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冯,”艾米莉亚一甩波浪形的长发,“晚上去哪里吃饭?”
这个轻熟女,非常直接。
“刚和陈商量,计划带他去市里的中餐馆,你感兴趣吗?”
“好啊,你的推荐,肯定不会错,”
“这个我真不能保证,说实话,为了能在这里吃到正规的中餐,我都有自己开一家餐厅的想法,”
“这主意不错啊,”陈笑着说,“据我所知,在硅谷工作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已经奋斗到了管理岗位上,收入不低,有这个需求,”
“你也觉得不错是吧,等忙完这一阵,我还真想好好规划一下,开一家极富特色,又非常正宗的中餐馆,”
坐在雅俊副驾位上的艾米莉亚,任长发肆意的随风飘舞,“加州的气候就是比芝加哥宜人,一平,你说这边的工作机会多吗?”
“你们这一行,我还真不清楚,对了,这次律所来的人里,除开你们俩,还有一位亚裔,难道在美国的高级律所里面,亚裔占的比例很大?”冯一平不动声色的转开话题。
“那一位,是韩国的思密达,”陈笑着说,“不是我们在律所里面的比例大,而是在orporate律师里,我们占的比例大,其实还是因为口音的问题,辩护人一般不会聘请还有口语的律师来辩护,”
作为占据美国gdp四分之一强的司法行业,美国的律所将业务分得很细,最大的分类就是litigation律师和orporate律师,就是诉讼律师和公司律师。
前者是上庭打官司的,后者是专门做交易的,例如证券,融资,并购等等,主要是写交易文件。
“原来如此!”
“我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本来想学商科,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学了法律,但我依然对商业很有兴趣,在法学院还辅修了不少商学院的课程,所以选择做公司律师,”
“冯,你说我这样的综合型人才,在旧金山的工作机会多吗?”她继续问刚才的问题。
“这方面我真的不了解,”
“你有法律顾问吗?”
“我们公司聘请了旧金山最好的律所做顾问,”
“那么,你个人需不需要顾问,或者助理?你现在的那位秘书,只能帮你做做安排日程之类的工作吧,不能及时为你的决策提供建议,但我就不一样,”
她干脆转过身,认真的朝冯一平自荐,“你看,我了解中华文化,又熟知美国商业法律,还清楚商业运作,绝对是你助理的上佳人选,”
“确实如此,你如果真有这样的想法,我可以向一些朋友推荐,”
艾米莉亚这话其实说得没错,有她这样的人当助理,确实很省事,只不过,如果可能,冯一平还是会选择后座上的陈。
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如果这样一位直接大胆,风情万种,魅力无限的美女一直跟在自己身边,那对自己是煎熬,也是考验,就是黄静萍没意见,他自己也会反对。
“至于我,其实我在国内有一个助理班子,只不过这次没有带过来,”
“一平,你觉得我如果现在回国内发展,前景怎么样?”后座上的陈及时帮忙。
“那自然不错,国的今后类似的跨国并购案肯定会越来越多,你这样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过,最好是能在贝克·迈肯思这样的大所里多做几年,积累资历和经验,回国后一定会更抢手,”
艾米莉亚有些不满陈打断她和冯一平的对话,“你在美国的时间也不少,同样需要一个助理班子,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位,比如这一次,如果有我这样的助理,一定会为你分担很大一部分的压力,你一定会更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其它的工作,”
这姐姐,还真是!
“我们目前已经在寻找管理这些方面工作的副总裁,以后将不用我具体过问,对了,你们两都在芝加哥,以前见过吗?”
“陈,你的另一半,是想找一位西方人,还是艾米莉亚这样漂亮优秀的东方美女?”冯一平转守为攻。
别说,眼前的这两位,他越看越合适,一位优质熟男,一位性感轻熟女,良配啊!
“啊?”陈有些惊讶,又稍稍有些慌乱,艾米莉亚冷冷的看了冯一平一眼,不再说话。(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捡出来的上市公司()
冯一平突然的乱点鸳鸯谱,让晚餐的气氛不太和谐,当然,冯一平是不太在意这事的,艾米莉亚不再强烈自荐,这很好。
就是尼尔森陈,吃饭的时候不太自然,有些不太敢看艾米莉亚,咦,这家伙,莫不是真的对她有什么意思吧!
