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偏表示,这事儿他擅长得很。
玄正与宁晓想要四处走走,也没有定下具体的路线。而玄偏又懒得跟着他们的踪迹满世界去找他们,那样还不如在家多陪陪道侣,也就与他们定下了在长安城相聚的约定。
毕竟长安身为大唐第一城,宁晓还真的想去见识一番。
至于相聚的时间,总是要等到一两个月之后的。
“师叔,你可不要忘了我的委托,一定要将东西送到竹海啊。”
临走之时,宁晓对玄偏提醒到。
他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决定把清曦镯与一些在街上买到的珍珠饰品等物品托玄偏一并送给灵清。
毕竟有这么个好宝贝,宁晓自己也是很心动的,心里总有一股想要将清曦镯炼化的冲动。
“行了行了,你烦不烦啊,今天都说过好几次了。你看我像是那种拿了好处,还不干事的人么?”
宁晓见玄偏一脸正气,自己又想了一遍,师叔确实没有过前科,陪笑道:“没有的事,弟子只是关心则乱,关心则乱而已。”
玄偏面色稍霁,对玄正道:“我走啦!记得赶紧去长安,别在路上瞎晃荡。”
玄正点头,笑道:“师弟慢走,为兄定不失约。”
玄偏点头,一个转身就消失在了原地,却是用了小五行遁术。
『师叔以小五行遁术赶路,速度也不会慢,想来清儿也能早一些收到东西了。到时候,她一定会很开心的。』
宁晓这么想着,就从玉佩中取出了彩云追月,准备再一次泛舟云海。玄正看了,眼角不自觉一抽,脑中一股晕眩之感传来。
玄正不由扶额道:“正阴,为师对这舟还有些不适,不如为师今日就传你一门赶路之神通,我们师徒二人就在这地面上行走罢。如此也能好好欣赏一下这山水风光。”
宁晓见师父一脸头疼的模样,也就收起了彩云追月,问道:“师父,不知你要传弟子何种神通?先说好了,若是无用,弟子可是要继续乘舟而行的。”
见宁晓收起了彩云追月,玄正也轻笑道:“为师何曾诓骗过你?今日为师传你的神通名为缩地成寸,这可是我玄门最为实用的神通之一。”
宁晓喜不自胜,这可是他眼热了很久的神通了,要知道,那种一步踏出,天涯尽在咫尺的感觉,可是十分令人向往的。
只可惜,宁晓之前一直在奠定基础,玄正还真没功夫教给他。
“弟子定当好生修习,不负师父教导。”
第123章 青莲曦恒()
弟子如此好学,自己这当师父的又怎能私藏?玄正当即便一指点在宁晓眉心,将缩地成寸的法门混合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交给了他。
此地处于荒郊野外,若是亲口传授给宁晓,声音传出,难免被听了去。
法不传六耳,这个道理玄正还是知道的。
宁晓得了神通之奥秘,并未先做尝试,而是盘溪坐下,在脑海中反复模拟体内法力流转路线以及身体的动作。
玄正也不打扰,宁晓每次学习法术之时都会先暗自琢磨一番,再开始尝试,并且速度比玄正自己当年学习的要快多了。
这些玄正都是知道的,他也相信宁晓不会让他失望。
玄正脚步一踏,人便出现在了宁晓五丈之外的树枝上,却是运用了缩地成寸之术。
