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快答应,为的是让赵佶安心。张宝虽不知道是谁向官家赵佶献上了这等“锦囊妙计”,但只要官家不下定决心对自己下手,那别人就拿自己没辙。张宝丑话说前头,也是为日后想要动些手脚时埋下伏笔,都已经丑话说前头了,那要是出了事,责任自然就不在自己。
张宝答应的爽快,让赵佶心里很是欣慰,对待张宝的态度也愈发的和善。虽说赵佶不愁没钱花,可朝廷却一直都是为“钱”所困。尤其是在知道夙敌辽国最近摊上了事以后,收复幽云的雄心壮志也就又被煽动起来了。
赵佶虽然贪图享乐,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实现祖宗夙愿,在赵佶看来是自己这个后辈儿孙该当要做的一件事。只是想要收复幽云也能仅靠嘴说说,辽国是不可能乖乖把幽云之地还给宋国的。
自儿皇帝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送给了辽国,辽国对幽云十六州也是用心经营,可以说发展至今,幽云十六州已是辽国的精华所在。丢了一个东京道,还不至于让辽国君臣觉得动摇了国本,可要是丢了幽云十六州,辽国恐怕就真要完了。
宋国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辽国必定不干,那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诉诸武力。可要打仗的话,首先就要准备大量的钱财作为根本。赵佶个人倒是不缺钱,除了张宝每年给的分红外,最近与高丽的粮食买卖,赵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卖粮食所得的钱都进了赵佶的私库,一开始朝臣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可紧跟着朝臣就发现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将来朝廷收复幽云所需的财政支出。想让赵佶把放进私库的钱财拿出来交给国库,可赵佶不干!
皇帝跟臣子为了钱归谁的问题吵了已经不止一回,但考虑到脸面问题,这件事并没有外传出去。而之所以想到了张宝,则是赵佶身边的李邦彦为赵佶想出了一桩祸水东引的“妙计”。张宝若是不答应,那群臣自会去“劝”张宝乖乖就范,赵佶也可以图个耳根清净。而张宝若是答应,朝廷也可借此机会大赚一笔,赵佶同样也不用跟群臣闹得脸红耳赤。至于张宝所考虑到的问题,李邦彦、张邦昌这帮赵佶身边的狗头军师倒是没想到,只能算是他们误打误撞。
谈完了正事,赵佶也没有着急让张宝出宫,或许是因为觉得张宝“忠心可嘉”,也可能是希望张宝对朝廷日后的船队“多加照顾”,反正赵佶准备在宫中摆一场“家宴”款待张宝。张宝对此倒是没有意见,只是让人先去通知在宫外等候的焦挺等人稍安勿躁,自己则留在宫中陪赵佶夫妇说些家长里短。
不必急于一时,朝廷的船队想要出海还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准备的,张宝有时间制定应对措施。之所以封赏自己正三品的龙图阁学士,恐怕也是为了让自己面对赵佶所提要求时不好拒绝。
礼尚往来嘛!
