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没啥,小弟就是请阎相上个保本罢了。”
对于李贤的急性子,李显显然是无奈得很,只能是笑着提点了一句道。
“哦,原来如此。”李贤先是一愣,接着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心中一喜,脸上立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没再多言,与李显一道排在了群臣的最前列,疾步行进了宫门,沿着宫中大道直奔德阳殿而去。
“臣等叩见陛下,叩见皇后娘娘。”
一众朝臣们行进了大殿,入眼便见高宗与武后早已高坐在龙床上,自是不敢怠慢,各自快步走上前去,大礼参拜不迭。
“诸位爱卿,平身。”
高宗的气色显然不太好,满脸的疲惫,眼圈隐隐发黑,这一见众臣到来,勉强提起了些精神,虚抬了下手,中气不足地吩咐了一声。
“臣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臣工们都注意到了高宗的疲软,只是这当口上,谁也不敢有所失仪,照着老例,各自三呼了万岁之后,纷纷站了起来,按照品阶高低各自落了位,早朝便算是正式开始了。
“陛下,老臣有本章有奏。”
朝臣们刚一归位,阎立本已率先站了出来,手捧着玉圭,高声禀报道。
“阎爱卿有本直管奏来,朕听着便是了。”
高宗一见阎立本出面,立马便联想到了贺兰敏之一案,心头不禁为之一烦,可又不能禁止阎立本奏事,只能是耐着性子地吭了一声,言语间颇多的不耐。
“陛下,明春便是大比之年,此乃为国选才之大典,非寻常可比,须得有文采出众之亲贵为主考,方可彰显朝堂之重视,老臣以为潞王李贤既贤且能,正是出任此职之最佳人选,老臣恳请陛下明鉴。”阎立本久经宦海,自是听得出高宗话里的不耐,可也没怎么在意,不紧不慢地阐述道。
“嗯?”
高宗显然是没想到阎立本开口说的竟然是明春的大比,一时间思维有些子转不过弯来,愣愣地吭了一声,似乎没搞懂阎立本这究竟唱的是哪出戏来着。
“陛下,老臣以为阎相所言甚是,抡元大比乃国之大事,有潞王殿下主持大局,当可为朝堂多选贤才。”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
没等高宗表明态度,乐彦玮等诸多太子一系的官员们纷纷出列表示赞同,而李显一系的官员们同样不曾落后,一时间满殿皆是附议之声。
“诸位爱卿请起,此事朕已知晓了,唔……”
新式的科举刚举办过一届,所选取的数十名进士而今也大多都是是地方小官员,纵使有留在朝中的,也不过是各部的主事一级的小官,于朝廷来说,实无根本性的影响,高宗本人对大比也谈不上有多重视,原本对谁出任大比主考官其实并不在意,然则此时见众朝臣们一致推荐李贤,却不免起了些疑心,自是犹豫着不知该不该就此答应下来。
“陛下,臣妾以为抡元大典确是要紧之事,终须得有老成持重者出任为妥,贤儿文采出众,只是年岁尚青,恐难压住场面,不若由郝相出任主考,贤儿为之副好了。”
高宗不明白阎立本上此本章的用心,可武后却是一眼便看破了内里的蹊跷,认定此举必是三王之间合作的交换条件之一,自是不肯成全了去,这便抢在高宗表态之前,给出了个建议。
“嗯,媚娘此言有理,朕看可行。”高宗本是个无甚大主见之人,也没怎么将大比当回事儿,这一听武后如此说法,自是不会反对,金口一开,便算是将此事定了下来,旋即,也没管一众朝臣们是何等反应,对着李贤一招手道:“贤儿,大比抡元乃国之大典,尔须得慎重行事,多跟郝相学学,或能有所得焉。”
“是,儿臣谨记父皇吩咐,定不敢有所疏忽。”
眼瞅着即将到了手的主考大位就这么被武后轻巧的一句话给弄没了,李贤心中的火气可谓是冲天而起,然则当着高宗的面,却又哪有其分说的余地,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应了诺,暗地里却将武后骂得个狗血淋头……
第二百六十一章矛盾上交(下)
傻眼了,这回可全都傻眼了,任是谁都没想到武后会来上这么一手,不止是出列保荐李贤的朝臣们傻了眼,便是连李显也有些子所料未及,至于太子么,更是瞬间涨红了脸,坐立不安地挪动了几下屁股,似欲站出来反对,可到了底儿却是没那个勇气,只能是将饱含歉意的目光投向了李显,那神情还真有点怨妇之模样。
