味。
两人边吃边聊,不觉天色已晚。
上官云用手指指窗外的秦淮河,说:“看到画舫中的饭菜吗?在船中边游边吃,那叫船菜。三五好友,座在舫中,要上一桌船菜,或饮酒赋诗,或歌舞琴瑟,伴着船娘的小曲,一路游去,像不像是人间仙境。”连常来建康的上官云都陶醉了。
李炟挽着半醉半醒的上官云返回会馆。
两人刚进会馆大门,后面涌出一队人马,全都穿着黑色锦服,快速包围了会馆。为首一人,骑在马上,上前道:“小神仙,我们已跟你多时了。”说完翻身下马。
“你们是什么人?干什么?”李炟不解。
头领整整衣服,走近李炟,悄声说道:“皇上口喻,请小神仙速速随在下见驾。”
“我不认识你们皇上,是不是弄错了!”李炟争辩。
看李炟的样子,不搞清楚是不会顺从的。上官云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他一看就知道来的是皇家禁卫,他怕李炟年幼犯犟,再和禁卫动起手来不好收场。
上官云拉一把李炟,跪下说:“小恩人,快点接旨吧!”
头领忙说:“皇上有旨,仙人不必下跪。”这皇上还算明白,仙人和皇帝谁大谁小还没论清楚,皇上也不敢轻易承受。
李炟扶起上官云,对校尉说:“我与你们去,容我回去换身衣服。”
校尉应允。
(本章完)
第18章 19、菩萨皇帝()
不一会,李炟从客房出来,告别上官云,坐上禁卫带来的轿子,过玄武湖,来到鸡笼山东麓的同泰寺。
同泰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规模宏大。共有大殿六所,小殿二十余所,布满鸡笼山东麓。一座九级浮屠耸入云表,七层高的大佛阁华丽而壮观。
禁卫带李炟来到一座大殿前,殿前侍卫拦下众人。
这时,从大殿侧门走出一位公公,接住李炟。
“高公公,小仙人已奉旨请到,卑职告退。”禁卫头领交旨。
“张校尉,辛苦了!杂家知道了,你请回吧。”高公公摆摆手,告诉校尉别打扰了佛门清静。
张校尉带人快速离开。
高公公带李炟来到旁边的一处偏殿沐浴更衣。李炟躺在巨大的木桶里,舒服地洗了个热水澡,两名小太监帮李炟换上香熏的僧衣。
“小仙人,皇上正在大殿清修,请跟杂家来吧!”高公公看着李炟洗浴更衣后,又让小太监仔细检查了身上的东西,确定没有问题后才请李炟动身晋见。
宽阔的大殿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僧袍,正在如来佛祖前闭目静坐,参禅悟道。老人身后,四名高僧陪同打坐。
人人都说武帝信佛,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但大名鼎鼎的南朝皇上怎么穿着僧衣?
“皇上,小仙人到了。”李炟正在纳闷,只听高公公轻声通报。
老人挣开双眼,一边打量李炟,一边慢慢起身。
李炟知道这位身穿僧袍的老人就是人称“菩萨黄帝”的梁武帝萧衍。
六十多岁的武帝,精神矍烁,容光焕发,两道浓密的眉毛下是一双锐智的眼睛。四方脸,高鼻梁,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唇红齿白,英武不凡。慈祥中透着精明,沉静中不失英雄本色。李炟想,武帝年轻时一定是个美男子。
按照规矩,李炟快步前移,抚下衣袖,准备行礼:“小民李炟,……。”
李炟刚一张口,武帝亦趋步向前,伸手拉住李炟衣袖,说:“仙人不必多礼!”把李炟让在对面的蒲团上。
李炟心想当神仙的待遇也够高的了。但嘴上依然讲:“皇上,这不合理数,小民不敢安座。”李炟诚惶诚恐站在一旁。
武帝看一眼上方的如来金身,说:“在我主面前,你我都是云云众生,何况,你小小年纪就得道成仙。”武帝一脸虔诚。
“皇上误解了,我不过是汝南重阳一秀才的儿子,不是什么仙人。”李炟连忙解释,要知道欺君之罪可是要诛九族的。
“仙人不必自谦,豫州边卡早有快马来报,淮水之上救人于水火,救船于即倾,岂是凡夫俗子所为。”梁武帝果然得到边关密报。
“皇上,小民不过有些技能罢了。”李炟不敢有谎言。
“术不逆天,技不改地,仙人之术乃逆天变地之术。”梁武帝坚信不移。
李炟一时无法解释清楚,就换了个话题:“您怎么在同泰寺穿着僧衣?”
