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的人选定了下来,接下里便是选将选兵。为了照顾大宋的经济恢复,这两年大宋的军方过得有些清苦,可一切都是为了大局,即便日子清苦了一点,但军中的训练却是一天都没有落下。
大宋过去对外号称有禁军百万,但那里面混杂了多少水分,那就无从查清了。瞒报人数冒领军饷这种事几乎已经成了大宋禁军内部的“潜规则”。但随着张宝的上台,他对不具备战斗力的大宋禁军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整改。过去那些靠关系混进禁军当值却又无半点本事的废物,统统叫张宝赶回了家。不服?那好,那就先聊聊这些年瞒报人数冒领的军饷都上哪去了这个问题。
一般一涉及这个问题,那些心里有数的人也就乖乖收拾行囊灰溜溜的离开。当然也有不信邪的,觉得法不责众,可结果的却让他们后悔不迭。军队的作用有两个,保家卫国,开疆扩土,若是这两个作用起不到,那这军队还是趁早解散的好,省得浪费国帑。
而张宝选择对大宋禁军开刀的时机也正恰是时候,大宋百姓刚刚才从金人的噩梦中苏醒,心有余悸得很。而大宋官军在金人南下时的无能表现,更是让大宋百姓感到失望透顶,那些被张宝踢出了禁军的家伙即便大叫不公,听到的人也大多不会对其报以同情,反倒认为张宝做得没错。养条狗还知道遇到生人进家的时候汪汪两声,而那些禁军中的某些将领,畏金如虎,养之何用?
张宝以安东军为主干,以募兵的方式重新选兵,以高额的军饷以及完善的军属待遇迅速以青壮男子替换了禁军中那些年龄不合格的老弱病残,在经过一两年的训练,新生的大宋官军此时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些实战的经验。虽然宋军平时也有实战训练,但训练终归还是训练,远没有进行真正的实战有效果,当然那样做的伤亡也会很大。
此番对金宣战,既是大宋对过去金人在大宋国土上肆意妄为的一次报复,也是对大宋官军自身的一次考验,以胜利的方式来提升整个民族的自信心。
说是开战,但战前的准备工作也是繁多的。好在张宝手下有着一批得力干将,并不需要张宝事事亲为,张宝也因此还有些空闲用来陪陪自己的妻儿。而金国的完颜晟就没有张宝那么好命了。
自打收到了来自大宋的情报以后,完颜晟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应战。但金国的人心没有大宋那边齐,大金国的那些骄兵悍将并不怎么买完颜晟的帐。就比如完颜宗翰,原先人家在朝中担任忽鲁,名义上的大金军事最高长官,但金国由于宗族力量强大,真正会听完颜宗翰调遣的,也就只有他的本族兵马。
而在接任了完颜银术可的位置以后,完颜宗翰也由过去的“光杆司令”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将,完颜晟想要指挥完颜宗翰做事,就必须要考虑到完颜宗翰手中那支兵马的态度。
完颜宗翰是过去大金国论忽鲁完颜撒改之子,很小的时候便随着完颜阿骨打东征西讨,也因此在军中所积累的威望无人可及。完颜宗翰重返军中,那就如同鱼入大海,再也无人能奈何得了他。
哪怕是如今的大金国主完颜晟,对待完颜宗翰的态度也只能是客客气气。现管不如现官,就现任大金忽鲁的宗固,无论是能力还是人望,都无法与完颜宗翰相提并论。而让完颜晟比较欣慰的是,当大金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完颜宗翰、完颜希尹这类大金国的人杰还是愿意放下与自己的嫌隙,鼎力相助,共赴难关。
不过与深明大义的完颜宗翰、完颜希尹相比,太祖完颜阿骨打那一系此时的表现,就叫人有些感到不满了。完颜阿骨打死后,在军中威望并不输完颜宗翰多少的完颜宗望变成了家族的领袖级人物,但随着完颜宗望死在了大宋,完颜阿骨打一系也因为由谁担当重任这个问题而闹得彼此很不愉快。不过那回完颜晟也是瞧热闹不怕事大,巴不得完颜阿骨打一系的人内斗不止。后来,完颜宗弼“挺身而出”,勉强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但好景不长,完颜宗弼很快就因为擅起战端受到了惩罚,完颜宗干也就趁机收拢了人心,成了完颜阿骨打一系的“对外发言人”。
