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崛起-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闾谩!毖罟闼档乃嬉猓丛诎俟傩闹屑て鹆诵淮蟛ā�

    这是有意立杨暕为储君了?

    不然,调拨东宫属官归杨暕是什么意思啊?

    杨暕一阵狂喜,接连叩拜谢恩。

    他等这一刻等太久了,没有想到惊喜来的如此突然。

    刚刚,他都以为杨广要直接加封杨炎为太子了。

    百官更是压抑不住激动的情绪,因为储君空置,长久下去必然动荡。现在,他们都看到了苗头,岂能不高兴。

    恭贺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让杨暕不禁有些飘飘然。

    借着百官敬酒的空隙,他还偷偷看了一眼杨炎,发现他依旧照顾他的两个幼弟,跟个没事的人一样。

    除了杨暕在观察杨炎之外,杨广也是如此。

    开宴前几天,杨广还特意召见了孔颖达,询问了杨炎的学业问题。

    孔颖达如实相告,把杨广给吓了一跳。

    自己这个孙儿才华了得,年仅四岁识字过千,而且有过目不忘之能,还写了一首童诗。

    杨广知道之后,就下密旨让孔颖达密守此事,继续教导杨炎。

    这一夜,可谓是惊喜连连,一直欢庆到了三更才结束。

    大业三年,也在酒宴之中悄然来临。

    大业三年(607)正月十四日,杨广下旨命令对并州逆党中已被发配到边远地区而又逃跑了的人,在抓获他们的地方,即行斩决。

    二月底,杨广离开了洛阳,带着一干皇族返回京城,其中就包括杨炎。只有身为河南伊的杨暕留在洛阳,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三月十四日,改州制为郡制,改变度量衡制,全都依照古代的规格,改上柱国以下官职为大夫。

    十八日,杨广到北方巡视。

    五月初十,征调黄河以北十余郡的成年男子开凿太行山,直达并州,以使驰道畅通。

    十一日,杨广住在榆林郡,启民可汗前来朝拜。

    二十日,吐谷浑、高昌等国都派使臣来贡献土产。

    二十七日,皇上登北楼,观看人们在黄河捕鱼,随后宴请百官。

    七月十九日,杀光禄大夫贺若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太常卿高赹。尚书左仆射苏威连坐免职。

    同天,下旨征调成年男子百余万人修筑长城,西到榆林,东至紫河,十天就停止了,死亡民工十分之五六。

    八月初六,皇上车驾从榆林出发。

    初九,启民可汗装饰庐舍,清扫道路,等候杨广的车驾。杨广驾莅他的帐蓬,启民可汉捧杯为杨广祝寿,杨广留下宴饮并厚赐他。

    杨广在账内对高句丽使者说:“回去后告诉你们国王,应当及早来朝拜。不然的话,我要和启民一起去巡视你那国土了。”这里,就开始埋下了

    十三日,启民可汗回突厥。

    十七日,杨广进入楼烦关。

    十二六日,杨广停留太原,诏令营建晋陽宫。

    九月十三日,杨广停留济源。驾临御史大夫张衡的住宅,酒宴极为欢乐。

    九月二十三日,到达东都。

    二十七日,任命民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大业四年(608)正月初一,下令征调黄河北部各郡男女百余万人开挖永济渠,引沁水南到黄河,北通涿郡。