赵佶深居宫中,这辈子几乎就没出过汴梁。当年还是端王的时候,赵佶为了避嫌就经常宅在家里,即便出门也是去家住汴梁城内的权贵亲戚家,出城的次数屈指可数。而等做了官家以后,偶尔出宫一次也是去寻花问柳,就更不可能往城外跑,所以张宝所讲的民间轶事,赵佶很感兴趣。
一开始还是君臣之间有问有答,可等到了后面,就成了张宝说,赵佶听。陪着赵佶一块来的李邦彦看着滔滔不绝的张宝,心里暗自侥幸。得亏这个张宝没成为赵佶的亲信,要不然哪里还有他们这帮人的出头之日。在没见到张宝以前,赵佶还对张宝有所防备,可才多大一会的工夫,赵佶就变成了张宝的忠实听众,要是让这张宝跟赵佶形影不离一段时间,那他们还不得都叫这张宝给取而代之了。
“小宝,可想过在汴梁定居?”赵佶忽然亲切的问张宝道。
第226章 打赌()
张宝拒绝了赵佶希望自己搬回汴梁定居的要求,至于朝中重臣家眷常留京师的惯例,张宝更是不打算遵守。大不了不做官了,反正张宝不是官迷,正三品的龙图阁学士还不能让张宝失去理智。
“官家,臣若定居汴梁,会让许多人夜不能寐的。”张宝微笑着对赵佶道。而赵佶听后有些不快的问道:“有朕护着你,难道还有人敢对你不利?”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官家,纵是有您庇护,但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依旧还是层出不穷。臣错蒙官家跟娘娘厚爱,早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臣不在汴梁尚有人不断向官家进谗言造谣。若是臣回了汴梁,那些人岂不是得天天跟官家打臣的小报告。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可无中生有,造谣生事的本事却已经登峰造极了。”
“……朕身为天子,只要朕信你,你自然高枕无忧。些许闲言碎语,何必在意。”
“呵呵……官家,说句不敬的话,您就真的完全信任臣吗?三人成虎啊,即便此时臣发誓终生不反大宋,恐怕官家也只是此时相信臣吧。”张宝笑了笑道。
“……看来你是真的不愿回汴梁。”
“呵呵……汴梁与梁山相距也不远,骑马疾行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官家若是有事相召,臣飞马赶来就是。留在汴梁,整日活在他人的监视之中,忒不自在,还请官家给臣一点自由,臣无心仕途,只求活个自在。”
“可你在梁山招兵买马……”
“官家,臣是招了一些人用来看家护院,可那也是因为臣家大业大啊。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钱财即是做任何事所必需的好东西,也是容易惹来祸端的根由。梁山四面环水,宵小想要谋财害命还要费一番手脚,可要是就搁在汴梁城外的张家庄子……说句让官家会感到不快的话,就捧日、天武那帮杂耍班子指望得上吗?”
“……话不能那么说,捧日、天武是禁军当中的精锐,与地方上的驻军绝不一样。”赵佶有些不服的反驳道。
“呵呵……官家,恕臣耿直,在您眼中的精锐,在臣眼中不过是一帮杂耍卖艺的。也就是节日时出来凑趣博人一笑,真要是让他们跟人拼命,根本就指望不上。官家若是不信,不妨与臣打个赌,官家从随便那支禁军中挑选一百人出来,而臣也从庄子里挑一百人出来,让他们比上一比,也就高下立判。”张宝一脸自信的向赵佶提议道。
说实话,赵佶还真是有点不服气,尤其是看到张宝那副“目中无人”的模样,就更想要借此机会教训一下张宝,当即便同意了张宝的提议。
“官家,还有一点臣要事先声明,这刀枪无眼,若是出现了死伤,那也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可不能回头要让臣以命抵命。而且这一点提醒最好告诉那些禁军,也好让官家看看那些禁军的胆气如何。”张宝又向赵佶补充道。
“哼,三日之后见分晓。”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张宝与赵佶打赌原本只是张宝想要告诉赵佶他所依仗的禁军有多么靠不住,可陪坐在一旁的李邦彦却在此时插话提议打赌必须得有个彩头,就以张宝是否留京为注,张宝若胜,则不必留京,若败,则听从朝廷的安排。
张宝虽没反对,但也把李邦彦给记住了。他无意跟高俅、童贯等六贼起冲突,但不惹事却不代表怕事,既然李邦彦招惹了自己,那自己自然要报复回来,哪怕是有赵佶护着也不成。不过张宝也不想因为一个李邦彦就跟赵佶翻脸,想要暗中收拾一个人的方法多得是,没必要非选最差的。
