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家两个哥哥跟二哥说过,两家今后可要更亲厚呢。”

王咨是她父亲的长女,下面有弟弟,上面却没有哥哥……史令仪问道:“金陵王家?”王子腾和政儿倒是有些往来,而敏儿又常和她二哥做伴,此番替哥哥出头也是寻常。

贾政与贾敏面面相觑,还是贾敏开口道:“难道不是?”

史令仪笑道:“我说的是你们舅母家!你们舅舅舅母才去了南边几年,你们两个小没良心的竟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了。”

舅母娘家的妹妹呀……贾政仔细回忆,七岁之前许是见过。不过自家亲妹子七岁之前长什么样,他都忘了啊!

史令仪看儿子这副模样,便又问道:“想偷偷看一眼?”就在儿子眼睛晶亮时,她扭头吩咐女儿,“敏儿辛苦一趟吧。”

实际上哪有那么麻烦?贾赦与水凝的婚礼,王家夫妇携儿女一同道贺。

看着满目艳红,史令仪心里头舒畅至极:可算打发掉了一个。而与这热闹的气氛相映成趣的还有次子微红的小脸——他也见着了他将来的媳妇儿。

贾敏抽空向母亲报告,“二哥可满意了!”

史令仪微微一笑,“看得出来。”

却说贾赦和水凝小两口进了洞房,史令仪这边正指挥着一众仆妇紧锣密鼓地收拾打扫,忽然眼前发花,眼疾手快的鸳鸯和鹦鹉一起把她扶回了里间。

珍珠生怕太太累着了却不肯说,便去禀报了老爷贾代善。

贾代善连忙命人去请大夫,来的正是太医王君效——荣国公夫人,当然请得起太医过府诊脉。

这一诊脉不要紧,王太医直接抛了两个字,“大喜!”

送走得了丰厚诊金的王太医,贾代善就坐在史令仪跟前,嘴角都快咧到了腮帮子,“哎呀!再来个姑娘就好了。”

史令仪扶着额,通身酸软:儿媳妇进门,婆婆有喜……明儿敬茶时面子上可真有点挂不住……

第二天一早,儿媳妇带着一身喜气和新嫁娘专有的羞涩和满足,准时来给公公婆婆敬茶。贾代善与史令仪夫妇对这个儿媳妇很是满意,嘱咐了几句好好过日子,给了见面礼就把小两口打发走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水凝还轻声问丈夫,“母亲没说怎么立规矩。”

贾赦哈哈一笑,“你晚些去,到早了……才不好呢。”我爹没准还嫌弃你搅了他们夫妇的好时光呢!

公婆感情融洽,丈夫这儿才没有通房,水凝笑眯眯地点了头,“知道啦。”

娶了长媳,夫人年近四十又怀了一胎,荣国公在双喜临门之际忽闻噩耗:他岳父没了。

听到这个消息,史令仪可就起不来床了。

作者有话要说:先放上来一章,还有下一章,不过下一章肯定要过12点了,大家明天白天再来刷吧。

☆、第27章

因为自己的公公婆婆全不在世了,丈夫又一向宽容;甚至有些纵容她;所以这些年史令仪时常带着儿女一起回娘家。常与父母相处;她可分明记得前世父亲并没去世得这么早,

怎么一切全都比上一世顺遂……偏偏就……

史令仪泪水根本止不住,一滴一滴沾湿了枕头;哪怕在地府历练那么多年,见过多少悲欢离合;终于切身体会到了“世事无常”的真意。

等她觉得自己哭够了,就该收拾收拾回娘家照顾母亲韩夫人,父亲去世,哥哥要丁忧;哥哥嫂子与侄子侄媳妇都得先回京处置父亲的丧事;而后再回金陵守孝。

她挣扎着起身,忽然小腹一紧,她连忙捂住肚子,身子一歪又被鸳鸯和鹦鹉齐齐搀住。两个大丫头全然不敢用大力气,只能缓缓地顺势再将太太放回床上。

史令仪心知肚明:自己三十六了,这一胎要是养不好小月了,恐怕再难恢复过来。她对自己的寿数并不怎么执着,但为了儿女也不能胡闹——有后娘就有后爹,夫妻感情再好,也不能指望她要是不在了,丈夫还能永不变心!