玄正肩膀靠在大树主干上,神识外放,气息尽数收敛,一边为宁晓护法,一边等着看宁晓初次尝试使用缩地成寸的效果。
玄正忽的偏头,诧异地看了看自己靠着树干的肩膀,转而轻笑,呢喃道:
“如此也挺好的。”
说起来,如今玄正的许多习惯在玄偏的影响下也改了许多。
比如现在玄正靠着树干的动作,就是跟玄偏学的,要是放在以前,玄正只会直立在树上,静静地观察。
过了小半个时辰,宁晓眼眸再次睁开,眼中神光一闪而过。宁晓忽的长身而起,脸上带着自信、轻松的笑容,轻抬右脚,向前方迈了一步。
宁晓体内法力飞速运转,而右脚却如同蜗牛一般缓慢往地上踩去,仿佛脚下有一股无形的阻力让他难以踏下。
咻~
宁晓的身影忽然从原地消失,再次出现已经是在原位前方一丈处。
宁晓此时的姿势确实不太好看,只见在他重新出现之时,他的身子好像失去重心一般往前方栽了下去。
正在往下栽倒的宁晓,忽然察觉到一双有力手掌托住了自己的肩膀,抬头一看,那人不出所料,正是师父玄正。
“只这么半个时辰的功夫,你便能使出这缩地成寸,虽然收势没收好,但也让为师很是欣慰。”
玄正笑着扶起了宁晓,对其赞到。
玄正也是暗暗心惊,自己这徒弟学东西的速度比在小苍山上的速度要更快了。自己还真是好运道,稀里糊涂的就捡到了一块仙道好苗子。
在小苍山之时,宁晓的速度虽快,但也没有超出正常的天才水平,但如今来看,能在短短半个时辰就将缩地成寸学会。
这速度,简直比天才还天才啊。
『若自己也有如此天分,百年之内便能成仙,当年师父、师叔、还有玄清师兄就不会陨落了吧?』
玄正心中暗自神伤。
宁晓却察觉不出师父瞬息之间的情绪变化,只觉得师父很是高兴,谦逊道:“哈哈,师父过奖了。弟子最近也不知怎么的,感觉脑子灵光了许多,方才在脑海中思索了不久,便觉得自己能够使出来。结果还是弟子太过自信了,差点摔了个狗吃屎。”
玄正收回发散的思绪,拍拍宁晓肩膀,笑着安慰道:“修炼一事本就是属于循序渐进的,任谁第一次使用都会有些差错。若真有一蹴而就之人,那便是怀抱大道而生之人,吾等却是比不上的。”
宁晓听到师父所说的怀抱大道而生之人,心底忽然浮现出杨婵对他提起过一次的李青莲。
怀抱青萍剑而生的天生道子,怎么着也比自己这凡夫俗子所生的肉体凡胎强上千倍万倍吧。
『也不知那女子又是何等的风华绝代,真想见识一番。』
……
此时,一处山高林密,杂草丛生树林中,一身纯白劲装一尘不染,随意地在林间漫步的李青莲忽然打了个喷嚏。
李青莲身后的一个八尺大汉连忙从身后背着的包袱里面取出一块布帛,递到李青莲身前,一脸担忧道:“少主,山间风大,容易着凉,咱们还是赶紧下山去吧。”
大汉在未曾离开锦官城之时,都是称李青莲为小姐的。
但是出了锦官城之后,李青莲玩性大发,觉得小姐二字不气派,便让大汉以及丫鬟称她少主。
李青莲把青萍剑靠在树干上,伸出右手揉了揉鼻子,左手拂去大汉的手臂,不约道:
“你看我长这么大,着过凉、得过病么?要我说,一定是有人在念叨我,我才会如此。等我算出他,哼,以后要是遇上了定要让他好看。”
说完,李青莲闭眼掐指一算,过了好半晌才发出声音,疑惑道:“宁…阴…曦!?不对,再来。”
“曦…晓!?”
“正…宁!?”
