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了这个原因,那些人不能死,或者不能死光,他们要活着,要活着经历一次里程碑式的文化改革,在他们的见证下,中华文化才能彻底脱离特权阶层,不再是特权阶层压迫平民百姓的工具,而是造福于全天下的学识。
李承乾显然不能了解到苏宁的真实想法,因为他被浓浓的怒火充斥着……
第二天苏宁还是留在皇宫了,早上去了一趟李泰那里,和李泰继续在科学的世界里面遨游,其实就是李泰在那里叽里咕噜的讲述着他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发现,苏宁在那里昏昏欲睡,是在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苏宁宁愿去读史书也不愿意学习物理和化学……
咦?
苏宁突然有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好像有点儿无耻,工作量也不小,但是吧,要是真的可以的话,似乎对于自己的地位提升有很高的作用,毕竟这个时期,自己年纪小,没有登堂入室的资本,但是如果做成了这件事情,这个资本也就具备了,到时候也可以博得一些美名,对于今后的仕途有很好的作用。
距离正式行冠礼还有五年,五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相信这部书若是成了,自己的地位将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宠臣,一个类似于小孩子一样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地位的千古名臣了。
地位就是这样来的。
反正神机在手,这一点不成问题,不过还是要了解一些历史的,要不然面对着别人的疑惑和质问,自己将无法回答,之所以这本书写了二十年才写完,就是因为考据历史是一件又费神又费心的事情,耗费时间长不说,效率还极其低下,这本书的成书,一定要放缓,五年是最少的了,低于五年,那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干这个,似乎也要开始读书了,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做出来,否则的话,还真不好应对天下悠悠之口,因为自己之前的情况,实在是有些锋芒毕露了,李二陛下给的伴读位置,不仅没有让自己休养生息,反而是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说是历练修身养性,其实还是要命的节奏,无论如何,也要隐蔽一段时间,著书立说,改变自己的定位。
苏宁知道自己目前在很多人眼里都只是一个宠臣弄臣而已,不说他们不知道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没有一点儿地位,只是靠着皇帝的宠爱而立身,根本不具备登堂入室的资格,虽然自己也表现出了军事能力和很强的性格,但是终究不入主流人群之眼,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却锋芒毕露,定然是昙花一现之格局。
苏宁可不这么认为,自己的名望在军中和民间都是很高的,民间因为军事大学和高产作物的影响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在军中也因为战功和军事大学的建立而拥有了很高的话语权,唯独在朝堂和文人中间,虽然自己的诗词和书法相当优秀,外面无数人求之不得,但是,终究不是大道。
正如人们所认同的,好的诗词终究是小道,治国安邦方为答道,写几首诗写几首词算不得什么,只有编纂学术书籍,纵论古今,才能获得正统的文坛地位,要得到文人的认同。以至于为未来的某些事情做规划,就不得不走这一步,今后,要以功绩为辅,少做朝堂的事情,多做文化上的事情。
当初破获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谋反大案之后,苏宁曾经发誓要远离朝堂,走军事路线,但是到现在苏宁才愕然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完全脱离朝堂而依附于军中。至少在如今。在军事大学羽翼丰满之前,军事力量还没有和政治力量分庭抗礼的真正实力,要想脱离政治而走独立的军事路线,将朝堂与军事隔离开来的参谋本部的成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军政分开是一个政府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标志。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都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以文人统军。就是以军人统治政府,结果不是为外族所灭,就是军阀割据的军政府建立。军政分离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因为古代精英们想不出将军事和政治完全隔离开来的方式。
现代政府做出了这个改变,最终将军事和政府政治行政分离开来,不仅仅是以国家宪法的形式予以法律上的认定,更是以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予以确定,那就是军事参谋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式各样参谋总部的设立,从那以后,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机构就没有了军队的统治权和指挥权,这个权力分属于国防部和参谋总部。
统领军队是国家最高元首和国防部的任务,而制定作战计划,予以正确指挥的是参谋部,无论是何种形式确立的参谋部,都少不了这个职权,将军们和军官们负责率领军队和随机应变,完全没有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什么事情了,正规的国家军队,那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至于某些特殊部队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了。
