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梅秋萍说,“我晓得市里的条件肯定比我们乡下好,但是过年总还是家里好,再说今年家里买了这么多的东西。”

    冯振昌也说,“人家再好,怎么比得上家里。”

    冯一平想,姐姐可不一定这么想,嘴里还是说,“现在的事情好好做,将来争取在省城安家,怎么比人家差,是吧。”

    冯振昌和梅秋萍听了大笑,“来,我们喝一口,还是一平有志气,对,我们好好做,将来在省城安家,你也娶个省城的媳妇。”

    冯一平也哈哈笑着喝了一大瓶可乐,心说媳妇就一定会找县城的,还是隔壁县城的。

    只顾着吃喝,煮好的一大锅饭,没一个人吃,一家人放下筷子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居然应景的下起雪来,飘飘洒洒的,冯振昌说,“看来明年是个好年头。”

    今天没什么正事要做,换做往年,中午的时候,就会有债主登门,今年终于没有了。

    冯振昌还有一件事,他今天要写春联。地主成份,留给他的遗泽不多,上过初中,和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算得上一件。虽说塆里识字写字的人不少,但把毛笔字写好的,就只冯振昌一个。

    和往年一样,除了家里的,今天还有另外好几户人家,托他写春联。

    冯一平被叫去帮他裁纸,裁好了,还要叠一下,叠出七个格子。当然,对联他是不会作的,不过他有一本对联集锦。

    来拿春联的都满嘴的客套话,说他写的好,比在街上买的还要好,虽然知道这是客套话,但冯一平发现冯振昌听了这些话还是很高兴。也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人,能识字写字已经很难得,能把毛笔字写的这么好的,确实不多,这也是他能自傲的地方。

    满肚子的油水,嘴里零食和水果一直没怎么停,中午就简单的吃了点,冯一平少有的只吃了大半碗饭。放下碗,又去找瓜子,他自己也觉得好笑,不由得想起后来儿子说的一句话,用到现在很贴切,“我肚子不饿,是嘴饿。”

    雪不大,暂时地上还没有存住,除了一些看到下雪更疯的小孩子,大人都在家里。吃饱喝足,坐在火边,暖暖的,不一会就想打瞌睡,但是过年的时候讲究多,大白天睡觉不太吉利,冯一平干脆把寒假作业拿出来,争取下午把剩下的全做完。

    晚上是团年饭,吃饭前照样要放鞭炮,而且要把大门闩上,免得有人打扰。团年饭是一定要吃猪脚的,照例还是一大桌子菜,其实吃了碗猪脚,就已经饱了。

    晚上中央电视台有春晚,冯宏兵邀冯一平去他家看,冯一平想大年三十的晚上,还是应该一家人呆在家里,就说晚上想早点睡,明天去他家拜年的时候再看转播。

    冯振昌动了下火塘里的柴,让它烧的更旺,说,“今年应该买个电视的。”

    梅秋萍还没说呢,冯一平就抢着说,“明年我们平时都不在家,买回来也是闲着,没必要,再说电视这个东西,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便宜,明年我们买个好的。”

    刚好在今年,国家全面放开了电视机的价格,但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还要上千,17寸的彩电,则在两千以上,冯一平真心觉得,这个时候买电视机,太不划算。

    梅秋萍这次没有反对,“电视机还是要买,免得一平总是去别人家看电视。”没办法,对冯一平,梅秋萍向来是大方的。

    趁着父母心情都好,冯一平斟酌着提出来,明年想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能自己做饭的,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是吃腌菜营养也跟不上。另外在外面住,晚上的时间也能利用的充分些,不管是学习还是写东西,冯一平特别指出,如果住在外面,他能写更多的文章出来。

    今年就赚了四千多块钱,这个理由,特别是对梅秋萍而言,还算是有力的。

    其实主要是他实在很难习惯现在的寝室,一想至少还要在那里呆上两年半,真的接受不了。

    冯振昌说,“现在我们一年总算能赚些钱,不像以前,你主要的任务还是好好读书,不要为了赚些稿费,把学习拉下。”