“……”
碎碎念了几个名字,却发现都不像是一个人名,李青莲也只好颓然的放弃了,只是口中依旧不愤。
“嘿,今天还遇到了高人?这笔账我先记上了,等我再厉害一些,定要给他一些颜色瞧瞧。”
大汉知道自家小姐性子要强,这次被打脸心情定然不会好。本不想去触她的眉头,但有一件性命攸关之事,他却必须要提。
大汉斟酌了一下语气,试探道:“少主,圣上给您两个月的时间到长安觐见。如今已经过了一半了,我们还没走出蜀州,照这样下去,若是赶不上期限,圣上怪罪下来,老爷他们可就要受到连累了。”
这也是李父在临行前对大汉提醒过的。
身为李青莲父亲,他怎会不知女儿性格?说的好听点叫做洒脱不羁,说的难听一些就是任性妄为,要真的延误了时机,自己这么一大家子还过不过日子了?
李青莲摆摆手,毫不在意道:“你放心,此地里长安也不算远,快马加鞭之下半月只内就能到,定不会连累你们。若是我那族侄不讲道理,我便替我死去的族兄好好教导一下他。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尊老爱幼。”
大汉心里一阵发寒,这种话要是让圣上听见了,他们锦官城李家,怕是得寸草不生。
『话说圣上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了,跟小姐比起来,该尊老的,应该是小姐吧。』
“走,我们继续登山。”
李青莲拿起靠在旁边树上的青萍剑,指向山顶,然后优哉游哉的向上走去。大汉无奈,只好紧步跟上。
李青莲动作随意,但却比身后的大汉轻松许多,只能用如履平地来形容。
“阿嚏…阿嚏…阿嚏~”
正在跟师父请教缩地成寸的宁晓忽然打了三声急促的喷嚏,喷嚏太过厉害,宁晓连鼻涕泡都冒了出来。
第124章 缩地成寸()
玄正看宁晓狼狈的样子,憋不住笑意,却又想给弟子留几分面子,只好若无其事的将目光挪移开来。
宁晓见师父装作视而不见,连忙将脸上的不堪抹去,尴尬道:“啧,这喷嚏还真是邪乎哈,怕我打不够,直接来了三个。难道是师叔一直在念叨我吗?”
玄正摇头,忍住了心中想笑的冲动,对宁晓道:“如此急促,想必是有精于易道数算之人,在推演你的来历。不过你近日以来并未与人结仇,想来也不是要暗害你的人,你也无需多疑了。”
宁晓想想也是,自己最近并没有搞什么事情,哪里会有这么多的仇人?
要说有这个动机的人,也只有被他拒绝的太阳道士了。但从太阳道士的言行,以及其他人对他的风评来看,也不是那种喜欢背后耍阴招的小人。
宁晓苦思无果,只好抛开这个疑惑,继续练习缩地成寸这一神通。
在刚才使用缩地成寸的时候,宁晓也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
在一步踏出的时候,自己的脚掌好像正好踏在了一处空间的节点之上,因此才能在转瞬之间从原地挪移到身前一丈之处。
有了前次经验,宁晓也逐渐将意识延伸出来,将其集中在右脚掌附近,细细找寻那个奇异节点的所在。
这一感知,宁晓便愣住了。那遍布自己脚下的无数节点又是什么鬼,难道都是自己这一步要踩完的么?
宁晓脚步顿住,这次不是因为脚下的阻力,而是因为自己实在不好去选择。
『缩地成寸,并没有将地面缩小,而是修士施法在行走于空间之中。空间之妙,亦是无穷,在使用法力之时只需轻轻一碰,我就能出现在另外一处。只是,我该碰哪一个呢?』
一时之间,宁晓就像是那个去邯郸学走路,反倒忘记自己该怎么走路的人一般无处下脚。
玄正看见宁晓动作顿在一处,眼一脸纠结沉思,知道他也遇到了真正的问题,出言提醒道:“不要管其它的东西,顺着自己的心意就行,你该走哪里,身体已经有了答案。”
宁晓听到师父的提醒,也不在犹豫,将右脚往下踏去,身子又再一次出现在离原地一丈的地方。
“师父,为何虚空中又那么多的点,我的脚却只踩到了一个呢?”
