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一节 突厥人跑路
“大唐以驸马都尉、征夷大将军大将军韦为主帅。
率领的将领有王孝杰、契明、程务挺、杨成献、程伯喜。
起马步军三十余万众,支前民工达五十万,声势浩大!”
“情况就是这样了,你们说怎么办!”金帐内,斥侯官介绍完到来的唐军情况后,可汗阿史那骨笃禄环顾四周,询问大家道。
一片寂静,哪怕是再狂妄的蕃将也噤若寒蝉,谁也不敢逞能,万一守不住嘴嚷嚷起来,给可汗来个“甚好,你去当先锋。”那就进退两难了。
人的名字树的影,那韦虽说没与突厥人干过仗,但吐蕃人给他干没了,不妨害突厥人用他的名字去吓自家小孩子不得啼哭。
程务挺也是好手一把,打得突厥人狼狈不堪,见了就跑。
而且,唐军的马匹,他x的膘肥体壮,而本军马匹都是瘦瘦的,明摆着就是来欺负突厥人。
突厥人散养马匹,固然方便,但春瘦避免不了,他们可没有唐军这样的农业生产力,中原王朝用粮食喂马,奢侈到用豆子喂马不掉膘!(因此胡人往往是秋高气爽马匹吃了一夏草有膘了才来大举南侵,否则没膘的马跑起来跑不动且不算,长途容易挂掉)
打是打不过,逃跑轻则被人笑,重则给可汗拖出去打皮鞭岂不危哉。
胡人直率,王弟阿史那默啜干脆利落地道:“没法打!跑吧!”
正合大家心意,全票通过!
我们胡人耶,打不过就跑乃是天性,说我们做乌龟,就做乌龟咋地。
人至贱则无敌,唐军前出,沿着黄河北岸走,一地开阔,骑兵跑起来很舒服,但心情却是郁闷…没个开煳。
得,前面来了一队的突厥人,大队部族,好多人怕不有二千之众!
大家眼睛暴亮,旋即熄火似的暗淡下来。
那些突厥人,有唐军持节打旗前导,应该是来投奔唐军的部族,打不得。
他们没有猜错,突厥人与“中国”汉人恩怨纠缠了上百年,固然有许多坚定的反唐分子,但也有不少的唐粉,此时唐军大进,有部族心思活动,径来投效。
来之前,与唐军接洽人员商讨过,唐军说今时不是往日,不再是自治,而是实际归顺,彻底汉化:用汉文、起汉名、穿汉衣、习汉俗、信佛教等等。
归顺之后,一切按唐人待遇,一视同仁,该分田纳税什么的,都要做,当然官府会给补助和教导,以便让新入的部族融入大唐。
至于头人,看人数多少,可以授官,有更高的奖励。
但有一条,用过唐人的钱,以后再反,绝不接受,唯死而已,别把唐人当凯子,现在管事的可是韦大将军!
韦做事很稳妥,专门成立了“安置办”(天/朝特色),规格很高,归参谋长姜咨直管,钱款人员都不成问题,从扫盲教书先生到和尚一应俱全,提供一条龙服务。
那个部族的汉化程度较高,头人和有点身份的都会汉话(但不会写),听过宣传,说条件宽大,可以接受,因此整个部族都来投奔。
作为头一个来投的部族,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参谋长姜咨亲自去看情况(不用他办理接待),与那个部族的头人谈话,得到了一些信息,遂回中军与韦商量。
“突厥人都跑了,王廷牙帐移到了杭爱山(往北走的蒙古地界,距离黄河大几字形上千里地),一起跑的,至少有二十万人马。”
姜咨强调道“一起跑的”。
韦立即明白是什么意思,人有伤虎意,虎有食人心,突厥人只是示弱,但在集结军队,跑了有二十万,很可能继续集结有三十万控弦也不出奇,毕竟他们全民皆兵。
要是唐军远出,那形势倒转,对方以逸待劳,与唐军打上一仗,胜负两说。
胜,唐军可能是惨胜。
败,韦的不败光环被打破,重挫唐军士气。
想不想试试汉朝霍骠骑到杭爱山故事?“不管,先按计划把城修筑起来。”韦淡定地道。
大军沿黄河北岸走,姜咨不断派出游骑兵侦察,知道前方三百里的宽大正面上均无突厥人,于是作出调度,大部分步兵不再推进,只用上五万人和一万工程兵,大部分的步兵基本上停止在朔州代州不再前行。
骑兵十二万则尽皆出动,还有十万支前民夫,如此倒是省下了大量的银子。
省下银子并不能让洛阳方面满意,一夜之间,官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风言风语。
“这是去打突厥么,来武装大游行有意思吗?浪费国家钱粮!”
“好大喜功,以此加强自己威望,若有不臣之心,大家悔之晚矣!”
