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我们的情况其实也并不那么糟糕,只是因为新得的地盘太多,很多地方的生产还没有恢复罢了。只需休生养息一载便可府库充盈,再起兵戈!”荀彧道。

    “我觉得也是应该休养生息一阵子了,我们应该好好稳固一下已经拿下的地盘,让百姓尽快接受我们的新政。而不是急于对外发动战争,内部不稳何以谋外?”郭嘉除了找人喝酒一晚上还没发言呢,他亲自经营了荆南三郡过后,才发现内政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田丰、荀彧、国渊等人的不容易了。

    “主公,诩以为别的地方可以缓,益州不可以缓!”贾诩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哦?为何?”刘琦反问道。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曹袁之争恐怕不会再超过一年便会有结果了。等曹操空出手了,肯定会明里暗里地与我们作对的,到时候有了他的牵制,我们再想一举拿下益州怕就更难了。益州不下,则如刺在背,如何好与群雄争霸中原?”贾诩说的是对的,因为他手中有李儒的密卫从各地发回来的情报。

    “可是不好打呀!现在只有元直的四万大军,加上文聘将军带到西城一带的三万大军。怕是很难成功突破蜀中天险啊!”荀彧道。

    skbshge

第263章 衣带诏(一)() 
刘琦感觉贾诩的话中似乎另有深意,看来得找个时间跟他单独聊聊了。但是,现在必须支持他!

    “文和说的有道理!益州本就是我们定下的由北而南的战略方针中最后的一块拼图!我看我们还是暂停其它方向的军事行动,全力支持拿下益州再说吧!免得夜长梦多!拿下益州,休养两年不动兵戈我觉得也是可行的。益州已经知道我们要对其用兵,四处调兵遣将。但总会有漏洞的。况且我们现在已经拿下汉中和荆州,不见得一定要从北面入川的!”

    “主公是说走水路?”话题转移到军事上,郭嘉就坐不住了!

    “大家先休息吧!今夜我们都喝了不少酒,用兵是大事,岂能儿戏?待明日参加完讲武堂的开学仪式我们再议!”刘琦是想支走大家伙儿,得与贾诩聊聊才行。不知道他话里的真意,让他很难做决断。

    “好了,既然有要事要商议,大家就到此为止吧,大家各自散了吧!”荀彧何等聪明,当然能看透刘琦的心意,只刘琦瞄向贾诩的一个眼神便能知道了。

    家眷搬到了长安的就各自回家,如关羽、赵云;有的被邀请到家暂住,如典韦邀了高顺,荀彧邀了钟繇,郭嘉回了娘家,周仓去了刘琦府上,他的媳妇儿在张宁那儿呢;没有去处的则被赵雷安排进了客栈,客栈的条件自然是比驿馆好得多的。

    贾诩跟着刘琦到了骠骑将军府。

    周仓去找老婆和妹妹去了。跟了刘琦这么久,当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回避。

    刘琦带着贾诩径直去了书房,下人倒了两盏茶便回避了。

    “文和,你建议我打益州的原因不只是你所说的曹操吧?”刘琦问道。

    “主公,属下不但建议打益州,而且还希望主公亲征。”贾诩道。

    “哦?究竟何事?是需要我避开的吗?”刘琦有些奇怪,目前大势摆在那儿,已经没有谁可以对他构成直接而巨大的威胁了,什么事是他需要回避的呢?

    “是的!据密卫回报,近日许都可能会不太平。我怕他们会牵连到主公,所以建议主公远征,以避开朝庭的纷争。”贾诩道。

    “嗯?何意?”刘琦心中似乎想起了什么,许都之乱?怕是小皇帝刘协所为吧?那么是?难道是“衣带诏”?

    “近日,密卫在许都的眼线来报,陛下频繁召见国舅车骑将军董承。而董承则常常与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太医吉平及卫尉马腾等人频频来往。似乎在密谋什么。根据文优的推测,似乎陛下有所图谋。”贾诩道。

    果然是“衣带诏”!

    看来刘协还是后悔了当初的选择!

    他还是难以接受大权旁落,被曹操架空。

    也许是曹操给给予了他太多的空间吧?

    悲催的皇帝,悲催的命运,一生都没有摆脱傀儡的身份。

    相对于董卓的霸道和李傕的野蛮,曹操似乎除了大事不让他决断外仍给了他太多的自由和朝臣交往的空间。

    所以他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

    “文优以为此事会牵连到我?”刘琦问。

    “现在我们只是猜测。如果众朝臣真的是准备发动政变,对曹操动手,仅凭他们手中那点兵马,怕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我们觉得他们应该会联络外臣以为接应!那……谁会比主公更适合作这个外应者呢?”贾诩道。

    “可是我们目前确实不宜与曹操开战!若曹操快速平定许都之乱,我们兴师动众而不能得利,反而给了袁绍苟活的机会。若我军攻入许都,迎得天子又该如何处之?”贾诩喝了口茶接着说。

    “嘶……”刘琦吸了一口凉气。

    确实是个大问题!

