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不是说李治比不上武后的眼光,只是李治身为皇帝,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并不屑于用,自然也就一时之间想不到,何况今天李治着实是耗费了不少心神,一时思虑不周也是有的。

    而武后早年便是在后宫之中摸爬滚打,这种事情见得多了,自然能一眼识破贺兰敏月的心思。

    不过事已至此,贺兰敏月只好带着不甘的目光,退了下去,她心里清楚,如果再继续纠缠下去,让李治也反应过来,恐怕贺兰敏之连这几天的日子都没了!

    “陛下……”

    又怎么了?就在李治以为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却又有一个声音响起,让李治一阵头疼,今天怎么这么多事?

    “怎么了?”

    李治沉着脸,说道。

    “您要为老臣做主啊!”

    说话的正是刘仁轨这个老家伙,今天他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李弘在大堂之上对他如此无礼,几乎就是指着鼻子骂了。

    差点气得他在大堂之上动了手,可惜被许敬宗阻止了,冷静了下来,老家伙又气冲冲的进了宫向李治告状,在李治面前添油加醋的说了一大堆。

    的确是让李治十分生气,也着实让李弘吃了一番苦头,可惜李弘巧言善变,不知怎的就平息了李治的怒火,如今更是成功的说动了武后和李治,竟然将贺兰敏之治了罪,让刘仁轨如何吞得下这口气。

    所以虽然知道现在不是时机,可刘仁轨还是闷声说道。

    李治扶着额头,心中着实有些头疼。

    照理来说,这件事是李弘办的不对,无论如何,刘仁轨都是一国宰相,对他如此无礼的确是李弘的错。

    但今天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李治着实是没有精力处理这件事情了。

    何况看着李弘额头上的纱布,李治就不忍心再继续责怪他了。

    摆了摆手,李治说道。

    “弘儿年纪尚轻,言语中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刘卿你多多包涵,就不要和弘儿计较了。”

    李治的口气带着几分敷衍,有气无力的。

    “好了,今天便这样吧,朕乏了,尔等都退下吧!”

    最后一句,李治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威严,不容拒绝。

    刘仁轨见此情景,只好闷声答应,带着一肚子气,恨恨的看了李弘一眼,退了出去。

    没办法,李治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怎么办,他总不能逼着李治让李弘给他道歉吧,所以他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陛下,今日可是累了?”

    待到众人都退出了大殿,武后起身来到李治的身后,纤纤玉手轻轻的在李治的额头上按摩着。

    声音轻柔,全无刚刚的那份强势和不悦。

    李治懒懒的靠在御座上,一边享受着武后的按摩,一边轻声说道。

    “是啊,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倒是出乎了朕的意料,弘儿,毕竟是长大了啊……”

    李治缓缓睁开眼睛,拉着武后的手。

    口气有些怅然,带着几分复杂的意味。

    “陛下这是说的什么话,以前陛下总是担心弘儿的性子太过优柔,如今弘儿大难不死,更是变得机敏过人,陛下应当高兴才对啊!”

    武后移步走到李治身边坐下,带着笑意说道。

    “哼,不过是小机灵罢了,胆子倒是大了不少,连朕都敢欺瞒,何况媚娘你看看这案卷当中的记载,弘儿他分明就是在诈敏之,也就是敏之那个性子沉不住气,才会落进他的陷阱里,这点小把戏,亏他想的出来。”

    李治气哼哼的说道。

    显然是对于昨天李弘将他摆了一道耿耿于怀,语气中都带着几分酸溜溜的味道。

    不过这句话一出口,李治就看到武后的神色黯淡下来。

    “都是臣妾的错,当年姐姐临终之前将敏之和敏月托付给臣妾照顾,这些年来臣妾对敏之太过骄纵,才使他犯下如此大错,只是让臣妾没想到的是,敏之和敏月对臣妾的误会竟然如此之深,以至于连行刺储君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都干的出来……”

    ps:总算是定罪了,也不枉我们弘哥儿废了这么大的心思……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七十三章:帝后的计议() 
武后幽幽的叹了口气,满是愧疚的说道,看向李治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幽怨,毕竟当年的事情皆是由李治而起,说武后心里一点都不在意肯定是假的。

    怎么又提起这茬了……

    李治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

    当年的事情虽是绝密,可李治却是对事情的始末清清楚楚。

    那时候武后刚刚发现李治和韩国夫人的事情,的确是怒火攻心,差点失去了理智,可韩国夫人和武后毕竟是多年的亲姐妹,要不然韩国夫人也不会时常出入宫禁。

    加上荣国夫人及时赶入宫中力劝,是以当时武后虽气,却并未动了杀心,只是命人将韩国夫人送的远远的,让她一辈子不再回到长安。

    可谁知韩国夫人出宫的当天晚上,就在府邸中自尽身亡,临终之前留下了一封遗书,说她无颜再在世上苟延残喘,只求武后看在多年的姐妹情分上,能够好好照顾贺兰敏之兄妹。

    韩国夫人的死也让武后感到了一丝愧疚,否则就凭武后那个刚强的性子,怎么会那么快就跟李治和好。

    这么多年来,贺兰敏之能够横行无忌,一方面是由于荣国夫人的庇护,但更多的是因为武后心中的一丝愧疚,所以才一直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这也是因为贺兰敏之这些年十分聪明,只是犯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即使偶尔犯些大错,弹劾的奏折也都被李义府悄悄拦了下来。

    这也是武后和李治对他如此容忍的重要原因。

    “呃,既然敏之如此过分,落得这个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你我能做的都做了,你也不必太过苛责自己……”

    李治干笑两声,安慰武后道。

    “不过,媚娘你今日不是在佛堂诵经吗?怎么会突然到宣政殿来?”

