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千字文讲记 (三)
在上一讲中,我们留了作业,希望大家悟什么是心?有没有悟出来呢?我当初悟这个心字,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可费了苦心了。恍然大悟以后,才明白了什么叫修行,才真正脚踏实地,不再好高骛远了。
现在告诉诸位,不要惊讶。什么是心?念头就是心,平常稀松吧!不下功夫,你想破头也出不来这个答案,即使你想到了,也不敢肯定地说念头就是心。当然这个心,还不是《楞严经》中〃七处征心〃的心,那个心指的是人的本体,叫做〃心性〃。心性之心是宇宙的本体,是形而上的道。形而下的心,说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念头、心念的生灭。说〃人心险恶〃是说人的心念凶险,恶念不断;〃人心贪婪〃是说人的贪欲念头不绝。佛法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说的统统都是念头。有念头就现出这个物质世界,这是有为法;停止了这个念头,物质世界就消失了,进入无为法。
总之,念头就是人心,统称为心念。所以中国文化中所说的心,既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而是人的念头,它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要素。心之所发就是念之所动,就是意念,简称为意;心之所往就是念之所聚,念聚就是志。
念头忽生忽灭,如梦幻泡影,根本控制不了。心意志都很难控制,学打坐的一上来就学空杂念,你就上当了,一辈子也空不了。因为念头本身就是空的,没有实体,忽生忽灭。不去理睬它,反而没有了,就是如此奇怪。
因此在这六个字中,最好入手的只有第一组的〃性情神〃。神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精化气、气化神,是自然的过程,我们暂不去管它。性是人心理活动的本体,是中枢,是常住不动的,但是没有形质,看不见摸不着,对它也没办法。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从情一字入手,所以子思才告诉我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发而皆中其节谓之和〃,则是不得已而为之。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情绪,不动性,才是我们修心修身的根本大法。
今天这一讲,我们开始讨论《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讲述了与上层建筑,也就是国家、政权、政治、政令等有关的内容,最后用几句话赞美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和秀美的景观。这一部分内容,行文流畅、语言优美、气势磅礴,如能随文入观的读去,实在是一种真善美的教育和享受。
下面看原文: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这里从国家的首都开始谈起,介绍与国家上层建筑有关基本知识和常识。这一段文字介绍了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以及都城里面精美的建筑。
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一个是东京洛阳,一个是西京长安。洛阳号称是九朝古都;历史上前后有九个朝代在洛阳定都。洛阳建都的历史;比长安还要早,是在西周的时候开始建立的。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没有几年武王就病死了;由十四岁的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幼小不能理政,就由他的叔叔周公辅政。殷商的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前朝的遗老遗少等贵族还在,他们并不甘心服气。为了安全起见,就在西周首都亳之外的洛阳建立了洛邑,然后把前商朝的贵族都迁到洛阳,以防他们捣乱。
周平王的时候,西部的少数民族犬戎入侵中原,扰乱周朝,连〃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也被杀死了。继任的周平王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国都东迁到洛阳,史称〃东京〃。以后的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以至唐朝初期也都将国都设在洛阳,所以才称洛阳为〃九朝古都〃。
西京长安,简称西安,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中国的中心,所以是〃十一朝古都〃。最早在长安建都的是西汉,之后有秦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均定都于此。西安周边有多处历史遗迹,如东边的半坡村,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离现在有7000年了。一个东京洛阳,一个西京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宏伟的两个都城。
什么叫做〃都邑〃呢?〃天子所宫曰都〃,天子住的地方叫都;〃诸侯所都曰邑〃,诸侯住的地方叫邑,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的概念。