    自己最好是不要卷入这场纷乱之中的好!

    貌似忘记了刘协还会玩这么一出了,还好有李儒和重建的密卫。不然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卷入到这场根本没有结果的谋叛之中了。

    曹操是什么人?怎么可能在他眼底玩成这么大的事?

    何况现在守在许都的荀攸可不象荀彧大君子那么礼让天子的,他是曹操倚重的谋主,目前他的心思全在如何让曹操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虽然曹操现在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比较强势,但是至少他目前是没有谋反之心的。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道!

    没有曹操的英明强势,如何结束这乱世的纷争?

    现在的刘琦是不可能再去迎奉汉帝刘协的!

    当年在洛阳,刘协如果选择了跟刘琦到晋阳,他可能没有办法拒绝,但是现在是真的可以规避的。

    大业将成,为何要找一个人来束缚自己的手脚?

    大义?

    需要吗?

    打曹操可以“清君侧”,打别人可以说不尊汉室,这么多的谋士,这么强的实力,需要理由吗?

    只一句“欲重振汉室雄风”便可,何需太多解释?

    若在初期,确实拥天子更能便利一些。可现在根基已经稳,还要一个没用的天子干嘛?还带着一群不作为而专门挑刺捣蛋的腐臣,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再说了,自己一参与可能刘协不见得会活下来。就算曹操不因恨而痛下杀手,还有个暗中虎视眈眈的李儒。刘琦不觉得刘协会比跟着曹操活得更好!因为他根本不一定能活下来!

    现在刘协还真不能死,他在汉室在。他若不在,群雄可真就要自立了!

    “文和!”

    “属下在!”

    “你们是对的!不管此事是否成真,我确实应该避开为妙!你们辛苦了!”刘琦站起来,亲自为贾诩斟茶。

    贾诩赶紧站起来双手捧起茶碗:“谢主公认可!为主公大业,我等肝脑涂地,致死无悔!”

    “好!我定不负诸位对我的期盼,定会为大汉百姓谋得一个太平盛世!”刘琦从今晚这一顿酒就明白了这帮老兄弟对自己情谊,他们真的没有更多的要求,只是为了跟随他一起创造他口中的太平盛世。个个都很辛苦,很让他感动。

    连历史上那个为人低调,处处自保的“毒士”贾诩都甘愿为了他的事业而浮在南阳的风口浪尖,还有那个更毒的李儒,居然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影子……

    “那……主公作何决择?”贾诩问道。

    “就依文和所言,亲征益州!”刘琦斩钉截铁地说。

    “主公英明!”

    ……

    skbshge

第264章 衣带诏(二)()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十八,长安讲武堂宣布正式成立。吕布任第一任院长及骑兵战术讲师,刘表为兵法理论讲师,蔡邕为文学老师,史阿为短兵器实战老师。其他师资后续调整补充!面向刘琦手下将领的后代和治下的优秀百姓子弟招收学员

    第一批开学的是刘琦手中的核心班底中的将领,关羽、赵云、典韦、高顺等统帅、战神在列,诸多回长安的谋士也参加旁听。

    这其实就是一个幌子,院长吕布和几大讲师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讲堂过。说是授课的是刘琦和几大谋士。

    哪有什么授课?

    其实他们就是聚在一起研究对蜀中用兵而已。

    十二月二十日,刘琦正式向益州刘璋宣战。并对外声称亲征。

    当然再详细的如什么时间出兵,从哪儿进攻,出兵多少这些军事秘密就不可能对外公布了。

    刘琦召回的核心班底,其实没有在家呆多,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了,特别是荆襄的几位大佬钟繇、贾诩、郭嘉、王安,在讲武堂开学的第三天就返回了荆襄。

    高顺也回了并州,赵云、国渊回了姑藏……

    只有关羽、周仓因为北地路途遥远,且天寒地冻不利于返程而暂时留在了长安。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初六,刘琦带着神刀卫和白马义从共六千人南下武陵,准备接手荆南甘宁的水师,由长江水道逆江而上,进攻益州。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二十日,国舅董承以自己寿辰之名,宴请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太医吉平及卫尉马腾等人到府中引酒。

    席间董承突然痛哭流涕。

    众人问之为何。

    董承从怀中取出血书一封传与众人:“董某承陛下隆恩,以为高官,却不能解陛下于囫囵,又不能诛窃国之贼,视为不忠也。今还在此与诸公饮酒庆生,而忘天子之囧,视为不义也!故念之而泣。望诸公一睹陛下亲书,而共谋一策,还天子国法……”

    那是一张绢帛上以鲜血写成的召书:

    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至重。近者权臣操贼,出自阁门,滥叨辅佐之阶,实有欺罔之罪。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元老,朕之至亲,可念高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怆惶破指,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据董承说,这份密诏是去岁董贵人召其父入宫时所赠的玉带中所携带的。

