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就那么看着贾诩,任他自酌自饮,聪明人自己会思考。
“诩愿意追随明公,只是有一件事希望明公能答应。”几杯酒下肚,贾诩拿定主意。
“文和先生但讲无妨,琦只要能办到,无不应允!”刘琦心里其实是挺高兴的,收个能臣这一趟会盟总算没白来。
“李儒对我有恩,我不想与他为敌,以后与董军交战,恕诩不好出面。”贾诩说。
“这个自然,先生知恩图报,琦自然不会为难先生。”刘琦道。
“诩拜见主公!”贾诩正式投入刘琦阵营。
“好!文和先生请起,日后还请先生多多提点。”刘琦扶起贾诩。
随后刘琦带着贾诩去见了郭嘉。郭嘉已经做完完百姓的统计安抚工作,这最后一批被迫西迁的十余万百姓大多是渑池、曹阳一带最后一批被劫持的。大部分都选择回故土重建家园,也有一部分因家园被毁、家人被条决定迁居,由于回并州路途遥远,中间又有白波军阻隔,实在太麻烦,刘琦也不好勉强。只是郭嘉命关羽赵云从百姓中征招了三千多新兵,本来百姓感恩并州军相救都涌跃报名,不过由于粮草和军械的原故,郭嘉只从差不多八千多报名的青壮中挑选出三千余人组成一支步兵。
修整两日,部队准备起拔返回酸枣联军大营。行军前夜,刘琦突然想起第一次救曹操时,赵云还捉了董卓将领荥阳太守徐荣。从史书的记载上来看来,这徐荣可以击败江东猛虎孙坚,又能逼得曹操走投无路,足见他的统兵用兵才能确实不弱,只是后面没什么作为了,怎么死的不知道,估计是李確郭汜反叛的时候吧。游戏里也算是个二流武将了,反正刘琦现在缺人,能用的就不想放过。
刘琦叫人将徐荣押送到营帐。对于武将,一上来就招降基本上是很难成功的,除非那种生来就贪生怕死之辈。所以关起来耗其锐气也是一种策略,一开始抓住徐荣刘琦本来也是这个想法,只是后来进洛阳逐董军,一耗就是三四个月,把这事儿给忘了。不过这倒给徐荣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家抓了他,根本不在乎他降不降,关羽赵云拉出来不管是武艺还是统兵之能都比他强。跟着并州军一路走来,亲眼所见其军纪之严明,战斗力之强盛,别说是关东诸军,就算董卓的精锐飞熊军也有得一拼。
“徐将军,你是一个明事理之人,闲话咱就不说了,我希望将军能与我一同拯救天下苍生,共扶大汉将倾之厦。这一路你应该也看明白了董贼是如何欺凌汉室、荼毒百姓的,你真的心甘情愿助纣为虐吗?”刘琦亲自为徐荣解开束缚的绳子。
“……”徐荣直接被刘琦堵了嘴,摆明了董卓所作所为天怒人怨,他是主谋,你帮他就是从犯,反正你们干的就不是好事,你跟了我就算是浪子回头,否则我就不放过你。徐荣真是无语,但确实也是道理。相比来说刘琦是否为国暂且不说,一路来对百姓倒是真心诚意的善待。对于从辽东远赴京城为官的徐荣来说,能文能武的他本也是满腔热血,一心为民。只不过从一开始南征北战就跟随董卓,说实话早些年董卓豪气仗义,威震西羌,徐荣也是非常佩服的,只是近年来权利的欲望让董卓心态失衡,进京后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天怒人怨,徐荣虽然也心生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在一路看来刘琦确实是更好的选择,只是面子上很是下不来台。
“徐将军可以慢慢考虑,从今往后我不会再关押你,但也不会放松看管,更不会放你回去。你可以去并州看看再决定。”刘琦继续说到。
“不必了,徐某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刘将军所作所为当得起‘英雄’二字,徐某愿降!只愿将军能够保持初心,拯救大汉、拯救黎民。”徐荣经过这么长时间消耗,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刘琦话已说明,自己也没必要再端什么架子。