有了准备,宁晓这次没有再往前栽倒,站定之后就回过身来,询问自己的疑惑。
“大多的法术、神通,都是由法力所催动,使用法力的多寡便决定了你施展出来时效果。方才你在施展缩地成寸之时所用的法力,只够你前进一丈,因此你才不会触碰到通往其它所在的那个点。”
玄正当年修炼缩地成寸时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因此一看宁晓的表情,他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宁晓恍然,原来那些节点自己连碰都碰不着,刚才也算是杞人忧天了。
在经过了几次熟悉之后,宁晓也放开了胆子,在这边肆意的挪移起来。一步踏到离地两丈的空中,然后一步两步紧接着,渐渐升至离地百丈的高空中。
甚至可以直接借着施展缩地成寸时的阻力,轻身直接凌空而立。
看着不远处经过的飞鸟,地面上已经缩成巴掌大小的山丘,感受这指尖漏过的疾风,宁晓心中升起一股快意。
『这,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生活啊!就是列子御风而行,五日而反,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吧?』
宁晓又继续在空中游荡了一阵,才回到那条道路上。
至于用缩地成寸往地下走,宁晓还不傻,自己这身体还是没有石头硬的。自己到了地下,只会有一个结果,被全方位的压力碾压致死。估计连大一些的渣滓都不会剩下。
“师父,这缩地成寸可有些名不副实啊。你看我施展这神通的样子,不仅可以用来赶路,更可以当做一门身法,转身腾挪都可以,实在太过方便了。”
玄正点头,对于宁晓能把这神通活学活用还是很高兴的。只是,自己该解释的还是要解释的。
“这“缩地成寸”之名乃是我玄门前辈所取,自然不能轻易更改。不过这门神通易学难精,听闻其中蕴含空间真意,但大多修士都在其中无功而返,只是在闲暇之时用于行走罢了。”
别看宁晓如此眼热这门神通,但真正喜欢运用这门神通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一是大多修士都修有独门身法,再用缩地成寸则有些鸡肋。修道的时间都不够用,哪会把时间用在深入钻研鸡肋神通之上?
二是在地面行走赶路,哪有在空中腾云驾雾更能显示出修道之人的高深莫测?一者悠闲,一者忙碌移步,高下立判。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修士,认为自己天资高绝,最终不是事倍功半就是徒费心力。
玄正将缩地成寸教给宁晓,除了传承道统之外,便是为了避免去画舫上走一遭,对宁晓会不会去钻研这一神通也不甚在意。
在玄正看来,以宁晓的资质,若是用心参悟,必能有所收获。这是玄正对自己徒弟的自信。
“师父,神通弟子已经学会了,接下来,我们该去哪边呢?东、南、西、北,总要有个去处的。”
宁晓道出了心中期待已久的问题,既然是游历,自然要有一个行程的。
“你师叔回家,没有一两个月是不会再离开他那温柔乡的。”
玄正说起玄偏,嘴角不自觉带上一股笑意,对玄偏收到管束,心里也为(xing)他(zai)高(le)兴(huo)。
玄正望了一眼钟馗所在的方向,如今正处于他们西面,说道:“反正我们已经约定在长安碰面,不如在这个时间里向东而去,之后再折往长安便是。到时也能顺道看望一下钟兄。”
宁晓自然没有异议,二人便同时施展缩地成寸,向着东面行去。
只是宁晓的动作明显十分生疏,每一步的距离也没有太远,一步最多不过十丈。
并且每次步履间的间隔都不一致,有时多一丈,有时又少两丈。脸上神情专注,对体内的每一丝法力都全力掌控,比起师父的精准与悠闲可要差多了。
宁晓看着始终与自己相隔三十丈的师父,轻轻抿起嘴唇,控制法力的精力越发集中。
这时,宁晓才知道什么叫做孰能生巧。他知道自己步伐紊乱,步子也不大的原因。
一是初学神通,法力的掌控力还没有练出来。
二是自己的法力也不够自己长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