论才干,完颜宗干比不上已死的完颜宗望,而论人际关系,完颜宗干只是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自然也就没多少人会有兴趣来烧完颜宗干这个冷灶。但如今完颜阿骨打一系是由完颜宗干说了算,他不肯答应完颜晟所提的要求,以他为首的其他人自然也不肯答应。
大金有兵,但真正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兵马并不多,大多数金兵还是掌握在大金宗族势力的手中,这也是为何完颜晟想要改革却又不敢放手来做的根本原因。此番宋人准备前来“还礼”,完颜晟也就冒出了趁机收拢宗族兵权的念头。
可完颜晟的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噼啪乱响,可宗族势力是否会上当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兵权交出去容易,可再想要拿回来那就不容易了。宗族势力此时就是要看完颜宗干对此事的反应,只要完颜宗干不肯松口,他们也就有了理由去搪塞。
完颜晟自是清楚宗族势力的打算,也认为说服完颜宗干是打破宗族势力“垄断”兵权的一个突破口。可完颜宗干又不傻,自是不会轻易被完颜晟说服,只要完颜晟所开出的条件不能令完颜宗干满意,完颜晟就休想动完颜宗干手里的一兵一卒。
大宋那边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开战前所需要准备的事宜,而已经收到消息的大金内部却还忙着讨价还价。虽说完颜晟也命边关加强了防范,可一旦宋军大举来犯,金国想要仅凭现有的兵力抵挡住宋军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完颜晟急啊,他本来也是大金国一员响当当的战将,可随着当了这个劳什子的皇帝,完颜晟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不是算计着害人,就是想着如何防范别让别人把自己给害了。像这样心绪不宁的日子久了,人不显老才怪。
权力是毒药!哪怕是再辛苦,哪怕是再不受人待见,若是有谁劝完颜晟退位,完颜晟立马就算是用咬的也要咬死对方。皇位来之不易,岂能轻易让人。
通过对送来情报的分析,完颜晟与完颜宗翰、完颜希尹等人可以断定,此番宋人会分三路对大金发起攻击。完颜晟要坐镇后方,自然不能轻动,而用来应对三路宋军的人选,却叫完颜晟犯了难。
完颜阿骨打时期通过不断征战锻炼出来的名将如今也只剩下完颜宗翰这一枚硕果仅存,但应对这回的宋国北伐,完颜晟需要三名帅才用以应对。完颜宗翰可以胜任一个位置,可另两个人选却让完颜晟有些挠头。
帅才不同于将才,将才只管冲锋陷阵即可,而帅才,最重要的才能却是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个人的武勇反倒是其次。若是完颜宗望、完颜银术可还在世,完颜晟倒是不用发愁了。可问题是这二人已经去追随太祖不在人世,留给完颜晟的选择也就只剩下完颜斜也、完颜希尹以及完颜宗弼这类堪堪一用的人选。
虽然此时还不清楚三路宋军担当元帅的是谁,但完颜晟相信,宋国此番既是有备而来,那所选的挂帅人选也必定不会是平庸之辈,以完颜斜也、完颜宗弼这样的人,是否能应对得了。
第355章 选将()
当武力相当的时候,智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大金国内部还有不少人坚持宋人孱弱,不堪一击的观点。但对已经与安东军交过手的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人而言,如今大举来犯的宋军,不好对付。
