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秦朝当皇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秦朝当皇子-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扶苏心中柔软被猛然触动,狠狠将月芷揽入怀中,死死抱住吻上月芷双眼上的泪水,道:“放心……不会有事的!”

似乎是终于感受到了一个依靠,月芷哭着哭着便不动了,入睡了下去。柳娘看着扶苏,道:“月芷照顾老爷……七日未有好生入睡了!”

扶苏心中又是一疼,将月芷小心交给柳娘,大步踏去入了蒙恬府内。终于,在蒙恬的房间内,满堂的名臣将星低头垂脸,一个个神色伤感。见到扶苏终于进来,许谨、蒙毅看了一眼没力气地行了一礼。萧何却是急忙过来,一边走着一边将蒙恬的情况说了出来。

蒙恬这并没有那个福气熬住三天,在扶苏刚刚出去巡视各大营,安慰将士的时候,便在第一天晚上情况危急。顿时,探骑急忙来报扶苏,扶苏也是仅仅带着卫队连夜赶回了九原,终于侥幸能够见到回光返照的蒙恬。

“岳丈!”扶苏抓住蒙恬无力的手,蒙恬的破伤风尽管在月芷使出浑身医术下算是好了大半,可余症并发,各种问题一并冒出来,月芷也是无法最后徒自伤神。眼下回光返照,扶苏好在赶到了!

而岳丈这个称呼,扶苏十分坚决地喊了出来。尽管月芷对此不发一言,可满堂蒙恬部将都是承认,蒙恬虽碍于月芷的抵触没有明说,可昏死前那番话差不多就将月芷托付给了扶苏了!

“殿下来了。”蒙恬目光无神,脸色本来四处一片苍白,此时却是诡异地双颊发红:“蒙恬惜不能为殿下征战啊!”

蒙恬看着扶苏,极是惋惜。扶苏听出其中的渴望,他也知道,蒙恬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没能将部下完整地托付给扶苏,以至于几乎差点成为王离那般自成中央体系外的军阀!

扶苏摆摆手:“岳丈三代忠秦时,国之重臣干股无疑。扶苏只恨不能让你见证我大秦更加之强盛,只恨不能早一步救下岳丈。至于岳丈的过错,什么时候有过呢?”

天下崩乱 第三十八章:千古名将驭宾天(下)

【四更完毕……】

【嗯。。。。你懂的。】

蒙恬目光闪动,似乎是对扶苏的如此为他定论感到欣慰,道:“微臣侥幸得了北伐之功,为国家复疆土千里,立万里之长城树边疆离百姓生息之地。这些,微臣不敢贪天之功。将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微臣恨不能使他们功成身退,结果为殿下……惹了这么麻烦!”

扶苏握住蒙恬的双手,稍稍用力,表示这些他都清楚,都明白。蒙恬指的是王离叛逃之事,眼下王离成了扶苏南下入秦都登基的最大障碍。而这个障碍,就是因为帝国三十万精粹催生出了王离这么一个军阀,而且还有十万大军跟随。眼下,在三关口银川平原那里的十万驻军更是成了扶苏和王离大打出手的关键。

蒙恬,是在为这个感到担忧啊。

蒙恬目光欣慰,看着扶苏,嘴巴嗫嚅了一声,扶苏倾着身子凑过去。蒙恬小声道:“蒙恬死前有一言,唯恐惹起轩然大波。今日奏于殿下眼前,望殿下……能……够施行!”

扶苏目光微动,忽然一怔,回过神来道:“岳丈……是说裁军?”

蒙恬目光终于柔和起来,看着扶苏,满是欣慰放心的样子。轻声笑着,道:“殿下如此胸襟,如此谋划。微臣……死也能明目了!”

扶苏双眼微微瞪起,道:“怎么会,岳丈……”

蒙恬缓缓摇头,略过扶苏的面容,看向屋内一干国之将相,道:“蒙恬临死前有一策,望众位同袍同僚能为之见证!”

