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后有个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背后有个鬼-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理论表明了时间并不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类的意识会感知到物质在发生变化,而变化会产生过程,人类对这个变化过程的感知就产生了时间。

    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层展现象”,即一些从未能被方程式捕捉而被下定义的东西。有些意外事件,它们只是碰巧发生了而已,就像天气一样。每一层面的时间都是随机、相对的变化过程。

    重点是,若根据量子引力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

    但理论物理学家lee smolin表示,时间是一种错觉的观念是错的。

    他在一场演讲中说道:“这是在把宇宙的一小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模拟整个宇宙,从而得出的错误推断。”

    根据哲学家ela sheh的说法,在理解时间的时候,物理学遇到了一种“障碍”。

    。。。。。。。

    这些话出自于拍卖会场当中一个戴眼镜读书男子,他是一个小掌门的儿子。在这个儿子说这些的时候,那个小掌门是面色铁青,自然是觉得他的儿子读书读傻了。

    自然是觉得压根就不应该带他来这里。

    领袖看着那个小家伙——

    对他说道:“倘若你想真的去证明这些东西,可以来我这里。我们能够给予你最大的帮助,去完成你的理想和理论。”

    他太喜欢招揽人了。

    只要是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他就不会放过。

    死死抓住。

    场面一度因为他的话,变得尴尬冷静起来。

    不知何时,蒲生离开了拍卖会的现场。

    他去了哪里?

    没有人去追?

    因为金陵城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这场屠杀。

    民国二十六年时候的那场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

    但随着罗文皓这边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幕布上的视角开始慢慢转换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

    好似一个日军少佐的身上。

    他正在不断冲身边的同伴大喊着:“快点离开这里!那家伙是个疯子,他疯了!”

    。。。。。。

    反向屠杀,从这一刻开始。

第一章 总有人要站出来的() 
第一章

    总有人要站出来的

    ——————————————————

    。。。。。。

    我不是一个愿意背负起所有责任的人。

    但在所有人都倒下的时候,我必然会成为那个继续站着的人。

    因为我是杂货店的老板。

    我的名字叫:陆安康

    ——————————————————————————《陆老板》

    。。。。。。

    9世纪末,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了一位名叫约翰·拉贝的传世英雄。

    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也铸造了拉贝的人生观。

    他于909年来到中国工作,先后成为北京、天津、南京西门子分公司经理。他在中国生活了整整30年,他与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接触,因此,他对中国社会有自已独到的见解。

    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他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一些外国人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2月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00多名中国难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号院子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938年春,拉贝回到德国后,发表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疯狂暴行,遭到盖世太保的迫害。

    二次大战结束后,拉贝因他的**身份又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他最消沉的日子里,南京人民为他募捐,为他寄赠食物,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950年,拉贝在柏林患中风去世。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拉贝才犹如凯旋的英雄,从历史迷雾中向我们走来。他的日记被公之于世;他在南京的故居被考证确定;他的墓碑安放到了南京;他当年拯救的难民纷纷一吐肺腑之言,中国人民的热情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献给这位和平勇士。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

    我看着盒子当中,陈刃心在另外一边连夜给我买来的《拉贝日记》。

    我翻看那本书,瞧着里面一页页的内容,因为这上面的时间线,将成为接下来的四十九天中,我所需要面临的——

    最大的考验。

    937年2月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937年2月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937年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937年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937年2月25日:日本人命令每一个难民都必须亲自登记,而且要在0天内完成……20万人!怎么办?整批年轻力壮的男人已经被拉了出去,他们的命运不是做奴工就是死亡。还有整批的年轻女子被拉出去,因为要成立一个很大的军中妓院。

    938年月日:一个漂亮女子的母亲向我奔过来,双膝跪下,不断哭泣着,哀求我帮她一个忙。当我走进一所房内,我看见一个日军全身赤裸裸地趴在一个哭得声嘶力竭的少女身上。我立即喝住那个下流无耻的日军,并用任何能够让人明白的语言向他呼喝。他丢下一句“新年快乐”就逃走了。他逃走时,仍然是全身赤裸,手中只拿着一条裤子。

    938年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938年月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

    。。。。。。

    以上,还不是最完整的内容。

    鬼晓得这四十九天当中,到底还有着怎样残忍的血泪呢?