中国的文化灿烂光华,故此称为〃华〃;中国的土地辽阔无边,因此叫做〃夏〃,华夏就代表了中国。京字甲骨文字形为高大的土堆,以后成为一个国家首都的专用词。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这两句话描述了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背邙面洛〃描述的是洛阳,洛阳城背靠北邙山,南面是洛水 。在古汉语中一提到背,在方位上就是指北方,一说面就是南方。中国人讲究面南背北,我们尚南,以面南为正位;西方人尚北以北为正位,同样的罗盘,我们叫指南针,他们叫指北针。古代的地图都是上南下北,与现代欧式的地图反着,所以我们的居室也要坐北朝南,历来的衙门口也都是朝南开。
为什么非得坐北朝南不可呢?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面南背北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之位。天子既居乾位有九五之尊,天子的一举一动就要正大光明,经得住南方丙丁火(阳光)的直射,阳光下的影子要正,政者正也,自己正了,才能施政,所以〃天子无私事〃。
〃背邙〃的邙指的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北邙山海拔250米,方圆200公里,既不雄伟也不高大,但是由于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山上古代帝王的陵墓多得数不胜数,历史上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在邙山几十公里的主地段内,仅皇家陵园就有五处,分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皇陵区,埋葬着汉光武刘秀、蜀后主刘禅、南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帝王,以及贾谊、班超、李密、薛仁贵、狄仁杰、杜甫、石崇、孟郊、颜真卿等名流。古人有诗说,〃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一点也不假。此外,〃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洛阳牡丹出邙山〃,北邙山又叫牡丹山,这个典故就不是人人皆知了。
洛阳城的南面是洛水,此水起源于陕西的洛南县、流经洛阳城南,然后汇入黄河,所以〃背邙面洛〃是洛阳城地理背景的描绘。
〃浮渭据泾〃,说的是西京长安的地理位置。西安的左面有渭水,右面有泾河。渭水发源于甘肃,泾水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这里汇合后流入黄河。在流入黄河以前,泾水清、渭水浊,水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有〃泾渭分明〃的成语。浮是漂流、漂浮的意思;据是据恃、凭据、靠着的意思。
这两句话的白话译文,就是:
中国古代的都城雄伟壮观,
最古老的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洛阳背靠北邙山,面临洛水;
长安左横渭水,右据泾河。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这两句话描绘了都城中帝王宫殿的雄伟和壮丽。天子所居之室叫宫,天子所议之堂叫作殿,本来在上古时期宫室通称,以后宫字才专为皇家所用。殿的本义是泛指高大的房屋,以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厅堂。
一般来说,殿是议论公事的地方,宫是帝王的生活区。例如北京皇宫紫禁城的布局,分为前朝后廷、左庙右稷。紫禁城前半部分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属于外朝;后半部分是后三宫: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殿),那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属于内廷。紫禁城的左面是皇帝的家庙,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面是祭地神和谷神的社稷坛(中山公园五色土)。
〃宫殿盘郁〃是形容都城里面的宫殿,盘旋曲折、错落重迭。盘是盘旋、逶迤,郁是重叠茂盛的样子。
楼观是古代宫殿群里面最高的建筑,飞是形容建筑物之高,有凌空欲飞之势。惊是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舌拱不下。说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非常了不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亭台楼阁。亭子只有顶没有四壁,是供游人、行人小憩的地方。台是用土石垫起来的高而平的方形建筑,便于了望。阁是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楼是两层以上的建筑,《说文》里说,楼者重屋也,是重重叠加的屋子。观是宫廷大门外面两层的细高的建筑,是朝廷张贴公告的地方。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叫做阙,也就是通往皇宫正门的缺口,后世的观楼已经与皇城的正门融合在一起了。故宫紫禁城午门前面有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两侧是宫墙和门楼,这就是早先的观楼,现在上面有五座阁楼式建筑叫五凤楼。
楼观都高入云天;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记得李白有一首诗《夜宿山寺》,述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后人有好事者,将自己家的楼,取名〃摘星楼〃,以言其高。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上面谈了宫殿的外表,那么宫殿里面又是何种景致呢?