    初六,在允武殿同百官举行大射礼。

    二十三日,赐给东都城内居民每户各十石米。

    二十八日,任命太府卿元寿为内史令,鸿胪卿杨玄感为礼部尚书。

    二十九日,命工部尚书卫玄为右侯卫大将军,大理卿长孙炽为民部尚书。

    二月初六,派遣司朝谒者崔君毅出使突厥处罗,求取汗血马。

    二十二日,杨广驾莅五原,趁势出塞巡视长城。

    二十三日,派屯田主事常骏出使赤土,求取罗刹。

    夏四月初四,把离石的汾源、临泉,雁门的秀容等地并为楼烦郡。

    十一日,任命河内太守张定和为左屯卫大将军。

    秋七月初十,征调成年男子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从榆谷向东修。

    杨广磨刀霍霍,准备开始对吐谷浑开始动刀了。

    大业四年,杨炎六虚岁,从大业三年开始就跟着杨广的屁股,逛遍了大隋的大半江山。

    也许是长年奔波,原本胖呼呼的杨炎清瘦了不少,个头也蹿了许多,看上去有点像七八岁的孩子。

    这两年下来,杨炎十分低调,能不出现在杨广面前,就少出现在杨广面前,就是想哪一天不用伴随圣驾。可惜,这只是杨炎一厢情愿的想法,杨广对他的宠爱与日俱增,天天都命杨炎跟着他的身前,空闲之余还会教杨炎学习一些典籍。

    只要一日见不到杨炎,便会询问内侍。

    这不,今天杨炎又开溜了。

    杨广得到消息,杨炎出了行宫,跑军营去了。

    因为杨广特许,秦王府长史李靖率领一千王府兵马跟随左右,如今就驻扎在五原城外。

    杨广心血来潮,换了一身骑装,带领着一干侍卫也直奔李靖所在的兵营。

    当杨广纵马抵达军营的时候,杨炎正在一匹小马驹上面驰骋,还握着一张小弓,不时射出一箭,笑声爽朗。这样的笑声,杨广已经很久没在杨炎那里听过了,不由的停下了马步,远远的看着戏耍的杨炎。

    李靖等人早就发现了杨广的出现,早就赶来迎驾面圣。

    “秦王学会马术多久了?”杨广并未下马,只是看着跪在自己马前的李靖。

    “回圣上,殿下半年前已经练就马术,偶尔会到营中练习骑术。”李靖一头冷汗,根本就没有料到杨广会突然到访。杨炎的马术,是他亲自指点,要是杨广怪罪下来自己可担不住。

    “有父遗风,药师花了不少心思吧。朕以为秦王慕儒,早忘了年幼时立下的大志,未曾想炎郎骨子里仍旧尚武。不合适,不合适。罢了,既然炎郎欲学卫王,朕也不强求了。”他细心栽培杨炎,教他帝王之术,图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让他继承自己的大业吗?

    一个只爱兵事的太子,如何治理一个国家?

    打仗,那是将军的事,何须帝王亲力亲为?

    失望,杨广对杨炎很失望。

    “杨铁,日后你就留在秦王身边,教他武艺,一切从严,哪怕炎郎练死了,朕也不怪你。”

    杨铁,本名赵铁,年少是一个游侠,后来杀害贵族被杨坚所救,杨坚登基之后更是网罗各方高手教导赵铁武艺,让他成为皇家内侍的第一高手。后来杨广登基,赐国姓的杨铁顺理成章的成了杨广第一贴身侍卫。早年他经多位大将调教过,巅峰时百人不得近身。可惜,现在已经老了,已经五十二岁了。

    杨铁的武艺不是马上作战,而是步战无敌。杨广让杨铁教杨炎武艺,无非是让杨炎拥有自保之力。而且,他深知杨铁练就的那些武艺非常坚苦,他手下的侍卫常常有练死的。所以,杨广也存了一个心思,让杨炎知难而退。

    杨铁纵身一跃,落于马下,只是抱拳道:“领旨。”

    李靖如临大敌,只感觉此人身上的威势惊人,比起他那号称大隋第一斗将的舅舅韩擒虎更加恐怖。

    杨铁并没有理会任何人,快步朝着杨炎冲了过去,根本让人感觉不出来他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秦王,请下马!”杨铁拽住了杨炎那匹枣红小马的疆绳,语气有些冰冷。