    冯一平说,“我知道的,肯定是以学习为主。”

    梅秋萍说,“一平说的也是,你看他一直这么瘦,在学校里整天腌菜就饭,是不好。”

    冯振昌说,“那要不和开明家说说,他们家就在学校对面,方便的很。”

    冯一平首先反对,“在姨父家方便是方便,但偶尔去吃一餐还可以,我们两家关系也不是那么亲,也不是很熟,我就怕到时闹别扭了就不好。再说林慧是个大姑娘,我总到他家去,旁人同学都会说闲话的。”

    其实冯一平主要是担心,万一是让他在林慧家吃,还是在学校住,那他的如意算盘不是落空了。

    “那要不买辆自行车,每天去梅家湾。”冯振昌说。

    “来回一次就要个把小时,不但省不出时间,花的还更多。”冯一平说。

    梅秋萍看了他一眼说,“那还是到乡里去找找吧,学校离乡里近,骑车还要不了十分钟吧。”

    大过年的时候,儿子今年去年表现又那么出色,两个大人一时也不好反对,冯振昌想了想说,“那好吧,不过这个学期肯定来不及,等暑假吧,到时我们手里也能有些钱。”

    冯一平说,“好的,不过这个钱不用你们出,我应该能赚出来的。”

    梅秋萍也说,“一平,今年你为了帮家里,写文章赚稿费,都知道你是体谅父母,妈知道稿费也不容易赚,现在我和你爸能赚些钱,你也没必要再辛苦写文章赚钱,还是要用心读书,把书读好,才是你现在的头等大事。”

    冯一平只能又解释一遍,“我知道轻重的,现在写些东西,真的不耽误我学习。”

    冯振昌说,“那就好,我们知道你懂事,晓得轻重,我们一再跟你说要用心读书,你记在心上就好。那就说好,暑假的时候,我们去乡里找房子,再买一辆自行车,好吧。”

    “好的,”冯一平很高兴,总算是同意了!他本来最担心的是,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住在外面,他本来准备了好几套说辞的,没想到他们提都没提。

    其实他不知道,自从冯一平给父母指出了一条路子,自己又赚了三四千块钱以后,父母已经把他当成年人看。农村的孩子,成熟的都早,一般在小学的时候,家里能做的都学会了,一个人生活完全不成问题。要是个女孩子,父母可能还担心一下,一个半大小子,会有什么问题?再说,冯振昌他们想好了,即使冯一平住到外面,肯定要让梅建中他们经常去看看的。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按老规矩,晚上是要通宵守岁的,冯一平记得,爷爷还在的时候,家里真的是哪一做的。但是现在没有哪一家能做到。

    围坐在火塘边,说了些家长里短的话,到11点多,都有些熬不住,这才回房睡觉。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第三十九章 拜年一() 
大年初一的早上,要放开门炮,这个任务当然还是冯振昌的,他先起床,放了一挂两千响的鞭炮。

    冯一平穿上父母给他买的新衣服,一件蓝色格子的夹克衫,一条墨绿色灯芯绒的裤子,一双翻毛牛皮鞋。买的时候梅义良帮着参考,考虑耐穿的同时,还兼顾了下时尚,所以都还不错。

