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至圣-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车子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露出车厢的面貌,而是被一块挡板挡住了视线。

    “嗨……”曲元斌力气大,伸手用力一拉,堵着后门的挡板便被揭开,可当他看到车厢中的境况时,脸部肌肉猛地抽搐两下,大喊一声:“快跑”转身就走。

    在众人莫名其妙的目光里,曲元斌转身就跑,后面车厢中“嗖嗖嗖”窜出了十几条身躯强健的各色大狗,朝众人铺天盖地而来。

    “呜呜呜呜…”

    “汪汪汪~”

    “跑啊!”

    ……

    后面的狗也不知道受了什么样的刺激,只要看到身穿绯红色官袍的官员,一个个不要命的扑上去撕咬。

    曲元斌因为是始作俑者距离又最近,所以受到的伤害也最强烈,后面两条大狗咬住他的衣袍,发疯一样的撕咬。

    别的狗也陆续从车厢中跑出来,对着官员乱咬。

    其实也难怪。

    因为一众高官在永定门外阻截苏白衣,所以普通百姓民众早就跑的远远地了,此刻四十多只狗被从狭小的车厢中放出来,能逮到的也只有官员。

    永定门下一阵大乱,狗叫声,撕咬声,夹杂着痛苦的叫喊求救声,让周围的群众和守门的士兵看了一场大热闹。

    看完热闹,该救人还是要救人,不然明晨这些官员集体弹劾的话,附近的官兵皆有罪责。

    于是,南城守备和南城兵马司的人不一会全部赶到,武力将几十条狗驱散打死,混乱的场面才得以制止。

    狗死了,一众官员却满地哀鸿,一个个躺在湿漉漉硬邦邦的青石道砖上,或是抱着头,或是抱着腿痛哭流涕。

    而此时的苏白衣,则是笑吟吟的坐在另一辆更加宽敞的马车中,一边吃着零嘴,一边哈哈大笑。

    马车上不但有苏白衣,还有徐霞客、两名传旨太监和一名车夫。

    徐霞客摸着鼻子,道:“原本以为苏先生是个谦谦君子,没想到也能做出这等损事来?”

    苏白衣道:“事通则可,不拘手段耳,这也是我苏门治学的一个理念。用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猫。这帮子文臣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小惩大诫已算是很客气了。”

    “客气……”徐霞客一阵无语,呵呵一笑,又问道:“那之前苏先生给那些畜生吃的食物里放了什么东西?”

    “兴奋剂!”苏白衣笑了笑,“吃了之后会产生幻觉的那种!”

    “若是苏先生对那帮子文官不客气,又会怎样做?”徐霞客好奇的看着他。

    “若是不客气,除了往里面加兴奋剂之外,我还会加点狗狗专用春药!”

第203章 大船() 
文官集团的人要在永定门门口截击苏白衣,苏白衣不但躲过了他们的纠缠,还顺便坑了诸位大人一把。

    很爽,很给力,也很暴力。

    苏白衣的心情自然是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但满足过后,又不得不认清楚现实。

    这次京师之行,总的来说有得有失。

    得的方面,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弄到了两份圣旨,不管阁臣和朝廷上的官员再怎么反对,再怎么封还圣旨,苏白衣身上的这两份圣旨拿出来到地方以后,肯定还是有点用途的。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修建铁路,都名正言顺。

    另外,经过京师的一番演说争辩,多多少少给自己拉了一些人气。在大多数人眼中他的学说是另类,是孔孟之学的敌人,但至少有一少部分人愿意相信接受。

    比如眼前的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徐霞客,比如张之极。

    失的方面,得罪了群臣。后果是很严重的,以后无论跑到天涯海角,恐怕都会被孔孟之徒围追堵截,即便说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也不为过。

    更为直接的后果是,不但学说会收到当世人的攻击,恐怕人身也不见得能够保证安全。

    本来打算一出京师顺着驿道南下,乘马车朝归德府赶回。

    可发生了永定门外狗咬狗事件之后,苏白衣就不得不谨慎行事,重新规划回家路线。

    很简单,文官想要夺取圣旨封还,目的没有达到不说还被狗咬的七荤八素,别说是那些小心眼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朝臣们,搁在苏白衣自己身上,这事也不能忍。

    可以预见的,后续肯定会有追兵。

    “振之(徐霞客字)兄,此事就麻烦你了,带着车子顺着大路一直往南走,能走多远算多远,尽量拖延后面的追兵,我要改道而行,咱们归德府见!”

    “行!”徐霞客点点头。

    和文官们有仇的是他苏白衣,不是徐霞客,而且徐霞客乘坐的车子现在彻底改了,并非是当初宫里的车子,所以即便被那些追兵追上也不会有什么性命危险。

    苏白衣安排好徐霞客之后,又有些抱歉的对着两位小太监行礼,道:“两位公公,事急从权,真是不好意思,万望勿怪!”