    武后瞥了李治一眼,知道他是在故意转移话题,不过她也不戳破,毕竟当年的事情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要不是今天爆出了贺兰敏之的事情,她也不想提起当年。

    “陛下可是小看了咱们弘儿呢……”

    武后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说道。

    “哦?竟是弘儿去请你过来?”

    这下子倒是令李治奇怪了,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和武后的关系素来不是那么好,竟然会主动去将武后请来?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算是吧!今日臣妾在佛堂中为未出生的皇儿祈福,却是忽然接到了弘儿的一封奏折。”

    武后叹了口气,幽幽的说道。

    “奏折中弘儿言及如今皇儿即将出生,当大赦天下,请臣妾召回早年被流放岭南的侄儿武三思……”

    “这小子倒是好算计!”

    李治摇了摇头,失笑道。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哪会不明白李弘的算计,贺兰敏之对于武后来说,不过是一个用来撑面子的侄儿,只不过是碍着当年韩国夫人的嘱托,所以才一直留着他。

    但其实贺兰敏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李弘这道奏折是在提醒武后,她不止有一个侄儿,周国公的位置也并非贺兰敏之不可。

    “臣妾看到这里哪还不明白,弘儿这是铁了心要办了敏之了,就算是你我阻止恐怕都没有用了,自从弘儿在洛阳遇刺醒来之后,臣妾便觉得弘儿变得大不相同,以前的弘儿虽然仁厚大气,却不免有些优柔寡断,如今倒是变得果决机敏,凡是他想办的事情,就定会办到,这一点,当初臣妾在洛阳宫时就看出来了。”

    武后缓缓说道,脸上却是笑意不减。

    “哼,依朕看来倒不是什么好事!过刚易折,如今他借着几分聪明尚可游刃有余,可他如今这副强势的性子,势必要在日后栽个跟头,不过让他吃些苦头也好,让他知道天外有天!”

    李治微微沉下脸,不过眼中的得意却是掩饰不住,显然李弘的表现让他心中很满意的。

    “陛下就口是心非吧!”

    多年的夫妻,武后怎么会不知道李治的性子,明明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面子上却还要强撑着。

    “不过弘儿说的也对,周国公的位置不能空着,这些年三思和承嗣两个孩子的性子怕是也在岭南磨得差不多了,就一并召回吧,到时候媚娘你从他们两个里挑一个承袭周国公的爵位吧!”

    李治正色说道,不过话到最后却是皱起了眉头。

    周国公的位置肯定是不能空着的,要知道武后的势力大部分来自于李治的扶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后就是李治的代言人。

    李治自幼身子不好,时常风眩复发,无法视朝,而他又不放心将朝政全盘托付在臣子的手中,毕竟权臣架空皇帝的事例比比皆是。

    相对来说,武后来处理朝政就安全的多,一来武后的势力全盘来自于李治,二来多年的夫妻让李治对武后有充分的信任。

    所以保持武后在前朝的话语权也是李治的利益所在。

    而外戚也是话语权的重要象征,武后的母族一向势弱,朝中那帮老臣们对武后的防范极严,所以到现在只有一个周国公勉强拿的出手,还被李弘步步为营的逼进了死地。

    而武三思和武承嗣则是武家的偏房子孙,说起来和武后的关系略远,早些年因为嚣张跋扈,触犯了律法被武后打发到岭南跟蛇虫鼠蚁作伴。

    虽然关系略远,可勉强算是武后的侄儿,如今召回来承袭周国公的爵位倒也说得过去。

    “倒是难为他思虑的如此周全!”

    李治摇摇头,这才明白了李弘真正的目的。

    一边在大堂上将贺兰敏之定罪,让武后和李治骑虎难下,不得不将贺兰敏之处理掉,另一边又上奏折请求召回武三思,算是保全了武后的面子,又不损武后的势力,算是比较圆满的解决方案。

    至于李弘在大殿上的那番解释?

    真当李治是傻子吗?