扶苏呆立着,他知道蒙恬这是要为他背负其罪名,也是想在临死前,为扶苏努力扫清一个他要费时费力极其巨大的障碍。扶苏心中满是酸醋萦绕,这位帝国的大帅,国之干城。一生都是忠于公义,为国家呕心沥血啊,便是临死了,也还想着为国事劳神。

这样可敬的人物而今却要死去,一代大秦军神将要陨落,扶苏心中各种情绪交杂,看着一干重臣名将齐聚屋内。

身边几位侍女扶起蒙恬,嘴唇干涩蒙恬看着堂内一干部将、同僚道:“今日我有一言,望能述于各位,行此利国利民之策!”

“中书令请说,中书令一生忠于国事。吾等皆是敬重,但有可行,定为之努力!”身份最高的许谨出言了,他是改制前的左相,也是现在权柄最终的尚书令。于同为三省长官的中书令蒙恬一起皆为相邦,此刻出言,算是给蒙恬的话加砝码。

扶苏悄悄示意,场内几个重臣都是察觉。这是表示扶苏已经知道了,并且表示了赞同的意见。

晋阳行在三省长官,能过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许谨,一个是蒙恬,还有一个门下省侍中周校远在汉中,不仅年纪大了不良于行而且负责对关中拦截巴蜀的重担,不能前来。余下文官之中的重臣,如御史大夫蒙毅,中书侍郎莫离,左散骑常侍连皋,御史中丞蒯彻,尚书左丞萧何,尚书右丞何辜,吏部兼兵部郎中曹参,以及九原郡郡尉、郡守和监察御史。满朝文臣几乎尽数到来,挤满了一屋子。

除了列在右侧的文臣,还有一干人数更多的武将。

十五万大军,总计超过三十个部。也就是意味着三十个校尉级别的将领,至少五个裨将和前后左右中将军。眼下,以九原守将上官牟为首,一排排列下来,打着纱布绷带的前将军苏角,从榆中急忙敢来的左将军涉间,以及面色凝重即将赴任三关口任职新军镇银川镇守将樊篱,还有被扶苏宴请过后神色复杂的原三关口主将冯江,以及一干神色紧张不知所措的各部校尉级别的将领。

一干人神色各异地看着蒙恬,唯一共同的都是夹杂着不忍、敬重、沉重目光看着蒙恬。

蒙恬此次说了那么多话,面色依旧诡异地红润,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疲倦。盯着这满堂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文臣,看着一个个相处数年十年的部将,道:“蒙恬北伐匈奴,勾连长城。杀夷狄无数,诛奸人不计。只可惜,北疆重镇,兵将三十余万,分列各处镇守,又有屯兵兼济钱粮,故使此地成尾大不掉之势。”

蒙恬短短一句话,将满堂诸公具是勃然变色。

蒙恬冷冷看着,一干文臣自然是警惕地盯着上官牟为首的武将。而一干武将则是大多冷静,敬重地看着蒙恬,年老沉稳地将领身处其境,自然是最了解事情的人。此刻,他们已经知道,或多或少,这长城军团一大重镇将要发生巨变了。那些年轻些,不解其意的将领们则是满脸通红,似乎是要表示自己绝无二心的意思。

无论任何人,只要触及到了蒙恬的目光,都是老老实实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静静瞪着蒙恬说话。

蒙恬没有让他们久等,而是直接道:“蒙恬有一遗愿:裁军!我领军三十万戍守此处。早就了帝国最强大的兵团,我一人赢得名望,赢得嘉誉。但这些都应该不仅仅属于我一人,而是属于全体三十万大秦的将士,我或许已经功成身退,得了如此富贵,如此声名。但我不希望在我死后,三十万子弟却因为猜忌而遭到不公的待遇,这不该是他们应有的待遇!”

“解决这个局的办法,便是裁军。具体应对之法,自当殿下圣裁。我只希望你们能够冷静下来,遵守我的遗愿,若是殿下裁退你们,不要担心,殿下之资质,定然已经想好安置之法。你们以国事为重,也莫要忘了计较下身后长远之事。三十万大军,太过沉重了。即便是王离分了十万去,也依旧沉重得让大秦有些难以负担。而且还是在远离膏腴之地的边疆!”蒙恬原本越说越精神的话头此刻渐渐变了。

看着众人,蒙恬忽然死死抓住身边上官牟的手,轻声道:“上官,你也年纪大了。和我一起入伍到如今,为儿孙计吧。裁军,便是十万,也是应该的!”