    “无碍!”年长的太监名字叫做赵恒,大约三十岁之左右,长得白白净净肥肥胖胖,一脸和气的朝苏白衣行了个礼,道:“奴婢们都是天家下人,天子让咱家去归德府宣旨,又没说非走哪条路,咱家就听苏大人的。”

    “小的也听苏大人的!”小太监叫做何山,也朝苏白衣行礼。

    苏白衣道:“那好,咱们改道去天津卫,从天津卫寻个船渡海而下,十几日应该就到了。”

    当下也不敢太过停顿,在附近市集上购买了三匹高头大马,三人又都换了一身装束,这才骑马朝天津卫飞驰而去。

    有了几次骑马的经验之后,胯下也不显得那么疼痛了。

    约莫一日之后,便来到了天津卫。

    此刻正处明末,这个后世帝国五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还不是多么繁华,相反,倒是有些荒凉。

    历代以来,此处就没有较大的城市,零散的分布着一些村落和小镇。明初成祖皇帝朱棣“靖难”,夺取燕京城城门之后,数万大军在此处渡过海河,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艰苦战争。结果侄子没能干掉叔叔,老朱家的江山被篡夺。

    大明永乐二年,大沽口改名天津,纪念当时大军渡河,意为天子渡口。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天津设置卫所,是为天津卫!

    二年之后,又设置天津左卫与天津右卫。

    天津至此方才繁华起来。

    正统皇帝之后,京师人口日众,达到近二百万人。城市大了事情就多,吃喝拉撒什么事都是问题,单靠京师及周边的那些个供给肯定是不够的。

    特别是粮食!

    要从遥远的江南一船船的运过来,海运的终点就在天津卫,所以这里基本上成了全天下漕运和盐业的中心,天津码头之繁华,一点也不比京师差。

    可一直到明朝末年,天津都未真正的建立城市制度。

    说白了还是卫所,全军事化管理,没有设置州府衙门。

    苏白衣骑马一路狂奔,路途上换了两次马,终于在追兵之前赶到了天津港口,此时天光已黑,海面上大风猎猎作响,冻得人几乎走不动路。

    三人不知道徐霞客能撑多久,怕后面的追兵追上,所以不敢耽搁哪怕一秒钟,到了码头后顾不上吃饭,直接去找船只。

    一连问了多家,都没有今晚出海的船。

    苏白衣的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不行!”他心中藏着深深地忧虑,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道:“绝对不能等到明日,否则咱们三个全得完蛋,今晚无论如何都要走。”

    “可没人愿意开船啊!”赵恒苦苦摊手。

    年龄最小的何山吓得脸色苍白,看着苏白衣直哆嗦,口中不停的问道:“为什么,咱们这是得了皇爷爷的口谕去归德府宣旨,谁有那么大胆子敢谋杀钦差?”

    “你闭嘴!”赵恒年龄大,见过的世面也多,所以还算是冷静,深吸一口气道:“去海面上看看,真不行咱家拼了命抢一艘船也要走!”

    “走!”

    他的这个提议正和苏白衣内心所想不谋而合,三人一起,趁着夜色跑到码头,看着黑压压一片成百上千的船只如同一片片巨大的叶子躺在港湾之中的时候,又犯愁了。

    真不好弄!

    别说偷船,就是给他们一艘船,也没人能开得出这个港湾。

    “怎么办?”赵恒叹了一口气。

    苏白衣眯着眼四处打量了一下,目光便被最北侧一条大船吸引,伸手一指道:“那边有条大船,上面灯火通明,咱们且去问一下!”

    “大船!”赵恒的目光也转了过去,果然见海湾里最边上停靠着一艘巨大的船只,黑夜中在海水里轻轻晃动,恰如见首不见尾的巨兽一般。

    “我的奶奶啊,这是……两千料的大船!”赵恒颇有见识的惊叹,而后跟上苏白衣的脚步,三人蹑手蹑脚的跑到船边,却见百十个力工正忙着往上面堆放货物。

    “谁是管事的?”苏白衣大声问。

    见他穿着得体,一副读书人的样子,船上的人也不敢得罪他,赶紧将船老板请出来。

    船老板是个四五十岁的男子,体型很像袁枢,大腹便便的,走起路来左摇右晃,踏的甲板“咚咚咚”作响,如果是个小船的话,估计每走一步船体都要摇晃一下。

    “谁喊我?”

    “叨扰了!”苏白衣朝他行了个礼,目露焦急之色,道:“某兄弟三人想到南边去,不知道船什么时候开帆?”

    天津渡口的船不用问,十个有九个半是往南去的,因为再往北就到皇太极的地盘了,没谁敢明目张胆的往那边去做生意。

    “几位官爷急着赶路?”船老板看苏白衣的样子似乎是读书人,自然不敢怠慢,赶紧道:“这货物还没装完,只能等到明日一早了。”

    “还有多少货要装?”苏白衣问道。

    “不多了,还有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也不能等!

    苏白衣心急如焚,摸索了一下,从怀里拿出几张银票递到船老板手中,道:“货先屯着吧,现在就开船,咱们兄弟三人有要紧的事,一刻也耽误不得。”

    船老板心里一惊,没有第一时间拒绝,而是趁着灯光将几张银票瞅了一下,整整一千两白银。

    他倒抽了一口冷气,二话没说将苏白衣和两个传旨太监请到船上,又对下面的伙计安排道:“货不装了,先封存在库里,立即开船。”

    开玩笑,这可是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银子什么概念?

