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谋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谋宠-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还不至于是满脸纵横的皱纹,可眼角唇角的皱纹清晰可见,还有那星星点点的斑点在这面小西洋镜面无法遁形。

    老夫人盯着镜子看了半晌,脸上的表情变了几变,最后伸出手去摸摸脸长长叹了口气:“这一看才觉得自己个是真的老了!”

第七十三章 讨好老夫人的绝佳时机

    王秀英听到老夫人的叹息,心里不由突地一跳,该不会是弄巧成拙了吧。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王秀英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绝对不能让事情往弄巧成拙上奔去。

    王秀英抿了抿唇,笑语嫣然:“祖母哪里老了?像祖母看着最多不过四十,还年轻着呢!”

    “是啊是啊,若不知道老夫人的年龄,谁敢说老夫人都是快六十的人呢!”许嬷嬷连忙将镜子从老夫人跟前拿开,重新用细棉布包好放回荷包内。

    老夫人沉默片刻,指着那荷包问道:“这镜子就是那皇甫小公子送给你的?”

    话虽用的是疑问句,语气却极为肯定。

    也是,这样的稀罕物事,除了身为皇商又拥有海船的皇甫家,别人又如何得来?

    何况今日过储来的除了陈平轩就只有皇甫炫。

    王秀英用力点头:“炫哥哥说,这镜子是从很远很远的一个叫西洋的地方来的,与咱们大域隔着好大好大的海呢!”

    老夫人用有些探究的目光看着王秀英,却见她目光清澈,神色间似有似无地带着些许惊羡,心里不由略松活了些许。

    大概小孩子都是喜欢这种稀罕物事的吧,连王秀颖那么沉静的姑娘,在讨论嫁妆的时候,不也向皇甫夫人问起了西洋镜子的事儿,甚至还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在嫁妆里添加一面大些的西洋镜。

    听那皇甫夫人的意思,虽说这样的西洋镜子就算只小小的一面,目前在大域算是稀罕物事,不过等到皇甫家的海船再次返航,会带回更多大大小小规格各不相同的镜子。

    不但镜子的数量会增多,而且还极有可能带回来一些半人高的大镜子。

    据说人家西洋人就站在那样的大镜子前穿衣梳妆。

    今日老夫人还真的应下了王秀颖的要求,特地向皇甫夫人下了那种大镜子的订单。

    原本老夫人还觉得有些不值当,这会子见识了这面小小的西洋镜,心里总算踏实了许多。

    虽然王秀颖嫁的是贤王,大宗的嫁妆自有皇家内务府准备,不过既然是长宁伯府嫁女儿,又是长宁伯的嫡长女,自然还是会另外准备一些精细的让人看得入眼的稀罕物。

    皇甫家做了几代皇商,近十年又开拓了西洋航线,这次皇甫夫人提供的单子里就有许多是大域国闻所未闻的稀罕物事。

    不过那镜子并不在列,若不是皇甫小公子送了这么一面小西洋镜给王秀英,王秀颖的嫁妆里可就少了这一样让人惊艳的东西,说不得就是件憾事。

    如此想着,老夫人的心里似乎改了主意,和颜悦色地问起王秀英为何没有收陈平轩送她的手钏:“听说平轩要送你串手钏,你没收,这又是为何?”

    “那手钏很漂亮!孙女儿倒是喜欢得紧!”王秀英的眼中闪过深深的遗憾。

    无论是她的表情还是语气,都让老夫人觉得其实王秀英很想收下那串手钏,这让老夫人心里不由发紧。

    不过王秀英下一句话却让老夫人彻底松了口气:“但是孙女曾经听大姐姐说过,虽说珊瑚在咱们大域并不算贵重却也是得之不易,故孙女儿不能受。

    后来大姐姐还说,那手钏是表叔母准备留着给惠儿姐姐的嫁妆,孙女儿可就更不能收了。

    幸好孙女儿一开始就没接,若不然平轩表哥回府说不得要吃挂落呢!”