大唐需要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的出现,军中文官制度的正式设立,每一支军队都需要一个正职军官统帅,一个副职军中文官担任参谋,参与行军打仗,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功勋和威望,军官才能升职,军中文官餐谋才能升职到参谋总部负责战役的规划与战术的制定,这并不是具备绝对权威的,军中将领和参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改变,但是要为之负责。
同样的,若是按照参谋总部制定的计划作战,参谋总部就要负责,总而言之,参谋总部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军中战将和参谋有统帅军队作战的权力,和目前兵部还有将军的权力差不多,二者的权力合二为一,大军出动,否则,任何一方都没有指挥军队出动的权力,皇帝作为最高指挥官,同时拥有两项权力,但是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最好还是不要干涉这个比较好。
为此,参谋总长和军中统帅的权力就很重要了,军中统帅自然不用说,参谋总部的人选也要由军中战将以及参谋中选择,战功卓著的战将和参谋可以进入,并不一定要是文官才能做参谋人员。
兵部今后的任务应该就是后勤的保障和军官参谋升迁的考核登记等等,不再拥有指挥军队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参谋总部则是独立于朝廷和军队的特殊部门,将朝廷和军方割裂开来,强制性的起到一个军政分离的作用,在这之后的事情,就不是苏宁现在可以考虑到得了。
没有事情做的期间,苏宁给自己定下了几个任务,写书,以及规划参谋本部的细则,到最后,几本书上交上去,让李二陛下去刻印,然后风行天下,奠定自己的文名,接着参谋本部条例上交,让李二陛下自己考虑去。
但是这个案子,却是一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个案子,参谋本部的设立还真的是危难重重,苏宁几乎已经认定了山东世家一定有参与过这次的事件,上次自己的一封书信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看来,不借这一次的事件狠狠的打击他们的势力和名望,还真的不好实行这个计划。
下面几步策略没有这一次打击做辅助显然是行不通的,有了这一次的打击,才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交出一部分权力,促成参谋本部的建立,这是一次彻底把山东世家官员驱逐出军事指挥核心的策略,从这以后,山东世家官员想要再度染指军事指挥权力,那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彻底把握住军事权力,乃至于断绝他们掌握军权的机会,甚至与将军人和朝堂隔离开来,这是一次创举,是大唐王朝走向万世永存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走起来非常的艰难,比起之前的铺垫,这一次,已经是第一步的最后一步骤了。
四百三十六苦恼的孟雨
一把大火,图书馆被毁于一旦,对于军事大学而言,是一件极为凄惨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军事大学的学生们一连好些日子都笑不出来,不管是爱读书的还是不爱读书的,都有种类似于老爹老娘被人杀了,老婆被人抢了的感觉,特别是那些爱书成痴的,简直就和没了半条命一样。
同样的感觉,军校的教官教员和教授们也是一样的,教官教员们都是李二陛下最信任的人,玄甲军和最开始文学馆的属员,至于教授们都是一群大将,有如同李靖和李世绩那样喜欢读书的将军,也有如同尉迟恭这一类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悍将,但是一样的是,对于知识,都是很尊重的。
李世绩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教学就是看书,图书馆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说实话,他对于军事大学图书馆的建立感到万分吃惊和喜悦,吃惊就是吃惊这些书是从哪里来的,清一色的线装书籍,都是崭新的,而且纸质很好,差不多都是宣纸,朝廷是如何舍得用这么多宣纸来印刷这些书籍的,这么多书,需要用掉多少钱?多少人力物力?这都不亚于一场大战的损耗了吧?
他很奇怪,很是惊诧,但是他很聪明的没有多问,李世绩是个聪明人,一直都很聪明,否则也到不了寿终正寝的地步,三朝元老,不可谓不聪明,乃是贞观老臣里面少有的,所以他没有多问,既然皇帝陛下让军事大学建立图书馆。而又什么都不说,也就没有必要问了,这就意味着大家都不用知道,只要享受就可以了。
李世绩每天教授完必要的课程之后,就泡在图书馆里面,带上一杯水,就能在里面坐上一个下午,他最喜欢的就是史书,看史书,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可以知道历史上那些和自己一个等级的臣子是如何活得长。活得好的,历史上有很多前车之鉴,需要谨记。
当今皇帝陛下是一个千古少见的皇帝,功劳大。能力强。本身的权谋乃是天下无双。所以他才有足够的胸襟包容手下这些同样能力强悍的臣子,并且包容他们的骄横、跋扈,但是这样的皇帝很少。少到了完全不能接受的程度,甚至李二陛下的下一任皇帝李承乾能否接受这样的局面,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什么时候嚣张跋扈已经不能通行了,什么时候就是死期的到来了,嚣张跋扈,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是程咬金等人的自保手段,但是,绝对不是自己的,自己的经历,为人,李二陛下是再理解不过了,若是自己也来嚣张跋扈这一手,反而是愚蠢的,只有闭门不见人,皇帝不问就不说话,这才是属于自己的保命方法。
李靖老了,还有苏宁拼尽全力保着,得了一个军事大学首任祭酒的荣誉,足够他安度晚年了,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寿终正寝,但是自己要是不靠自己,是没办法安度晚年的,不过好在儿子和苏宁的关系不错,到了必要的时候,可以靠着这一层关系自保,绰绰有余,这关键就在于苏宁的未来和李承乾是否可以顺利继位为皇帝的问题。
李二陛下做出的姿态是再明显不过了,李承乾是他的继承人,而苏宁就是他留给李承乾的顾命大臣,李承乾统治初期,一定是以苏宁为重臣之一的局面,只要李承乾当了皇帝,苏宁肯定安全,那么自己也可以获得些许安全保障,但是若是发生了其他局面呢?
