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弟弟,等着吧,再过俩三月,哥就让你天天有肉吃,一定让你吃个够,吃到见了肉就想吐。
在三姨夫一下的帮忙下,两扇芦苇编制的厚厚的苇帘子被盖到大棚的塑料布上面。他们下面还各自拴着两根绳子,这是王伟都没想到,还是高贵提醒才想起来,以后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可以上到墙头把帘子拉起来,让大棚里面的蔬菜晒太阳。
大棚完全搭建好了,两家人一刻都没听,翻出家里珍藏的各种蔬菜种子就开始下种的下种,育苗的育苗。
大头菜种子,黄瓜,豆角,还有南瓜这几种王勇家里都有存货,芹菜种子是三姨从她家拿过来的,一大包!足足可以把这个简易的大棚全部种满还富富有余的。
村里有啥新鲜事,那是瞒不了人的。这不,没用两天,王海家里弄了一个可以在冬天种出夏天的菜的东西的事就传遍整个村子,甚至有外村的人都跑过来看新鲜来了。
外村人都跑来了,自己村里人肯定是少不了的。没用一个星期,几乎全村所有人都过来瞧了瞧新鲜,看看这个能在冬天种出菜来的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样。
对于这事,村里人看法不一。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事肯定不靠谱,冬天种出夏天的菜来,那怎么可能?即使有不少有见识的人拍着胸脯说人家东山省那边早就有了这东西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不屑一顾。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此很感兴趣,只是农民的天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对于所有陌生事物都抱着一股戒心,大都等着看看老王家这个法子到底是不是能成功。一旦成功了,他们家里是不是也跟着搞一搞试试呢?
对于此事唯有两个人是非常赞赏王海的魄力的。这俩个人是王庆还有他的上初中的女儿王红。
王海爷爷下面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老大就是王海的父亲,王海还有一个亲哥哥,住在村东头,家里开了一个制作挂面的作坊,小日子过得在村里来说算是相当好的了。
老二是另一股,下面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三则是三个儿子俩个女儿,王庆就是老三家的老大,比王海要小两岁。按照家里的排名辈分,王庆得要叫王海一声四哥的。
“四哥,这个事是好事,一旦你能把这个事搞成了,那你们家可就发了!你不用担心钱,这样,你今年就先弄院子里这个试试,积累点经验,等明年了,我给你弄点低息贷款,到时候多盖上几个,用不了几年,恐怕你就是全乡首富了!”
这是在乡里信用社当主任一把手的王庆的原话。
“四叔,你种的这些都是绿叶菜,没啥难得,你别担心,也不用听村里那帮人胡咧咧。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肥跟上,那不可能种不出菜来。对了,等我爸去县里开会的时候让他给你捎几根温湿度表,比你插土里的温度计靠谱多了。”
这是王伟大姐,王庆的大闺女王红说的。
大概是听了自己这个在村里很有威望,同时又是村里唯一在乡里上班的工作人的话,王海信心大增。
抛开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一头扎进大棚里,整日的蹲在里面,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些充满了全家人希望的土地和种子。
很快,全村人就开始被别的新闻吸引,渐渐地忘却了王海家这个能够在冬天种出蔬菜的大棚。
转眼间,两个多月就过去了,年关就在眼前了。
第八章偷偷摸摸去卖菜()
因为大多数村民本身见识和学识有限,对于温室大棚这种超出他们想象的东西的不理解使得王伟家的大棚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受人关注。
除了一开始人们蜂拥而入,过来看个新鲜之后,很快大家就对能够在冬天寒冷气候里种菜的大棚没了兴趣。当然大棚的高投入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可不是随便谁家都有那个魄力能够拿出上千块钱投入到这么一个新鲜事物上。
因此两个多月里,除了有限的几个和王家关系亲近的人之外,并没有人知道,王家的大棚里是个什么情况,更不知道就在今天,大棚将会产出第一批蔬菜。
大棚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王伟又给父母出了一个轮作的主意。专门开辟出一个菜畦用来育苗。
这样,当那些成熟的蔬菜被收获之后,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下一批次的种植,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样就能够趁着冬天大家都缺菜吃的时候,多收获几茬菜。
“爸,差不多了吧!这么多了,你带的动吗?”
王勇看着高高一堆的大头菜还有鲜嫩的芹菜,皱着眉头说道。其实他是担心万一卖不掉的话,这大冬天虽然不易坏,但也不如刚采摘的新鲜不是?
这年头,在农村可没什么有钱人。按照一家人当然主要是王勇力排众议定出来的“超高价”一块五一斤,估计能买得起没多少人。只有等过些日子,大家准备正月里待亲戚的食材的时候,才是大批量卖菜的最好时候。
其实就算是买得起的的人,估计也是一斤半斤的尝尝鲜罢了。绝对不会大批量的购买,毕竟这价格比肉价都一点不便宜了。
“呵呵,这有啥带不动的,这点东西,也就百十斤罢了,小意思!”