“兴茂将军果然深明大义,如此先委屈将军在琦身边暂时担任越骑校尉,待日后立下功勋,再行封赏。”刘琦这回是真赚到了,文武各得一人,且都非凡品,真心高兴。
“谢主公!”徐荣拜领,暂时做刘琦的贴身侍卫队长,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
第63章 联军散()
十日后,刘琦率军返回盟军酸枣大营。
其他诸侯只是来打酱油,虽然名为联盟,其实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只有曹操、孙坚、刘琦三人,不愿整日在一起高歌喝酒的诸侯为伍。而讨董联盟的盟主袁绍,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另存私心,并不想讨伐董卓,弄得个两败俱伤。
袁绍与韩馥以献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关塞,不知献帝是否平安为由,想立刘虞为帝,曹操拒绝参与,而袁术亦反对。袁绍又得到一个玉印,在座位中举向曹操手肘,暗示已经准备一切,可以立刘虞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里却对袁绍十分厌恶。不过袁绍仍与韩馥等仍推举刘虞为帝,于是派张岐等邀请刘虞讨论事宜。
刘虞怒叱张岐:“现今天下大乱,国君失去政权。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国耻。各位据有州郡,应一起合力,尽心为报王室,反而在造反谋反,是互取耻辱呀!”便坚辞不受,韩馥等又想请刘虞领尚书事,但刘虞仍拒绝,更斩杀使者,袁绍等唯有罢手。袁绍想要另立皇帝,这真是唯恐天下不乱,本来董卓就私自立皇帝,这边袁绍再立一个,到了明天那个诸侯又跳出来立一个皇帝,到时候天下出现几十个皇帝。
屯兵河内的王匡派泰山兵屯河阳津,准备进攻河东董军,董卓便派出疑兵摆出要由平阴渡河,暗地里派遣精兵从小平北面渡河,绕过王匡军,从后方攻击,在津北大破王军,死者甚多。
诸侯不齐心,只有几路兵马分头进攻,其余诸侯整日饮宴,不思进取,曹操气愤不过找袁绍等人理论,无人理会,还遭人百般嘲笑,最后留下一句“无知匹夫,竖子不足与为谋!”引兵离开。孙坚在清理完洛阳城后被小校举报私藏玉玺,气愤不过,手刃小校,发毒誓“若藏玉玺,万箭穿心!”也引兵返还江东。这下刘琦有点着急了,刘表与表绍交好,若收到表绍的书信会向演义中一样劫杀孙坚吗?公孙瓒以幽州乌桓边患为由也领兵离开。而刘备此时与孔融交好,受邀准备到青州帮助孔融剿灭黄巾余党。
刘琦知道整个联盟到此也就算完了,大家要开始相互征伐,争夺地盘了。刘琦也以并州混乱为由,退出联盟,准备返回并州。大军在酸枣修整一夜,刘琦写了一封书信派人快马送于刘表,希望来得及阻止刘表与孙坚交恶。
虽然袁绍天天在大帐饮宴,不曾出兵攻伐董卓,却靠着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拉拢了许多势力为盟。韩馥听到消息后,惧怕袁绍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减少对河内、酸枣联军的粮食输送,军粮耗尽后,联军各自回到守地,但各军仍保持盟友关系。
同时,衮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二人一向交恶,刘岱借口向桥瑁借粮,桥瑁推辞不予肯给,便引兵突入桥营,杀死了桥瑁,尽收桥瑁部众,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而董卓见盟军撤退,便派韩融、阴修、胡毋班、吴循、王瑰想与袁绍等人议和。众人到河内后,王匡告知袁绍,袁绍不答应,要王匡杀死胡毋班、王瑰、吴循等。袁术也杀了阴修,只有因韩融有德名以幸免。此后,胡毋班与吴循、王瑰等人,同时被斩首。胡毋班本是王匡的妹夫,故在狱中寄书给王匡,并在书信中批判王匡,同时请托王匡在自己死后,要多多照料被遗留下的二位儿子。王匡虽是奉命行事,但还是让胡毋班的亲属感到不满,最终王匡因他们的攻击而死去。