可惜她这一想起“爹娘”,泪水又止不住地往下滴,总觉得还是没有跟父亲再多说说话,多尽尽孝……

她硬邦邦地躺在床上,双手按在小腹上,还睁着眼睛一直流泪……这副模样把还在休婚假,得知了消息便匆匆赶来的贾赦吓得魂儿都飞了,好歹想起自己得寸步不离地看住母亲,赶忙派人去北衙找他亲爹了。

此时吴先生已经高中,以榜眼之尊进了翰林院。家里贾政与贾敏跟着吴先生引荐来的举人读书。听说保龄侯去世,夫人腹痛,这位先生直接放了两个学生回荣禧堂伺候亲娘去了。

贾敏赶到的时候,眼圈儿已然通红,趴在母亲身边迭声轻唤,“娘!娘!”

史令仪缓缓扭头,望了她一眼,“告诉你嫂子,准备麻布。娘……肚子有点儿疼,”说到一半就哽咽了,她深吸口气,“歇一会儿就好了。”

贾赦在战场上砍人时都不知道怕,见到母亲苍白的面庞和纵横的泪痕,手都在轻颤;至于贾政压根不用吩咐,已经出府去迎他爹了。

等到贾代善拉着太医回府,史令仪好歹能靠在引枕上,红着眼眶,还虚弱地扯出个比哭更难看的笑……贾代善就差拎着太医往他媳妇身边拖过去。

不诊出个好歹来,贾代善真是连句话都不敢说,万一勾起媳妇的伤心事……还不如闭嘴老实待着呢。于是他就坐在床头,看着太医跟着帘子给她媳妇诊脉。

大喜大悲心情不稳,孩子倒并无大碍,若是触景生情……比如哭晕倒地,那可就不好说了。

听了王太医的话,贾代善心情稍好,亲手喂了妻子一碗安神又安胎的药汤,自己则坐在案前写折子请假——作为禁军统领,他的假只能圣上亲自批复才行。

宫中,圣上正和太子说话,就听大太监来报:保龄侯史靖去世。老人家无疾而终,只是午后小憩竟然就没再醒过来。

荣国公与保龄侯都是难得的不贪功、又知进退的灵透人。当年圣上要收拢兵权,荣国公贾代善便是头一拨上交兵权、表忠心又毫无怨言的勋贵,所以荣府显赫至今;而保龄侯史靖也是在圣上想封赏功臣时,主动求去,腾出位子又毫不留恋,所以其子史骞也得了重用。

太子思及此处,面上的惋惜十分真切,“可惜了。”

圣上也轻叹了一声,又吩咐太子道:“你亲去保龄侯府慰问一番吧。”

太子恭敬领命。

荣府和保龄侯府虽然人口不多,却声望甚隆:这正是因为荣国公与保龄侯皆是处事公正,又能洁身自好——比起荣国公,他的堂兄贾代化在举荐人时便总把亲疏放在头里,圣上这才将他打发到巴州,只为他能好好清醒清醒。

太子到了保龄侯府,迎接他的正是荣国公贾代善和史靖的两个嫡孙史鼎和史鼐。没办法,史骞一家还在半路上,而韩夫人与史令仪又全都躺在床上都不太动弹。

太子好言安抚了两个半大少年,又仔细问过韩夫人与史令仪的身体,再和荣国府说了会儿话,这才起驾回宫:看着史家那少得可怜的男丁,太子都动了恻隐之心。

而太子亲至,落在前来吊唁的众人眼中,大家便知道史家几年中肯定倒不了!