    王秀英说着伸手没受伤的左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一付“劫后余生”的模样让老夫人与许嬷嬷不由莞尔。

    老夫人已经从王秀颖口述中知道,那手钏是宣平侯府她那个侄儿媳妇彭氏准备留着给嫡长女陈惠当嫁妆的,只不过今日为何会被陈平轩拿来当陪罪礼要送给王秀英,却是件有些想不透的事。

    依老夫人对彭氏的了解,彭氏本就不是个十分宽和的人,更是个将嫡庶看得大过天的女人,因此就算王秀英比王秀婷乖巧懂事得多,长相也甜美得多,就她一个庶女身份,也是无论如何入不了彭氏的眼。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陈平轩并没有得到彭氏的许可,只是觉得这串手钏漂亮,想着王秀英必定喜欢,才擅自取来要送给王秀英,讨王秀英喜欢。

    所幸王秀英虽年幼处事却颇知进退,没收下手钏,倒是免了一场尴尬。

    “英姐儿将这镜子收好了,平日里小心些用。我听那皇甫夫人说起这镜子,若是不小心掉地了却是坏碎的,那碎片子据说比瓷片还要锋利得多。”老夫人推了推小几上装了镜子的荷包,细细叮嘱。

    老夫人自认为自己摸准了王秀英只是小孩心态,更因王秀英懂事没收陈平轩的手钏,这会儿看着王秀英只觉得拿看那顺眼,心里早就将处罚林氏引起的不快抛在脑后。

    王秀英的内芯里住着个几十岁的灵魂,察言观色的眼色早就已经历练出来,也将老夫人的心态揣摩了个七七八八。

    这是个讨好老夫人的绝佳时机,王秀英自然不会错过。

    只见她依依不舍地看了眼那个荷包,然后就转开了眼,并不伸手去拿:“这镜子就留在祖母这里。”

    老夫人不由一愣,有些惊讶地问道:“这可是皇甫小公子特地送给你的礼物,怎地留给祖母?”

    王秀英又不舍地看了眼荷包,尔后抬起头来看着老夫人认真地答道:“祖母刚才说过,这镜子是个极易碎的,且碎片还锋利得很。

    炫哥哥送孙女镜子的时候,也曾经告诉过孙女,这镜子从西洋一路回来,也是碎了好些。可见这镜子真的极易破碎。

    孙女身边有个好动的弟弟,若是孙女儿将镜子带了回去,极有可能被弟弟发现。

    弟弟好奇心重,若让他看到了镜子,定然是要拿去玩,到时镜子碎了事儿小,若割伤了弟弟可就事儿大了。

    因此这镜子还是留在祖母这里更好些,只是以后只怕孙女就要时常来讨扰祖母,祖母别烦了孙女才好。”

    王秀英的这一番话可将老夫人哄得乐开了花,就这样镜子留在了老夫人的明心堂,也让王秀英与老夫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打下了又一层基础。

第七十四章 若是个儿子该多好啊

    因伤的是右手,无论是老夫人还是沈姨娘都反对王秀英去竹幽苑进学,王秀英只得留在清幽轩的西厢房里养伤,倒是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王子玮相处。

    王子玮回府这三个多月来,经过王秀英潜移默化的诱导,虽然才刚刚周岁半,口齿却越来越顺溜,姐弟俩相处多了,对王秀英也就越发依恋。

    这日王义宗下衙回府,照例先去明心堂给老夫人请安,尔后就直接来了清幽轩,此时王子玮一如既往待在西厢听王秀英读书。

    说是读书,其实不如说是王秀英用大白话给王子玮讲故事。

    王义宗进清幽轩的时候,王秀英恰好刚刚给王子玮念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然后给王子玮讲起东汉人黄香九岁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的故事。