啧啧,好个老贼婆子,反应还真是快,可惜啊,任你有千般伎俩、万般手段,到了这份上,也休想翻了盘去!李显确实没想到武后会如此警醒地在这等看起来不甚重要的小事上发难,不过么,却也不是很在意,微微一惊之后,心态很快便恢复了正常,毫不在意地站着不动,丝毫没有在此时出头与武后打擂台的意思,也没理会一众朝臣们投将过来的各种眼神,就宛若此事与己无关一般,一众出列的朝臣们见状,也就只能是各自退回了原位,大比之事便算是就此定了局。
“陛下,周国公武敏之一案纷扰数日,朝野不安,而今须早做了结才是,臣恳请陛下明察。”
大比之事毕竟是个小插曲,过了也就过了,众朝臣们虽都各怀心机,却也无人会在此事上多加探究,纷扰刚消,接到了太子暗示的乐彦玮便已有些个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高声禀报道。
“嗯,乐爱卿所言甚是,显儿,尔案子审得如何了?”
高宗也不想看到贺兰敏之一案没完没了地折腾下去,自是不会反对乐彦玮的提议,这便顺势点了李显的名。
“回父皇的话,案情已明,只是……”
高宗既已开了口,李显自然是不能不答,这便大步行出了队列,一躬身,恭敬万分地行了个礼,话却只说了半截子。
“嗯?显儿可是有甚为难之处么?且说来与朕听听好了。”
一见李显满脸的犹豫之色,高宗不由地便是一愣,旋即便想到以此案的复杂性,要求李显在一日半内结案,明显是过苛了些,心里头不禁涌起了些歉疚之意,这便放缓了口气,很是和蔼地说道。
“父皇明鉴,自奉父皇旨意彻查此案以来,儿臣始终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托父皇之洪恩,儿臣已将此案之脉络厘清,周国公武敏之对其所犯诸事皆已认罪,有口供及证物在此,另,朝中有诸般大臣身涉此案,据查:大理寺卿侯善业八年间,先后十一次送重礼与武敏之,财货累计愈八千贯;秘书丞苗楚客六年间,先后八次送礼于武敏之,财货累计愈三千贯;著作郎周思茂五年间,先后送礼……”李显躬了下身子,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本厚厚的奏折,摊将开来,悠扬顿挫地咏读了起来,但却只宣明涉案诸般臣工的行径,却并无相关的判罚之词。
“显儿所奏朕皆已知晓,尔既为主审,却为何无判罚之刑?”
李显所宣布的这些罪状高宗都已早已从缴获的账册里有所了解,饶是如此,再次听起,还是免不了一阵火大,只不过高宗此时更关心的是李显的判罚结果何在,听了良久,都没见李显提起此事,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待得李显话音一落,高宗便有些不耐地追问了一句道。
“父皇海涵,此正是儿臣为难之处,儿臣虽为主审,本该就此定案,只是事涉诸多朝臣,轻纵不得,重判也不妥,儿臣思虑再三,窃以为此事当由政事堂诸宰辅共决之,方能确保无虞,恳请父皇圣断。”面对着高宗的不悦之色,李显心中虽平静,可脸上却作出了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紧赶着应答道。
“嗡……”
李显此言摆明了就是在上交矛盾,自古以来,哪有主审官光管着查案而不去判罚的道理,这等咄咄怪事一出,诸臣工登时全都轰然议论了起来,满大殿里登时便噪杂成了一片。
“父皇,儿臣以为七弟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此事合该如此处理,还请父皇圣裁。”
不管旁人是怎么想的,李弘却是认定李显这个提议对其极为有利,不管怎么说,他手下便有两名宰相在,已是占了六大宰相的三分之一,再算上一向看不惯武后干政的裴行俭以及郝处俊,不管怎么算,都能占据绝对的主动,再者,张文瓘、戴志德两位宰相虽一向保持中立,可大体上也是对武后不怎么感冒,如此这般地盘算下来,李弘自认胜算极大,心情激动之下,也不管高宗是如何想的,有些个迫不及待地便站了出来,高声附和了一把。
“不错,太子殿下斯言大善,老臣以为可行,还请陛下明断!”
