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是作战组组长刘斐。

    白崇禧发言:“是的。现在部队已残破不全,根本没有后续部队可以调度,我建议南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

    小路认得出他是白崇禧,看过无数次的照片,和他现在一样。

    另外一个人道:“德国公使陶德曼正在调停。如果我军主动退出南京,将来在和谈的时候,日军就不能以武力攻战南京的战胜者自居。”

    这是张群,四川口音,他就是那个“老蒋永远的厨子”,说老蒋说的话。

    坐在老蒋身边的一个人也发言了:“南京在战术上是个绝地,敌人可三面合合围,而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以新受挫折的部队來坐困孤城,实难望久守。”

    这是李宗仁。他的形象太熟悉了。

    另外一个人只是点头,表示同意各位的观点,反对守南京。

    还有两个人也在点头,应该是总参谋长何应钦和军令部长徐永昌。

    老蒋道:“这些观点各位都已经说过了。我昨天咨询法肯豪森,他也同意不战,不做无谓的牺牲。我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众人都不作声。

    老蒋道:“难道就没人敢战吗?如果按照刘斐组长的计划,谁愿意做统帅保卫南京?”

    众人还是不作声。

    唐生智这时候说话了:“现在,敌人已经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將,我们不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慷慨激昂。

    小路对他印象不深,但是,他知道,唐生智是积极主战的。和刘斐不同,他要死战。

    传说甚多,有人说,他听信蒋百里的话,认为日本不会进攻南京,因此想投机。也有人说他想投机。小路觉得他是的确想战。问题的关键是中在于蒋的决心问题。

    蒋百里的话是有道理的。日军上层绝大多数是不打算进攻南京的,至少他们不打算这么快地进攻南京。但是,军方很多将领抗命一定要进攻。蒋百里的话是他算准了日本高层的想法,但是,中层低层军官呢?

    老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蒋也想打一打,见唐生智如此说,高兴起来。

    小路知道,老蒋为什么要打,说法也很多。其中有一个,说苏联支持中国,准备出兵,蒋有了倚仗,因此想打。这是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台湾史料中发现的。老蒋寄望于在南京坚守几个月就能等到苏联出兵。

    1937年11月,伏罗希洛夫元帅告诉在莫斯科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在中国抗战到达生死关头时,苏联当出兵,决不坐视。

    11月30日,老蒋致电伏罗希洛夫及斯大林表示感谢:“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后、最大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惟待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甚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

    结果,到了12月5日,斯大林才回电:“……需在九国公约国同意共同对付日本,且经两个月后的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才可出兵。”这以后,老蒋改**度决定撤退。

    因为小路的搅和,事情和历史上有一些变化。

    春天,老蒋大公子从苏联回国,已经到了海参崴后,发了电报说自己已经登船回国,后来就渺然无消息了。

    通过驻苏联外交部调查,大公子的确到了海参崴,还确定买了船票,后来就不知道行踪了。调查那艘客船,客船上人很多,调查了很久也没有消息。船上的人据说的确有一家三口乘船去上海了。

    老蒋十分震怒,怎么人到了上海才出事的?蓝衣社为此花了大功夫调查,几乎动用了上海的一切力量,也没有查清楚。跟苏联再度交涉,蓝衣社甚至派人去了海参崴,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有消息。

    老蒋并不怀疑苏联,因为苏联跟自己合作更加紧密,没理由把大公子扣下。剩下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日本间谍了。

    ;

第167章 南京;我来守()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小路正想着,被老蒋打断了思绪。

    老蒋想表态,突然想起了小路,道:“路少将,你是怎么看的?”

    小路:“各位前辈说的都有道理。以晚辈来看,第一,南京为首都,不打,政治不正确,必须打,给国民以希望。不打,历史上,我们会有骂名,有些人虽然今日主和,将来依旧会骂我们。第二,我们的军事上士气上都有问题,打不赢。因此,不能死守。打不好,会使人民失望。政治影响恶劣。”

    老蒋感到小路说的很新奇,道:“那军事上呢?”

    小路:“答应我几个条件,我来守卫南京。”

    老蒋道:“你能守住南京?”

    小路道:“第一,全城百姓疏散,离开南京。我们要焦土抗战,也就是打巷战,用来抵消敌人的空中优势和火炮优势。我所谓的焦土抗战,就是在城镇打巷战,在乡村坚壁清野。”

    小路看了一下,众人不说话。一下子,会场上就安静下来,都在想小路的话。

    小路继续道:“第二,兵力不要多,只用五万左右敢于牺牲的部队就可以了。全部部队要听我的指挥。人少,我们的后勤就可以保障。部队多了,吃的没有,弹药没有,怎么打?第三,我要制定撤退计划。我要把鬼子粘在南京一段时间,让我军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第四,给我们在关外抗战的部队一个军的番号。”

    众人依旧不说话。

    小路继续道:“第三,我要制定撤退计划。我要把鬼子粘在南京一段时间,让我军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要给军官士兵以希望,这样,大家有盼头,不容易炸营。第四,给我们在关外抗战的部队一个军的番号。这是我的一点私货。”

    与会的人都很吃惊,对小路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

    唐生智发言:“我很欣赏路少将的勇气。你是不是觉得日本人不会进攻南京,来取个巧?”