〃图写禽兽〃,宫殿里面雕梁画栋,梁柱檐井、墙壁匾额上面,画满了飞禽走兽;还有用〃青黄赤白赫,黑红紫绿蓝〃,五彩十色绘画的天仙和神灵,真是绚丽多彩,目不暇给。这种情景就是此地讲的〃画彩仙灵〃。
读古书要学会随文入观,要随着文字的展开,进入文字中所描写的那种情景与状态,脑子里要像看电视剧一样。此处的《千字文》就是剧本,你自己是摄影师,你的镜头先从远方的背景处开始拍摄,也就是〃背邙面洛,浮渭据泾〃。然后将镜头慢慢拉近,〃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再将镜头拉向宫殿里边,对彩绘装饰的特写镜头,〃图写禽兽,画彩仙灵〃,这样读书才有意思,才活灵活现。
两句话连来的意思,就是:
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
楼台宫阙凌空欲飞,触目惊心。
宫殿里面画着飞禽走兽,
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镜头再拉向宫殿的两侧,〃丙舍旁起,甲帐对楹〃。
丙舍是古代王宫中正室两旁的别室,后世叫做偏殿、配殿。古人认为:〃亥为天门,巳为地户〃。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位,后面接着又是子时一阳生,新一轮的生命又开始了,所以亥主生,为天门。巳是阳尽之时,巳的后面就是午,午时一阴生,生命体的负面过程开始了,所以巳主死,为地户。〃丙舍于巳〃,故凡地户皆称丙舍。
地户就是与专死人打交道的地方,都称为丙舍。例如寄柩所、祠堂、陵园内的房子等等。钟繇有著名的《丙舍贴》传世,内有〃墓田丙舍〃的话。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称:〃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因为丙舍不是正房,而是配房、别室,其门户自然也都是朝东西方向开启的,故称傍启。傍是旁的通假,傍启就是旁启。
〃甲帐对楹〃的意思,是豪华的幔帐对着高高的楹柱。甲帐是汉武帝时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中记载:〃武帝以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汉武帝的幔帐用珊瑚、宝石翡翠、珍珠镶嵌,是第一等的幔帐,故称甲帐。
楹是堂屋前部的柱子,此处指宫殿中的第一排柱子。楹柱上面通常都挂上木头镌刻的对联,叫做楹联,例如光绪皇帝题故宫后殿的楹联:
修身先谨懔幽独,
读书在培养本源。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这两句都是出自《诗经》,述说了宫殿里面正在进行的活动。肆与设是一个意思,都是放置、陈列,〃肆筵设席〃就是摆设筵席。《诗?大雅?行苇》中有〃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的诗句。
筵和席都是古代的坐具,中国上古时期没有椅子,椅子叫〃胡凳〃,是从西域胡地传进来的。中国传统的叫凳子,没有靠背。在唐朝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铺个席子,然后跪坐在地上,今天的日本人还是这个传统。筵席就是铺在地上的坐具,紧贴地面的那层席子就叫作筵,筵上再设座席。席有大有小,有单人席、双人席不等。〃肆筵设席〃现代意思就是在宴会开始之前,桌椅的排摆和陈设的准备。
〃鼓瑟吹笙〃;是宴会中助酒兴的音乐歌舞,《诗?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
鼓是弹奏的意思,瑟是二十五弦的琴。古代七弦的叫琴,二十五弦的为瑟。笙在这里代表了管乐,瑟在这代表了弦乐。鼓瑟吹笙就是管弦乐合奏,丝竹之声四起。
这四句话联来的意思,就是:
正殿两旁的配殿从侧面开启,
豪华的幔帐对着高高的楹柱。
宫殿里大排筵宴,
弹琴吹笙,一片歌舞升平。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中国古代的建筑无论厅堂屋舍,还是亭台楼阁都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之上,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有升堂之称。升阶是一阶阶登上去,纳陛也是用脚蹬着一步步走上前。阶和陛都是台阶的意思,普通的台阶就叫阶,帝王宫殿的台阶就叫陛。皇室宫殿的台阶,通常九阶为一组,所谓〃天子之陛九级〃,陛之上的平台都用朱砂涂成红颜色,叫做丹墀。紫禁城太和殿前的丹墀转圈九层,以示九重之天。
臣子站在陛阶之下向天子奏事,自称陛下,意为〃在陛下者告之〃就是站在台阶底下的我有事要奏报,并不是称皇帝为陛下,他是陛上。〃升阶纳陛〃的意思,就是一步步拾阶而上,登堂入殿了。
弁是古代的官帽,有爵弁和皮弁之分。爵弁是没有旒的冕,冕是黑色的礼冠,近似西方的硕士学位帽。天子、诸侯在祭祀大典的时候戴冕,以后规定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挂旒的目的是提醒天子,对待臣子要宽容,谁能没有过失呢?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
皮弁是文武百官戴的皮帽子,用白鹿皮缝制,样子象现在的瓜皮帽。鹿皮拼缝之处;缀有一行行闪闪发亮的小玉石,光映下其烁如星,看上去就象闪烁的星星一样。
〃弁转移星〃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戴着官帽,上面的玉石转来转去; 在灯光的映照下,就象星星一样明亮。这句话语出《诗经?卫风?淇奥》,诗中说:〃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