既然打了赌,那张宝自然要回去准备三日之后在禁军校场要进行的比试。但在张宝离开郑皇后的住处时,张宝偶遇了如今的衮王殿下赵柽。
人的心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改变。这话是十分有道理的。遥想当年赵柽对张宝是无比的崇拜,亲近,可如今,赵柽对张宝就显得有些态度冷淡了,小宝哥哥这个称呼是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张大人,张卿。
对于赵柽的改变,张宝也的确有那么一点失落,毕竟当年他是将赵柽当做自己的小兄弟对待,如今小兄弟跟自己不再亲近,有失落感是必然的。不过张宝也无意去“修复”自己跟赵柽的关系。
忙不过来!张宝不可能整日陪在赵柽身边,而那些想要取代张宝在赵柽心目中地位的人却是大有人在。说直白点,就是张宝挡了别人升官发财的捷径,当然也就遭人恨了,被人在背后说坏话也就难免。
这世上从来就不缺投机分子。赵柽虽是排行老二,但他的母亲却是当今皇后,与长子赵恒相比,赵柽是位有力的皇位竞争者。许多人也就看中了这一点,想要将赌注下到赵柽的身上,而想要获得赵柽的信任,张宝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绊脚石。
如今看来,这些人的计划很成功,在温室中长大的赵柽已经不再似过去那样对张宝崇拜,转而开始有意冷落,与张宝不期而遇,也只是微微点头便扬长而去。看着赵柽头也不回的离开,张宝也唯有摇头一笑,迈步离开了皇宫。
张宝从未想过要依靠赵柽谋得一份富贵,既然赵柽表现出了疏远的意思,张宝自然也没必要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正所谓无欲则刚,既然无所求,自然也就不需向人低声下气,矮人一头。
不过今日张宝的“偶遇”还真不少,刚偶遇了二殿下,走出没几步又“偶遇”了大殿下赵恒。大殿下赵恒的生母已经过世,赵柽的生母郑皇后接的就是赵恒他生母的班。宫中多势利小人,赵恒的亲娘还是皇后时,那些小人自是百般巴结赵恒,可等赵恒的亲娘去世以后,那些小人自然也就转而去巴结赵柽。对于赵恒,过去的热情自然也就变得爱搭不理,人情冷暖赵恒也因此品尝的够够。
赵恒在宫中的处境很尴尬,虽是长子,但二弟赵柽却对他威胁很大。而且更要命的是,这家伙跟他皇帝老子的关系也不太好。赵恒简直就是赵佶上辈子的仇人,这辈子转世以后处处跟赵佶作对。
赵佶好奢华,赵恒就提倡节俭;赵佶信道,赵恒就尊佛……父子俩就没有志同道合的时候。也难怪赵佶迟迟不肯确定太子人选,一方面是赵佶还年轻,春秋鼎盛,立太子一事不用着急,而另一方面则是立这么一个处处跟自己作对的玩意,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嘛。
好在郑皇后还算宅心仁厚,虽然她也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可以成为太子,但却并没有趁赵佶赵恒这对父子不合的机会挑拨离间,否则赵恒恐怕早就没有被立为大宋储君的希望了。
张宝无意掺和大宋朝廷立储一事,反正跟他没多大关系,他又不指望什么从龙之功,要荣华富贵他也早就有了。可以说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赵恒给不了。不仅赵恒给不了,就算是赵佶同样也给不了。
赵恒“偶遇”张宝,其用意张宝是心知肚明。无非就是希望争取到张宝的支持,尤其是钱财方面的支持。张宝在士林当中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名望。他没打算做“文坛大盗”,过过做“文豪”的瘾,也不打算通过写点“锦绣文章”欺骗小姑娘的青睐。张宝是个务实派,对于那种沽名钓誉的勾当,除非是有必要,否则他是不想干的,而所谓的“佳作”,自然也就是鲜有问世。
张宝的优势,是有钱加有人,名望于他而言不过是浮云,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顾忌太多反倒容易叫自己束手束脚。为名望所累并非一句空话,而张宝因为在士林中声望不显,也就导致他在士林当中缺乏号召力。不过张宝对此并不在乎,自己声望不够,那就找够份量的为己所用,效果也差不多。
赵恒找上张宝,自然图得就是张宝的财力。可惜赵恒并没有足以打动张宝的条件。虽然贵为皇长子,但终归不是当今官家,亦不是储君。至于他对张宝的承诺,那东西更不是张宝需要的。
如今的张家,再不需要依附任何人!