身材不高,但是绝对壮实的王海挺胸抬头的高了一眼王伟,对于大儿子的轻视很是不满。这点东西算个啥?就是再多一倍也一点问题没有。
还是母亲田秀华明白了儿子的想法,站出来替父子俩解了围。
“算了,今天就先弄这些吧,毕竟是第一次,先趟趟路子,要是行情好,下次就全都收了腾地方种下一批。”
王海这才明白原来儿子是担心卖不出去,到时候放坏了浪费了。想到这里,他心里也没底了,毕竟儿子说了,这东西现在附近十里八乡的就自己家这独一份,价钱绝对不能卖低了。
就像儿子说的,降价容易提价难。一开始价格定的太低的话,以后想卖高价可就难了。可是一块五一斤的高价,真的有人买吗?
他自己心里琢磨着反正自己肯定是不会买的,一块五就买一斤菜,有一块五都够自己一家四口人吃几天的伙食费了。
怀着忐忑地心情,在母子三人殷切地期盼中,王海蹬上大二八,后座一边一个挂着俩个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大柳条筐子向着五六里地之外的乡上出发了。
筐里装满了大头菜,芹菜和韭菜,一筐大概能有六七十斤重,不过对于加重的大二八来说,这点分量完全不在话下。
”妈,咱们今天晌午真的吃肉吗?”王亮看着骑着车子越走越远的老爸,嘴里含着手指头,流着口水再次嘟囔着。
从昨天听到老爸说今天卖了菜给他买肉吃之后,这个馋嘴的小子都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这个话题了。
“就知道吃!赶紧干活!干活的有的吃,不干活的买了也不给吃!”
王勇十分烦躁的嚷了弟弟一句,转身回院里,准备和母亲一起把刚收了菜的地方再次补种上下一批蔬菜。
原本十分贪玩的王亮,看着父亲离去的方向,想着香喷喷的大肉块,毅然决然的扭头转身跟着哥哥回了院子帮忙。
一家三口心里都装着事,干起活来就显得有些没精打采的。王勇和母亲是担心菜不好卖,王亮则是咋想着中午就能吃到香喷喷的肉了。
不过原本这个大棚就没多大,韭菜不用管,就是几畦大头菜和芹菜,菜苗都是现成的,娘儿三个还没到中午就把空地补种完了。
王勇和母亲出了大棚,洗洗手回到屋里。王亮则是赖在大棚里流着口水看着那几株挂着拳头大小的西红柿秧发呆。
这些个头不是很大的西红柿可是王亮的宝贝,每天都至少要看上几遍才放心。提别是如今个别的西红柿已经开始挂红之后,更是勤快的不行,恨不得就住在这里时刻盯着看它什么变红了,可以开吃了。
王勇径直回来屋里,打开家里的十四英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这可是去年年初在临镇的供销社工作的二舅专门给他们家搬过来的,买电视机的钱都是二舅垫上的。
在如今这个没有有线,没有大锅小锅的时代,王伟家的这台连室外天线都没有,只能靠着电视机自带的室内天线接受节目的黑白电视,在白天悲催的只能收到俩个台。
一个是央视,一个是省台,连市里的电视台都收不到。至于县电视台,这个念头还不知道存在于哪位县领导的脑海里呢!
再说王海,一大早冒着寒风偷偷摸摸的就骑着自行车,托着俩筐子菜心里满是忐忑地奔向了乡里。
今天是乡上的大集,按理说自家产的这些新鲜菜只有到了城市里才能卖个好价钱。毕竟相比于农村来说,城里人要有钱的多,也舍得花钱的多。
可是除了家里那辆牛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脚下这辆有年头的结婚时买的自行车了。要想带着俩大筐菜去城里,不用说离着百十公里的市里,就是县城那也离着村子得有五六十公里了。
骑自行车过去,大早上就走,赶到县里恐怕也要晚上了。原本按照王海的想法就是想去县里试试,可是不愿意父亲受累的王勇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说服父亲先到乡里集市上试一试。
一路上,王海总是忍不住偷偷摸摸地左顾右盼。身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的他还是第一次赶集去卖自己的东西,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生怕遇到相熟的人打招呼。
还好,由于他要赶集卖菜,那就得走的早一点好过去占地方,所以这个时间路上根本看不到人,让他心里稍微好了一点。
即使是驮着一百多斤的菜,可是心急的王海也没用上一刻钟就赶到了乡里。
这个时候,太阳也就刚露头,阴冷阴冷的,人呼出的气息到了外面就变成了白雾,然后被一阵冷风迅速吹散掉。人的眉毛,头发上很快就起了一层白霜,然后又变成了冰。
尽管王海起了个大早,可是集市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摊位了。这些都是常年赶集卖货的摊主,他们每年都交给乡里一笔钱,可以拥有固定的摊位。
他们相对于临时卖一次自家特产的临时摊贩来说,压力更大一些。为了多赚点钱,每次都是早早的过来,到最后没人了才走,就为了能多招呼一个客人,多赚一份钱。
王海驮着两只大筐子,骑着自行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土路继续往里走。集市入口是条岔路,一边是牲口市,一边就是进入主集市的入口。
顺着土路前行了二三百米,王海进入了一个院子里,这里以前是市场的管理处,再以前是公社驻地,后来公社搬离成了市场管理处之后,菜市和肉市也被安排在了院子里以及周围的一些地方。
不过在冬天这种没啥新鲜菜的时节,整个院子里也看不到几份卖菜的。仅有的几份摊位也是卖一些大白菜,土豆,洋葱之类已储存的蔬菜。
王海随便找了个地方,下了车,打起车梯子。从后座拿了一块塑料布不在地上,又把杆秤放地上,就准备卸下车上的俩大筐菜。
“大兄弟,是第一次来吧?以前没见过你呀?”
