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宋做权臣-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随着张家的买卖越做越大,张宝的“野心”也开始与时俱进,从原先的小富即安转变成了忧国忧民。他并没指望依靠朝廷达到抵御外辱的目的,因为指望不上。官家赵佶贪图享乐,满朝文武全都为了自家的利益竭力讨好着官家,哪有闲工夫去励精图治啊。张宝能靠的,也只有自己。

    而这样一来,也就应了那句话,事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张宝的安东军,在朝廷眼里是心腹大患,而在文人眼中,则是乱国贼寇。或许等到金兵南下时,朝廷和文人才会对安东军的印象有所改观,但在这之前,安东军并不怎么受人待见。

    大宋厚待文人,而文人则掌握着舆论导向,当文人痛骂张宝是国贼的时候,愚昧无知的百姓便会跟风也这样认为。不过张宝不同于过去的武人,面对谩骂,他不会一声不吭。最近谛听营很忙碌,但凡是骂过张宝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倒了霉,不是家中失窃就是本人被身份不明的人痛揍在街边小巷当中。反正也找不到证据,张宝是绝对不承认那些事是自己暗中指使的。

    而对于那些胆敢跑到登州来当面指责自己的文人墨客,张宝处理起来也很简单,有那闲工夫来骂人,那就去干点更有意义的事情。登州自被划为安东大都护府治下以后便进入了大建设时期,各条主干道的修建以及各处城池的加固都需要人手,这些文人既然敢来找事,那就让他们去义务劳动。敢不干?先问皮鞭答不答应?

    蛮不讲理的态度让大宋的文人更加气愤,但效果也是明显的,至少在登州境内,没有不长眼的文人敢再跑来找事了。朝廷过去把文人的地位抬得太高,惯得这些文人一个个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理所应当,像张宝这种武人看到自己也得哄着敬着。

    但张宝是什么人,在他眼里,只分有用的人跟没用的人,那帮前来找事的文人一个个本事不大却都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能让张宝待见才怪。张宝用实际行动给了那些自视甚高的文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张宝在仕林当中的名声也就臭了。但这事对张宝的影响却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大宋重文轻武,厚待读书人,但实际上有能耐的读书人少之又少。读过几本书,会吟诗作赋的读书人,在张宝眼里一点用处都没有。张宝需要的是能够替他治理民生,坐镇一方的能臣干吏,不是做了官以后作威作福,躲在府衙中吟花弄月的官老爷。赵宋朝廷的人才储备,其实并不符合张宝的要求。

    即便是在将来,张宝能够将赵宋取而代之,大宋所遗留下的这些读书人,能够进入朝堂的也是少之又少。张家有自己的人才储备,早在取得高丽以后,杨时、闻焕章、何去非等名宿大儒便在张宝的支持下开办学院,为张家培养有用人才,而这些人经过这些年的培养锻炼,足以支撑起未来的张家。至于还抱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落后观念的大宋读书人,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淘汰这个命运。

    上赶的不是买卖!张宝很清楚自己想要收买大宋读书人需要付出比朝廷更大的代价才行,但得到读书人支持所获得的回报在张宝看来却并不高。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而更关键的是张宝现在还有了替代品,收买大宋读书人这个提案自然也就被搁置了。

    张宝并不需要去讨好读书人的欢心。相反,大宋读书人想要在将来的日子能够好过点,他们需要讨好张宝才行。可惜眼下的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等着张宝在将来会向他们妥协。而张宝不待见读书人的态度,也让朝廷暗自窃喜,觉得张宝难成大事,对张宝的戒心也有了稍稍的减退。

    自消灭了方腊以后,大宋内部算是终于恢复了安定,接下来本应该安抚民心,让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可偏偏这时金辽分别派来了使臣,向朝廷提出了结盟的意愿。