当然,有这样的意思也正常。
别看他俩在律所职务不高,但收入真的非常好,年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有条件和能力满足自己去追求自己喜欢中意的。
“我今天,可能客串了一把媒婆,”晚上回家后,他忍不住自己提起来。
黄静萍正端着一杯水走过来,听他这话,不问怎么回事,停在原地一会,然后笑得花枝乱颤,“哈哈哈,”
“水,小心水,”冯一平能猜到她想的是什么场景。
果然,黄静萍在他脸上摸了一把,“要不要给你脸上抹上腮红,这再点一颗痣看看?对,还得叼一根烟斗,”
这只怪那些没有原创性的编剧,在好多影视剧中都沿用了这样的设定,一提媒婆,大家脑海中都浮现出了那样的一副经典形象。
冯一平也笑,手在沙发缝里摸索着,哟,还真有,“这肯定是你做的,”他看着手上的一个5美分的硬币说。
“我没有,”黄静萍叫屈。
有阿曼达这样的小家伙在,她对这些东西都看得很紧,一般都不会放在沙发这样阿曼达也能接触到的地方,不然,搞不好她拿着玩,玩着玩着,就吞进肚子里去。
“好,不是你,可能是莱蒂西亚,”
“反正不是我,”其实可能真是她。
“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抵赖呢?”冯一平看着她不太自然的脸色问。
“默巴克就是这样得到的启示?”她也学会了转移话题。
“不,他不是在自己家的沙发里捡到硬币想到的这个主意,他是在大学勤工俭学,打扫学生公寓时萌发的这个念头,”
他们说的这个默巴克,就是冯一平现在正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剔除一些故事中的艺术加工,确实有一些人,比绝大部分人要敏感。
比如,要是我们坐在苹果树下,被一个苹果砸在头上,骂一声之后,为了解恨,怕是得再去摘几个下来吃,但牛顿却因此得到了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默巴克也一样。
那一年,冯一平还在小学三年级背登鹳雀楼,因为默写的时候,把“黄”中间的那个“由”写成了“田”,被那会在学校带语文课的四叔用竹板打手心,而默巴克当时已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年级新生。
默巴克同学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父母都是小职员,收入不高,关键是没有学学我们做计划生育工作,孩子太多,所以压力很大。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勤劳孝顺的默巴克,利用闲暇时间承包了打扫学生公寓的工作。
第一次打扫学生公寓时,他就在墙脚、沙发缝、学生床铺下扫出了许多沾满灰尘的硬币,这些硬币有1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每间学生公寓里都有。
我国的不少孩子是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长大的,所以打小就知道拾金不昧。
不知道美国有么有类似的儿歌,反正默巴克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将这些硬币整理好还给那些可能的主人,但可能和斯坦福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成绩又好,且家庭条件也好有关系,那些同学谁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一把硬币装在钱包里,买不来多少东西,还麻烦,这有些都是我们故意扔掉的。”
失主们都不在意,默巴克也不迂腐,没有把这些钱上交给学校或者是去找警察叔叔,而是干得更起劲。
第一个月下来,他把捡到的硬币进行清点,结果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竟有500美元之多!这令他喜出望外。
要知道,那会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不到17000美元,他这一个月的额外收入,超过他老爸收入的一半,也比斯坦福那些家境优越的同学,每月能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多得多。
我们再纵向跟国内比较一下,那会首都的平均年工资收入,约莫2100多,这在国内还算是高的。
就按那会国家挂牌的汇率3。765算,也不考虑实际购买能力,默巴克一个月勤工俭学的额外收入,就顶国内大部分全职工一年的收入。
总之吧,那会的500多美元,不是一笔小钱。
这些白白捡来的硬币,不仅解决了学费的燃眉之急,而且还他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但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跟我们就是不一样。
换做冯一平,肯定不会声张,继续的好好干这份很有前途的勤工俭学,但默巴克同学,决定把人们不重视硬币的事情,反映给国家有关部门。
他分别给美联储和财政部写了信,建议他们应该关注小额硬币被白白扔掉的情况。
财政部的回信很快到达,告诉这位贫困的大学生:“正如你反映的那样,国家每年有310亿美元的硬币在市场上流通,却有105亿美元被人随手扔在墙脚和别的地方,虽然多次呼吁人们爱惜硬币,但收效甚微,仅每年进入各地垃圾焚化炉的硬币,就高达几亿美元之巨,我们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样的答复,让默巴克从中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钱毕竟是钱,没人会白白浪费,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那时就萌发了从中打开缺口,开创事业的想法。
1991年,他大学毕业后,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奔波求职,而是针对自己发现的这个商机,成立了一个“硬币之星”公司,推出了自动换币机。
他定制的自动兑换机,一般都设置在超市入口,使用简单而且有趣,直接把硬币倒入机器内,机器会以每分钟600个硬币的速度准确的计算、分类、包装起来,之后吐出一个收据,凭此收据到超市服务台领取现金,自动换币机收取约9。8%的手续费,所得利润公司与超市按比例分成。
自开业伊始,默巴克“硬币之星”公司的生意便异常火爆,到96年,开张仅仅不到5年时间,“硬币之星”公司便在全美8900家大型超市,设立了11800个自动换币机,再过两年,当年的穷小子默巴克,摇身一变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主席。
目前硬币之星总股本2560多万股,股价不到14美元,总市值不足4亿美元,03年第一财季,调整后盈余只刚超过200万美元,表现不是太好。
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指出,主要的原因是,虽然大部分美国民众,知道硬币之星的服务,但是,最终只有不到两成的人会使用他们的服务,原因就是收费太高。
很多居民都说,“把钱换成钱,居然还要付近10%的手续费?不,我们不会那么干!”