此次战役,虽然名义上是联合讨伐,实际各群雄却互相估量对手、保存自身实力,为此结下不少仇怨。联盟中两个最有人望的群雄袁绍、袁术反而是最先挑起内斗的人。由于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已经被奸臣董卓控制,各地诸侯间公开的杀戮也已经无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汉末割据战乱,弱肉强食从此全面展开。
而董卓到了长安后,并没有减少恐怖的统治,反而变本加厉,自称太师,更欺压大臣、残杀百姓、奢侈挥霍、独裁凶残,令朝中大臣憎恨不已。董卓又采纳李儒意见大肆分封群英,任群英自相残杀。连白波军都被董卓承认为正式官方部队,屯于河东。而南匈奴则被袁绍派张杨拉拢。上党太守张杨被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为了防止刘琦老盯着自己,董卓又升刘琦为并州牧、平虏将军,假天子诏命刘琦平定并州各路叛乱。
而张杨手中本有上党,现在又得河内,内心有些膨胀,既想得到河内,又不想交出上党。而上党郡属于并州治下,如果交出来刘琦的势力范围将会扩大许多。于是张杨便派兵通知上党郡丞杨丑,领眭固等人劫杀返回途中的刘琦及五千龙骑将士和三千步兵。自己则领军占据河内。
曹操本就没剩下多少人,但身后两曹家和夏侯家两大家族支持,钱粮无数,从扬州兜了一圈,又募得四五千兵马,在陈留、东郡附近一带休生养息去了。暂时挂在袁绍的联军之下,再加上个人治整能力是极强的,东山再起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袁术占据南阳,本来是属于刘表下属的,可这时侯他的实力远远强于刘表,自然是不服的。不但不听从号令,反而四处攻伐,争夺地盘。同时也谋划着豫州。
袁绍退回渤海后便不甘于受韩馥的控制,四处招兵买马,加上在讨董联盟做盟主时积攒的人气与名望广纳贤士。又听从谋士逢纪建议写信给公孙瓒,说服公孙瓒出兵攻击冀州,两家平分冀州。
刘备带着张飞和本部千余人马跟随陶谦、孔融东去,准备听从刘琦建议攻伐青州黄巾。
另一路没到场的诸侯马腾,正忙着跟西羌各部落开战,争抢地盘,扩充实力呢。
第64章 围点打援()
刘琦引军进入上党郡,探马来报天井关紧闭城门,拒绝放行。
刘琦马上招来郭嘉、贾诩、关羽、赵云商议。
“这张杨是何意?为何阻止我军北归?”刘琦问到。
“意思很明显嘛,就是不想交出上党郡,主公受封并州牧,上党郡就必须受主公管制。而上党在并州相对来说比较太平,人口也是最多的,比较富裕。上党东接冀州南通司隶,现在张杨又控制了河内郡,我们已腹背受敌,就算能够返回太原,估计也得经过恶战,实力将会大损。”郭嘉道。
关羽拍案而起:“小小张杨蔫敢如此张狂,待我与子龙一路杀将过去,占了这上党。”
“我同意云长兄的话,这上党也无甚领兵之人,何况张杨会盟时带去了五千人马,想来兵马也不多,打过去就是了。”赵云也接话道。
“主公,诩以为张杨怯弱,以主公在并州的名望他应当不敢与主公为敌才是,怕是有人在后怂恿他出兵。”贾诩最后发言。
“文和是说袁绍?”刘琦想了想问到。
贾诩点点头:“应该错不了,袁绍心大,会盟中不见他出兵,整日与众人饮宴,拉拢人心。张杨有意亲近,二人还一起拉拢了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依我看正是有袁绍怂恿,有匈奴人撑腰他才敢如此任意妄为。”
“哼!可恶的袁绍,亏他袁家四世三公,竟然不思讨贼,反而勾结胡人,善自攻伐!既然他不仁,我就给他当头一棒,让他看看这天下英雄并不是他那点小技俩就可以拿捏的!”刘琦有些气愤“可是,这天井雄关,就算只有两三千人把守我们也不好攻打呀,我军五千骑兵,三千步兵,如何攻得下?若张杨又领河内追兵来犯,我军腹背受敌,如何是好?”