女真人的武勇,未见得就真的能像过去在战场上那样所向披靡。而对于宋军是否有战斗力一事,完颜宗弼最有发言权。谁让他是三年前与安东军交过手的人呢。而完颜宗弼很显然不太愿意提及三年前在高丽北部与安东军交手的经过,被逼问得急了,也只是以不容小觑来敷衍搪塞。
完颜宗弼向来骄傲自大,能让他在这时如此“谦虚”,只能说明三年前在与高丽安东军的交手中他吃了不小的亏,以至于不愿去回忆。
如今大宋即将开始对金北伐,金国上下为求自保,自是也只能应战。但在选帅方面,除了决定了一个完颜宗翰负责左路外,剩下负责中路以及右路的人选,朝廷却是迟迟未定。后来得知张宝会率部亲征,完颜晟当即自领了中路人马的大帅,可还有一个右路的元帅需要确定下来。
倒也不是没人向完颜晟毛遂自荐,只是完颜晟却没有一个中意的。按照张宝的用人习惯,中路宋军由他亲自率领,那左右二路的领军大将必是张宝的亲信心腹。既有能力胜任又深得张宝信任,左路西京道的宋军元帅还不确定,但右路元帅若是不出意外,恐怕就是三年前与完颜宗弼交过手的萧家穗。
对于张宝的过往,完颜晟早已让人打探清楚,高丽作为张宝的重要据点之一,能够留守此地的人必是张宝的亲信。而高丽接壤大金,那留守的人就不仅仅是要深得张宝信任,其人的本事,恐怕也是出类拔萃。
完颜晟心目中的人选是完颜宗弼,但让他感到诧异的是,完颜宗弼似乎不太愿意去会会他的老对手,对完颜晟的建议推三阻四,直到完颜斜也看不下去主动请缨,完颜晟这才不得不作罢。只是完颜斜也这些年遵守“韬光养晦”的策略,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此时即便他有心上阵,完颜晟也不放心让他去,万一死在半道上,那不是还没开打就打击了自家的军心士气。
完颜斜也有心无力,完颜宗弼有力无心,剩下的要么有胆无谋,要么无胆亦无谋,都不是可堪大用的人。完颜晟很着急,宋国已经开始磨刀霍霍,而他们这边还在为“选大厨”烦恼。
打仗非同儿戏!宋国也不会君子到等金国做好了一切准备后才动手,留给金国准备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而完颜斜也也是在这个时候向完颜晟推荐了一人,算是替完颜晟解决了燃眉之急。
郭药师,原是辽国一汉将,辽国式微后,郭药师便率部归顺了金国,从而摇身一变成了一军主将。虽然这支由汉辽组成的杂牌军在金国的待遇不高,但好歹也是站对了队伍,处境远比那些沦为了金人奴隶的同族要强一点。
郭药师是个追逐名利二字的野心家。忠臣不事二主那套对他没有丝毫作用,惟有利益,才是促使他做出决定的主因。当年郭药师看出了辽国必亡于金人之手,便果断抛弃了旧主转身投入了女真人的怀抱。而在金人南下侵宋期间,郭药师的人马也被金人当做了马前卒一同随军南下。
金人败退后,郭药师也就率领着他的残部一同回到了金国。不过手里拥兵数万时的待遇跟损兵折将后的待遇那是明显不同。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的郭药师也就失去了金人的关注,逐渐销声匿迹。没想到郭药师竟然跟完颜斜也搭上了线,并且还得到了完颜斜也的保举。
完颜晟并不相信郭药师的能力,但完颜斜也力荐,再加上完颜宗弼托病不肯接过这个烫手山芋,完颜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同意了完颜斜也的建议,由完颜斜也挂帅,而在军中则由郭药师负责指挥的折中意见。
此决定一出,立刻便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诸多臣子集体反对完颜晟将一方元帅的重任交给一个汉人降将的决定。但完颜晟心意已决,而且在朝堂上完颜晟还用上了杀手锏,一句谁反对谁来,立马便让那些反对的人哑火。
完颜宗弼那样骁勇善战的人都不愿意挂帅去高丽战线会会老朋友,他们这些人去了岂不成了送人头。人若是想要长寿,自知之明很重要,只有清楚自己的斤量,才不会去做对自己来讲力所不及的事。
可完颜晟对这帮人的自知之明却是深恶痛绝,平时叫唤的比谁都厉害,唯恐吃肉的时候少吃一口,现在需要出力了就又开始退缩,而且更过分的是,自己不吃还不想给别人吃,太不要脸了吧?