身为太子的心腹重臣,阎立本的算计也同样不差,这一见太子站了出来,自是高声应和了一句。
“陛下,老臣以为确该如此,为保朝堂之稳,非此莫可,老臣附议!”
“臣亦附议!”
“臣附议!”
……
太子与阎立本都已先后站了出来,其余乐彦玮、萧明等诸般太子一系的朝臣们自是不甘落后,纷纷出言赞同了起来。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可,朝堂自有法度,断案本就该当主审者为之,岂能推与政事堂,倘若此例一开,后效者必众,朝堂乱矣,望陛下三思。”
太子党们能算计得到的事情,北门学士们自也都能看得个通透,哪肯让此议就此通过,刘祎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
“陛下,刘给事中所言甚是,今此案既是英王殿下所审,自该由英王殿下来判,岂能由他人代劳,微臣以为此事万不可行,望陛下明察!”刘祎之话音刚落,明崇俨已站了出来,同样是出言反对李显的提议。
北门学士们大多因巴结贺兰敏之的缘故,被牵扯到了案中,所剩下的也就只有寥寥数人而已,除了刘祎之与明崇俨够分量站出来发言之外,余者都只能在队列里愁苦者,很显然,在声势上,比起太子一系人马来说,着实是差得远了些。
“陛下,老臣以为刘、明二位大人之言乃杞人忧天也,自古以来,但凡大案要案必三司会审,而后由朝议公决之,今英王殿下之提议不过是变通罢了,大体是为朝堂少起纷争着想,何来乱律之说,臣恳请陛下明断!”阎立本显然深韵痛打落水狗的要则,丝毫不给北门学士们以翻盘的机会,指名道姓地便将刘、明二人的建议顶了回去。
“陛下,阎相所言甚是,臣等以为此案确该由政事堂过问为荷,恳请陛下圣裁!”
“请陛下圣裁!”
……
人多势众的太子党们呼喝起来声浪大得很,瞬间便将刘、明二人打压得连话都没机会说了。
“这个,这个……”
面对着群臣们的一致呼声,高宗自己也不晓得该不该从谏如流,毕竟他是十二万分地不想将此事闹得不可开交,可眼见群臣们不断地出言催逼,高宗的老脸都憋得发了紫,狼狈不堪地支支吾吾着,实在是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不得不将求助的目光转到了武后身上。
“陛下,诸臣工们所言皆各有其理,臣妾以为既是各有争执,此事不若让显儿先管着,回头再议也罢。”武后嫣然一笑,款款地给出了个建议。
“唔,也好。”
高宗对此事本就无甚定见,只是不想长久拖将下去罢了,此时见事情怕是没那么容易能解决得了,心里本就有了些抵触,这一听武后如此说法,自不愿再在此事上多纠缠,沉吟地点了下头,同意了武后的建议,而后,对着躲在群臣队列里的李显一招手道:“显儿,朕知晓这些日子尔可是辛苦了,然则此案既是显儿所审,那便由尔判了去好了,有甚难处就说与朕知,朕定当支持与尔。”
“父皇有命,儿臣自不敢不从,然,此案涉及者众,儿臣恳请父皇给儿臣专断之权。”李显可不打算平白去接这么个烫手的山芋,炮制出矛盾上交这套把戏,为的便是要权,此时听得高宗如此说法,哪会有甚客气的,一开口便要起了专断之权。
“嗯,朕准了。”
高宗是彻底烦了此案,连想都懒得再去多想一下,甚是豪爽地一挥手,答应了李显的请求,坐在一旁的武后虽有心要反对,却已是来不及了,面色瞬间一变,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只是颇有深意地瞟了李显一眼。
“多谢父皇隆恩,儿臣定当竭力以明此案。”
专断之权一到手,李显自是紧赶着便出言谢了恩。
“父皇圣明!”
