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的意思,由英国公牵头,以皇家的名义开办一所皇家军事学院,成为此次改革兵制的一部分,专门培养将领!”
李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话便差点让李绩跳起来!
“这怎么能行!殿下,万万不可!老夫绝不会主持此军事学院的!”
李绩是什么人,那是在沙场搏杀中出来无数次的人物,尔后又在朝堂上屹立看数十年,李弘的话一出口,他就明白了后者的意思。
但是明白是明白,这事情是绝对不能干的!
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犯忌讳了!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既然叫军事学院,必然是要以培养将领为主,就像国子监一般。
但是要知道,文武的差别是很大的,兵者凶也,历朝历代对于军队的控制都是最为严格的。
李绩是带过无数将领不假,但是这和公开收弟子授徒是不同的,若是按照李弘的话来做,他李绩岂不是成了以后所有将领的老师……
这一点绝对是皇家大忌,万万触碰不得!
所以李弘一提出来,李绩就十分坚决的拒绝了他。
倒是让李弘有些哭笑不得,他倒是没有想到李绩对于这件事情的反应这么大,不过李绩能够想到的地方,他又岂会不懂。
顿了顿,李弘继续说道。
“英国公莫急!孤何曾说过此事要由英国公亲自主持?”
这句话一出,倒是让李绩冷静了下来。
而裴行俭和戴至德也有几分疑惑,如果李弘不是打算让李绩来主持此事,那还能是谁呢?
“既然名为皇家军事学院,自然是由皇家开办,孤初步打算,在皇家军事学院当中开办兵法科,武功科,骑射科,思想科,治军科五个科目,邀请英国公,裴将军以及军方的其他有名的将领来担任讲师。
至于院长一职,孤会奏请父皇亲自担任!”
李弘悠悠的说完了自己的打算。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李绩眸间一惊,旋即便涌出了几分赞赏之意。
这个太子殿下果真是机敏过人……
的确,这个皇家军事学院,若是真的建成,必然不可能操于臣下之手,由李治亲自主持才是正理。
到时候将领尽是天子门生,自然会对皇帝忠心耿耿!
更重要的是,李绩跟着李治这么多年,对于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可谓极为了解,李治身体孱弱,但是心中其实对于沙场之事十分向往。
故而李弘的这个提议,可谓是正中了李治的下怀!
与此同时,李绩也明白了李弘为何会将他和裴行俭同时请过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事情对于军方的重要性,甚至不比兵制改革要差!
李弘这是送了一个馅饼给他,就看他有没有能力吃下去了……(。)8
第二百六十一章:老师()
在座的都不是愚笨之辈,李弘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都能看得出来这个皇家军事学院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一时之间,戴至德竟然有些发愣,看来这位太子殿下这回真的是要玩一把大的了。
要知道,这个所谓的皇家军事学院,可不单单是一个学校那么简单的,且不谈别的,从这个学校中毕业的学生,院长是皇帝陛下,老师都是当世名将,难道能让他们毕业之后无所事事?
肯定不会!
这些人必然是要全部安排到军方当中!
但是如此一来,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今的武官叙功铨选,都是由兵部掌控,而兵部虽然听起来像是军方的一个部门,但是却实打实的是属于六部之一,乃是文官势力的一部分。
而这个皇家军事学院一旦成立,必然会侵占部分兵部的权力,而与此同时,军方以后同出一门,凝聚力会大大加强,在朝堂当中的地位也将愈加重要。
这一点才是李弘送给李绩的一份大礼!
不过既然他们都能够看得出来,戴至德又怎么会看不出来,老头子眉头紧皱,嘴唇蠕动了片刻,却是没有开口。
因为他知道,对于目前的李弘来说,的确是需要来自军方的支持……
而李绩听完之后,先是一喜,紧接着便是眉头也皱了起来。
李弘的心思他怎么会不懂,这是要借整个军方的力量,助他一臂之力,一举完成兵制的改革。
毕竟此事实在太大,单凭李弘的力量,恐怕难以完成。
事实上,想要将兵制改革推行下去,不单单是李弘不够,就算是李治亲自前来,恐怕也会感到万分棘手。
因为这当中触碰到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着实难办的很。
所以李绩才会踌躇万分,但是他又着实舍不掉皇家军事学院这个诱惑。
毕竟如今军方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连西征大军的后勤都需要他这个老头子亲自出面,方才能够保证!
纵然是裴行俭此次大胜而归,也难以挽回军方的颓势。
而李弘的这个法子,却是从根子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要知道,理论上来说,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都是皇帝的学生,如此一来,皇帝岂会不对他们信重有加?
不过一想到可能会遭受到的阻力,就让李绩一阵头疼。
“殿下,此事重大,老臣一时之间难以决定,请殿下见谅!”