说着蒙恬有抓过扶苏的手,眼中神采忽然黯淡又忽然升起,似乎将要用尽了全部的生命精华,道:“照顾好……月芷!”

扶苏坚定地点头,声音前所未有的郑重:“定不负公所望!”

蒙恬轻笑一声,缓缓闭目,神色安详。

没有人带头也没有人示意,所有人自发其朝着蒙恬郑重一拜。扶苏长拜于地,真正切切感受到了一股子伤神的味道。就这样,一位国之干城去了,蒙恬也失去了一位他尊敬的长辈。

帝国的老一辈人物渐渐老去,尽管依旧发挥着力量,但逝去的,似乎除了旧体制外,也有这群忠诚着这个国家的老臣们。

扶苏最终还是在蒙毅的搀扶下起来了,看了一眼月芷,安静地离开了蒙府。

蒙恬的葬礼极尽哀荣,扶苏下发诏令,以国葬予之。满朝重要官员,都参加了蒙恬的葬礼。

扶苏沉默许久,整个七月份到八月初的这段时间,扶苏几乎都是在沉默和疯狂的工作之中度过。月芷似乎也和扶苏离得越来越远,扶苏看得出月芷眼中对自己的情感,却也看出了蒙恬的死给两人划下了一个巨大的鸿沟。

扶苏能去怪谁呢?上天给了他这么一位善良美好的爱人,同时也将这肮脏的尔虞我诈附着在了扶苏皇长子的身份上。

也许只能怪命运弄人,让扶苏只能用时间来化解两人的距离吧。

七月中旬的时候,晋阳行在的正宫娘娘也到了九原。对于这位太子妃,月芷没有什么可怪罪的,王家在胡亥的压力下申明将王芙逐出了门庭,似乎是为了表示和扶苏的划清界限。

但扶苏却是明文过去,以“血脉宗亲岂因阴谋己私之利益纠葛割裂”为由,拒绝了王家的申明。甚至还表示,王离以一己之私陷忠诚良将之家割裂血亲,十分可恶,非常不可取。王家中忠于国家大义的人不应该受到这种乱臣贼子宗法的约束,表示王家忠诚的帝国子民应该分家,另立堂号。

扶苏的一系列良苦用心不仅反击了国内对于扶苏自己妻子的攻讦,也安抚了在扶苏统治区域内,王氏一袭的文臣将领。顺便,扶苏还给在咸阳的王氏本家来了一场分家大行动,不少对王离不满的别系产生了他想,连分家的堂号都已经想好了。

整个七月到八月,王离都不得不放下前线的事情,回到咸阳,不仅要面对胡亥这个败家监国,还要面对频阳王氏内部越来越厉害的分裂浪潮。

这,也是扶苏为何敢于安稳处理内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陪同王芙去看望月芷不仅是他这个正宫娘娘,还有侧妃虞姬,身份尴尬的殷倾月。随同出行的,还有王芙卫队的女将桑梓寻,女官柳杏、昭儿等一干人。

这些人的到来不仅让扶苏解脱了“饥渴”问题,也让扶苏和月芷的关系不再那么僵硬。至少,很多话题女人们提起来就方便的多。王芙保持大妇风范,很是隐晦地表达了欢迎新姐妹的意思。虽说这个问题尴尬,但王芙也有对月芷歉意的成分在,故而对此倒不抗拒。其余虞姬、桑梓寻、柳杏、昭儿倒是有点凑热闹的意思,热热闹闹地让月芷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内院问题解决后,扶苏就要解决军国大事了。头等拜在案上的,就是八月初已经规划好的裁军方案,以及山东之地混乱之局势的处理问题!