    姚崇前一天才进宫向李治禀报过裴行俭西征突厥的最新军情,却对东宫六率出现兵器的事情丝毫不提,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尚未查清能够解释的通的。

    要不是李弘的授意,姚崇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就将此事通报给李治。

    加上李弘刚刚到殿上的时候,先是东拉西扯,后来甚至不惜放出哪种极端的方式,现在细细想来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等待姚崇到来而已。

    前因后果一想,李治便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经过。

    李弘先是蒙骗李治,让他下旨重审太子遇刺一案,又在三司会审之时一锤定音将贺兰敏之定罪,紧接着用姚崇摆平了李治,用一封奏折稳住了武后,最终成功的将贺兰敏之打入了万丈深渊。

    事情的布置并不精巧,却胜在环环相扣,换一个人来,未必能够做的更好。

    不过李治虽然被摆了一道,却是不打算继续追究李弘。

    一来李弘这次表现的能力让李治很满意,二来李弘的确是站住了理,就算李治想要发难,也找不到理由。

    “不过敏月……”

    想起今天大闹宣政殿的贺兰敏月,李治又是一阵头疼。

    说句实话,李治的心里对于贺兰敏月敢作敢为的性子是极为欣赏的,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贺兰敏月对武后的敌意简直是不加掩饰。

    最好的法子是将贺兰敏月打发的远远的,可如今贺兰家就剩下了她一个,这么干未免太不近人情。

    让李治也十分为难。

    “敏月就留着吧,母亲年纪大了,尚且需要人照顾,何况当初姐姐将她托付给臣妾,自然要好好照顾她。”

    武后叹了口气,说道。

    她自然看得出来,李治的心里是不愿意处置贺兰敏月的,也就顺水推舟了。

    反正贺兰敏月一个小丫头,能翻出什么浪花。

    对于武后来说,连对付的兴致都提不起来……

    ps:继续求收藏,求推荐~~~

第七十四章:今夜注定不平静() 
夜,东宫。

    李弘坐在前殿,思量着今日的事情。

    今天发生了这么许多的事情,但大抵来说还都在自己的把握当中,除了李治那出乎预料的怒火,还有武后简简单单的就对此事轻拿轻放,让李弘心中有些困惑。

    看似今天是李弘巧舌如簧说服了武后,倒不如说是武后顺水推舟遂了李弘的心愿,要知道,李弘审理此案的手段算不上光明正大,而且所说的理由也大多是捕风捉影,诛心而已!

    或许能够唬得住因为疲惫而一时头脑不清的李治,但以武后的精明,肯定能看的出来李弘的外强中干,不管怎么说,李弘诛杀贺兰敏之这件事都是打了武后的脸,尽管李弘为此做了种种的补救措施,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这一点。

    事实上,李弘虽然上了奏折给武后,但却并没有想到武后如此聪明果断,当即便猜透了事情的首尾,更是迅速赶到了宣政殿。

    更让李弘奇怪的是,武后竟然同意了处置贺兰敏之这件事,而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着实让李弘想不明白。

    看武后的态度,似乎并不想保住贺兰敏之,甚至在最后贺兰敏月奋力想要将贺兰敏之关押在刑部的诡计也被武后举手之间化解于无形。

    这分明是要置贺兰敏之于死地的节奏啊。

    “殿下,大理寺卿张大人,尚书右仆射戴大人求见!”

    一名小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道。

    “快请。”

    李弘整理好纷乱的思绪,起身迎接张文瓘和戴至德,同时跟着来的还有狄仁杰。

    “殿下,周国公一事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刚一落座,戴至德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些日子,虽然戴至德并没有在贺兰敏之之事上给李弘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却并不代表他不重视这件事。

    只是一来戴至德并非刑狱的官员,插手此事名不正言不顺,二来李治下旨让刘仁轨和许敬宗负责审理此案,少了这两位,政事堂的压力陡然增大,戴至德更是忙的团团转。

    何况戴至德也并非对李弘毫无帮助,且不谈上次传出刘仁轨阻挠西征一事,让李弘和李绩的谈判之中有了一张最有力的底牌,便是这次李弘在宣政殿能够涉险过关,也是托了他的帮忙。

    说来也巧,自从上次李绩在政事堂大闹一场之后,许敬宗便把西征大军的后勤全权交给了戴至德负责,毕竟他的公正之名是朝野公认的,只有由他负责,才能让李绩放心。

    大军后勤之事十分繁杂,戴至德甚至忙的连上次帝后回京都没有去迎接,而一听说东宫六率出现了大批的兵器,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西征大军的兵器,并且立刻对转运的每一笔辎重进行核实,这才有了姚崇接到了丢失辎重的军报。

    要知道丢失辎重乃是大罪,要不是戴至德及时派人调查,说不定下面的人就会悄悄的把这件事隐瞒下来,毕竟这批兵器对于东宫六率算是不少,但是对于三十万西征大军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这次戴至德虽然没有正面出力,但也可谓是居功至伟。

    今日三司会审,他也是十分关注,只是刚刚审理完毕李弘和一干人就被李治召进了宫里,着实让戴老头急了半天。

    是以张文瓘刚刚对他说清楚了今天的情况,他便拉着张文瓘来到了东宫。

    “戴师放心,贺兰敏之这次必定是在劫难逃,母后亲自下旨,想来是没有人能够救的了他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