片刻后,李绩苦笑一声,沉声开口道。
这件事情委实是太过重大,重大到让一向果断坚毅的李绩都有些犹豫不定。
何况如今军方虽然名义上是他统领,但是却也是派系林立,如此大事,李绩也不可能一言而断,必然要和其他人商议之后才能决定。
“呵呵,英国公不必着急,兵制一事,无论如何也要等到阿史那伏念之事解决之后,方可提上日程,孤不日会拟出一份详细的条陈出来,送到李师的府邸,英国公尽可考虑清楚,再作答复!”
李弘眉头一挑,轻声开口道。
的确,这件事情干系太大,所以李弘也不奢望一时之间李绩就能给他答复,今天不过是互相透露一下意思罢了。
而且现在的问题的确是阿史那伏念,如果边疆不能安宁下来,兵制改革一事自然也就是空谈罢了!
李弘可不认为自己那个六弟,在失败了一次之后就会安安分分的待下去!
送走了一脸愁容的李绩和裴行俭,李弘回到前殿,却发现戴至德一脸严肃的在原地等着他。
“戴师?”
李弘苦笑一声,轻声开口。
他就知道,自己这个老师不会如此就轻易放过的,自己今天要是不解释清楚的话,恐怕是难以安宁了。
“殿下真的要如此插手军中之事吗?”
现在大殿当中除了他们两个,就只剩下几个李弘的心腹,戴至德说话之间也就少了几分顾及,直截了当的开口道。
事实上,从最开始,戴至德就一直反对李弘过多的深入军方的事情,甚至于连当初李弘要建立东宫六率,戴至德都是持反对的态度。
要知道,身在中枢,戴至德所看到的,要远比其他人更多,但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警惕这件事情。
凭着这么多年以来的经验,戴至德知道,对于现在的这位皇帝陛下来说,最不容触碰的就是军队这条红线。
即使是武后也从未插手过军事方面的事情。
而反观李弘,自东都回到长安之后,先是组建了东宫六率,又结交了英国公李绩和大将军裴行俭,无论是否有心为之,他和军方的关系都已经不浅。
再加上上次大朝会之上,李弘旗帜鲜明的救下了裴行俭,更是让人疑心。
相信这一点李治也能够看得出来,所以才会对李弘有所警告。
而这次兵制的事情,则是完完全全是军方的事情了,如果由李弘出面的话,恐怕更会让李治起疑!
更何况此举会对军方带来相当大的好处,毫无疑问的是,皇家军事学院一旦成立,军方必然会承李弘的人情,到时候东宫和军方的干系可就真的撇不清了。
如果是平常还好,如今尚且有一个雍王殿下在一旁虎视眈眈,李弘却仍旧坚持想要插手军方事务。
着实不能不让戴至德替他担心。
“戴师放心,兵制改革之事,孤会交给英国公来主持,不会插手过多,对于军方之事,孤还是有分寸的。”
李弘却是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可……”
戴至德却仍旧是紧皱眉头,不过刚一开口就被李弘打断了。
“孤知道戴师在担心什么,父皇一向对军权把控很严,纵然是母后也从未插手军务,这一点孤心里很清楚,只是如同孤刚才所说,如今府兵制的确已经难以适应大唐,若是长久下去,我大唐的军队必然会糜烂殆尽。
孤既然位居东宫,又岂能因一己得失而不分轻重?”
李弘的口气不重,却带着淡淡的威严,让戴至德一愣,心中却是苦笑一声,这位太子殿下,终究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事事听从自己的学生了。
一时之间,神色不免有些黯然,只是黯然之中夹杂着一丝欣慰。
为君之道,岂能事事听从臣下?
而李弘心中也是悄然叹了口气,不是他想要伤这个老师的心,着实是这件事情不大合适和戴老头谈论过甚,所以用这种法子他也是颇有些无奈的意味……(。)u
第二百六十二章:私聊()
没错,戴至德的担心很有道理。
但是李弘也有自己的想法。
的确,李治对于军权的把控极严,连武后也不敢染指,但是不要忘了,李弘和武后是不同的。
武后女主临朝,本就是借李治的权威,名不正则言不顺!
但是李弘不一样,东宫乃是国之储君,军政大事,东宫都应当习之,否则何以能够治理国家。
而且仔细想来,李治对于李弘和武后的态度一向是不同的,对于武后,李治给予充分的信任,将朝堂大事尽皆托付给她,甚至为了让武后站稳脚跟,还提拔了李义府和许敬宗来辅助武后。
相对于李弘,李治的态度就严苛了许多,虽然曾经数次令李弘监国,但是几乎没有替李弘培植过自己的势力,而且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是诸多掣肘,政令不经政事堂则尽皆不准。
和对武后的信任相比,可谓相差很大。
但是唯独有一点,李治对于李弘的培养,是全方面的培养!