天下崩乱 第三十九章:攘外安内声东西(上)

【首更送达,前头那更是爆发的第四更】

【四更啊亲,我爆发了一共八更啊亲。收藏给力了木?给力起来吧亲】

在没有山东之地的时候,秦国以一国之力吞并其余六国。在这方面上来说,经济粮饷应当是可以负担得起庞大军费开支的。但扶苏在位后,因为始皇当年连绵的大工程大建设,故而不得不一再削减财政开支。到了胡亥这里,又进一步削弱了百姓的负担上限。扶苏又不得不再次削减,还要继续图谋开源。

财政问题要解决好,不外是开源节流。

扶苏要开源,那只能在商业商税和山泽盐铁上做功夫。但开源一时间并不能扩大到哪里去,可战时开支那又极是庞大。无奈,各种因素,包括财政因素下,扶苏决定将刀子砍向裁军。

军费开支是大秦头等的财政开支项目,北方长城军团三十万帝国精粹,京师卫戍军十万散布在各个关口,城门,宫门,岭南五十万戍卒戍守帝国新的领土。还有零散在各内地郡,边郡的郡兵又是十数万。这百万大军,开支的确惊人。

同时,扶苏决定裁军,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财政问题。而是从深层次考虑,首先是实边。

扶苏空得了北方数千里方圆的地盘,但除了外族人,秦人不多。农耕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真心比例太少。故而,扶苏一直以来都嘱咐地方官署要多多移民,将中原显得拥挤的人口迁徙到北方草原上去。

毕竟,光是一个西套一个东套两个河套平原就能装下两个中原大郡的人口了。扶苏以前看过一篇讲述王朝兴衰的文章,从人口学的角度十分残酷地揭露了帝国周而复始从兴起到灭亡的原因。

人口,成了这其中的关键因素。

当人口远低于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够容纳的人口上线时,皇朝内部一片安稳,只要当政者不太白痴,就能做到安居乐业,国富民丰。但一旦皇朝的人口到了警戒线,那么各种问题便会层出不穷。

比如明末,小冰河让整个明末几乎就是一部天灾引起一系列**的狂想曲。两万万人口在一个皇朝末世的管理下,能够做到安居乐业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眼下大秦的人口约莫在三千万左右,这是经历过大秦兼并战争后十余年不动刀兵的结果。汉朝的高峰期是汉武帝时期五千六百万左右的人口,自汉武帝时期后,汉朝整体走势走向下坡路,到了王莽奋力执行新政试图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失败后,战争的到来,让人口锐减,也正是此一点让东汉得以短暂中兴。

大秦人口大半在山东之地,撇去那些隐瞒了的黑户,山东之地人口最多的又在中原。这片开发程度最高的地方人口容纳上限也是最高的,但眼下,越发增长的人口不可避免地让其爆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原之地人口最多,扶苏一开始实边移民的最大目标也就是中原数郡。然而,与扶苏预测之中相反的是自愿移民的人数不多,可以说收效甚微。扶苏道理明白,但显然不可能将这套人口论抛出来,更何况平民百姓也不会懂那么多大道理。

但此次,陈胜吴广起义给了扶苏一个机会。古代移民的路线大体可以说是由北往南移民的,而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战乱。战乱给了安静的村庄巨大的威胁,而逃避,是弱者面对战乱做合适的选择。

扶苏此时推出移民,自然是事半功倍。而且此次扶苏的移民政策是和裁军联系在一起,打包附送的。

扶苏裁军,为的是什么?不仅是减少财政开始,若单单为这一点,那是极其不明智的。等于是自废武功,扶苏绝不会这般去做。

究其深层次的,是扶苏担忧眼下晋阳政权压不住长城军团这个军事上的庞然大物。即便是被王离拉拢过去十余万将士,散落在扶苏各个地盘上的至少十五万大军依旧是扶苏极其谨慎面对的对象。始皇在时,本来是打算让扶苏过去安然继承这个庞大军事遗产的。事实上最主要的阻力蒙恬是支持扶苏继承的,只可惜这些年过去,扶苏被迫在东南西北征战却并没有及时将长城军团继承下来。

如此,不可避免地催生了长城军团内军阀思想的生长和蔓延,其中王离就是最好的例子。

扶苏有理由担心这个军力三倍于中央的边军体系会反噬中央,不然,扶苏为何自西渡黄河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晋阳而是扎根九原一般?实在是长城军团这样一个巨大的,自成体系的军事组织让扶苏太过担忧了。

所幸,扶苏东征西战虽说错过了继承长城军团,但也获取了军事上的人望。故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