    记忆中好多年吧,没有在大年初一穿上一身的新衣服,冯一平感觉还是蛮好。他特别中意那双牛皮鞋,里面有绒,穿起来很暖和。

    不像北方是吃饺子,他们这家里早上是吃面,而且是用鱼煮面,取“年年有余”的意思。

    一条鲤鱼,处理好后切断,放在锅里煎至两面金黄,然后加水煮,煮熟以后加入面条,再打很多荷包蛋进去,锅里汤再煮开,加入小葱,加一点味精,就开吃。

    很简单的做法,但很美味,冯一平后来在外面反复做了多次,就是做不出这个味来。

    家里牵的油面,冯一平是百吃不厌,父母当然给他夹了很多鱼,好几个鸡蛋,至于面,那就是个搭头而已。

    早饭还没吃完呢,拜年的就来了。

    初一的时候,没有外面的人来拜年,都是塆里的后辈到长辈家拜年。隔壁冯卫东的小女儿第一个来,一会,文华、文辉等冯一平的几个堂侄,还有同一房的那些没成年的后辈,穿着新衣服,都来了。

    也不能怪他们来的早,这里的规矩,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拜年,被认为是不懂礼的。

    冯一平很理解这些小家伙的心情,原来他也和他们一样。一年就这么一次,能从各家拿到各种吃的,生怕到中午饭前该去拜年的人家都没走完,那不是少了一大块收入嘛。

    为了免得兜里装满了,还要跑回家里清空耽误时间,好多小孩子都是直接背着书包来的。

    这个时候,他们的嘴都很甜,进门先问好,然后就说家里大人教的吉祥话,冯振昌放下碗,去放鞭炮表示欢迎,梅秋萍则一个个的招呼,给每人都装上糖、苹果,桔子、饼干、奶油瓜子等,至于花生这些家家都有的东西,就看他们要不要。

    今年买的多,梅秋萍也比往年大方,知道这里不少好东西,还给的多,其它房的小孩子也来。从辈分上说,全塆的小孩子都是冯振昌的晚辈,而且大多是孙辈,曾孙辈的,给他拜年也理所当然。

    虽然给出去的东西多,冯振昌和梅秋萍还是很高兴,前几年,只有一些瓜子花生,炸的云彩果等这些家家都有,不是很稀罕的东西,同一房的后辈当然要来,但塆里的其它孩子来的很少。今年塆里的孩子来这么多,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这种成就感平时花钱也买不到。

    冯一平吃完早饭,也要出去拜年。他现在去拜年,当然不是为了那些吃的,而是出于礼节。半大小子去拜年,当然不好空着手,一般都是带两瓶酒。好在要去的地方不多,也就三个叔叔家,隔壁的冯卫东和冯家升两家,再加上冯振昌的好伙计冯明志家,一共六家。

    六家加起来就是十二瓶酒,当然没有买那么多。因为他送出去多少瓶,照样会回来多少瓶。比如他去冯卫东家拜年,带两瓶酒,一会冯宏兵也会带着两瓶就来他家拜年,人情往来就是这样。

    这个时候家家的人都多,主要都是那些小拜年客一拨接一拨的,他也就每家坐一会,说会话,然后放下礼物就走。当然不会让他空手走,每家都要给包烟,抓些东西塞给他,于是等他回到家时,装酒的袋子里塞的满满的,口袋里也满满的。

    梅秋萍笑,“看来出去一趟不错嘛,拿这么多东西回来,要不要再夺取几家。”

    冯一平也觉得挺有意思,把烟挑出来给冯振昌,口袋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放到袋子里,给梅秋萍,“刚好,我怕拜年的来的多,买的东西不够。”

    梅秋萍说,“再来十几个都够,买的时候就想到了。”

    冯振昌也笑,“这些都是你拜年拜回来的好东西,还是你自己留着吧。”

    正月初二,是去外婆家拜年的日子。

    冯宏兵外婆家也在下面,比梅家塆更远一些,和他妹妹一起,三个人结伴。

    是他们新年里第一次出远门,两家都放了很长的鞭炮,两家的家长都送到后岗上,再三叮嘱,路上小心,一路顺顺利利的,东西不要摔了。也许重点还是在这后面一句,因为三个人都两手不空,都拿着糖酒和罐头。

    一路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都在迎来送往。路上逐渐汇合了其它人,都是去拜年的。路上也碰到上去拜年的亲戚,冯一平就碰到大姨二姨家的老表们上来拜年,一个表姐说,“哎呦一平,你穿这身还真好看。”