实力,给了张宝向任何人说不的底气。之所以不跟朝廷翻脸,那也只是因为张宝觉得没那个必要而已。如今高丽百废待兴,大宋物资充沛,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富,都是高丽无法比拟的。张宝想要将高丽经营兴旺,离不开大宋在物资方面的支持。
而且这世上又有几人会跟钱财过不去!放着大宋这块巨大的市场不去好好经营牟利,非要为了一些莫名的原因跟大宋搞成生死仇敌,那不是傻吗?不管怎么说,张宝也是汉人,高丽在将来也会成为汉家儿郎的栖息地,没必要搞什么种族对立吧?至于高丽土著亦或是将来的倭人、女真人、契丹人等等等等,后世不是都有五十六个民族嘛,现在多加几个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以后都是“一家人”。
张宝打一开始就没打算掺和立储这件事,当初跟赵柽交好,也只是赵柽主动亲近,张宝拿赵柽当自己的小兄弟看待,也从没指望从赵柽身上捞什么好处。如今赵柽长大了,受身边人耳闻目染跟张宝生分了起来,但张宝却并没有要“改换门庭”的打算,因为张宝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立储向来便是官家的事,别人决定不了。
如今官家春秋鼎盛,忙着给他找继承人,难免会让官家心里泛嘀咕。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以张宝的精明,怎么肯干。
婉拒了赵恒想要回宫详谈的邀请,张宝大步走出了宫。没想到今日还真是不凑巧,在宫门口又遇到了一位“熟人”。而这位“熟人”一见到张宝,那眼珠子顿时就有点泛红,颇有要上来拼命的架势。只是张宝却没太把这位“熟人”放在眼里,对于那充满了仇恨愤怒的眼神他直接选择无视,带着等候多时的焦挺等人扬长而去。
……
回到了庄子,张宝把跟官家打赌的事情一说,以李胜、葛利、孙小眼为首的庄中老卒顿时就是“群情激奋”。原先李胜、葛利、孙小眼都是卸甲老卒,为;了养家糊口而迫不得不向生活妥协。但自打跟随了张宝,衣食无忧以后,这帮老兵痞也就活回了自我,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卒,除了运气逆天的幸运儿外,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保命绝招。而李胜、葛利、孙小眼等人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却是托了他们当时上官的福。军中多能人,而李胜、葛利等人的那位上官虽不出名,但却精通群战之术。在他的教导指点之下,李胜、葛利等人的单人作战能力也就比普通士卒高出那么一点,可要是遇到了群战,那战斗力就会成倍增长。
原本张宝的庄子里就只有李胜、葛利、孙小眼三个过去同在一军的老卒,可随着生活安定下来以后,征得张宝的同意,李胜、葛利、孙小眼又陆续将过去的老伙计给召集到了一起。他们所掌握的群战之术已经成为张家军的必练课目,而闲下来的他们平时除了种种田,教训一下庄子里的少年郎,基本就没有需要他们出力的事。
张宝本打算从梁山紧急招人,可李胜、葛利等人得知后却表示坚决反对。一帮四五十的老爷们光着个膀子聚集在张宝的住处,让张宝只好妥协,答应由这帮老兵痞出战,狠狠扫一回当今官家的颜面。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张宝与当今官家打赌的事情也不知是出于何人之口,短短一天不到的工夫就传遍了汴梁城的大街小巷。张宝胆大包天的名声也再一次传遍汴梁,引人侧目。
第227章 老卒()
任谁被人看轻的时候都会心情不爽!张宝瞧不上禁军也不是一天两天,过去由于身份不同,禁军之中即便有人想要找张宝的茬也没那个胆子。但这回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