若不是顾忌颜面,完颜晟真像对着那些私心太重的臣子破口大骂,但他同时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金国内部闹矛盾的时候,努力压下了心头火,这才开口宣布了自己的第二个决定。为了能够“御宋于国门之外”,完颜晟有意主动出击,争取将三路宋军抵挡在金国境外。
完颜晟会这样想倒也并非头脑发热,而是确有一定道理。放宋人入境,就如同家中放进来一个强盗,无论最终是否将强盗打跑,受损失的肯定是自己家的瓶瓶罐罐。而将宋军抵挡在金国境外,那战场也就换成了宋国境内,那样受到损失的也就成了宋国。
想法是不错,可一提到出兵,宗族势力顿时又全都成了哑巴,谁也不愿先出头将自己手中的兵权分给完颜晟一点。而完颜晟今日也是铁了心要在这些铁公鸡身上拔毛,将众臣一个个低头不语,完颜晟也恼了,大声吩咐道:“来人,把大门给朕关上,今日不说出个结果,谁也别想走。”说完,完颜晟自己先开溜了。众臣一见刚想要追,就被早有准备的宗本带人给逼退回众人自己的位置。
就这样僵持了快有半个时辰,被晾在朝堂上的众臣这才商议出一个决定,决定一家出五百兵。大金的宗族势力庞大,一家出五百兵,少说也能凑出三四万人马,但完颜晟已经取得了确切的消息,这回宋国张宝可能是打算毕全功于一役,一次解决掉金国,从各地调集兵马的规模推断,宋军这回北伐,少说也会动员五十万人马。
女真不过万那种自我吹嘘的话不必当真。五十万宋军的大军压境,哪怕是宋军分成了三路,那每一路的宋军兵力也将在十万以上。金国的兵马虽也不少,东拼西凑之下有个三四十万还是没问题。可问题是金国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各宗族势力的手中,三四万人看似不少,但要是用来对付宋国的三路大军,那就有点不够用了。
见完颜晟迟迟没有现身,众臣知道这是完颜晟并不满足于三四万人,自己还需要再出血才成。可割自家人是很让人心疼的,能够拿出五百人就已经是许多人心里能够承受的极限,再要是往外多拿,就没人愿意了。
可事情不能一直这么僵持下去,完颜晟不露面,众臣就不能自行离去。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过去没有宋国来犯这个外部压力,众臣对完颜晟放肆也就放肆了,但此时完颜晟却有了一个整治群臣的好借口。
三四万人不能满足完颜晟的胃口,而宗族势力又不肯继续出血,事情也就只能一直耗着,直到月上树梢,今日的早朝都还没有结束。完颜晟能躲回后宫有吃有喝,可留在殿内的众臣却是一天未尽水米,终于有人熬不住了,不得不将手中的兵马拿出一千听从朝廷的差遣。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有人带了头,那就必定会有跟风者。很快,七万人变成了完颜晟手中的筹码。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完颜晟笑眯眯的留下饿了一天的众臣在宫中饮宴,而背地里却派人拿着众臣开出的调兵手书去各宗族势力的兵营里挑人。
等到众臣酒足饭饱离开皇宫的时候,七万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兵悍将也进了完颜晟的口袋,被秘密安置在了一个预先设置好的军营内。回到家中才得到消息的众臣纷纷顿足捶胸,大呼自己上了某人的恶当,只是大局为重,这个闷亏也只能先默默记下。
“会之,你的办法果然有效。”得知七万精锐到手,完颜晟不禁眉开眼笑,开口夸奖侍立一旁的秦桧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