将近一个月之后,史骞一家才返回京城。

只是史骞一家本来想走陆路,恰逢薛家要运货进京,史骞便改了主意,跟着薛家的船队顺着运河航行,走到一半时才听说若是走陆路,必经之道上有座山因为连夜大雨而忽然塌了,直接把官道埋住了几十里。

这事儿不仅让史骞一家惊出一身冷汗,也让在家养胎的史令仪险些又闹肚子疼:前世她大哥正是回京半途遭遇意外山崩而身亡,当时连具完整的尸首都寻不到……只是这也该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史令仪蜷着身子想了许久,竟然通透了不少:其一,福祸相依;第二,珍惜眼前人。

趁着哥哥一家回金陵守孝的功夫,史令仪干脆让次子贾政也回原籍应试,从七岁到十四岁,让榜眼公教了七年,若连个贡生都拿不到……自有他爹再“教”他一回。

怎料贾政考中之后,还得以赶在新春之前及时返回京城,也是搭了薛家的商船,而且还是和林侯爷的儿子林海结伴归来——这也是位以十三岁稚龄便夺了案首的“小”才子了。

史令仪听了,暗叹道:罢了,承你薛家的人情,必有后报。做人总该恩怨分明,她的确对王薛两家有些芥蒂,只是人家真帮了大忙,却不能不认账。

自家能走到今时今日,甚至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那传承数百年、人才层出不穷的世家之一,靠的也正是这份自律和操守。

实际上,薛家为何如此殷勤?

还不是他们使了大笔银钱,才打听到如今宫中情景,和外面盛传的消息全不相同:甄家女无人问津,而如今宫中有些颜色又有心思的女孩儿,只要家世略微不足,便被正得宠的贤妃娘娘以各种理由和手段打发、或者干脆赶去了浣衣局!

皇后看在眼里,却只是小小惩戒了这位宠妃的跋扈之举。

薛家还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家女孩儿也是“家世略微不足”之列,他们想靠女儿提携自家不假,但远没到罔顾女儿性命,明知道是个坑还要用女儿的终身去填的地步。

因此薛家族长夫妇对史令仪颇为感激:他家不能帮衬着荣国公夫人儿女前程,难道也不能“与人方便”吗?

年后,史令仪休养了一番,人虽比以前略胖了一圈,但看见她那显了怀的肚皮——家人都觉得还是该再胖些才好。

于是史令仪天天被丈夫、儿子、儿媳妇、女儿轮番“夹攻”,只为她能多吃些东西,哪怕多咬半块点心呢……

这一胎说也奇怪,到了害口的时候史令仪竟全无感觉,贾代善当着妻子还感慨万分,“这孩子肯定懂事,在娘胎里就知道娘亲辛苦,不闹腾。”他心里却道:媳妇瘦成这样,哪还有半分余地让她害口啊!这么一想,更是心疼妻子,加上自己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个孩子,伺候起来更是分外精心。

话说酒桌和枕边乃是最易泄露秘密的两个地方,贾代善当了禁军统领,守卫皇城与圣上安危,自是不敢轻忽:没准儿他随口一句传入有心人的耳朵,都能让全家陪葬。

所以贾代善只在家中,或者和至交,譬如北静王和冯将军这两位,大舅哥史骞也能算一个,才肯小酌一二;至于旁人送的、主动贴上来的通房姬妾他更是一概不收,只安心守着媳妇过日子。

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再加上母亲旁敲侧击,两个儿子竟都承诺:三十无子方可纳妾。实际也是这兄弟俩懂得轻重,父亲母亲一辈子小心谨慎才得来如今之势,当儿子的哪能一个恣意就败个干净?

当前程和美色相冲突时,绝大多数男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程。

却说开了春,贾政和林海全都进了国子监读书,史令仪也和嫂子的娘家换了庚帖。

这桩婚事传了开去,可把王家太太气了个倒仰,他们看中了荣国公夫妇的次子,这孩子性格温厚又学问出众,和自家二女儿正是良配。可明明他们已经放低身价暗示了这么多次,居然连个消息都不给,就和别人家结了亲!

王家太太真想跑去质问一番,却又不敢,只能耐住性子等丈夫从衙门回府。她好不容易盼来了主心骨,便添油加醋一顿抱怨,她丈夫却远没她这般执着:说实在的,自家门第配荣府,还是差了好些啊,人家不理会那还是给你面子呢。

于是他柔声安抚妻子道:“何必非盯着荣府?门第差得远,女儿嫁进去如何抬头说话?咱们不必非图这些虚名。”