当然也有人给韦撑腰的:“我军威风,曾几何时,突厥人想来就来想打就打,但现在怕了我们,而且我们筑城顺利,达到了目的。”
武则天很沉着,什么人说坏话只是个听,不干涉前线事务。
唐军三部很顺利地进抵各自地域,立即开始筑起受降城。
一般地,城寨周长达到千步者,称为城;之下到五百步者,称为寨;而五百步以下,就仅仅是堡;至于不到两百步的,勉强算个烽火台。
作为军城,普通的是千步城,换算成里,也就三里出头,四里不到的样子。
弄了个二千步城出来,高达十米,墙宽十二米,修建时使用水泥立桩作为支撑,再使用悬版夯筑法,即用木棍穿过两侧夹板,以绳索固定取直,中间填土夯实。,成千上万的人吆喝着日夜赶工。
不仅修城,还在周边大修烽火台、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人多力量大,仅仅一个月时间,三座城屹立在黄河沿岸,又修建配套的居住房屋、楼房、仓库、贮水池、牲畜栏、校场等,因突厥人不来骚扰,乃动用更多人力把修好的城池东面沿两边扩展扩大了一倍(不过新建的城墙稍低和稍窄,万一敌人势大防守军即退回主城)。
……
直到七月初,朝廷得到了消息是唐军筑城成功,而韦将率十万骑兵直扑杭爱山,与突厥人决一雄雌。
朝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看好韦的进攻,认为难以重演汉霍骠骑封狼居胥的伟业,更多的人则盲目相信韦的成功。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
这节日传自汉代,相传牛郎织女之事,而到了唐朝,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汪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此后流传开来,到了今天,洛阳城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中。
下午时分,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待举刚刚从朝中回府,还没坐定,就听得街道上阵阵喧哗声。
“捷报!捷报!捷报!我军斩首契丹三万首!”去探听消息的家相急急冲进正堂道。
“什么?是契丹?不是突厥?”郭待举勐吃一惊,一把抓着家丁道。
“正是契丹,是契丹!”家丁喘着大气道。
郭待举松开了手,喃喃地道:“怎么可能是契丹!”(未完待续。。)
第五七二节 廷议契丹(一)
消息不断地传来,越来越明确,韦打的确实是契丹,杀的契丹人数目节节上升,他还好意思来露布报捷!
契丹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路,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共分八部。太宗以后,置松漠都督府,赐头领姓李。
管辖在赤峰、通辽一带,治所潢水城(林西县),距离黄河大几字形右角的东受降城(唿和浩特)约有千里路途。
同样地,突厥人所在的杭爱山脉距离黄河也有上千里。
韦这厮,不按要求打突厥,却跑去打起了契丹!
由于猝不及防,契丹人情况大劣,十天时间,唐军报来斩杀契丹男丁十万,生俘十五万,牲畜三十万!
契丹在唐廷里是有代表的,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部族首领窟哥为使持节,都督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掌管各部事宜,并赐姓李。
显庆五年(660年),李窟哥死,继任松漠都督的阿卜固与奚族连兵叛唐,不久兵败,阿卜固被擒送洛阳。高宗皇帝以李窟哥孙李枯草离为左卫将军,弹汗州刺史,封归顺郡王;另一个孙子李尽忠为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继统契丹八部。
已被大唐养成了肥胖如猪的李枯草离一身素衣地跪在了宫门前,扬言朝廷一日不将征夷大将军韦捉拿进狱,他一天就不起来!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大声叫喊道:“我阿翁(爷爷)对朝廷素来恭顺,我与弟弟同样对朝廷忠心不二,朝廷如欲征伐契丹,何需动手,一纸诏书召我与我弟,束手就擒,我们兄弟俩断无二话,为什么要杀死我们无辜的族人呢!”
引得来往官员侧目,指指点点,影响不好。尽管宫里来人数劝他回去,有事好商量,但他不为所动。
长生殿上,武则天脸色严峻地坐在了宝座上,而皇帝则陪伴侧边。
站着的大臣是裴炎、裴炎、刘景先、郭待举,岑长倩、魏玄同,再有两武:武三思与武承嗣。
武家亲戚开始抬头了!
武三思一直走武将道路,虽然没打过什么仗,但他的身份资摆在那里,现在以右卫将军兼兵部侍郎,掌握兵部大权。
武承嗣虽说前阵子因涉嫌与突厥私通但没给爆光,武则天将他冷置一段时间后转为太常卿,正三品高官,为太常寺的长官,朝廷举行大礼时常由太常寺卿赞引。地位尊崇,但不是实务官。
二武是什么货色,武则天知道得一清二楚,奈何她没有更好的人选,唯有捏着鼻子认了。
他们初次参加这样的高峰会议,聪明地光听不说,虽然很想置韦于死地,但不急于出手,自有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已任的大臣来攻打韦。
殿上除了他们,还有一位女子:上官婉儿,她负责秘书事务,只是大臣们谁也不敢小看她。
“婉儿,你将韦的奏报说给大臣们听听。”武则天脸沉如水地吩咐道。
“是!”上官婉儿应道。
她肌肤胜雪,容貌冷艳,声调清冷,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惹得两张心痒痒地,都在暗暗地偷看站在武则天侧右的她。
特m的,韦这小子,娶了天下第一贵女太平公主不算,还把这等美女也给收进房中,太平公主为什么不剪了他的小jj!真是枉为大唐公主!坠了大唐公主的名声。
而看其他大臣们,没一个注意到上官婉儿,这些大臣都是成精之辈,关心的是国家大事。
上官婉儿将韦的奏报三份都念了,分两大部分的意思,一是说唐军步骑进军神速,攻打契丹人进展顺利,占领了大半个松漠都督府。半个月时间杀掉契丹男丁十五万,生俘二十万,牛羊马牲畜四十五万!
