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来的家长,大多不是来闹事的,而是平平静静的站在门口,搞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领人!
他们将自己的孩子从文正书院领走。
这是几个意思?
你们要干什么?
寇庸在房间里一连摔了六个杯子之后,黑着一张脸来到了学院门口,又不得不低声下去的朝那些家长拱拱手,道:“诸位这是何意?”
“把我儿子给我喊出来,我要接我儿子走!”一个浑身粗壮的家伙指着寇庸,很没礼貌的道:“苏先生都给你们撵跑了,还在这里学个什么玩意,我要把我儿子送到苏先生那里去!”
“对,还有我儿子,也给我喊出来,小诸葛都没了,文正书院趁早关门吧!”
“你就是那个新来的教谕?你眼瞎么,好好的小诸葛你都给撵走?”
“把小诸葛撵走了你给我弄个大气看看?你告诉我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雪?”
……
家长们七嘴八舌,把寇庸的肺都要气炸了。
“去!”他强忍着怒火,对门子道:“将这些学子都请过来。”
想走你就走吧,堂堂归德府文正书院,还差你们这几个人不成?
八九百学子,少了几个而已,那又如何?
寇庸没有料到的是:这只是开头。
短短一天的时间,文正书院的学子就锐减了两百。
他直到现在才知道,苏白衣在归德府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
学子们被家长领走,是一种被动行为。寇庸尚可以理解为这些学子是被家长强迫的,是因为迫于家长的淫威所以才离开的。
可还有一种行为,让他忍无可忍!
据他得到的小道消息:书院中有个从京师来的叫做符林的学子,不但想要退学,还私下里上蹿下跳,悄悄的拉拢了一百多人,准备来一次集体退学为苏白衣出气。
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了,那文正书院的脸口就要丢到姥姥家了。
不!
寇庸突然觉得,如果发生学子退学的事情,丢的应该不是书院的脸,而是他寇大人的脸。
毕竟前任教谕兼院长在的时候,并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自己一上台,就闹出这么个笑话的话,引咎辞职算了!
他突然恨起华栱来!
都是这个家伙,如果不是他的刻意误导,何以会发生今日这种状况。
“你去告诉华栱,让他滚。就说文正书院容不下他这种东西!”
寇庸的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真想一口将那老不死的老东西给吃掉。
恨归恨,学子们还是也要安抚一下的。
寇庸决定亲自见一见那个叫做符林的家伙,能够劝说他弃暗投明最好。
带着两个讲师一起朝学子宿舍走去,可刚才走到半路上,便看到学院门口的照壁下围了许多人,好像正在看什么东西!
寇庸有种不祥的预感。
黑着脸走过来,往那照壁上一看!
果然,一张大幅的宣纸悬挂其上,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辞文正书院书!
噗……
寇庸两眼一黑,一口老血喷出,就此晕了过去。
第135章 榆院()
今日三更。
苏白衣和孙三、吴德贵一起,正热火朝天吃火锅,门外边莫名其妙的传来了一阵嘈杂声。
还有隔着墙喊“苏先生”的声音。
停下手中的筷子,快步出门,然后就看到一众黑压压的人群。
如果不是因为好多人都看着面熟,还有走在最前面只有一米五不到的侯方域,苏白衣都怀疑是官兵来包围自己呢?
“苏先生……”
“苏先生。”
“苏先生!”
看到他出来,外面的学子们一阵激动。
苏白衣算是明白过来了,这些人,应该都是自己的弟子。
可是大半夜的不温习功课、不好好睡觉、不回家造人,来这里搞毛线?
仔细一想顿时明白:难道是怕我从学院辞职心情不好,所以过来安慰我来了?
可也没看到谁带礼物呢?
“你们干嘛呢?”
苏白衣一脸楞逼,看着最近一个身材不高脸色黑黑的学子问道。
这人他认识,名字叫做符林,前段时间讲述地圆说的时候,就是他出面给自己寻找证据的。
“我们来投奔您,苏先生!”符林一脸热切。
“对,我们投奔您!”侯方域的小脸上兴奋的发红。
“我们投奔您!”
“投奔您!”
……
后面所有的学子口径一致的高喊。
苏白衣更加懵逼了。
你们家里都发洪水了?还是遭了雪灾了?
没事投奔我干啥?
先说好,我挣钱不容易,你们别想占我便宜。
“我都辞职了!”
苏白衣摊摊手,刚刚喝了一些酒,脑袋晕晕乎乎的。
“我们也辞学了啊!”符林道:“走之前,我还写了一篇檄文,就挂在文正书院的照壁之上,若是先生不收留我们,我们真的没有退路了。”
“我们愿意追随先生!”
“追随先生!”
“追随先生!”