    这好似把自己的心事拿出来安排到我头上了。

    小路:“不。我认为,日本人百分之百会攻击南京。理由有三,第一,他们要灭亡我国,必然要占领我的首都。第二,不论日本上层如何打算,日本前线军官一定会进攻首都。日本军官抗命,这是一种时髦。我在兴山要塞战役里,就得益于三个大佐抗命,才可能智取兴山要塞。第三,日本已经在经济上政治上民意上走上了一条疯狂的道路,已经停不下来了。这是他们的民意。守卫南京,如果不抱定必死的决心,只守个三五天就溃退,将会对全国的抗战信心是个巨大的打击。”

    唐生智:“必死的决心一定要有。如果我守南京,我会毁掉渡船,破釜沉舟。”

    小路:“不,我会保留渡船,会制定撤退计划。等接到命令,作为最高指挥官,我最后一个撤退。”

    刘斐:“你觉得打巷战能行吗?”

    小路道:“各自为战,打巷战。这时候,敌我混杂,鬼子不敢开重炮,飞机不能轰炸。这样他们的优势就小得多了。我们人少,地形熟悉,占地利。最后,全体官兵聚集在一起,集体突围,占人和。”

    刘斐:“撤离几十万百姓,不容易。”

    小路:“日本人屠城的事情没少干。在关外,很多村庄百姓被全体杀掉。各位都听说过万人坑吧。如果我们的人不把万人坑照片发出来,谁能相信世界上还有万人坑这件事!如今,他们十分骄狂,本来要一战而灭国,三个月定中国,而现实是,他们三个月才拿下上海,必然急躁,很多士兵容易失控。战事不顺利拿百姓出气,拿百姓报复,这就是日本人。大规模屠城不可避免。叫百姓撤离,可避免屠城。”

    张群:“这是贵党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意思?”

    小路:“我这次来南京纯属巧合。我刚刚在岫岩打了个胜仗,去旅大干城市游击战,混进伪军兵营,准备大干一场,不巧被赶到运兵船上,增援淞沪。我把这艘船缴获了,顺便缴获了九百多人,一船物资。鬼子船长不合作,我们开不好船,回不去了。到长江口才接到命令,叫我顺便帮助打南京保卫战。所以,这个战法是我自己的想法,不是我党的意思。”

    白崇禧:“士兵各自为战,你怎么指挥?什么时候撤退?”

    小路:“以营为作战单位,每个营配一部电台,负责几个街区。打巷战的时候,收缩阵地,尽量放敌人进城,就容易指挥了。有了电台,想什么时候撤退就什么时候撤退。”

    白崇禧:“小部队跑了怎么办?投降怎么办”

    小路:“背水一战,哪里跑?只要控制了军官,就不会投降。跟全体士兵说明白,军官逃跑投降,任何人都可以射杀!”

    小路环视大家,道:“时间不多了。希望诸公早做决断。撤退人民需要数日,准备辎重,准备防御工事也需要时间。另外,我们要做撤退方案,让每个士兵都知道。要强调的是,军官要最后撤离,如果军官事先逃走,士兵可以开枪射杀。我们东北义勇军都是如此。没有这股气势,最多坚持三四天。”

    会议结束了,明天继续。

    小路着急要离开,想造舆论,让尽可能多的百姓离开南京。刚要离开,还是那个副官模样的人,操着宁波口音,道:“路少将,总裁有请。”

    小路跟着他到了蒋的办公室,蒋道:“我怎么觉得你很面熟。你的声音也似乎听到过。我们以前见过没有?”

    小路道:“没见过。晚辈在关外抗战,没有这个荣幸。”

    老蒋:“你是个人才,脱离共党,到我们这里,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小路:“当今之计,南京保卫战最为要紧,愿意和蒋先生商讨大战的方略。”

    老蒋:“给你几万人,你真能守住南京?”

    小路道:“守不守得住不重要,要紧的是把鬼子牵制在南京一段时间,消耗他们的力量,使得我们有时间整顿军力。”

    老蒋:“听说你在江阴的时候,指出了不少江阴的问题?后来在江阴打的的确不错?”

    小路道:“我在江阴指出的,都是我们关外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经验。相信江阴能给我们多争取三到五天的时间。我们抓紧准备,在城市里打鬼子,鬼子的战斗力基本上和我们相当,甚至还不如我们。我在岫岩打阵地战,当时他们轻敌,进山的时候没带大炮,没飞机,地形不利,结果伤亡比我们大得多。”

    老蒋:“我知道你在关外打过阵地战。你还打过巷战?”