这一点谁都不能保证,所以,忠诚于皇帝,不参与皇位之争,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历史上那些可以安然从一个皇帝过渡到下一个皇帝乃至与第三第四个皇帝的臣子,无一例外,都是善于明哲保身,并且不参与皇族内斗的人,因为名望和能力的强大,无论谁当了皇帝,都要倚为长城,这样的臣子最有前途,最安全。
所以,从史书上李世绩得出了结论,这是他最吃惊,也是最安心的一方面。
至于喜悦的一方面,很明显,没有别的,只是他喜欢读书而已,安宁的午后,没有人来打扰,整个图书馆都是安安静静的,哪怕整个军事大学闹翻了天,以图书馆为中心方圆一百米的地方,是听不到什么声音的,对于知识的崇拜,让这里非常安静。
李世绩喜欢这样的宁静,喜欢这样的祥和,看着同样埋头苦读的学子,只是和他稍稍打了个招呼就埋头读书,这是很好的习惯,这里的规矩很好,所以,他喜欢这里,大家一起读书,更有感觉,更有动力,再喝上一点儿水,啊,祥和宁静的午后啊,若是可以一直这样,却也是极好的。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至少二十年之内不太可能,自己还太年轻了,按照老臣子们的规矩来说,自己真的很年轻,是贞观大将里头最年轻的一个,也是要为朝廷服务最长时间的一个,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按照官场上的话来说,做得少,错的就少,你做的越少,相对而言就越安全,锐意改革的基本没有好下场,就算你做的是对的,皇帝支持,也逃不了一个死字。
如果可以,一直待在图书馆里面,做一个管理员,或许很好,很好,甚至有一段时间李世绩这样想到,若是等我老了,还好好的活着,就要来军事大学,做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安安静静的,过完这一辈子。
不过,现在这一点是彻底的做不到了,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因为那个午夜他从梦中被惊醒之后,看到的是令人绝望的一幕,图书馆被付之一炬,数千册书籍成为飞灰,那里面还有李世绩还没有读完的史记——项羽本纪。
李世绩的心情和当时在场的绝大部分学子都差不多的,有一种梦想破灭的感觉。有一种爹娘被杀老婆被抢的感觉,熊熊的烈火把图书馆吞噬了,在李世绩看来,这是吞噬了他的生命。
不过李世绩终究是李世绩,图书馆被烧,毁不了他三十多年来修身养性的成果,固然他很痛心,但是该做的还是要做,不会像那些学子一样,失去了图书馆。就没有精气神读书上课了一样。的确,这几日军校里头的氛围很是压抑,压抑到了一个很恐怖的程度,李世绩觉得这样下去不太好。肯定要出事儿……
有这种感觉的还有孟雨。小周瑜孟雨。孟雨也很明确地感受到了军校这几日的压抑氛围,还有一种隐隐约约指向了保安司的矛头,不少学子看到保安司成员的时候都是带着一脸的不屑和愤恨。乃至于都不愿意和保安司的人坐在一起吃饭,保安司的成员在各自的宿舍也遭到了排挤和孤立,为此都有好几个成员受不了这种排挤想要退出保安司。
孟雨当然不能答应这一点,一旦允许了一个人退出,那么就会有接二连三无数人跟着一起退出,到时候自己迟早会成为光杆儿司令,会成为军校的笑柄,一个因为失职而丢掉了所有下属,被逼无奈而退位的保安司司长,这种情况,和薛仁贵他们被逼着不允许参加公共活动有什么两样?
孟雨以为很快会接受到来自于军校的惩罚,他已经做好了被惩罚的准备,甚至于就算是那位三原侯爷让自己不要担心,军校不会惩罚自己之后,孟雨还是做好了丢掉职位,乃至于被驱逐出军校的准备,因为,三千一百二十六册书籍被焚毁,这样的损失,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哪怕把自己杀了,也弥补不了这样的损失。
孟雨甚至希望尽快接到来自军校的惩罚,这样的话自己也会好受一些,否则自己一直不受罚,保安司一直不受罚,军校的学子们统统都用敌视的目光看着保安司,保安司的五十个成员现在说话不敢大声,吃饭不敢争抢,巡逻不敢带武器,走路不敢抬头,整个就像过节的老鼠一样,就差人人喊打了。
事情发生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面除了李靖召见过自己一次稍微抚慰了一下自己和保安司,说了和苏宁一样的话之外,就只有一个王玄策拍了一下自己的肩膀,也没有多说话,而王玄策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给他行了方便,让他方便去纵横司学习纵横术而不用被惩罚。
自己被孤立了,保安司成员被孤立了,很可怕的孤立,这五十个人仿佛被军校放弃了一般,孟雨觉得自己连气都喘不过来,日子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