“无妨!身后就是太行山,只要我们安排伏兵于山中,管他千军万马也攻不过来。重要的是如何攻破天井关。”郭嘉说到。
“不如,只派少量兵士攻击天井关,我们将主力埋伏于山中,痛击张杨的河内援兵。若没了援兵,凭他几千郡兵是挡不住我们的。”贾诩说。
我去,后世典型的“围点打援”啊!实在是高明!就这么办,想让我难过,我就让你更难过!你伸过来一只爪子,我就砍掉你的爪子;你伸过来一只腿,我就剁掉你的腿!
刘琦安排徐荣领兵两千攻打天井关,只佯攻,拖住关内守军便可。关羽领兵两千正面阻挡,赵云领兵四千埋伏在山中,只等张杨进入埋伏圈。
张杨在董昭的建议下,领河内兵马五千,再带着於夫罗所率南匈奴骑兵五千,尾随追刘琦军而来。
等张杨大军行至太行山下,董昭怕有埋伏,建议张杨暂缓进军,可张杨此时已经膨胀了,又有袁绍支持,自己有一万将士,前方还有雄关相拒,丝毫不把刘琦的八千人马放在眼里。他认为刘琦此时应该全力攻打天井关才对,因为他要是进不了关,就将被张杨前后夹击,前有雄关后有大山,插翅难飞了。
谁知进了山行军不到十里,探马来报前方有刘军拦道。张杨以为刘琦分兵相拒,绝不会有太多兵马,便挥师往前。
两军在山涧相遇时,张杨哈哈大笑:“刘将军,你不是领兵回太原了吗,为何来此阻我大军?哈哈……”
“张将军,你已受命河内太守,为所还会带兵至此?”刘琦倒是淡定。
“我乃先皇亲封上党太守,岂能受那祸乱朝的董贼册封?某也承认刘将军雁门太守之职,你若只是借道返回雁门,便让你的兵马放下兵器,与张某一同入关,张某亲自送刘将军回雁门。”张杨很器张。
“怕是张将军受了某人鼓惑吧?勾结胡人,擅自攻伐同僚,亏我还与你等相盟讨贼。看来张将军的主子不只是想要上党,还想要我这整个并州啊?”刘琦反讥道。
“你……胡说!既然刘将军敬酒不吃,那只好兵戎相见了。别说张某没提醒刘将军,就凭你区区两千兵马,也敢阻我大军?这回将军这不败的名号怕是要折在张某手中了!张某定让刘将军插翅难飞,哈哈……”张杨仗着兵多,器张无比。
刘琦本来还想劝降张杨的,看到他这副嘴脸,十分厌恶,挥手让关羽引兵迎敌:“好!今天就让你看看谁插翅难飞?给我杀!”
关羽引兵杀出,张杨虽然兵广,却哪里是龙骑精兵的对手。关羽引兵冲入敌阵,直杀得张杨大军人仰马翻。张杨大军阵脚一乱,赵云便率伏兵杀出,劫了张杨后路。几番拼杀,还好有於夫罗的五千匈奴兵相抗,堪堪杀出一条血路。只有於夫罗引数十精兵护着张杨和董昭潜入太行山中,往南而逃。
“於夫罗你听着,你先祸乱并州,如今又助贼攻我。今日放你离去,你可想好了,待我返回太原,必将铁蹄踏破你匈奴王庭,将匈奴赶尽杀绝!你若是不想见你南匈奴灭族,乖乖回西河引全族来降!”刘琦高呼到。
张杨不知刘琦是听了贾诩建议,有意放他和於夫罗离开的,直当是於夫罗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脱的。原来,贾诩分析到:张杨若死,河内则无主,如果董卓另封他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不如留着张杨,张杨经此败必定不敢再轻易冒犯并州,还能帮刘琦阻隔南边中原群雄。而於夫罗目前是南匈奴单于,打败他又放了他,便于收复南匈奴,平息叛乱。不然,就凭他一万乌合之众,中了并州精兵埋伏,岂有逃出的可能?
张杨是为逃出性命感到庆兴,可於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