    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我来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来到这里,就得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我在撰北门那里,帮那些国军轰开了大门。

    他们已经是败兵,没了战意,留下来只会成为日军刀下的尸体。

    与其硬逼着他们留守在这里,倒不如就这样算了。

    我离开了撰北门之后,就开始往金陵城中走去。

    我瞧着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石像。

    思考者倘若这个伟人还在世的话,或许这样惨状就不会发生了。

    途径国父孙中山石像前,那些想要侮辱石像的人,自然是被我给杀了。

    我不会在意手中是否会增加太多的杀孽。

    这一点,我真的不在乎。

    倘若我在乎了,那便不会有接下来的事情了。

    我一连杀了一百个人,使得日军再也不敢随意的对国父孙中山石像有所践踏之后。我再度离开,因为接下来我要去很多地方。

    金陵城这么大,我要去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

    但我不相信在这个一片天空下,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会在这里?

    绝对不会!

    我面无表情的走在金陵城的狼狈不堪当中,瞧着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悲伤。

    将这里的一切都记在脑海中,这历史背后真实的一幕,我不会隐瞒,将会伴随着我的回归,一同在未来被公开。

    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当中,依旧在进行反抗的人们,他们的名字——

    不应该被历史埋没。

第二章 蒲生() 
第二章

    蒲生

    ————————————————。。

    。。。。。。

    往前走,路不知会有多远。

    但不走。。。。。。

    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倒在血泊当中。

    。。。。。。

    陆安康走得不着急。

    因为他不能走得太着急。

    这一路的尸山血海,他需要一点一滴的时间去化解,他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住这些即将浓郁的怨灵。

    但比起怨灵,最难稳住的是人心才对。

    。。。。。。

    壹。

    他只是金陵城的一个学生。

    他晓得北方的战场,却没有想到这战场会到达他们这里,并且让整个金陵城陷入了噩梦当中。

    他叫蒲生。

    参战之前,只是一个学生,甚至连枪都没有开过。

    但是在战场开始之后,他的双手开始本能拿起了那把枪。

    他很恐惧,却又很诧异。

    因为接下来他要做什么?

    他不知道?

    他身边的老兵告诉他:“别怂,只管往前面开枪,运气好,能打死一个是一个。”

    他开枪了,共计花费了十几分钟,因为他不会开枪,当第一个枪打出去的时候,后坐力将他给震昏了过去。

    模模糊糊当中,他被人抬走了。

    再醒来的时候,是他的头头一脸皱眉的样子。

    他教训蒲生:你到底是差劲到什么程度,竟然能被枪的后坐力给震昏过去。

    蒲生没有回答,只是默默起身,开始加入了连续三天的训练。他又开枪了,不过不再是打活人,而是打草人。

    至少是打中了,他很开心,他觉得他可以上战场了。事实上并不是他决定自己能不能上战场,而是这个战场需不需要他上去。

    他又上去,这一次虽然没有给枪的后坐力震昏过去,但也没有打中一个敌人。他们部队的老大,只是忧心忡忡的瞧着眼前越来越多的敌人。

    老大骂道:该死的日本鬼子,就一个破岛,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鬼子。

    事实上,蒲生在学校的成绩很好。

    甚至于,他还是一个学霸。

    对语言方面的研究,很多。

    在一次和对方交锋当中,当然最主要的是——

    他们侥幸的抓到了一些俘虏。

    从那些俘虏的语言当中,他听出有朝鲜话夹杂在里面。

    “是朝鲜那边的棒子。”

    蒲生对他们的老大说道:“里面夹杂了许多朝鲜棒子。”