    收复幽云,是大宋历代天子都想要完成的一桩心愿,赵佶虽贪图享乐,但同样也有些好大喜功。他想要完成这桩伟业的初衷并不是收复幽云以后大宋可以凭借北方屏障确保中原安定,而是完成了这桩伟业,就足以证明他比前几任君王要更加英明神武。

    金国开出的结盟条件太有诱惑力,而与之相比的辽国,所开出的条件也就略显寒酸了。金国承诺事成以后幽云十六州归宋,可辽国却只是答应减免宋国每年需交给辽国的岁币数量。

    自不量力,说的就是此时的大宋君臣。赵佶等人只看到幽云十六州,却忘记了去考虑自身是否有那个实力保住幽云十六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江南方腊,损兵折将不说,大宋的经济也受到极大了的影响。早先若不是张宝为了和平拿到登州而给了朝廷两千万贯,朝廷能不能顺利平定方腊还都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这些统统都没有被赵佶等人考虑到。赵佶等人只看到与金国结盟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自身是否有能力去保证这份利益不会受损。张宝早先跟黄经臣的一番分析压根就没有人愿意提及,以赵佶为首的大宋君臣生怕金国反悔似的与金国签订了结盟协议,随即便驱逐辽国的使臣,做出与辽国划清界限的态度。

    金国使臣是满意了,但宋国这样做无疑是激怒了辽国。辽国打金国是不怎样行,但收拾宋国这个手下败将,却并不怎么困难。而宋国在得知辽国在河北边境集结重兵的消息以后,也是匆匆下旨调西军前往河北进行抵御。

    这官军久战方停,正是人困马乏需要休整的时候,朝廷一道旨意下达,又让刚刚休息没几天,还没缓过劲的西军将士北上跟辽国拼命,这军中的厌战情绪顿生,行军速度自然也就缓慢。

    可辽国却不会等着宋国西军抵达以后才动手,西军在童贯的率领下刚刚渡过长江,辽国的兵马就已经突破边境,杀进了大宋河北,一路烧杀劫掠,地方官府的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进了汴梁。

    朝廷有些慌了神,也暗自后悔先前有些操之过急,但此时后悔也晚了,再想要跟辽国“再续前缘”,辽国也未见得会搭理宋国。赵佶等人目前能指望的,也就是金国能够尽早出兵,逼迫辽国退兵自守,而自己这边,只能一面催促童贯的西军加紧北上,一面把主意打到了安东大都护张宝的头上。

    朝廷的如意算盘打得是挺精,想让张宝的安东军先顶上去,坚持一段时间,最好是安东军跟辽军两败俱伤,然后由童贯的西军来收拾残局。可问题是张宝又不傻,明知朝廷憋着坏想要算计自己,又怎么可能被朝廷用几句花言巧语就给骗了。

第299章 兄弟情长() 
朝廷想让张宝做出头鸟,但张宝不傻,不愿意出力不讨好。因为张宝很清楚,朝廷容不下他,现在不对自己下手,只不过是时机未到。所以任凭担任劝说张宝出兵的郑居忠如何舌灿莲花,张宝一概不听,郑居忠也没辙。

    郑居忠严格来说算是张宝的旧识,当初张宝还需要郑皇后做靠山的时候,郑居忠便是郑皇后的代表,郑家与张家是商业伙伴。不过等到郑皇后开始跟张宝疏远了以后,郑家跟张家的关系也就平淡了下来。

    朝廷派郑居忠前来也无非就想要打打感情牌,但朝廷并不知道,张家当初与郑家的关系并不像表面所见的那样和睦。那时张家势弱,需要依靠郑家的庇护,这期间难免就要吃些亏,虽说那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张宝是个小心眼,不报复却不代表不记仇。朝廷派郑居忠来此劝说张宝,实际上就是出了一记昏招。

    如今的张家早已今非昔比,郑居忠也是错误估计了自己在张家眼中的份量,仗着是当今皇后郑氏的亲弟弟,一来登州就趾高气昂,结果张宝直接不鸟他,扔在驿馆“冷静”了半个月,郑居忠才算学会了说话。只不过张宝无意此时出兵,也不信任朝廷给出的许诺,郑居忠就算说得再好听,那也是在做无用功。