    表哥们则是感觉,虽然就短短一年的时间,原本那个很腼腆,有些害羞,不太爱讲话的表弟大方了许多,话也多了起来。

    紧赶慢赶的,9点多到了外公家,好些人不在家。小舅不在,外婆娘家还有一个弟弟健在,四兄弟里还没成家的小舅每年去拜年。表弟妹们也都不在,全都去了各自外婆家,二舅和三舅妈也不在,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去的。

    外公准备好了糖和酒,大舅带着冯一平去塆里的堂舅家拜年,说实话,这些堂舅,基本没什么来往,谁是谁,冯一平都分不清楚,二十来户人家,他拜年拜了一半,都是进门叫一声舅,问声过年好,喝杯糖水,舅舅们问几句家里的情况,关心下他的学习,放下礼物就去下一家,最后,赶在中午前,到了王昌宁家。

    王昌宁也去外婆家了,他姐姐在家,还是印象当中的那么朴素实在。家里还有其它客人也在,冯一平都不太认识,也到了饭点,冯一平被强留着吃中午饭。

    菜都没吃几口,就有王昌宁的叔伯家来请,看到冯一平,“哦,这是建中叔的外孙,昌宁的同学是吧,听说成绩很好的,那就一起去我家坐坐吧,让我们也沾沾你的才气。”

    这话太过誉了,让冯一平有些无地自容的赶脚。

    冯一平于是跟着一大群人去另外一家做客,照样没吃一会,又有下一家过来叫,如果不是后来梅建中来叫,冯一平这餐中饭不知道要吃几家。

    反正外公来叫的时候,他已经吃到第四家。

    回到外公家,照样吃不安稳,不断有舅舅家来请,梅建中都挡了回去,说冯一平在隔壁王家湾已经吃过。

    外公家也一样,也要招待客人的,大舅一家一家去请人过来吃饭,冯一平索性跑到三舅家。

    三舅妈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就三舅一个人在,客人没有外公家多,冯一平就一个人窝在房里看重播的春晚。

    92年的春晚,整个演播厅都不大,舞台当然也大不了。装饰也非常简陋,就是一些彩纸,一些假花,还有三个大红灯笼。

    单论硬件,好像连后来一些乡镇企业办的晚会都比不上。

    但是软件那是相当不错。

    三个主持人出来,倪萍和赵忠祥冯一平当然认识。第三个长头发的姑娘,他看了半天,才觉得这难道是杨澜?后来一看,还真是杨澜,居然那么青涩,那么嫩。

    赵忠祥还好,好像和二十年后差不多,是他现在就显老,还是后来装嫩,这个问题无关紧要。

    倪萍也不错,眼角看不到鱼尾纹,满面的红光也很自然,不是化妆化出来的效果,应该正处在女性魅力的巅峰时期。

    反正也没事,冯一平就决定做个安静的美少年,他呆在那,一直到看到天黑,才把重播看完。

    客观的说,除了两位老前辈一如既往的煽情,还有些雷人的妆扮,有时候让冯一平看不下去之外,大体上还很不错。

    他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杨丽萍这个时候就上了春晚,很青春自然,也很圆润,纯原生态的。完全不像后来,去昆明时,在街头的户外广告上看到的那样,让人不敢直视。后来,她下巴突然长的那么尖,尖到绝对能成为凶器,指甲也长那么长,比老佛爷的还长,甚至长的都打卷,让人有些恶心。

    李谷一、彭丽媛、毛阿敏、**,这些女歌唱家当然少不了。

    李谷一还是很重要,开头出来是她,结尾又是她。

    董文华此时也还是人民艺术家,唱了一首《欢乐今宵》。

    杨钰莹现在很红的,一曲《风含情水含笑》的甜歌,唱遍全国,但是今年没上春晚。

    毛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