    抗战期间,有5万余朝籍日本兵被派往中国战场,亡者约00人

    二战期间,作为日本殖民地,朝鲜确有相当多的壮丁被强制征入日本军队,参与对外战争。朝鲜人参加日军,始于938年日本在朝鲜实施新的志愿兵役制度——此前朝鲜人参军被长期严格禁止。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前线吃紧,遂又在朝鲜改志愿兵制度为强制征发制度。截至日本战败,约有万多朝鲜军人及军属被征用,其中编入日本陆、海军官兵者(包括军属在内)达23万余人;另外还征用了8万多朝鲜劳工前往朝鲜半岛之外服役。具体而言,朝鲜籍志愿兵数量甚少,自938年至943年,先后编入关东军者,约有3000余人,编入华北派遣军者,约有700人。至于强征兵,约有万人被派往朝鲜半岛以外作战,其中编入陆军者9万人,编入海军者2万人。上述9万余名派往半岛以外的朝鲜籍日本陆军士兵,半数以上被投入到了中国战场。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曾应韩国临时政府请求,对日军中的朝鲜籍士兵给以特别优待,并将其移交给韩国“光复军”加以训练,以作为临时政府归国时的基本力量(“光复军”长期在华,日军投降前约有士兵近千人)。共计收编到朝鲜籍日本兵约5万名,集中于北平、南京等地受训。但因美、苏以雅尔塔协定秘密划分东亚势力范围,该部队未能得到美国政府支持,反被要求解散归国,最后遂以“朝籍日军战俘”名义被集体遣返。另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死于中国战场的朝鲜籍日本兵及其军属,约为00余人(不包括台湾地区数据),死亡地点集中在湖南、湖北战场及日占区。由此亦不难判断,其基本活动轨迹,主要集中在943…945年对国军两湖正面战场的攻击,以及华北敌后的扫荡。

    。。。。。。

    蒲生依靠着自己的记忆,将朝鲜话翻译出来,并告诉他们的老大。

    老大诧异的看着蒲生:“你听得懂朝鲜话?那日语呢?”

    蒲生点点头。

    就这样蒲生成为了老大身边的通讯兵,兼职翻译官。

    他不用再往前线上面扑过去,至少,在老大的身边事绝对安全的。

    在不多于久,淞沪会战开始了。

    这场战从一开始,老大就断定了是一场败仗。

    因为所有的准备实在是太仓促了,临时拉来的壮丁,永远不可能当作老兵来用的。

    时间是从那天开始。

    937年8月3日,淞沪会战爆发。

    8月4日,中华民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8月5日,蒋介石下达全国抗日动员令。淞沪会战,蒋介石派出了所有的精锐部队,包括德装甲部队,自己的警卫部队都投入了战场,尤其是黄埔系军队与小日本血拼更是感动全国,换来中国军民空前团结。

    随后一支支衣着破烂的地方军饥肠辘辘地奔跑着赶往淞沪前线,川军从四川赶来了,滇军从云南赶来了,湘军从湖南赶来了……而在长江水域,中国几乎所有的战船和民船也赶往江阴,甚至还有吱呀摇橹的运载粮食的舢板……

    就连湘西土匪响应号召也投入了抗日战场,淞沪会战中,靠落后武器在浙江嘉善与日军血战7昼夜,战死3000多人。一夜间,老家凤凰县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满城多了几千孤儿寡妇。这照片合影后,他们绝大多数人战死疆场。我们愧对这些无名英雄了!

    淞沪会战,这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军民可以说拼尽全力了,蒋介石战争期间日夜守着地图瘦了一大圈也尽力了。可是装备确实是鸿沟啊,战争期间海军空军几乎全部拼光,日本海军就直接开到了上海,射程能覆盖半个上海,怎么打?只能是绞肉,你来多少,人家灭多少,而蒋介石陆军所谓的德械师,装备最全的只是德国头盔,但没有豹式虎式坦克、没有斯图卡飞机、没有42机枪,面对装备先进的日军,但中国军队是有血性的!

    所以这场战争,人们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很多当时参与过战斗的将士回忆起来当时情形,都会说那时候真是血流成河,尸体覆盖到看不见地面。。。。

第三章 蒲生2() 
第三章

    蒲生2

    ——————————————————

    。。。。。。

    我叫蒲生。

    我是一个学生。

    但生长在这个年代就注定我不会是普通的学生。

    ——————————————————《蒲生》

    。。。。。。

    淞沪会战那一仗。

    老大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剩下也只有十之三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