“老身已看破红尘,愿归依佛门,做我主如来座前一佛奴,参禅悟道,修身养性,像仙人一样早日得道升仙不好吗!”武帝回答。
这是菩萨皇帝第二次到同泰寺出家了,第一次出家只三天就被大臣们花钱赎回去了。
“那江山昨办?社稷昨办?百姓昨办?”其实李炟想说:皇上宝座每天多少双眼睛盯着,您老在这里打座清修,不怕被别人抢去?南北朝一百六拾多年,为皇帝宝座杀得死去活来,大到国家战争,小至宫庭内乱,杀来杀去,不都是为了这皇上的位置吗?眼前这位,真的看破了,或者皇帝做的时间长了,想换换口味,跑到寺院,吃斋念佛。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饭吃三天,如同咽米糠啊。
李炟实话没敢说,还是选了几句皇上爱听的话,看似发问,但让梁武感到李炟在说国家怎么能离开皇上,社稷怎么能离开皇上,百姓怎么能离开皇上。不留声色地拍了武帝的马屁,毕竟高冒子谁都愿意戴。
“江山是铁打的江山,一直在那放着,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社稷是流水的社稷,你不在,有人在。百姓是永远的百姓,就像羊群,你不用鞭子它也会走,因为羊要饿了就会吃草。”武帝顿了顿,接着说:“如果百姓都能跟随寡人参禅悟道,人人向善,户户焚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还要社稷干什么?”武帝讲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看来是悟到了什么。
“皇上,您信佛悟道有多长时间了?”李炟问。
“这就说来话长了。听说过云光法师吗?”武帝看向李炟。
李炟摇头。李炟来建康之前,就是重阳一名玩童,从来没有接触过佛堂。在大魏自武帝拓拨焘百年前发动灭佛运动以来,佛教受到很大的挤压,并不像南朝这样,遍地寺院,街上到处上和尚。
见李炟好像确实不知,武帝感到有些意外,作为神仙,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小神仙也是神仙。
“我朝有一高僧,名叫云光法师。据说他刚开始讲经的时候,没有人听,为此云光法师很苦恼。一天傍晚,他在路边叹息,遇到一个讨饭的婆婆,法师看她可怜,就把自己的干粮给了她。”
“老婆婆送给云光一双鞋子,并说‘你穿着这双鞋子讲法,鞋子在那里烂了,你就在那里讲经’。云光穿着老婆婆送的鞋子来到建康石子岗,鞋子突然烂了。于是云光就在石子岗开坛讲经,果然听众如云,云光法师有时讲到精彩处,天上鲜花如雨纷纷落下,真的是天花乱坠。”
“那时,我也经常去听云光法师讲经,并成为虔诚的信徒”
“我能得遇云光大师,你说是不是上天的旨意?”武帝又问了一句。
“上天眷顾慈悲之人啊!”李炟回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本章完)
第19章 20、武帝问政()
“小仙人,老身请你前来,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希望小仙人能拨云见日,指点迷津。”梁开帝回到正题。
“皇上请讲,小民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炟回答。
武帝说:“老身想知道男欢女爱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人到底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呢?”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李炟不敢轻意回答。
“皇上为什么想到问这个问题?”李炟反问了一句。
“寡人老了,人过六十古来稀,寡人已六十有五,虽然身体还很好,但精神老了。近年来,寡人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在皇家宗室问题上,感到筋疲力尽。”武帝一声叹息,让李炟知道一言九鼎的皇上,也有力所不能的时候。
从李炟了解的南梁历史中,知道武帝的无力感还真不是吃饱了饭撑得没事找事。武帝算是一位明君,他建立大梁后厉经图治,选贤用能,勤俭治国,颇有政绩。非常有才华的武帝在诗词书画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他最大的弱点是猜疑心重,内外有别,对百姓严厉,对功臣苛刻,对皇室亲属徇私护短,甚至包庇纵容。但换来的却是子女背叛,兄弟反目。看破红尘的梁武帝在心灰意冷之后,选择循入空门,也有情理之中。武帝问到男妇私情这个问题,应该是知道了一些皇弟萧宏与永兴公主**的消息。
李炟斟字琢句,力求说的更准确恰当,“皇上,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之下,而不能但凭本性为所欲为,狗可以在大街上当众交配,人为什么不能?”
“这个问题,寡人与宝志禅师也讨论过,他让几名囚犯手捧着装满水的杯子走动,规定水溢者处死。”
“结果如何?”李炟问。
“无论怎样打扰,即使让玩猴的在面前表演,也没有一个水溢出的。”
“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有律法,水溢者处死就是律法,律法的威胁是人不敢违犯的重要约束,律法是硬的,是冷的,是神圣不可更改的。”因为武帝对皇室宗亲过分慈善,李炟想向武帝重点强调律法的严肃性。
“宝志也说只要常怀畏死之心,自然不再贪恋美色。”武帝赞同。
“我大梁也有各种法典。”
“有!”
“光有法典还不行,法典要人去执行,这就有个执行标准问题。应该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你是说,寡人的亲人犯法也不能宽恕?”武帝不解。
“当然。皇上继承大统后,勤政实干,勤俭立身,不是为了王公大臣向皇上看齐?在遵守律法上也一样,也应该从皇室宗亲做起,上行下效,律法才能有效执行。如果刑不上大夫,那样的律法是没有尊严的。”李炟慷慨陈词。
“有时皇上也是法,也就是王法。”
“寡人的话就是律法,一言九鼎。”
“所以皇上的公正性非常重要。如果皇上一味偏袒自己的亲人,王法就不是公正的,历史上的明君首先是公正的君王。”
武帝看着李炟不讲话,好像在思考。
“而一味地宽容,忍让不是爱护,是伤害。”李炟直击要害。
“怎么讲?”武帝忍不住问。
“皇上如果对自己的亲属处处袒护,既使犯了律法,也不追究,就会让他产生错误的认识,失去对律法的敬畏,就会越走越远,到了最后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切已晚矣。如果皇上在他有一些小错时就惩戒,处罚,他会有所敬畏,不会再犯更大的错误。所以,宗室的问题,皇上是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