    王秀英清脆婉转的声音在宁静的清幽轩显得尤其清雅,期间王子玮时不时说几个字,姐弟俩往往鸡同鸭讲,总也挺有童趣。

    王义宗背着手漫步走进清幽轩,听着姐弟俩的声音不由在院子里止住了脚步,侧耳静静听了片刻,尔后带着满意地微笑进了正房。

    这个女儿只是庶出,当初沈姨娘怀着她的时候看那怀像,几乎人人都说是个儿子,王义宗虽然已经有了嫡长子,不过心里面还是希望沈姨娘能给他生了个儿子。

    没想到生下来的却是个女儿,一个庶出的女儿自然远远比不上一个庶出的儿子,加之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因此这个女儿打从出生就不讨他的欢喜,同样也不讨她姨娘的欢心。

    当初他去任上的时候,林氏不愿跟着外放,对于带上沈氏同行,王义宗中欣喜的,能够离开林氏的眼睛过几年二人逍遥的日子,自然不可能带上王秀英。

    他们走的干脆走得义无反顾,从不曾没考虑过将那么小的一个小人儿放在府里放在林氏的眼皮之下能不能活下来又该如何活下去,没想到三年过去这个女儿不但看得讨喜,且还给了他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意外惊喜。

    论长相,这么小小的年纪居然已经有几份倾城之势,最重要的是越看越让人觉得比之大哥家的嫡长女更像敏太妃几许,真正是意外之极。

    再说性情,几个月观察下来,看似柔弱却处处让人感觉到柔中带刚且乖巧懂事,比之那个有母亲教养长大的嫡长女不知要胜出多少,这又是让王义宗深感意外之处。

    如今再看她对幼弟不但耐心绝佳,且尚能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导弟弟孝道,真不像只是个六岁的孩子。

    不知这个女儿还会给他多少意外!

    这孩子若是个儿子该多好啊!

    偏偏却只是个庶女,真正有些可惜了,若是个儿子好好培养说不定能够成为第二个自己。

    要不,趁着现在林氏犯错受罚,老夫人那边有所松动的机会,将沈氏提成平妻?

    不妥啊不妥,王义宗摇头否决了心底突然升起的念头。

    虽然这是个好机会,可是这事儿既然先前卡在老夫人那里,那么就必须由老夫人或者林氏亲口提起才最为稳妥。

    不过林氏那边还是别想了。

    林氏看似贤惠,其实却极善妒,只看孙氏的处境即可见一斑。

    孙姨娘还是林氏打小身边伺候的人,也是林氏自己一手将联氏推给王义宗抬成姨娘的,最后又如何?

    当年若不是老夫人一力阻止落胎,孙姨娘哪里还给生得下王秀景?

    可就是有老夫人派了身边的嬷嬷盯着,孙氏也差点儿送了命,最终却也是伤了身子,再不能生儿育女了。

    孙氏还是林氏身边的丫环开的脸,都没个好下场。

    沈氏却是王义宗自己从外面带回府,执意抬举的人,若再执意将沈氏抬成平妻,就算林氏人去了家庙,她那手大约也还是防不胜防的。

    当然若能让老夫人亲自开口,林氏想要下手可就得思量思量了。

    当初王义宗将沈氏接回府抬姨娘,也不就是从老夫人那边连下的功夫嘛。

    那时抬的只是一个妾室罢了,林氏要依靠老夫人当然不可能忤逆老夫人。

    如今是要将沈氏从姨娘提成平妻,沈氏背后还多了沈家和袁家,背后没有根基的林氏怎么可能答应将沈氏提起来与她打擂台,自然想都别想,就算老夫人答应,林氏也必然要闹上一闹的。

    因此就算老夫人那边有所松动,这事却也急不得,且耐心再等等吧。

    只希望这等待的时间别太久,最多三个月,沈家必定是要进京的。

    当然沈家进京也不是多大的事,事儿却是在沈从学的身上。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沈从学一定进京任职,可是从种种迹象表明沈从学进京任职势在必行,而且职位还不会低,就算暂时进不了内阁,六部尚书之位必定占有一席的。