这事冯一平很能理解,当你把硬币到处丢的时候,感觉无所谓,但是,当你把这些硬币集中起来,拿着一大盒去兑换机那里兑换,发现你每塞进去10个10美分的硬币,就要给他一个,这事搁谁身上都会心痛!
冯一平之所以得到了包括默巴克在内的董事会所有成员的同意,就是因为他提出了一系列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
“你说,如果你像默巴克一样,从学生公寓里扫出来500多块钱,你会怎么做?”黄静萍问。
“我啊,估计会和学校后勤部门搞好关系,一个人把打扫所有的学生公寓的工作承揽下来,然后再招几个人一起干,我拿大头,”
“啊?”黄静萍有些失望,“你就不会想着跟他一样,也开这样的公司?”
“姑娘,你要考虑我们国家的国情,开玩笑,牵涉到钱的生意,是谁都可以做的?要想在国内开硬币之星这样的公司,审批的难度,不会低于拿到汽车准生证,”
“还有,你还想收近10%的服务费?别说跟银行比,算起来比一些高利贷的回报还高,妥妥的非法经营,分分钟把你关进去,”
“哦!”黄静萍有些小沮丧,跟冯一平时间久了,她也沾染了冯一平的一些习性,还想着把这一模式复制到国内呢。
“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不用沮丧,你看吧,这一次收购,带来的好处绝对会很大!”(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难以落地的投资计划()
“有种很熟悉的感觉,”赶到美国的金翎,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说。
“我也觉得,和那两次上市的筹备工作差不多,”周新宇说。
“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这里的工作好紧张,”见冯一平笑着看向自己,随金翎前来的郑佳怡摇头,又有些跃跃欲试。
没赶上两次上市的筹备工作,能参与一次收购上市公司的工作也不错。
“那你这几天在这里熟悉一下,只是你要明白,这次的工作,其实比上市要轻松,因为前期进展顺利,结果基本是可以确定的,现在的这些工作,都是事务性的工作。”
因为硬币之星董事会对冯一平的高度认同,即使在他们对外宣布收购事宜之后,会有对硬币之星也感兴趣的第三方入场,但冯一平已经占据了领先优势。
“但是,上市之前的筹备工作则不一样,不管准备工作做得多充分,没有被sec正式批准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而且各种突发的状况,都有可能左右最终的结果,所以压力会更大,”
冯一平说这番话的时候,想到的是曾经国内民族软件的旗手金山公司。
99年的时候,和国内其它科技公司一样,金山原计划在香港上市,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那时香港创业板上的那些公司,仅有三四家公司股票的股价,维持在价以上,证券顾问也建议他们考虑a股,期待a股推出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创业板。
这一等四五年,创业板迟迟没有推出,受限于软件公司净资产的法规限制,金山又很难在内地主板上市,之后,他们把目光投向纳斯达克。
05年就启动了所有的准备工作,选定摩根士丹利为主承销商,计划2006年第三季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集资为1亿…3亿美元。
眼看着成功在即,在2006年,美国突然颁布萨班斯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准入审查制度,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的门槛,不仅费用大幅提高,对赢利能力的要求,同样大幅提高,金山的上市之路,又一次折戟沉沙。
最后只得又把目光转向香港,并在07年终于成功上市,前前后后,他们的上市之路,一共走了8年!
当然,他们还不是最悲催,更悲催的肯定还有,准备好多年,依然一直不能上市公司一定不少,所以,冯一平的那两家公司,能顺风顺水的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真的非常幸运。
郑佳怡这会完全听不进去冯一平的这些话,她只有雀跃,对参与这样大项目的向往。
“你自己去找布坎南吧,”冯一平原来还真不知道,郑佳怡也是一个事业心这么强的女孩子。
…………
会议室里,他们汇报的第一个情况,就不是太乐观、
“我们在台%湾的前期调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