    即便是在京师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也能购买一处豪华的宅院了。

    船老板从南方运粮食到京师,然后再从京师运些其他的货物去江南,一来一回一次也仅仅能挣个几十两银子。

    两年的利润啊!别说货物还差一点点,就是一点没装也要走。

    晚上行船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自然也没有什么。

    老板一声令下,伙计们三三两两聚集到甲板上,将几条大小帆全部升起来之后,大船灌满了北风,缓缓朝海湾外面行驶而去。

    苏白衣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天津卫码头,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船家又跑到他面前,这次没了刚刚的气势,而是点头哈腰的,满脸堆笑道:“这位官爷,看得出你们赶路急,小人备好了酒菜,一起去吃个饭吧。”

    “好,你有心了!”苏白衣将目光从远处收回,跟着船家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一处颇为宽敞的房间,菜虽不多,可也算丰盛。

    赵恒和何山已经坐下,见苏白衣到来之后,又赶紧起身,朝他拱手:“苏大人!”

    苏白衣摆摆手:“都是兄弟,一起坐下吃吧。”说完见赵恒和何山二人眼身怪怪的,忽然又明悟自己说错了话。

    这二位要说是兄弟吧,确实有点牵强。

    赵姐姐、何妹妹?

    可姐妹也不太合适!

    叫什么呢?

    苏白衣顿时蛋疼的纠结了起来。

第204章 釜底抽薪() 
“船家怎么称呼?”苏白衣不在纠结两个太监的称呼,又扭着头朝船老板。

    船老板拱拱手道:“小人姓顾,单名一个忠字,大人直接称呼小人顾忠就行了。”

    “一起坐吧!”

    四人每人靠着桌子一边依次坐下。

    顾忠的眼睛在苏白衣和两个太监脸上偷偷的瞅了几眼,越看越是心惊胆战。

    听几人的口气,苏白衣俨然是个官老爷。

    顾忠除了跑海上生意之外,还给官衙里面跑生意,平时运送点粮食,或者将江南的税赋运往京师等等。

    大明朝早在太祖年间就下了禁海令,片帆不得入海。

    可实际上,经过两百多年以后,大明的海禁是关了开,开了又关,如此反复数次,弄得民间不堪重负。老百姓中也有些胆子大不要命的主,偷偷的下海。

    朝廷对于民间下海睁只眼闭只眼,想问的时候杀两只鸡取点钱,不想问的时候就放任自由,完全看地方官的心情,毕竟如果真的要禁海,京师的大宗货物运输就是个天大的问题。所以海上贸易的水分还是挺大的,不少大的船家背后都有官府的人在影响,还有好多海船背后老板就是官员。

    于是乎,在禁海令存在的情况下,天津码头港湾里密密麻麻的船只停靠情况也就不显得意外了。

    顾忠既然有这么大的船只,官府背景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他和官员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但看到苏白衣三人之后,还是微微吃惊。

    因为,从赵恒的外表来看,不难猜测这是位公公。

    一位官员和一位公公一块行走,一出手就是上千两银子,不能不让顾忠心里打鼓。

    不过富贵险中求,都是在江湖上喝过血的人,他自然也冒的起风险。

    稍微吃了点东西,苏白衣便起身告退。两个太监不知道是不是被割了之后心里发生了变化,弄得浑身都是浓郁的香味,闻起来竟然有些淡淡的恶心。

    两千料的船很大,上面房间倒也多。顾忠给苏白衣安排了一个最为干净卫生的地方,毕竟是花了一千两银子买的,苏白衣住起来心安理得。

    回到房间躺在软塌上,听着外面北风呼啸海波一阵阵袭扰,苏白衣忧心忡忡一时间竟然无法安眠。

    现在是逃过了那些狗腿子的跟踪追击,可回头怎么办?

    到了归德府之后怎么办?

    若是阁臣和朝臣坚决不同意修筑铁路,那么即便跑到归德府,那些狗腿子一样会找过来跟他要圣旨。

    事情绕来绕去形成了一个死结,最终却又回到了皇帝朱由检的身上。不错,如果朱由检足够强势,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旨的话,朝臣们即便不同意也得忍着;相反,如果朱由检犹犹豫豫一时半会下不了决心整治朝臣,那么朝臣就有可能反过来掣肘皇帝。

    北风呼啸,灌满了大船上的三条帆,离开港口之后,沿着海岸线朝东南方向行驶,速度比来的时候走“之”字要快很多。苏白衣估计最多十日,就可以到达江苏黄河口。

    躺在船上心思忧虑了大半夜,似睡非睡总是难以进入深度睡眠,有种莫名其妙的焦躁和心惊肉跳。

    难道,要遇到飓风或者不好的天气?

    苏白衣不放心,从系统中购买了几份天气预报看了一下。

    没风啊,天气也好得很!

    看了是自己想多了。

    苏白衣摇摇头,躺在床上睡不着,索性将靠近大海一侧的窗户打开,黝黑的海面无边无际,一波波浪花滚来滚去哗哗作响却没有固定的方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