    完不成朝廷委派的任务,郑居忠也不敢回汴梁,只能留在登州等待张宝“回心转意”。但今日前来继续劝说的郑居忠却被守在安东大都护府门口的兵丁给拦住了,被告知今日大都护不见外客。

    “不知张安东所见何人?”郑居忠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不想守门的兵丁却一下子紧张起来,瞪着郑居忠喝问道:“你打听这个做什么?莫不是想要刺探我安东军的军情?”

    郑居忠心里那个气呀,自己好歹也算是皇亲国戚,就算不提妹妹郑氏,单是自己也是贵为朝廷御史大夫,一个守门的兵丁也敢当面质问自己,还有王法没有?郑居忠懒得跟一个军中粗汉计较,当即一拂袖就要离开,却不想此时他想走却是走不了了。

    一见郑居忠要离开,方才质问的兵丁当即吹哨,紧跟着从都护府内窜出数十名兵丁,直接就将郑居忠及其下人团团围住。

    “尔等想做甚?阻拦朝廷命官,这是要造反吗?”郑居忠怒声呵斥道。

    “你瞎嚷嚷什么?不知道什么叫有理不在声高啊?”府门内传来一声懒洋洋的说话,紧跟着就见狄雷走了出来,问方才示警的兵丁道:“怎么回事?”

    “禀五爷,方才这人询问大都护今日见了何人?小的怀疑他是在打探军情,而他在被小的喝问后做贼心虚,扭头就想跑。”

    “混账!谁做贼心虚?”郑居忠怒声喝问道。

    “你不心虚你跑什么?”狄雷冷声问道。

    “本官堂堂御史大夫,不想给一军中粗汉斤斤计较。”

    “哼。”听到郑居忠的话,狄雷又是一声冷哼,吩咐左右道:“此人甚是可疑,本将怀疑是朝廷派来的奸细,给我拿下,带回去好好审问。”

    郑居忠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御史大夫的名头在登州这一亩三分地上不好使,尤其还是撞见了狄雷,他要是不说自己是朝廷的御史大夫,说不定狄雷还不会让人拿他,可他偏偏不知死活的说了,犯了狄雷的忌讳。

    狄雷,大宋名将狄青之后。狄青被朝廷迫害而死后,狄家也就开始家道中落,传到狄雷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沦落街头。当初若不是宗泽发现了狄雷,将狄雷送到了周侗的身边,还不知道狄雷在小时候要吃多少苦。狄雷年幼时不懂事,张宝也没有跟狄雷说有关他老狄家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狄家这些年的事,狄雷也就逐渐了解了。

    当年朝廷迫害狄青的时候,朝中的御史大夫就是急先锋,风闻奏事嘛,各种谣言都是通过他们那张嘴说出来的。哪怕是将狄青逼出了朝廷中枢,御史大夫也没放过狄青,直到狄青死了,这帮“贱人”才消停。

    狄雷作为狄青的后人,即不待见如今的朝廷,更不待见朝廷里的御史大夫。也多亏这些年张宝的教导,才让狄雷没有直接一锤子砸死郑居忠。但郑居忠不知道这些,被一帮兵丁推推搡搡的带走了。

    正在大都护府内会客的张宝在得知了情况后不由摇了摇头,吩咐人把狄雷找来,随后又让人去把郑居忠给放了,送回驿馆安歇。

    “二哥,这……”坐在一旁的岳飞在张宝吩咐完后开口问道。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五郎想要找郑居忠的茬,我给拦下了。鹏举,义父义母他们的身体如何?”张宝随口答道,然后又问道。

    没错,此时携子前来拜访张宝的正是岳飞岳鹏举,历史上的南宋抗金名将,最后被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在风波亭的那位。不过此时由于张宝的出现,岳飞的命运也必然会有所改变。岳飞先随枪法名家陈广学习枪法,后又拜周侗为义父习练射术。周侗是张宝的义父,论资排辈,张宝也就成了岳飞的二哥。而随同岳飞一同前来的小孩就是岳飞的长子岳云。三岁多的小家伙生得虎头虎脑,很是讨人喜欢。

    “二哥,你不愿出兵?”岳飞又问道。

    张宝闻言捏开一个核桃,把核桃仁喂进张嘴等待的岳云嘴里,对岳飞道:“鹏举,小云儿给我当干儿子好不好?”