    小路道:“是小规模城市游击战,就是巷战。”

    老蒋:“我们明天上午看地形,下午继续开会。”

    ******

    1,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里逃离南京,其实是老蒋电报催促的。后来,大家都知道,撤离的时机不当,因此,宣传机器把过错都推到他的身上了。

    2,就算是老蒋命令不对,唐生智逃离南京的方法也是有问题的。当时,军队惧怕日军,人人如此。就算他想怎样,也是做不到的。

    ;

第168章 逃离南京()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37年11月17日。南京。下午。

    小路被安排住下,白恩铭罗队长几个人住在小路的隔壁。小路问道:“电报发了?”

    白恩铭:“发了,是他们用南京陕北专线发的,回电在这里。”

    小路读了回电,沉吟半晌,道:“我今天提出来要求打巷战,而且,我要求指挥南京保卫战,他们很犹豫,估计不会同意。算了,我们出去一下。”

    陕北电报要求他尽量把百姓弄出城去,最大程度上减少人民的损失,要求他协助南京保卫战,但是没有要求他在保卫战里做些什么。

    街上很安静,虽然不少人都离开南京了,还是有不少百姓,仿佛没有什么战争一般。

    走了一圈,小路请罗队长马上去找人,多多益善,在南京散布舆论,劝百姓离开南京,争取一两天里再撤退一大批百姓。

    晚上,罗队长带着大量的人进了南京城。小路问了他们进城的过程,吃惊道:“没想到,南京的防御稀松到这个程度。竟然连巡逻队都没有,如此混乱,我们连夜行动,散布谣言,说国军放弃南京,日军要屠城,大家尽快连夜逃命。”

    罗队长的人连夜散出去了。罗队长亲自带着几个人出去动员百姓离开南京。来到了四象桥见一个大门脸,堆放着一大堆毛竹,原来十个搭棚营造厂。

    搭棚就是建筑行业的架子工,当然也可以从事一些彩楼、夏日凉棚、盖房脚手架之类活计。因为这几年南京兴旺,因此这一家的生意似乎不错。

    罗队长上前敲门,一个中年男子推开大门,道:“请问,有事吗?”

    罗队长道:“我奉命传达消息,日军就要进城了。政府会放弃南京。日本人已经屠了几座城了,你们现在旧离开南京,逃命去。”

    中年男子道:“真的吗?政府能放弃首都?”

    罗队长道:“临时首度已经确定在重庆了。没看见大机关都走了吗?”

    同来的一个战士道:“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我见过日本人入城,好多女人

    都糟蹋了,再杀掉。快走吧。”

    中年男子道:“行。我走。你们是政府的?”

    罗队长:“我们是新四军。记住,新四军。”

    罗队长说完就走了。这一套说辞,是小路教给罗队长的,这也是为了后来的新四军做宣传,虽然,新四军目前还没有什么谱。

    看着罗队长几个人去敲邻居家的门,中年人便回来,把门关上。

    中年人叫张安定,其实他才三十岁,开了这家铺子,因为做得好,开了好几家分铺,中华门、水西门、鼓楼璐伽路、四象桥都有;生活还可以,家里有妻子小孩,弟弟妹妹,老父老母。本来世想逃走离开南京的,却因为舍不得家,还没离开。

    院子里家里人都在,看着他。他们都听到了罗队长得话,都想明白了。

    张安定道:“咱不管他新四军事什么军。人家敲门来叫咱离开,走吧。现在旧收拾东西,明早起个大早,过江去。”

    老父道:“幸亏这几天工人的工钱都结清了。走吧。”

    张安定道:“李上尉要我跟着部队,我没答应。明天看起来不能跟他道别了。”

    老母道:“这兵荒马乱的,干活给咱们钱,三千块,一分不少,真是好人哪。”絮絮说了几句,回屋去了。

    张安定对父亲说:“本来,我想送你们几个先回乡下江浦桥林乡下,我和弟弟再留几天。现在,我想好了,全家一起走。”

    张安定母亲把准备好的棉鞋准备好了。棉鞋底很厚,在每只鞋底中间开了一个能装下1000元法币的槽,把两千块装了进去。

    钱赚得不容易,兵荒马乱的,不防兵也要防匪。

    东西收拾停当,已经很晚了。张安定心里不踏实,给了几个伙计每个人几十块法币,请他们逃命去。

    把家里的细软埋在地下,干粮等准备好了,已经适半夜了。

    1937年11月18日。南京。

    早晨,大量百姓携儿带女,逃出南京,乱纷纷闹腾了起来,有不少百姓没走,他们是不想走。

    张安定推着自行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