旁边的卖调料的摊位上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一边热情的打着招呼,一边上前来帮忙。也幸亏有他半忙,要不然王海还发愁呢。
这车子俩边一边一个大筐子,他一次也只能搬下一个,剩下那一个和车子绝对不会稳稳当当好好立着的。
“啊!是,第一回。”
王海一边卸下一个大筐,一边憨厚地朝这个热心的邻居笑了笑。就在王海把另一个筐子卸下来放好之后,那位热心的摊贩又开口了。
“大兄弟,你这筐里卖的是什么啊?”
“没啥,自家产的菜。对了,你等会,我给你拿点韭菜回家给孩子包饺子吃。”
说着,王海就掀开一个被棉被盖得严严实实的筐子,在那位摊贩目瞪口呆之下,拿出一捆韭菜递了出来。
“这,这,这是韭菜!”
让王海没想到的是,这位买调料的商贩说话都磕巴了,指着地下的那筐菜瞪大了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理都不理他一下。
王海憨厚的挠挠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都是自家产的,今天早起刚收的,新鲜着呢!给你,拿回去包顿饺子吃!”
王海把手里的一捆韭菜硬塞进邻居的怀里,就不再管他,自顾自的收拾起摊位,准备开张营业。
只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们这里这一出,引得周围的几个摊位都注意到了,等看到王海筐子里的新鲜蔬菜的时候,无不瞪大了眼睛,看傻了。
“大兄弟,这,这大冬天的新鲜菜可不容易看到,你还是拿回去吧,这玩意儿可贵着呢!”
说着,那摊贩就要把手里的菜塞给王海。
“啥贵不贵的,都是自家产的,不值钱!”
王海这话引得周围的摊贩纷纷翻起了白眼,大哥,这是啥时候啊?这时节这么新鲜的菜可不比肉便宜,这还不值钱,那什么东西才算值钱啊?
一时间很是有几个摊贩看着买调料的商贩手里的那困韭菜眼热不已,心里后悔的恨不得扇自己俩巴掌。
你怎么就这么没眼见啊,你要是手勤快一点,帮人家扶一把,那捆鲜嫩的都能掐出水来的韭菜不就是你的了吗?
第九章疯抢()
王海怎么也没有想到让他心情忐忑,发愁怎么开张的卖菜大业,还没等他吆喝,甚至是还没等客人上门,这帮子摆摊的同行就开始发疯了一般举着一把一块两块或者是五块的票子奔着他这里冲过来了。
“伙计儿,给我一样来二斤!”
“哥们儿,给我来一个大头菜!”
“大哥,给我来捆韭菜!”
“老弟,给我来二斤芹菜!”
“老板,我全包了,你说个价吧?”
这位想着把这些菜全部包下来然后高价出售的精明生意人立刻遭到了周围同行的鄙视和声讨。
“我说彪子你小子这怎么着,显摆你有钱是吧?”
“就是,就是,你小子是啥意思?”
“哥几个想买点新鲜菜吃,你有意见是怎么的?”
“我看你小子是不想在这片混了吧?”
看到惹了众怒的彪子一看大事不好,赶紧围着圈的一个劲儿的给大伙儿作揖道歉,请求原谅,同时掏出兜里的五块钱一盒的石林烟,豪气的挨个给大伙敬烟。
这个年头,大家一般也就是抽抽五毛八毛钱一盒的大前门、官厅还有本地产的戴河以及海关这类连过滤嘴都没有的低价烟,这还算是条件好的了。
条件不好,又有烟瘾的还是买烟叶子回去自己卷呢!
王海接过被众多商贩称呼为彪子的石林烟,美美的抽了一口。这种烟对于以前的他来说想要抽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妥妥的高档货啊!
“兄弟,这真是你自己种出来的?不是在海关区那边收上来的吗?”
听到身边一脸讨好的彪子这么一问,王海顿时就没有了抽到高档的有过滤嘴的香烟的高兴劲儿了,回头诧异地看着他。
彪子一看王海的表情,就知道这位肯定是没撒谎,这可是能搞出大棚的高人啊!这年头别说附近村里,就是全县也没听说谁能够自己搞出来大棚,种出菜来,这就是抱着个聚宝盆啊!
心情激动之余,彪子看到王海十分惊讶的表情,也明白王海如同一般的本地农民一样,估计一辈子连县城都没进过一次,更不用说市里了。自然,关于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