苏白衣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又看了一眼黑压压的人头,粗略的估摸一下,至少应该有三百来人。
“我这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你们投奔我,可是要吃苦头呢!”
“我们不怕吃苦!”
学子们异口同声。
苏白衣倒是沉默了!
他踱着步子在原地走了几圈,一时之间难以想出有什么好的主意安排这些学子!
收下当弟子自然是可以的,不但能给自己创造名头,还能增加桃李值。
可关键是,去哪儿教书呢?
总不能就在空地上吧?
再说这三百人也太多了一些,集中在一块的话,吃喝拉撒都是事情,谁来打理呢!
正思考间,却听符林道:“先生,学生有个建议!”
“你说说看!”
符林拱手,然后颇具煽动性的道:“今时今日,咱们都是落魄的人。但再怎么落魄,也总比当年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要好很多。所以,先生何不效法孔子,开场、立道、授课!”
苏白衣的思维被瞬间打开,脑子里本来因为酒虫还有些迷迷糊糊,这下却全然醒了。
是啊,我为什么就不能开场、立道、传道呢?
虽然初期的时候比较艰苦,但又有谁的创业不是从艰苦中来的呢?
不过三百人,还是有点多了。
苏白衣清了清嗓子,道:“那我也就不说虚的了,开场立道,乃是我生平所愿,既然大家支持,愿意入我苏白衣门下,那我便说说规矩。”
“第一。”苏白衣伸出食指:“我苏白衣传的乃是经世致用的实用之道,所以,平日里不会讲授四书五经、经义策论这些东西。换句话说,想要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恐怕理想就难以实现了。
当然,我并非是反对进入官场,也不反对参加科考。而是因为一旦成为我的弟子,学习任务会非常繁重,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科场便会荒废了。
所以,你们自己选择。
如果现在还愿意做我苏白衣弟子的,站在右边;其余的,站在左边。”
苏白衣话语一落,符林第一个站出来跑到右边。
然后是楚仑、侯方域,呼呼啦啦,几乎有一半人站了出来。
其余的还在犹豫,苏白衣却一挥手道:“诸位有心科场,苏白衣也祝你们日后都平步青云。你们也算我苏门的弟子,若闲暇,也可来我道场听课!”
这个时代毕竟是古代,很多人肩负的不止是自己的理想,还有整个家族的期望。这些,苏白衣都能理解,还相当的尊重。
能有一半人留下来,他已经很高兴了。
其余那些学子有些黯然神伤,却也没有办法,因为苏白衣说的是事实,他们只能缓缓的离去。
“好,我现在说第二个条件!”苏白衣伸出两个手指头:“我的学问讲究薪火相传,讲究教学相长。学习的同时也要教学,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
我的意思是,等你们学到我的科学之道后,还要负责教授新来的弟子。
你们可愿意么?”
以后弟子越来越多,不可能自己全部亲自教,大部分的教学还得有眼下的第一批弟子去实现。
“愿意!”
“第三,我苏门之道讲究知行合一。也即是在学习的同时,要动手去实践,要去做,要去干,要自己去亲自验证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确。”苏白衣微微一顿:“说的白一点,日后在我门下学习,会很辛苦,可能要和老农一起种地,可能要和铁匠一起做工,可能要跑这房间里干力气活。
这一点,如果不能接受的,请出来!”
苏白衣本以为古代人都很能吃苦,本以为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站出来。
可令他瞠目结舌的是,竟然有三十多名学子出来,黑着脸表示不能接受。
看来,所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只适合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这些富家子弟看起来是不行的。
“最后一点!
在我门下,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是求学的人,虽然可能所学不一样,但学术本身的价值是没有区别的。比如我的大弟子!”
苏白衣拍了拍满脸骄傲的孙三:“他是个做饭的,我的二弟子你们也认识,就是吴德贵,他是个种地的;我还有个弟子是打铁的!”
“师傅,我在这里!”包二黑笑嘻嘻的朝苏白衣跑过去,站在了两位师兄的后面。
“好!”苏白衣笑了笑,接着道:“当初我从文正书院离开,并非是怕寇庸找我麻烦,而是治学理念和他有着重大的差异,他看不起老农、看不起手艺人、看不起女人。这才是我离开文正书院的真正原因。以后我苏白衣的弟子不但有农人、工人、手艺人还有有女孩子,如果你们之中有和寇庸同样的人,那么请站出来,这样的弟子,我们不需要!”
过了很久,没有人再离去!
苏白衣大喜,让孙三将吴德贵家里的酒菜都搬出来,椅子凳子桌子能坐的东西也全部搬出来。
拿气酒壶,苏白衣道:“这里面的酒不多,不够诸位饮用,那就凑合一下每人喝一口,庆祝咱们的书院的开张之喜!”
“好!”