    “你是何人?”杨炎的马匹受了惊吓,前蹄高高抬起。

    “孽畜!”杨铁轻喝一声,一拳砸在了受惊马匹的侧脑,那马驹的脑袋传来骨碎的声音,应声倒下,而杨铁也顺势的抱住了杨炎。

    “杨铁受皇命前来教导殿下武艺,请殿下随某家奔跑一里。”杨铁放开杨炎,立马进入了老师的状态。

    杨炎回过身去,这才发现杨广坐在马上,正拔马回身。

    “殿下,请!”杨铁取出了腰间的马鞭,重重的甩了一下,目光凶恶。一点情面都不讲,完全是一副没把杨炎当王爷的态度。

    “伴君如伴虎,这都啥事啊。”杨炎摸了摸下巴,迈开了步子。跑步,有什么好怕的,他天早上都会晨跑一段,自然不把这杨铁的要求放在眼中。至此,杨炎就开启的苦逼的习武生涯。

第10章 杨炎习武() 
大业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在曼头、赤水打败吐谷浑。举国欢庆,但是和杨炎没有半毛钱关系,他正被人撵在水中打拳。

    八月二十一日,皇上亲自祭祀恒岳,河北道的郡守全部聚集于恒岳。

    九月初一,征召全国的驯鹰师全部集中在东京,有万多人应征。

    十一日,下诏免收在长城服役的人一年租税。

    十六日,向全国颁布新的度量衡规格。

    大业五年(609)正月初八,改东京为东都。

    十五日,下诏令天下平均田地。

    二十日,杨广从东都回京城。杨炎照例跟随左右,而且他的两个弟弟也在齐列。

    回东都的这段时间,杨炎把李客师拉去给杨铁操练了一段时间,杨炎和李客师合力才把杨铁的视为珍宝的筑基之法给套出来。之后交待李客师细选了五百幼童,按着杨铁训练杨炎的办法加以操练。

    别小看这五百人,每个人每日所用来泡身的药材,食物,补汤,得花费半贯。一天下来杨炎就要支出两百五十贯,而且要这么花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筑基。如今秦王府虽然富足,养这五百人也不是小事。这也是杨炎能培训的极限,他可不像杨广一样,手中有一千这样经过系统训练的皇家死士。

    “殿下,坚持住,大军就在前眼了。”杨铁骑着高头俊马,跟在杨炎身边。而在他们的身后,侧是李靖率令的一千府兵,同样是奔跑行军。

    “你个老贼,有种下来跟孤一起跑啊。”杨炎背着一面木盾,冲着杨铁大声吼叫。

    这样的苦,他吃过,当年他在组织里训练的时候比这苦十倍。

    杨炎咧着嘴,转身后,向后退。

    跟的最近的是李靖,他身后一千府卫不知道换了几轮,但凡是有点关系的,早就调走了,留下来的全都是些苦哈哈。经过这一年的磨合,互相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杨广也是眨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千甲卫,他还不放在心上,随便杨炎等人怎么折腾。

    杨铁除了教杨炎武艺之外,不时还会指点一下李靖,用名药给他服用,用精心熬制的汤药浸泡,改变他的体质。受益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李德謇、李德奖。

    其中,李德謇已经十三了,稳稳的跟着李靖身后,不落下半分。李德奖才十一岁,因为错过了最佳的筑基年龄,体力又跟不上,所以混在大军当中,不时被人推上几把才能跟上大部队。

    “刘元,秦王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已经有近二十天没有见过杨炎了,昨天晚上他听萧后念及,便问了一句。

    “卯时便出营奔跑,打拳。辰时扎马诵书、习字。大军行进之时,便领着府卫跟在最后步行。”杨炎的生活很简单,而且每日的安排都很固定,所以刘元很清楚杨炎每天都在干些什么事情,根本不用刻意打听。