    如此看来无论如何也得赶在沈从学进京任职之前完成沈氏由妾转妻的这个任务,嗯,这事儿倒可以与大哥聊聊。

    毕竟他若是好了,对长宁伯府应该是一大助力。

    大哥虽然在女色上糊涂了些,其他的地方还是相当精明的。

    这一番思虑下来,王义宗在清幽轩就坐不住了,不过只是关心地问了沈姨娘几句,就推说要找王义诚商量要事,就匆匆离开了清幽轩。

    王义宗匆匆来匆匆去,让沈姨娘心里很不安,派了身边的大丫环亲去探听消息,回来的消息却证实王义宗的确是找王义诚议事儿去了,倒让沈姨娘很是一番猜测。

    王义宗的这番动作,王秀英自然也注意到了,她没有阻止沈姨娘派人去探听消息,因为她知道就算她有心阻止,沈姨娘也会想方设法去打听。

    与其让沈姨娘陷于焦躁中犯错误,倒不如顺着她的意思,只不过她会让自己个身边的人替沈姨娘做好扫尾。

    虽然这样做很有些麻烦,可是现在她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好在如今二房没有正经的主母在府里,沈姨娘的动手大些也不算什么事儿,只要王义宗那边睁只眼闭只眼就成。

第七十五章 重阳祭祀:这才是兄弟

    前些天王义宗在沈姨娘面前提过要让沈姨娘暂时接管二房的内务,沈姨娘虽然有些垂涎,最终还是按捺住心底的**,以要安心养胎为由,拒绝了暂管二房内务的担子。

    王义宗没强求,仿佛只是在沈姨娘面前提提罢了,转身就将二房的内务交到了他自个的奶嬷嬷手上。

    虽然王义宗什么都没说,事后还是让沈姨娘很是受了些惊吓。

    不止一次与袁嬷嬷说起此事,庆幸没有因为眼窝子浅接下这事儿,更庆幸没有听从袁嬷嬷她们的怂恿向王义宗开口要管事权。

    只是因了这件事,沈姨娘对王义宗的一举一动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前世为妾的王秀英能够理解沈姨娘此时的心态,更多的却是无奈。

    只希望沈姨娘不要走进死胡同,要王秀英说,现在的沈姨娘需要关注的不是王义宗,而是她肚子里的孩子。

    这个孩子是前世没有的,王秀英总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觉,若这个孩子能够平安降生,沈姨娘的命运与前世相比将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甚至连带着改变她几个儿女的命运。

    只是这样的话,王秀英却无法与沈姨娘明说,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在不经意中给沈姨娘一些规劝,同时助沈姨娘教导好王子玮。

    日子在不经意中慢慢流逝,很快就进入了九月。

    九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长宁伯府还要办一场隆重的庆生宴。

    在大域国,九月初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并称为四大传统的祭祖节日,故而朝廷会休朝两日。

    这一日几乎家家户户遍插茱萸,男男女女佩带茱萸香囊,以避凶秽招吉祥。

    重阳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加之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各家各户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以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或老老少少一起去郊外登山,名曰“辞青”,或邀上亲朋好友办个赏菊会,一起赏赏菊喝喝菊花酒、吃吃重阳糕,既热闹又轻闲。

    今年的重阳节对于长宁伯府而言又有着别样的意义,因为重阳节过后只两天就是长宁伯王义诚的嫡长女、未来贤王妃王秀颖及笄的庆生宴,故而准备得尤其隆重。

    长宁伯府是随州王氏家族中的嫡支却并非嫡长,因此虽说长宁伯在王氏家族中最为尊贵,王氏家族的族长却并非由长宁伯担任。

    现任王氏家族族长是长宁伯亲大伯的嫡长子,今年已经五十二岁的王义福。

    长宁伯府的祭祀活动一般只在长宁伯府内的小祠堂进行,除非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才会回随州的族里。

    当然每年四兄弟总会有一个人代表长宁伯府回老家祭祖,时间都定在每年的中元节,今年中元节的时候,是由多年没回随州的王义宗回乡祭祀的。

    对长宁伯府而言,今年的重阳节祭祀活动与往年相同,又与往年有所不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