    由于曹操在宫中耳目众多,当时见着董承的天子刘协与董贵人并未明示玉带中有诏书,董承一开始并不知情。

    直到某日董承宽衣解带准备睡觉时,一丝灯花卸落于带鞓上,烧着背衬。董承顿时从迷糊中惊醒,急忙拿起女儿孝敬之物一看,烧破一处,微露素绢,隐见血迹。

    董承小心易易地将素绢取出,细细一看,才发现是汉帝刘协以指代笔,以血为墨写下的一封诏书。

    当时得到诏书后,董承非常惶恐,因为他手中的兵权在进入许都为官后慢慢地被曹操剥夺了,以他的能力不足已成天子所托。所以他率先找到了王子服商议。

    董承对王子服说:“郭汜当年有数百人,但曾击败李傕几万人,就看足下与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吕不韦有子楚之后得以富贵,现在我和足下也是这样。”

    王子服连忙推辞:“我惊恐而不敢当,而且兵力不足。”

    董承回答说:“如果事情成功,就能得到曹操雄厚的兵力,还不满足吗?”

    王子服又问:“在京师有办事的人吗?”

    董承答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

    于是,两人商定合谋,分头拉拢京中忠于汉室之人,共谋大事。

    恰满腔热血,一心想要回归朝堂辅佐天子的马腾来到了许都。可现实的情况让他对曹操架空天子的做法非常不满。

    董承等人知道马腾在西凉仍有大军在其子之手,于是便想方设法地把马腾拉到了他们的船上。

    恰曹操领兵在外,与袁绍战于河北。

    这帮庸人却反复讨论起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达数月之久,却没有任何行动。

    董承复制了一份诏书送于了刘备,希望能引刘备为外援,助其在许都起事。

    为什么没有选择刘琦呢?

    董承不见得是真心想救刘协,也不一定是想匡扶汉室,这份血诏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也许他只不过是想效仿当年王允刺董卓的成功罢了!也许他也是不甘于自己手中的权利被曹操架空。

    因为王子服也在近来被刘协召见过几次,刘协并未提及与董承有任何约定。

    难道是皇帝见董承数月来毫无进展而失去了信心?

    因为他手中有一封真正的诏书。但并不是诏天下义士共讨曹操的,而是象是刘协写的一封遗书,而且这封遗书是写给刘琦的。

    至于为何要交给王子服,是因为刘协知道王子服的次子王安一直在刘琦手下做事,而且关系匪浅。

    至于这封诏书王子服是怎么带出宫来的,还真没人知道。

    当然这封诏书王子服从来没有拿出来示人过,也从来没有在这个反曹联盟中提起过。

    还有一点就是当然曹操迎帝至许都是董承的表现并不那么忠义,让王子服对董承心有顾忌。他虽然参与了这个联盟,却并不是非常相信这个联盟。

    这一次董承大胆的召集盟友到家中密谋,或许是因为曹操将要回师许都,而欲作谋划,行当日王允之为,诛灭国贼的好时机就要到了。

    可事实是,大事毁于小人!

    有人告发了他们!

    这个人还是长久跟随董承的一个小小的家奴——秦庆童。

    事情的经过是秦庆童与董承的侍婢,结果被董承发现了。

    侍婢是下人,也是主子的玩物,随时可能被主子拿来送人,也常常被主子凌辱。

    可那是主子的东西,岂能容你一个下人碰之?

    也就是说我的侍婢我可以随便玩,还可以拿送人,就是不能让你们一群下人来玩。

    董承让人活活打死了侍婢,而秦庆童则被留下完成最苦最累的工作。愁恨的种子便在秦庆童的心里生下了根蒂!

    skbshge

第265章 衣带诏(三)() 
这就是士人高高在上的本性。

    可就是那么一个偷情的小人物,偏偏就听到了董承与吉平的暗谋。

    就是董承与吉平谋划在曹操饮用的草药中下毒。

    因为曹操的头痛病近年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严重。大汉天下被尊为神医的两位都被刘琦拐跑了,那能够让他放心给他治疗的就只有御医吉平了。

    吉平能参与到“衣带诏”事件中来,是因为他是皇帝的贴身医官,从长安到洛阳再到许都,他亲眼见证了刘协悲催的一生,作为臣子,他还是乐于为皇帝分忧的。

    也许,没有秦庆童这个小人,历史就会出现偏差了。

    也许,董承没有发现他与侍婢私通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也许,董承能在办大事的关键时刻大肚地将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等大事一成再作计较呢?

    再或者,董承既然心里不爽直接宰了秦庆童也就完事了。

    毕竟曹操在年前的时候就回来了,而且头痛的毛病正有些严重,正是他们施行计划的大好时机。

    可是,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没有任何也许了。

    被董承杖击了四十的秦庆童逃走了。

    原来秦庆童被董承关在了小黑屋里,准备忙完手中的事再来找他秋后算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