唐军死伤不到一万,大概为死三千,伤七千,可谓空前大胜。
很枯燥的数字,皇帝、二武听过就算了,而武则天和其他大臣们则感受到浓浓的血腥气!
出动的是唐军精华,重击之下,契丹人招致灭顶之灾。
至于这次进攻,韦首先请罪,声明他没经朝廷允许,擅作主张攻打契丹!
给出的攻击理由是:契丹人强盛,必成边患,且所据地方肥沃,该当攻取,以作大唐新的拓土。
奏折里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此句首现于世,霸气十足,绝对是强者语,如黄钟大吕般在除皇帝、两武之外的所有人耳边回响,那三个人境界没到,武则天人等则于我心有戚戚焉。
它道出皇权国家体制最真实的内涵,那就是**皇权具有绝对性和独断性,绝对不会允许有任何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存在。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理由,我唐军这么多人出动没杀到一个人,那不做了亏本生意了,不杀人放火抢劫对得起朝廷、自己和兵将们?
既然从突厥那里没有赚到好处,于是契丹躺枪。
”好了,众卿家也听过了韦的话了,说说吧!“武则天说道。
竟没有一个人出声的,大家陷入了沉默之中。
见到武则天的目光望向自己,岑长倩把心一横,站出来道:“太后殿下,皇帝陛下,臣先来个抛砖引玉吧!”
“韦大将军的所作所为,令臣记起《左传》崤之战中的秦军。”他居然背起了这段文字来道:“……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何其相似也!或我为秦师、郑为突厥,滑国为契丹。”岑长倩声音转厉道:“对契丹不告而取,是为不义!”“对其人无罪而攻,灭族之战是为不仁!”“不经请示,擅作主张,是为不忠!”
“彼等不仁不义不忠之辈,有司该当将其逮捕入狱,加以审判,以儆效尤!”
“他起到了一个极坏的作用,那就是以后各路边将有样学样呢?到时大唐边境处处烽烟,朝廷有何立场处置他们?
且我大唐素来对外族讲究仁义,处事公道,在外族中有良好名声,但韦破坏了我们这个来之不名声,让外族以后都不敢相信我们,将来还怎么与外族打交道!”
……
等他说完,武则天很干脆地点名郭待举,看他怎么给韦去辩解。
郭待举面带笑容,风度翩翩,重臣的形象显现无遗,话语惊人地道:“太后殿下、皇帝陛下,各位同僚,时代变了,我们要与时俱进!”
大家就听他怎么个与时俱进法!(未完待续。。)
第五七三节 廷议契丹(二)
其他人没说话,只有岑长倩冷哼一声道:“愿闻其详!”
郭待举分析道:“我朝定鼎以来,遇到的胡虏情况不一,或其时胡虏势大,例如渭水桥之盟,当是时,突厥控弦四十万南下至长安,而我朝刚刚结束中原战争,兵力疲累,不得不与突厥结盟,然则,太宗皇帝于三年后即遣李靖破突厥!再者,先帝时遇到了吐蕃、高句丽同时与我军开战,不得不与其余诸族虚与委蛇,此乃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今吐蕃、高句丽均去,韦大将军率我大唐貔貅出征,强如突厥者亦不得不退避三舍,兵锋之盛,无与伦比!
敢不从我朝者击之,对我朝有威胁者,亦击之!今朝不同往日,昔我朝以怀柔为主,今我朝以雄霸为主。”郭待举傲然地道:“改弦易辙,适其时也!”
“臣蒙天后殿下、皇帝陛下不弃,掌管户部,户部最是讲究生意得赚,韦费了我们这么多钱粮,无有收获,臣倒是要弹劾他!”郭待举明贬暗褒地道。
“至于契丹人嚷嚷,此事易耳,当以契丹人久有反志、大不恭顺诏告天下,宣布契丹人当除!证据嘛,军情司应该有的是,没有的话,造一个不就成了。”郭待举这种实务官,轻易给出解决契丹人的大义名声,哪怕大伙儿与他意见相左,也是暗自点头。
这话当然只能在殿上说,出去说是不行的,那要就面子了。
“还有岑相公所讲的我朝名声败坏,臣不敢苟同,名声来由,见仁见智,或有胡人深沐其恩,感谢不尽,亦有胡人当我朝为凯子,吃了又拿!今则击契丹,谁人不惧,名声是靠打出来的!”
听罢郭待举的话,岑长倩摇头道:“强词夺理!”
而武则天则不动声色,直接问起裴炎道:“裴相公,你认为如何?”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臣认为岑相公所言的崤之战对臣深有启迪!我为秦师、郑为突厥,滑国为契丹。”斐炎上奏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