李弘显然没想到事情转了一圈之后,断案权又落到了李显手中,虽颇有些失望,可转念一想,以李显素日的为人,断不会轻饶了武后一党,自也就安心了不少,紧赶着站出来,称颂了一句道。
“陛下圣明,臣等钦服。”
这一见李显与太子都先后表了态,不管心里头到底乐意还是不乐意,都只能是规规矩矩地称颂不已,至于各人心里是何等心思,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的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算计复算计
“七弟,你这唱的到底是哪出戏来着?”
好端端的一个主考官大位就这么被抹了去,固然令李贤郁闷得够呛,可相比于心里头的迷茫来说,这点郁闷又实在算不得甚大事了,心里向来不怎么藏得住事的李贤这一下了朝,立马便钻进了李显的马车,屁股都没坐稳呢,便急吼吼地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六哥以为呢?”
朝议的进程虽与预计的稍有出入,可大体上还是在掌控之中,李显的心情自是不错得很,这一见李贤如此急躁,不由地便是一阵好笑,恶趣味一起,这便耸了下肩头,满不在乎地反问道。
“七弟,莫闹了,为兄这心里头乱得很,这案子这般审下去,何时是个头啊,七弟可是有甚算计么?”李贤是真的看不懂李显的算计何在,不过么,他更担心的则是太子借此案一手遮了天去,只是这等心思他却不好当着李显的面直接说将出来,只能是转弯抹角地试探着。
这小子眼睛里就只有那张太子的宝座,着实是个鼠目寸光之辈!李显多精明的个人,又哪会不晓得李贤心里的真实想法之所在,可也懒得说破,左右这厮就是这么个人,说得再多,也没啥用场,反倒闹了生分去,无奈之余,李显也就只能是在心里头狠狠地鄙视了李贤一把,随口应了一句道:“六哥,依您看来,涉案之朝臣可够死罪否?”
“这个……,应该不能罢,依《大唐律》而论,流配三千里已是最重之刑罚了罢,怎么?莫非七弟欲……,不可,此等事一出,七弟断难逃被弹劾之下场,万万不可如此孟浪!”李贤原本没在意,犹豫地答了一句,可突地想到了一种可能,登时便被吓得浑身一哆嗦,紧赶着便出言劝阻了起来。
“六哥误会了,小弟岂会是莽撞行事之人,那帮狗贼虽都该死,然,无真凭实据,小弟也不会盲目出手,自找无趣之事小弟断不会为之,小弟此处还有份折子,还请六哥过目。”李显哈哈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本已蒙了黄绢的折子,随手递到了李贤的面前。
“哦?”
李贤好奇地伸手接过了奏折,摊开一看,却见内里正是贺兰敏之一案的判决之词,除了贺兰敏之这个主犯是革除周国公之爵位,抄没家产,流配交趾之外,其余涉案之北门学士尽皆贬出京师为地方小官,而大理寺诸涉案官吏一律发配安西军前效力,所有判罚之结果可谓是中规中矩,毫无授人把柄之虞,也谈不上有丝毫的出奇之处。
“七弟,请恕为兄直言,此案子如此判了去,似无甚出格之处,想来各方也都能接受,纵使母后处有所不满,怕也难挑出刺来,只是不知七弟今日早朝时为何不就此上了本,却要弄出如此多之曲折,为兄不明,还请七弟赐教。”奏折李贤倒是都看明白了,可心里的疑惑不但没稍减,反倒是更迷茫了几分,实是闹不明白李显为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