    “炎郎习武已有一年,难得他能坚持的下来。”杨广近来军务、政务堆积如山,根本没有一刻闲过。

    “秦王府那边,是否还不停收容军伍遗孤?”除了御史台之外,杨广还有另外的消息渠道,不然若大的大隋江山,他岂不是被人蒙闭着双眼。

    “回陛下,年前各家出手,劫走了一批遗孤,殿下已经从民间收宫孤童,如今聚三万遗孤与洛阳秦王田庄。”刘元小心翼翼的回报着秦王府那边的举动,不敢有丝毫的隐瞒。

    “你说秦王这是蓄兵谋逆吗?”杨广压了手中的一份密报,然后抬头往向了营外。

    一万以内,杨广可以不加以关注,但是三万,那就是不是一个小问题了。

    “元不敢妄加揣测,但以秦王性情推之,断不会起这样的念想。”刘元太了解杨广了,他既然会这么问,自然是不会怀疑杨炎。

    那三万人,其中女童就占了两万之多,最大的不过十岁。即便将来杨炎成年,难不成还要靠着一群女人来起兵造反吗?

    而且杨炎只是把那些人养在田庄,只供温饱。并不像他养在王府的五千军中遗孤,教文认字,终日在马场奔跑健身。

    收留那些民间孤儿时,杨炎就上奏说:“他自幼无父无母,每每想及便痛哭流泪。他身在帝王家,衣食无忧。可那民间孤童,可曾吃的饱,穿的暧,可会被人欺负。他愿意用秦王府的一切,来收养那些可怜之人,为皇室宣扬仁德之心。”

    就是这么一份上疏堵住了所有大臣的嘴巴,让他们找不到任何攻击杨炎的言论。

    当初萧后听到了这份上疏之时,还落下了泪水,赐下了杨炎许多珍宝义助他的善举。

    “身在帝王家,哪来性情,只有无情。朕五岁时便知讨先皇欢心,秦王比朕当年更加聪颖早慧。朕不惧他惦记这个位子,惧的是他不懂隐藏獠牙。世家如狼,炎郎年幼,可有力气四面应敌?”杨广站了起来,解下腰间的佩剑,飞舞了几下。

    杨暕近来的表现让杨广越来越失望,已经彻底绝了立他为储君的念头。

    唯独这个杨炎符合他的心思,可是杨炎太过年幼了,羽翼不丰。

    这两年,他自己不停的冲着世家亮刀子,皇权与世家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了。他能做的,就是将杨炎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别让世家把刀递到杨炎面前。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会有弹劾杨炎逾制的奏折递上来。

    刘元伏低了身子,瑟瑟发抖。

    杨广这些话,听不得啊,这是他心中的秘密。

    杨广似乎并没有发现刘元的反应,手中的利剑发出‘嗡嗡嗡’的声响。

    “刘元,传朕口谕,革去秦王左翊将军一职,迁李靖为左翊中郎将,统兵三千骑,革去秦王长史一职。命柳謇之接任秦王府长史一职。”杨广留下了一道口谕之后,才收回利剑,走出行宫。

    左翊中郎将,原是左卫中郎将,后来杨广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

    这个左翊中郎将,名义上是左翊将军的下属,也就是杨炎的下属。不过,杨炎出任左翊将军两年以来,都没有正式在军中出面,他的职能一直是左翊大将军宇文述代为处理。

    杨广这么做,就是真真正正的把秦王府的一枚钉子牢牢的钉在军中。

    李靖出任秦王府这么长时间,身上属于杨炎的印记不是那么容易洗清的,不管他是听命杨炎还是听命杨广,别人都知道他和杨炎关系匪浅。

    杨炎接到旨意时,并没有任何表现,李靖也轻轻松松前去接任左翊卫中郎将一职。

    接下去,杨炎知道李靖立功的机会就要来了,也许是杨广准备李靖捞一份军功,不然也不会如此安排。

    吐浴浑,已经被杨广视为盘中肉,他广调府兵,随圣驾西巡,可不是为了玩乐。

    五月初九,杨广会猎于拔延山,猎场方圆二千里。

    十三日,进入长宁谷。

    十五日,翻越星岭。

    十八日,在金山之上大宴群臣。

    吐谷浑王率兵守卫覆袁川,皇上分别命令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从四面围困吐谷浑的军队。

    吐谷浑三军国主伏允带领几十名骑兵逃跑,派他的一个著名的王冒充伏允,据守车我真山。

    二十二日,杨广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