果然王家老爷说到做到,几个月后便敲定了如意女婿:江南甄家的嫡长子甄应嘉。

听说王家和甄家结亲,史令仪也觉得般配,只是她产期临近,心中却越发不安,直到她看了一封从宫中送来短信才确定了不安的源头:贤妃有意为十皇子迎娶贾敏,信上也没有落款。

史令仪将信折好,放在书架中的暗格里,又靠在榻上琢磨了一会儿,忽然发觉下腹一坠,旋即开始一阵阵发紧发痛……她要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21号的第二更来了,上面还有一章,大家别看漏了……

之所以这么“早”,因为写到一半俺钻被窝呼呼去了囧,留言等我白天回复哈~~~~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28章

算一算;肚里的孩子已经九个多月;其间史令仪心绪不宁;太医便来得很勤;儿子女儿儿媳妇连着丈夫贾代善又一起轮番陪着她;不停说话逗她开心。

原本她因为哀痛而动了胎气;不该挪动;但听说哥哥一家抵京;说什么也要去见见娘家人;尤其是送她父亲最后一程。当娘的拧起性子,儿女谁都扛不住;最后还是一家之主贾代善发了话,我陪着你们娘去一趟。

却说岳母和媳妇全都躺倒在床;而史骞尚未归来那会儿,迎来送往都是他这位国公爷带着史鼎、史鼐两个少年一起操持,连带着还得留心岳母……贾代善父母去世时他都在北疆,丧事里里外外也是他媳妇一人主持,如今终于轮到他回报一二,所以再琐碎繁杂,国公爷也没有半点不耐烦。

此举别说本就喜欢女婿的韩夫人心中感动,连史鼎、史鼐两人也为外面英雄,在家温柔又耐心的姑父所折服。

荣禧堂里丫头们收拾妥当,夫妇俩一起乘车去了保龄侯府,相比较而言,看着最凄惨最瘦弱正是史令仪。因为也只有她心事重重,整天琢磨那些大家谁都不知道的前世与今生去了。

史靖老爷子都七十多了,又是无疾而终,走得十分安详。韩夫人也只因丈夫去了而打击过重,并非真的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而史骞和王彦夫妇就是风尘仆仆,辛劳憔悴,而伤悲已经落在了这二者之后了。

亲人们面面相觑,贾代善无奈跟大舅哥使眼色:劝劝吧?她非要来,不让她来就准得出事儿。

史骞和史令仪兄妹一直感情极好,而且史骞也的确“对症”,史令仪心道:退一万步说,有哥哥支撑门户,就不必再担心自家像前世那般父亲和哥哥先后去世,侄子们又都还小,致使娘家在回到金陵后便几乎京城权贵们遗忘在脑后。

史骞也和妹妹有话说,先是好一通安抚:什么好好养身体,你这样我看着心疼死了,别人看见还以为妹夫苛待你……絮絮叨叨直把史令仪都说得头昏脑胀。

然后重头戏来得毫无征兆:史家在宫里也识得几个肯给自家传递消息的内侍和女官。只是传递消息乃是宫中禁忌,所以没有大事,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动静。史骞一家离开京城后,宫中之事就要请史令仪接手并稍微看顾:也就是万一有人遭难,好歹也记着资助一下他们的家人就够了。另外,此事让妹夫知道也没什么,只是他那个位置还是少过问宫人之事才好。

于是史令仪在阵痛犹如潮涌之时,竟还在思量“贤妃中意敏儿”这条是自家宫中哪位“旧识”送来的消息。

因为有一段时日茶饭不思,又睡不安稳,虽然最后调养回来,但多少还是影响了腹中胎儿,不过正所谓祸福相依,孩子个头不大,史令仪生他时反而没怎么受罪。

产婆干脆利落地减掉脐带,又略略清洗了一下,才把小家伙抱到闷头虚汗,眼前都有些模糊的史令仪跟前。

“太太,是个哥儿!”

史令仪又不是头回生孩子,再说她儿女双全,生儿生女也没什么所谓,只是这孩子出来就……没听他哭!她的心一下子又揪紧了:可千万别是有什么毛病!

这会儿全家人都等在外面,恰好下了衙的贾代善也回了府,听说媳妇已经生了,连衣裳都没换就直接赶了过来。

听见外面在报“老爷来了”,史令仪深吸口气,吐出口中参片,“抱出去给老爷看看!”

当贾代善把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