众人上前,每个人喝了一口酒,八十七人,一坛子酒基本上也就见了底了。
“我再去搬一车子过来,给大伙暖暖身子!”
身为大弟子,孙三的觉悟还是蛮高的。
苏白衣点头,然后吴德贵和铁匠包二黑帮忙,拉着车子出门了。
太阳逐渐落山去,黑夜来临,众人也不嫌冷,索性在吴德贵家门外一百米左右的一棵大榆树下点燃了一大堆篝火,所有人都围城了一个圈,有说有笑有酒喝。
不多时,身上也都暖和了起来。
楚仑站起来道:“先生,既然咱们的学院成立了,您老人家给起个名字呗!”
“好!”苏白衣喝了一口酒,眼光朝四周看了看,突然落在了篝火旁的那株参天大榆树上,到:“今日咱们再此大榆树下聚集,往后咱们的书院就叫做榆院。”
“好,榆院好!”
“好,以后咱们都是榆院的学子了!”
“先生说了,咱们以后也是榆院的讲师呢!”
“对、对、对!”
符林挠了挠头,“先生,既然榆院的名称定了,是不是要将地点也定下来。”
“那是自然!”苏白衣又喝了一口酒:“要大,地盘要大,因为我准备将榆院打造成全国第一学府,里面不但有蒙学,还要有中学、高中、大学,至少需要上千亩的地盘,在归德府城中是不行的,必须要找一块完整的土地!”
“那不如就在这儿!”
吴德贵站起来建议道:“先生,这边的大多是荒地,盐碱很重,种庄稼得不偿失,建学校倒是不错。如果买地的话,肯定要比其余地方便宜的多。”
“嗯!”其实苏白衣看中的也是这块地,他长身而起,在榆树四周绕了一圈,心里仔细计算,最后道:“以这榆树为中心,东西南北各一里,从今天起便是我榆院的地盘。”
众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东西南北各一里,一个榆院的周长便需要八里,这和归德府的正城也差不多了啊。
“当然了,这只是远期规划,近期么,先建立大学再说!”
“可银钱呢?”侯方域人小可心智却成熟的早:“这么大的地盘,买地建房,需要不少钱呢,我们到哪里弄银子?”
“切!”苏白衣不屑一顾:“我们榆院会缺钱?”
“先生……”侯方域不好反驳,只能苦着脸看苏白衣:“我们这不是还没有榆院么?”
“大家凑!”苏白衣一挥手,将身上带来的六两碎银子掏出来道:“就此时此刻,所有人身上的所有银子,全部给我交出来。
符林,你去统计一下,看看总共有多少。”
“好!”
苏白衣带头,所有人都开始翻袖子翻口袋,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钱凑了出来,众人帮忙数了一下,折合成银子计有四十二两。
“才四十二两!”侯方域走到苏白衣身边,嘟囔了一句。
建造一个学院,要买地,要买石头,要买木材,要请雕工、刻工、画工等等,别说四十二两,就是四万两千两都不够。
别的不说,东西南北各一里这样一块地,折合下来差不多一千五百亩,就算再便宜也得三千两银子能拿下来。
这还只是土地钱!
“四十二两怎么了?”苏白衣瞪了他一眼,将钱袋子举到空中:“四十二两银子建榆院,别的人或许不行,但是我苏白衣的弟子如果不行,那还跟我一起研究什么天地至理,回家抱孩子睡老婆去算了。
人首先要有目标,目标有了,剩下的就是去做而已!
今天,第一堂课,我就教教你们如何用这四十二两银子去建造一坐庞大的学宫!”
(本卷完)
第136章 分配任务()
“世上无险路,只要肯登攀!”
苏白衣重新坐下来,语重心长的朝侯方域道:“你年纪尚小,遇事惊慌我不怪你,可我前次在文正书院已经说过,要去做,要动手,要深入到实践中去。
你不去试试,怎就知道这四十二两银子就不能建立起一所学院呢?”
侯方域脸上露出惭愧之色。
苏白衣适可而止没有继续批评,将手上的银子摊开了放在雪地上,朝众人道:“我刚刚细细的想了想,要建立一缩学院确实不容易,从前期到后期,大约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前期规划,二是土地购买,三是购买各种建筑材料;第四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最后第五,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
只要将这五点做好,我相信咱们就能将榆院建立起来。”
任务是这么分的,可是具体怎么做,要花多少钱,众人心里还是打鼓。
苏白衣呵呵一笑,道:“现在,我分配任务。在座的包括我在内共计有八十八人,除却吴德贵和孙三,还有八十六人。
身为榆院的先生,我主动承揽两项内容,第一个整体前期规划由我来做,最后一个后勤保障也由我来做。但是中间还有三项,有谁愿意主动承担?”
看看没人出声,苏白衣微微有些失望,道:“那就先说第一项,购买土地,谁愿意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