最开始的时候,李治就有意让李弘习练武艺,也曾经派他到军队当中慰军,可惜的是,当初的李弘,身体孱弱,性子沉静,最是反感习武,而且接受多了炀帝穷兵黩武的言论,对于军队天生有一种抗拒的感觉。
所以这件事情才会一直搁置下来,李治对于李弘的态度,其实一直很明显。
这一点,从允准他建立东宫六率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李治下令,从禁军当中调拨军队组建东宫六率,又岂是一时冲动那么简单?
李治内心当中是希望,李弘能够接触军事,这样才能在以后处理好军方的事务。
只不过后来,军方和文臣的对抗让李治嗅到了一丝不安,所以才会警告李弘,让他把握好分寸。
现在想来,只要自己不过分的将势力渗入军队,李治也并非全然不许李弘接触军事。
不过这些话,已经杀鸡到了帝王心术的范畴,却是不大方便对戴至德说的,所以李弘只好用了一个不太好的办法。
戴至德愣了片刻,叹了口气说道。
“殿下心中有分寸便好,不过纵然是陛下那里不会计较,殿下可准备好了如何应付汹汹的朝议?”
就算李治那里不会说什么,这件事情恐怕还是阻力重重。
府兵制推行至今,早已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若是要改革兵制,必然会触及到许多人的利益。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军方和文官势力的争斗一直在继续,毫无疑问的是,改革兵制对于军方的实力将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所以恐怕文官势力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让兵制改革顺利推行下去……
何况李弘还打算同时开办皇家军事学院,这根本就是在跟兵部抢权,想也知道,只要这个提议一出,必然会遭到大批人的反对。
“嗯,这一点孤也曾经想过!”
李弘一怔,旋即眼神变得柔和了许多,顿了顿开口说道。
自己这个老师,真的是为了自己呕心沥血……
尽管他不认可自己的做法,但是还是尽心尽力的为自己考虑,一时之间,李弘有些为自己隐瞒了戴至德而有些愧疚。
要知道,说到底,戴至德也是文官势力的一员,但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站在文官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反而在想着如何能够帮自己应付文官。
“首当其冲者,必然是大部分文官的非议,不过这件事情孤不打算亲自出面,想必英国公应当能够应付的来,棘手的是政事堂的几位宰相!”
一时之间,李弘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口气中也多了几分忧虑。
品阶不高的官员不用考虑,李绩肯定能够应付的了,但是若是到了政事堂,恐怕李绩的影响力就小了许多。
而这一次,李弘触碰到的,将是整个文官势力的利益,恐怕就连和他亲善的几位也不会在此事上留下什么余地。
这么一来,李弘就势必要亲自出马,但是如此的话,恐怕这么多年以来,李弘在文官当中建立的威望就会大大降低。
“嗯,的确,郝相持身公正,但是因为身在文官当中的原因,恐怕不会多说什么,而许相的态度应当要看娘娘究竟如何表态,剩下的几位当中,恐怕除了老夫,都会反对此事!
而就算是老夫,对于此事也是不方便表态啊……”
戴至德皱着眉头,开口说道。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文官当中的一员,只要他还留在文官当中,就不能当众表态支持此事,否则的话,就连他的处境也会变得艰难起来。
而李弘一时也陷入了沉默当中。
政事堂如今共有六名宰相,老资历的门下侍中许敬宗,刚刚升迁中书令的郝处俊,还有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戴至德和刘仁轨,以及新晋入政事堂的门下侍郎薛元超和中书侍郎李义琰。
这几位当中,戴至德和郝处俊和李弘较为亲厚,许敬宗的态度暧昧,而剩下的除了李义琰和李弘不大熟悉之外,刘仁轨和薛元超都是和李弘不大友好的人物。
这么看来,局面的确不容乐观……
叹了口气,李弘开口说道。
“戴师,其实局面并非像你想象的如此不堪,孤不是前隋炀帝,自然知道穷兵黩武之危害,故而兵制的确要改,皇家军事学院也要建,但是却不会对军方的实力有太大的提升。”
李弘的口气带着几分无奈,却是让戴至德神色一动。
“殿下此言何意?”
虽然刚刚戴至德说了这么多,但是其实他心中最担心的还是李弘对于军方的重视程度,现在李弘和军方如此亲厚,如果未来李弘得登大位,那么恐怕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不过戴至德也是混迹朝堂许久的人物,自然知道这种事情自己即便是李弘的老师,也不便多说。
只好在心中决定要找机会慢慢劝说李弘。
不料现在就直接被李弘看穿了心思。
既然如此,老头子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开口问道。
“呵呵,戴师其实多虑了,兵制虽改,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