    “……二哥,我在问你正事呢。”岳飞提高音量强调道。

    “你呀,总是这么一板一眼,我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了。”张宝见状摇了摇头道。

    “二哥……”

    “好好,不说了。”张宝举手做投降状,说道:“你问吧,我捡能回答的回答你。”

    “……多谢二哥体谅,那小弟就问了。”

    “自家兄弟,那么客气作甚。”张宝埋怨道。

    岳飞只当没听见,再次问道:“二哥,你真的不打算出兵?”

    “兵是要出的,但不是现在。”

    “……辽兵此时正在河北烧杀劫掠,难道二哥忍心看我大宋百姓蒙难?”

    “鹏举,那你难道想要看到二哥因一时不忍而遭人算计,身死族灭?”

    “……二哥如今是安东大都护,难道还有人敢暗害二哥?”

    “哈~安东大都护……你当朝廷当时是真心实意给我的?”

    “……二哥,那毕竟是朝廷……”

    “鹏举,朝廷与你二哥我是什么关系,想必二哥不说,你心里也有数。你觉得若是有机可乘,朝廷是会先对付我,还是会与我携手一同抗击辽兵?”

    “呃……”

    “……看来你也不傻。”张宝见状笑道。

    “二哥……”

    “呵呵……鹏举,你说当年霍光若是知道汉宣帝会在他死后灭他满门,他还会废刘贺而立刘病己吗?”张宝又笑着问道。

    岳飞闻言一愣,霍光他当然知道,他的偶像大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后人,辅佐汉昭帝,废刘贺而立汉宣帝刘病己,不过结局不太好,在他死后家族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而被灭门。张宝此时提到霍光,那意思明显就是不想当第二个霍光。

    “二哥难不成想做王莽?”岳飞试探的问道。

    “……”张宝闻言摇头,“王莽也不过是个失败者,有什么值得效仿的?”

    “那二哥想做谁?”

    “我做我自己呀。”张宝用一副你有病的眼神看着岳飞说道。看得岳飞额角青筋直突突,早在来之前义父周侗就跟岳飞交代过,说他这位二哥平日里有些吊儿郎当。但闻名不如见面,这兄弟俩才说了一会话,岳飞就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养气功夫还没练到家。

    “二哥,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兵?”

    “唔……怎么着也得等童贯的西军跟辽兵干起来吧。你也不必太过担心河北的百姓,河北各地的地方官只是叫唤的厉害,好让朝廷重视,等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也能多分一勺羹,实际上河北的局势没有你想象的严重。十节度里的项元稹、荆忠、张开三人各带兵马驻守在河北大城,而河北民间历来尚武,只要官府组织乡勇,守住主要城池那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张宝见岳飞皱眉,索性便把自己所知的内情告诉给岳飞一些。

    “那二哥为何一定要等童贯的西军北上以后再出兵呢?”

    “因为我怕呀,安东军随时出动,可一旦与辽兵交手,这背后也就空虚了下来,这时候若是朝廷指使西军往安东军的背后捅刀子,我这损失可就大了。”

    “……朝廷会如此不顾大局?”

    “兄弟,你太高看现如今的朝廷了。早先的三大寇,你以为是谁逼出来的?若不是百姓没了活路,三大寇也成不了气候。”张宝闻言摇头笑道。

    “难道他们还没接受教训?”

    “呵呵……狗改不了吃屎,指望他们那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